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彈劾
字數:10177 加入書籤
經了這一次,慶豐帝顯得更加冷靜沉穩了,因平定北疆的喜悅而帶來的得意浮躁也一並抹得一幹二淨。逢迎拍馬的折子全被批了回去,歌功頌德的文人詩賦也壓了箱底,一應的歌舞宴會都停了,立政殿裏進出也常是葉相徐相禦史大夫等一幹清明有為的臣子。
北疆已平,但尚有諸多事宜要一一處理,對玄武軍等將士的恩賞、戰後的去處、北蒙是的治理、還有倭國的戰事、各地的災情……一時忙得不見人影。
更別說再召人侍寢,縱有一二閑暇,不過是到幾個兒子這裏看一圈。就是林雲熙這裏,也隻用了幾頓午膳,便匆匆回去批折子了。
直到二月二這一日,方得了空閑。因民間有過龍抬頭的習俗,今年亦無旁事,又是皇長子生辰,故而也設了宴席,倒沒有請群臣賓客,隻一眾嬪妃與近支宗親在神仙殿小聚。
難得有這樣與慶豐帝親近的好時機,嬪妃們自然盛裝而來,珠翠滿頭,嬌豔婀娜。連皇後亦不免一身妃色縷金鳳紋帔帛裙,累金點翠的鳳頭釵銜下一串金珠,粉黛儼然,耳邊晶瑩透亮的明珠耳璫襯得她膚色白皙,年輕鮮亮了不少。
慶豐帝卻並不在意,隻關注幾個孩子多一些。皇長子病弱,二皇子倒是健康活潑,麗修容那一雙兒女也愛笑愛玩,壽安更是調皮好動的,再有宗親所出的子女,七八個孩子混在一處,極是熱鬧。柔嘉帝姬到今年已有七歲,恰是垂髫之齡,因是正經的宴席,頭上束了小巧的赤金花冠,又著嫣紅色喜鵲登梅繡紋的裙衫,笑起來俏麗可愛,由乳母帶著親自奉了酒樽與慶豐帝,稚語說些恭祝的話,引得慶豐帝頗為開懷。
諸妃也三兩成群與聖人皇後祝酒,慶豐帝微微點頭算是應答,除了幾個皇子生母及得寵的嬪妃外,並非誰來敬酒都喝,倒是與幾個宗親王爺笑語頻頻。皇後則少不得一一對付,或是關懷一二,或是讚某人品性容貌、細語一二相關瑣事小節,顯得十分麵麵俱到。
慶豐帝見狀,也不由要稱讚一聲:“皇後賢德。”
皇後含笑謝過,徐徐道:“妾為中宮,體貼是應盡之儀。”眼前又是靜貴儀、賀貴儀,臉上的笑意越發溫婉和氣,又是讚許賀芳儀入侍多年謙和恭順、溫柔有德行,又是關心靜貴儀、小心叮囑道:“你小產還不到半年,又跟著聖人秋獵,一路辛勞,要小心保養才是。”
林雲熙慢慢飲一口甜酒,偶爾與慶豐帝笑語幾句,微笑旁觀,餘光掃過在後頭低眉垂頭的順芳儀,心頭冷笑,隻怕皇後待會兒貼心貼得心都要炸了。
順芳儀整個臘月和正月都不未露麵,太醫院隻說報病,葉太醫一直問診,卻不見好,又不曾聽聞景福宮有變,自然以為拿住了她,隻待過上一年半載,便可叫她永永遠遠地臥病下去。哪知順芳儀等的就是今日!除夕元宵幾場大宴,慶豐帝大都與朝臣在一處,縱使是家宴上和眾妃宗親坐在一起,也注意不到她那樣位份低下的嬪妃,反而暴露在皇後眼下,給皇後可趁之機。而今天宴上有一席之座的人總共不過二三十個,她還是二皇子的生母,隻要到了慶豐帝麵前,說上幾句話,多少能留下些印象。皇後哪怕再恨,投鼠忌器,也不敢隨意對她下手。她得了施展的空間,自然能細細籌謀翻身。
果然順芳儀與胡青青、馮充容、瑛充華一道上前恭祝時,皇後臉色都變了。雖然僅短短一瞬,卻已維持不住適才意氣風發,不得不低頭飲酒以作掩飾。再抬頭時已恢複了從容不迫的姿態,半句不提順芳儀先時臥病之事,隻說:“二皇子如今認人了,你得空到重華宮來看他。”
順芳儀依舊謙卑的樣子,一味和順感激道:“謝娘娘體恤。”
慶豐帝本是念及二皇子才喝了順芳儀等敬的酒,聽這話略感奇怪,少不得問一句:“怎麽?你不大去看皇兒?”
皇後甫聽順芳儀開口,心中便悔了,她不該說這麽一句話!其中固然有蓄意彰她的顯賢淑不爭,也是暗指順芳儀不關心皇嗣。隻要順芳儀急著轉過話題,表明她病了才不得空,就會在聖人心裏留下壞印象。慶豐帝已先入為主,順芳儀若真是急於顯出她的病情,還會覺得這是順芳儀為了擺脫“不關心皇嗣”這個罪名而匆匆找的借口。即便知道順芳儀真的病了,下意識地會把這病看輕幾分,且順芳儀越是表現得這病有多嚴重,慶豐帝就會越厭惡順芳儀對兒子的不在意。這場“病”就永遠隻是一場不大不小“病”,順芳儀再如何暗示、狡辯,都隻會把這份厭惡留下去。
哪知她竟這樣沉得住氣!
如此一來,局勢就反了過來。順芳儀的恭順會讓慶豐帝覺得她老實,真的是因為病重才無暇顧及兒子。而且對皇後敬仰感激,就仿佛皇後知道她病了,不曾打攪,如今病好了,才又施以寬厚一般。這是皇後賢德,也是順芳儀恭敬,恰給聖人一個妻賢妾順的美好印象。皇後更不能立時三刻就壓製或是對順芳儀下手,不然撕裂了後妃賢順的關係,聖人的厭惡就會統統放在那個打破平衡的人身上。
順芳儀還未回話,張婕妤已嬌聲笑道:“可不是,順妹妹病了好幾個月,那兒得空去看皇子?宮裏一樣的水土,別人都好好的,怎麽順妹妹就病了這麽久?身子也太弱了些。”
皇後神色一凜,倒未露出半分異樣,隻淡淡掠了過去:“順芳儀去歲入秋感染風寒,妾身指了葉太醫去診治,不想這病拖了這樣久,到現在才好。”
慶豐帝皺了皺眉,他是不願意聽張婕妤嚼舌根的,話裏話外不過是暗示順芳儀身子弱、沒福氣,但順芳儀畢竟還是二皇子的生母,算來她竟病了小半年,也不曾聽有人回稟過一聲。麵上卻沒露出不快之色,隻和聲對順芳儀道:“你才病愈,要好生休息。”又對皇後道:“宮裏的事,你多費心操持。”
皇後含笑應了。
林雲熙自然清楚皇後心裏有多少驚怒和隱恨,偏偏慶豐帝過問了,她就不能立刻發作順芳儀,還要刻意表現出關懷體貼,麵甜心苦,隻怕要把順芳儀恨到骨頭裏去。
去重華宮晨昏定省,皇後神色雖如常,精神卻不大好,每每順芳儀行禮請安時說幾句關心的話也就作疲憊之態叫眾人散了,從不見她留順芳儀去看二皇子。
慶豐帝雖不說,私下與林雲熙閑話卻頗有微詞,語調都是冷的,“她如今愈發小家子氣了。朕不是不為她打算,她卻不肯領情就。”他願意讓皇後養著二皇子,已經是對外戚的照顧了——二皇子的生母位卑,跟帝位無緣,日後隻有靠養母才能立得穩,且他不會虧了自己的兒子,就算二皇子將來撈不著親王,憑著皇後養子的身份,做個郡王還是可期的。後族能天然交好一位來日的王爺,已經是錯開了外戚沒有好下場的結局,還有什麽好不滿意的?曆朝曆代下來,能得善終的外戚又有幾個?衛子夫的兄長衛青為大將軍、侄子霍去病為冠軍侯,最後還不是卷進巫蠱之禍,落得兒子被廢、自殺身亡的下場,他固然戒備許家,但也不想後族淪落塵埃,總要設法保全才是,哪知皇後跟他竟從來不是一條心!她還想奢求什麽不成?!
林雲熙大概知道慶豐帝的意思,心下道,皇後未必不是這樣想的,隻是不甘心做個空有名頭的母後皇太後,想要的更多罷了。口中緩聲勸道:“二皇子生下來就養在皇後娘娘膝下,與親生的能有什麽分別呢?自個兒的孩子要平白分人一半,不怪皇後娘娘心裏別扭。您也別太生氣,她不過一時沒轉過彎來,您私下與她把話說清楚,皇後娘娘是明白事理的人,不會不懂得您的苦心。”
慶豐帝揉揉眉心,“前兩日我去她宮裏用膳,她對兩個孩子倒還慈愛,至於對旁人,”他搖了搖頭,語中帶諷,“話是好話,用心也算良苦了。我如今卻不想見她,過些日子再說吧。”
轉而問及壽安。
林雲熙笑道:“這些天倒比正月裏還冷,昨兒才下了一場雪,我無事也不願帶他出門,把西間暖閣辟出來給他住了。”
提起兒子來她十分高興,絮絮叨叨說個不停,“他長得快,一旬就能長上半寸。上個月才給他做的鞋子,這個月便穿不下了。太醫說他能吃點米糊牛乳等鬆軟的東西,鄭師傅便做了各色粥品,他除了早晚還吃些母乳,其他時候竟連碰都不願碰了。上午我還見她嘴裏長出一小顆細細的嫩牙來……”
慶豐帝含笑聽她說話,目光溫和又安靜,聽到此處,方忍不住插嘴道:“果真?”
林雲熙笑吟吟朝青菱道:“去看看壽安醒了沒有,若醒了,叫乳母抱過來。”眉間滿是為母親的溫柔之色,慶豐帝看著心頭微澀,道:“你如今隻顧著他了,不見你對朕這樣上心。”
她“噗嗤”一笑,連忙喊冤,“年前才做了一件大氅送去,每季的衣衫鞋襪都不曾少,每日的點心吃食,您可沒少從我宮裏得了,還跟兒子吃醋——”
慶豐帝捉了她的手,含酸道:“哪及你對壽安事無巨細?”見她掩嘴吃吃地笑,也不由耳根一紅,恰好乳母抱著壽安上前行禮,輕咳一聲,直接把兒子抱了過來。
壽安和慶豐帝是見慣了的,坐在他懷裏,拍著小手很是歡快的樣子。慶豐帝抱著兒子逗了一會兒,小心翼翼掰開他的嘴,去看兒子粉嫩的牙床,果然見下邊長出一粒米一樣的小白點兒。
壽安被他箍著有些不舒服,掙紮了幾下,嘴裏也冒出咿咿的抗議聲。慶豐帝趕緊鬆了手,壽安掙脫開來,腳一瞪,便往前一撲,嚇得眾人忙伸手去接他。不想他一手扶著榻上的幾案,竟穩穩地站住了。
林雲熙和慶豐帝對視一眼,滿目驚喜之色。
壽安剛能站上一會兒,沒兩日便急著拉住宮人的手開始顫顫巍巍走上兩步,口中嚶嚶呀呀的話語也漸漸變得清晰了。林雲熙十分歡喜,有意教他,乳母們自然跟著念叨,一回慶豐帝在時壽安忽然冒出一句“阿父”,喜得慶豐帝眉開眼笑,再逗他說話,他卻不肯開口了。
林雲熙聽得心頭酸溜溜,忍不住去戳兒子圓嫩嫩的小臉,“我整日帶著你,怎麽不聽你叫聲娘呢?都去討好你爹了!”又拿眼去覷慶豐帝,“剛跟我吃醋,他就向著你了!”
慶豐帝便笑,衝著壽安道:“乖兒子,快去叫聲阿娘。當心你娘生氣,不給你飯吃。”壽安就跟害羞似的,扭糖兒一般鑽進慶豐帝懷裏,抱著的脖子埋著小臉耍賴。
如是,父子倆的關係竟比從前更好了。
上一場雪還未化完,又是一場雪下來,都快入春了,天卻格外冷,連殿中省都派人到各宮去請罪,去歲備下的炭火不夠用了。慶豐帝先不提,給太皇太後、皇後還有一應皇子帝姬和主位嬪妃的都是上等的銀縷炭,燒起來比次一等的紅羅炭暖和,卻沒有一絲煙味。但這炭火難得,不是想要就有,都是殿中省按著分例提前備好的。壽安宮、重華宮、昭陽殿……宗室裏的親王不少,他們的妻妾兒女得了封誥的也有分例。這其中固然隻會多不會少,然而又要先緊著聖人,又要供這麽多人,慶豐帝那裏又愛拿日常用度賞給近臣宗親,加之今年冷的天數多,殿中省就是再有準備,這炭火還是漸漸告罄了。
紅羅炭雖要好得一些,但用的人也著實多了,宗室裏隻要夠得上有個爵位,自然都不會少,宮裏也有嬪禦女官要顧。那些氏族權貴往年也多向殿中省暗中買一些上等的炭火來用,如此一來,便更少了。而再次一等的青羅炭,燒得不那麽熱不說,還有些氣味,雖然能用香料掩蓋,到底不是上品,尋常富貴人家多用此,殿中省卻是拿不出手來的。
皇後頗為不耐,她才為順芳儀的事煩心,一時三刻竟找不出個由頭拿捏她,連太醫那裏都防得密不透風,直叫人頭疼。遇到這糟心事更是厭煩,看遍諸妃,也就林雲熙與麗修容尚能拿兩分主意,問道:“兩位妹妹怎麽看?”
林雲熙也是驚訝,殿中省掌管皇家日常事務,一應的膳食、庫存、織造、農莊等具由其理事,炭火更是尋常之物,按理說是不該有不足的,即便有,也該早早就去采買補充了,竟要到向各宮請罪的地步,著實是殿中省失職了。
不過這事兒不歸她管,殿中省一半掛著前朝,好壞都是慶豐帝的人,皇後還能置喙一二,她來說話就不妥當了。殿中省向來隻對聖人負責,眼下迫不得已來求皇後,她又何必越俎代庖?隻道:“殿中省做事一向勤勉,此番請罪大概是真有為難之處。依妾身看,便叫他們尋個法子來補救,不得短了宮中與宗室們的用度,將功抵罪也就是了。”
皇後並不滿意,林雲熙已經道:“妾身宮裏裝著地龍,倒不大用炭盆取暖,殿中省發放的分例多還存著,便不必再送來了。”她唇邊含了一縷似笑非笑的意味,徐徐道:“也算妾身替娘娘分憂,省下一筆開銷。”
皇後神情微微一僵,倒不好再開口了。那邊麗修容也淡淡道:“妾身常與孩子們一塊兒,殿中省隻要不缺皇子帝姬的份,我的也不必給了。”
皇後一梗,壓下心頭的不快。她不想管這事兒,就是打算叫這兩人出個主意,將來若有什麽問題也好推得一幹二淨,卻不想一個兩個都這樣狡詐!勉力維持笑容道:“兩位妹妹誕育皇嗣有功,短了誰都不能短了你們的。”
偏偏張婕妤是個沒眼色的,聽皇後這樣說忙連連稱是,神色居然帶著幾分傲慢和得意,道:“很是很是!皇子們都是天家血脈,別人是萬萬比不上的。皇子生母辛苦撫育,自然也比那些屍位素餐的高貴得多了。”
皇後唇角一抿,隻覺得刺心,耳邊都火辣辣的,目光中已然帶了幾分冰冷的怒意。
竟還有奉承張婕妤的,甄容華滿臉笑意地迎合道:“可不是。張姐姐誕下皇長子勞苦功高,宮裏誰不知曉?都盼著姐姐好,怎能短了姐姐的用度呢?”
林雲熙簡直哭笑不得,麗修容更是冷笑一聲,懶得搭理。皇後氣恨交加,這樣兩個蠢貨,也被她們坐到如今的位置,真不知叫人說什麽好。也無力與殿中省費事糾纏,冷冷道:“你們管著宮裏的皇家的吃穿用度,辦不好差事是你們無能!昭儀修容體諒你們辛苦,我便給她們這個麵子,去回你們主事的話,他若能將功折罪,這事兒就算了。”
那來回話的內侍小心翼翼道:“謝娘娘體恤。隻是……敢問娘娘,該如何將功折罪?”
皇後道:“些許小事也來問我?罷了,殿中省想必遇到過這樣的事兒,按著例走就是。往常怎麽辦,如今也怎麽辦。隻記得一條,不可再出岔子!”
那內侍戰戰兢兢去了。
殿中省一幹主事忖度皇後的意思,是不想此事鬧大損了顏麵,能混過去就混過去,反正再支撐上個把月天氣暖了,自然無人再來關心還有沒有炭的問題。便打算按照常例,從賬中支錢到外麵去采買,等這風頭過了,再從別的收益裏挪錢過來填平了就是。
隻是歲寒難捱,紅羅炭多供權貴之用,朝臣們過冬要買,巨富商賈一樣也買。不僅如此,殿中省還要供那閑散宗室、嬪妃命婦、宮女內侍,連差一點的青羅炭、黑水炭都不夠用,需要的量大了,卻不想臣子家裏也有奴仆婢子,尋常的富貴人家也少不得買些炭來過冬,本就因天冷炭少價錢上浮,惹得不少人抱怨,如今殿中省又插了一手,這炭火竟足足貴了一倍,還供不應求。
禦史台聞風上奏,彈劾殿中省瀆職,以權謀私,與民爭利!
*************************************************************************************
殿中省是皇帝親領的僚屬,除了聖人、諸相和皇後,不受朝中任何人節製,又掌著皇家、天子用度,可以說是慶豐帝的半個私庫。然而禦史台卻是不忌諱的,往常殿中省出個一星半點的毛病,禦史們也就睜眼閉眼過去了,畢竟要給聖人麵子,隻要不做得太過,都可以通融。但這回卻因炭價暴漲,有不少家中不富裕的買不起炭、凍死了人,已有人將賣炭的商人一狀告到了京兆府。
新任的京兆尹才替了上一位被貶官的不到兩個月,正是戰戰兢兢、萬分小心謹慎的時候,不料接了這麽一樁案子。要說賣炭的商人也不算錯,他是從外地進了炭到京中販賣,炭火供不應求,他又要賺取利潤,價格自然上浮;上告的百姓更是委屈,往年這樣的價錢能買到一家人夠用一年的炭火,今年竟連半數都買不到,家裏幼兒老人受不住,凍死了兒女老父,滿腔悲憤痛楚,自然是將那賣炭的商人恨之入骨。
京兆尹左右為難,判哪個都要落下罵名。禦史台多為清流、氏族,最好一個清名,恨不得以身正道,能在青史上落個忠諫之臣的美名,聞得消息,拐彎抹角得查到了殿中省,便立刻上奏,文章做得花團錦簇,隻把殿中省罵成了弄權營私、禍國殃民的奸佞小人之流。
慶豐帝在朝上聽了氣得臉色鐵青,偏偏禦史上奏,皇帝是不得打斷的,不然被記史的起居郎寫上一筆,就是抹不掉的汙點了。隻得冷著臉聽完了,還要謝禦史諫言。殿中省主理內監秦雲慎本是慶豐帝一手提拔上來的心腹,早年更是在慶豐帝身邊伺候的,消息如何不靈通,才下了朝就往立政殿請罪去了。
慶豐帝正是氣頭上,將秦雲慎罵了個狗血淋頭,氣急了一個茶盞砸下去,將人頭都砸破了,血流了一碗,又是熱水,半邊臉腫得老高。
秦雲慎一個勁兒得磕頭請罪,連血流進眼裏也顧不得擦。慶豐帝終究記著他侍奉多年的情分,一時也不欲換個不趁手的人來使喚,冷冷道:“你素來忠心,朕念你往日功勞,降你為少監、罰奉三年,三日之內給朕一個交代!若再有什麽過失,你直接去暴室服役吧!”
秦雲慎如何聽不出慶豐帝言下的維護之意?按殿中省的配置,有監一人、少監二人,禦丞二人,但具體的事物卻是由手下的主簿、管事去做的,他領著十來個主簿、管事,占了殿中省的大半江山,又是眾人皆知的聖人心腹,做監與少監又有什麽區別?隻要今日推個能頂罪的人出來,這件事兒就算揭過了,哪怕來日有人坐了他如今的位子,還不是個空架子,事事都要受他節製?再者,殿中省是聖人說了算,降一級還是升一級不都是聖人一句話的事兒,眼下為了慶豐帝的顏麵吃個虧,還怕日後聖人不用他麽?況且慶豐帝壓根沒有要放棄他的意思,不過是為了避一避風頭罷了。
心思一轉,又想起是皇後先說了要按往年的例辦事,暗暗冷笑數聲,若不是去問了皇後,他未必不會來向聖人討個主意,如何會落到今日的下場?皇後那裏倒是好推諉,她連本分責任都不必擔,偏偏又是皇後提了這麽一句,叫殿中省都跟著吃排頭!
秦雲慎受了慶豐帝一頓訓斥,心頭怨氣未散,這樣一想,更是生出三分狠毒的心思來,順著慶豐帝的話,連連叩首道:“都是奴才疏忽大意!底下的主簿管事得了皇後娘娘的話,竟任意妄為、與民爭利,是奴才的錯!”
慶豐帝一愣,“皇後?這與皇後有什麽幹係?”
秦雲慎心道有戲,不敢添油加醋,謹慎著分辨道:“先前宮裏炭火不夠,奴才請人往各宮請罪,問皇後娘娘該如何處理。皇後娘娘說,叫奴才們照著往年的例子就是。”抬頭看了慶豐帝一眼,道:“這樣大的事,娘娘必定知會過聖人,聖人又無其他旨意,奴才才敢叫他們取了銀錢去采買。”
慶豐帝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皇後竟一句都不曾與他提起!冷厲道:“給朕說清楚!”
秦雲慎心裏有些著慌,麵上倒十分穩得住,忙俯身道:“奴才不敢!內宮之事,奴才不敢妄言!”他親自見的那個去回話的內侍,自然知道那天發生了什麽,但事涉後宮嬪禦、天子內帷,哪裏是他一個做奴才的可以輕易言談的?爛在肚子裏也不能多一句嘴。
慶豐帝道:“說!朕赦你無罪。”
秦雲慎方小心翼翼將那日的情形說了,連林雲熙麗修容張婕妤等的話都講了一清二楚,不敢有半分遺漏。
慶豐帝麵色陰冷,沉默了良久,冷冷道:“下去吧。”
秦雲慎連滾帶爬得退出了殿門,被外頭冷風一激,才發覺自己出了一背的冷汗。他滿頭的血跡半幹,衣衫上一塊深一塊淺,半邊臉頰腫著,額頭上也因磕頭磕得紅了一大片,不遠處戍守的羽林衛側目看過來,巡邏的禁軍、走動的內侍宮女也低低瞥他幾眼,他絲毫沒有掩藏隱瞞的意思,隻有叫所有人都看見聖人嚴懲了他秦雲慎,才能維護聖人明君聖主的名聲。他越淒慘,就越證明聖人的公正嚴明,隻要能護著聖人的英明,他的臉麵又算得了什麽?
至於皇後,那是七日前的事,據他所知,當天聖人便到重華宮去看了皇子和帝姬,若是那時皇後不曾提起,那就是蓄意插手朝政、欲分天子權柄——殿中省是聖人的,皇後這般,豈不是戳中了聖人的忌諱?要是她再推諉責任,委罪於人、刻毒陰晦是跑不了的!
秦雲慎冷笑一聲,慢慢出了宮門,心裏的怨氣才緩緩散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