第2504章 :錦官城外柏森森
字數:5226 加入書籤
盡管三楊多次提出增設人手,可宣宗就是沒答應,後來三楊也喜歡了三人彼此合作的默契,這事兒也就沒再提起,這一放竟是十年,十年前楊溥還是一個剛剛進入中年的老人,而楊士奇、楊榮也隻是剛剛步入老頭行列而已,周身沒病沒災的,精力還算旺盛,應付政務上也能湊合,三人也就沒說什麽,如今人還是那三個人,事兒也還是那麽些事兒,可歲月這把殺豬刀殺的不光光是男人的容貌,還有他們的精力,三個加起來兩百來歲的三個老頭再也應付不了這種繁重的政務,他們是真的老了,他們心裏雖仍有不服,可歲月給了他們什麽,三人比誰都清楚,無論願不願意這個結果他們都得接受,所以三人最終統一的結果開始往內閣裏添加人手了,當然了,這事兒也不光光是為了讓自己疲憊不堪的身子骨得到休息,更多的是為了朝廷考慮,他們三人再能幹,最小的也有六十歲了,算是到了老眼昏花的年紀,勉強賴在內閣又能幹幾年呢,一個朝廷最怕的不是有人老,人老了有新人接上便是了,任何一個朝廷不都是這麽走過來的麽,不可一世的大漢王朝也好,還是包羅萬象的大唐,那個不是如此走法,如今輪到了他們了,不趁著他們還能動,還能說,政務上還能把持的時候給內閣,給朝廷提拔一些有用的人才,如何對得起先帝的信任,對得起百姓的讚揚,對得起新皇帝的期待,因此在這件事上他們不能再等下去了。
人才上,三楊倒也留意了一些人才,如曹鼐、苗衷、陳循、高穀都堪稱大任,讓他們入閣絕對是獨當一麵的人才,政務上也能很快上手,可三人覺得這些人總少了點什麽,就說被三人寄予厚望的的曹鼐,此人可謂是科舉上的佼佼者,自小聰穎好學,博覽群書,能詩善文,下筆千言,一揮而就。宣宗宣德八年癸醜科高中狀元,時年31歲。曹鼐大魁天下後,入翰林,授修撰,這樣的人才學是夠的,但也因此過於看重自己的才學,一個人若是有了這個毛病,在處理政務上,難免橫挑鼻子豎挑眼,身為內閣大臣往往是最要不得,用楊榮的話兒說,曹鼐不是不可用,而是這一身的臭毛病還得曆練曆練才可入閣,對此楊士奇十分的讚同。
再比如說穩重是夠了,才學也堪大用,秉性更是沒話說,但唯獨清正了些,這樣的人做一方父母官絕對夠用,可要做首輔,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天下那麽大,首輔掌管的事情那麽多,總不能人人都有這個秉性,一旦有不合規矩的,少不了把一個內閣弄得雞飛狗跳,三人都是曆經五朝的老臣,無論是政務上還是遠見上都不是尋常人能比的,一個盛世的朝代最需要的不是戰事去體現,而是朝廷自上而下的穩定,唯有這樣這個朝廷才能走得更遠,更長久,內閣為朝堂的中樞,最忌諱的就是閣臣的不安分,所以三人心目中,做了數十年官的陳大人並非最佳的合適人選,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讓三人連連搖頭,唯獨提起楊崢的時候,三人眼前一亮,齊聲喊道:“就是他了!”
本來,楊崢入閣在宣德九年的時候就已眾人皆知的事情,畢竟是資曆、名望、才幹、功勳都擺在了哪兒,旁人就算做了一輩子官兒也未必有這麽短暫十年的輝煌,更何況這事兒宣宗當初可是親口內定的人選,旁人就算眼紅,也隻能歎一聲人比人氣死人外也說不得什麽,後來楊崢征戰沙場回來,先是碰上了宣宗龍體不安,折騰了半年好不容易有點起色,最終還是沒能熬過去在宣德十年正月駕崩而去,緊跟著國喪,新皇帝登基等等一係列的大事,不管是朝廷忘記了這事兒,就是楊崢本人也忘記了這事兒,好不容易新皇帝登基了,朝局也算是穩定下來了,三楊就這事兒也當著楊崢的麵提過兩次,卻不想楊大人就是不答應,開始還以年輕見識淺為由搪塞一番,後來被楊士奇問急了,幹脆來個閉門不見,如此一來徹底把楊士奇給氣惱了,三個月沒shàng mén,本以為楊大人會有些許悔意,那知道三個月過去了,人家楊大人在家陪著妻兒優哉遊哉好不痛快,絲毫沒有做出悔恨的樣子,得知消息差點沒把楊士奇就此氣死,總算是這位首輔大人心懷寬廣,加上著實看重自己這個異姓小兄弟,不顧臉麵決定親自再走一趟。
“大人,楊府到了!”趕車的車把式停好了馬車,衝著馬車恭敬的道。
“門可是打開的?”馬車裏楊士奇低聲問道。
車把式淡淡一笑仰起頭看了一眼楊家府邸的大門,道:“門倒是打開了,可門上卻有三個字?”
楊士奇好奇的問:“那三個字?”
車把式道:“汙耳朵?”說完顯然對這三個字兒的意思產生了好奇,忍不住的道:“楊大人你說楊小弟這是什麽意思,是答應還是不答應,答應他怎麽說在門上寫下汙耳朵三個字,可要說不答應這門可是打開了?”
楊士奇聽得這兒輕輕一歎,他飽讀詩書,自然知道這三個字兒的意思,所謂的
“汙耳朵”其實是一則典故,說是當年的堯,想把帝位讓給許由。許由是個以不問政治為“清高”的人,不但拒絕了堯的請求,而且連夜逃進箕山,隱居不出。
當時堯還以為許由謙虛,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請他,說:“如果堅不接受帝位,則希望能出來當個“九州長”。不料許由聽了這個消息,更加厭惡,立刻跑到山下的穎水邊去,掬水洗耳。
許由的朋友巢父也隱居在這裏,這時正巧牽著一條小牛來給它飲水,便問許由幹什麽。許由就把消息告訴他,並且說:“我聽了這樣的不幹淨的話,怎能不趕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聽了,冷笑一聲說道:“哼,誰叫你在外麵招搖,造成名聲,現在惹出麻煩來了,完全是你自討的,還洗什麽耳朵!算了吧,別弄髒這清溪沾汙了我小牛的嘴!”,說著,牽起小牛,徑自走向水流的上遊去了。後人便以汙耳朵表示不願意去做高官,怕自己的耳朵受不了,楊士奇本以為經過這次楊崢能答應入閣這件事,卻不想人家一點都不動心,難免有些急躁,冷哼了聲,道:“這事兒還由不得你了,今日老夫便是汙了你的耳朵,也要勸你一勸?”說完便對車把式道:“入府?”
車把式應了聲,立即收起了先前的恭敬勁兒,隨手退去了外麵的破爛長衫,露出裏麵鮮紅的飛魚袍來,在陽光下顯得十分鮮豔,這樣的服飾,若是擱在洪武朝、永樂朝絕對是讓人眼熱的存在,可今時不同往日,東廠日益壯大大有壓製錦衣衛的勢頭,不少人以身著蟒袍為容,昔日的飛魚服,繡春刀早已成了昨日黃花了,不值一提了,但錦衣衛畢竟是錦衣衛,嚇唬老百姓還是有絕對的效果,幾個張羅買賣的小商小販目光剛一出動那鮮紅的服飾,頓時嚇了個寒顫,生怕惹惱了這幫shā rén不眨眼的朝廷鷹犬,嚇得一個個低著頭一言不發,就連搬運貨物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弄出絲毫的響動。
那錦衣衛隻是側目看了一眼,並不在意似這樣的場麵,每日不知見了多少,早已見怪不怪了,所以看也懶得看那幾個可憐的老百姓,揮手在屁股後拍打了兩下,與楊士奇一前一後入了楊家的大門。
“楊小弟,楊小弟快些出來,首輔大人來看你來了?”那錦衣衛尚未入門,便衝著裏麵大喊大叫起來,看他熟悉的勁兒,已然把這裏當做自己的家了。
門內一陣響動,閉門不出多日的楊大人總算是露出了那張還算過得去的臉來,衝著門外沒好氣的道:“我可沒請他來啊,這個老狐狸來了準沒好事?”
那錦衣衛聽得哈哈一陣大笑,道:“瞧你這話兒說的,這天下隻要是讀書人,隨便碰上一個人,聽說當朝首輔來自己家裏,那個不是當做天大的喜事看,唯獨楊小弟你的府邸就跟出喪一樣,老哥著實看不明白?”
楊崢沒好氣的白了一眼那錦衣衛道:“你看不明白的事情躲著呢,看不明白這一件有什麽好稀奇的?”說完隨手將左側的二xiǎo jiě摟在懷裏,旁若無人的在那張清秀的臉蛋上吸了兩口,道:“好香,好香?”
二xiǎo jiě俏臉一紅,罵了聲討厭,便從他懷裏掙脫了出來,衝著楊士奇與那錦衣衛道:“楊大哥,高大哥你們別聽他胡說八道,我這就去給你們倒茶。”說完瞪了楊大人一眼身段一扭,便去了。
“高大人看不明白,那是他年紀還小,老夫這一把年紀了,不也是看不明白麽,今日也想聽聽?”走進來的楊士奇左右看了看,在靠窗邊的一張長椅上落了座位。
“那是你老糊塗了!”楊崢沒好氣的說了聲。
楊士奇道:“就是老夫糊塗了,所以才不恥下問?煩勞小兄弟告知一二。”
“我也不恥下問。”那錦衣衛忙跟著楊士奇身後丟出了一句。
就三人說話這會兒功夫,二xiǎo jiě已送上了三杯茶湯來,除此之外,還有幾盤點心,分別是杭州的綠豆糕、蓮花酥,江西的桂花糕、糯米糕,湖北的笑口酥、喜餅、杏元酥,分別是楊崢、楊士奇、錦衣衛的出身之地,楊士奇與那錦衣衛彼此看了一眼,暗暗讚了聲:“好一個聰明的女子。”
二xiǎo jiě送了糕點茶湯,隻是看了一眼楊崢便知這三個大老爺們有話要說,知趣的退了出去,並輕輕拉上了門沿。
“楊小弟,剛才的話兒你還沒說完呢,我與老楊大人還等著你的回話呢,這天大的好事旁人想都想不來,你怎麽還推三阻四的,莫不是嫌棄這內閣次輔丟了你的臉麵不成?”那錦衣衛性子急躁,喝了一口茶湯,便記著先前的一番話,開口詢問起來。
楊崢慢騰騰的將一口茶湯吞回了肚中,然後將嘴裏的茶葉重新吐回茶杯裏,沒好氣的翻了個白眼,道:“好事,這也叫好事,古人怎麽說的,叫做手中有多大的力道,就拿多大的斧頭,我的力道拿起一個兵部還麵前湊合,讓我拿起內閣,這就好比讓一個孩子去舉一個大錘,如何舉得起,到頭來砸了自己不說,沒準兒還傷了別人呢,再說了這朝廷的次輔是那麽好當的麽,頭頂上的官帽又多大,肩膀上的責任就有多大,我這人膽子小,肩膀也不夠寬,怕擔不起這個責任,所以隻能不答應了,那些眼裏發光發熱的讀書人歡喜這次輔,並非他們並不知這次輔的重量,而是他們選擇了看不見,因為他們還有比責任更重要的東西給蒙蔽了雙眼。”
“什麽?”那錦衣衛好奇的問。
楊崢放下手中的茶杯,一字一字的道:“官帽。千裏讀書隻為做官,有這東西在,又怎麽能想到起官帽下的責任二字呢?不瞞高大哥,小弟倒也想做個俗人,眼裏隻有官帽,什麽狗屁責任,什麽理想,什麽抱負,全都他媽看不見,百來年之後誰也不認識誰,可我知道自己欺騙不了自己,最終還是忘不了這個責任,你也可以說我愚鈍,可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能禍福趨避之一直是我信奉的信條,隻有我答應了我就一定會去做,隻可惜我本事著實擔負不起這句話,所以隻能退,隻能躲了,今日你們若是勸我入閣的,小弟勸你們還是打消這個念頭,我是不會答應的。”
那錦衣衛嘴唇動了動,看了看楊崢最終將目光投到左側楊士奇的臉上,等待這位老人的應答。
楊士奇神情從容,手裏的茶杯被他抬起的茶蓋子兒輕輕敲打著,動作輕柔,緩慢,瓷器碰撞的聲音十分的悅耳,宛如一曲動人的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