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鳳求凰
字數:2930 加入書籤
“鳳求凰?”李姨娘了然的笑了,能指名道姓點出來這一首的,自然不是隻為了聽古琴曲子。
《鳳求凰》傳說是漢代的古琴曲,演繹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有這麽一句: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李姨娘揉按撥弦,點點琴音透過古樹小亭在林苑裏傳開,紫娟這時正巧陪著黛玉在林苑裏走著說話。
聽了這琴音,黛玉疑惑問道:“怎麽聽著這麽熟悉?當日離家前,也曾學過琴藝,這琴音聽起來像是當年那位教琴女先生的。”
紫娟道:“姑娘房裏換了一把古琴時,我就托人問過,說是府裏的李姨娘稟告老爺後,讓給換的。”
“李姨娘?怎麽偏巧姓就這麽重了?那位女先生也是李姓。”
黛玉望向林苑小亭,見到那位李姨娘在撥弦撫琴,覺得模樣熟悉,周延聽到外麵的動靜轉過來時,恰巧在林葉後隱約看到黛玉的身影。
如此也不好再藏了。
黛玉走出來到了小亭,這李姨娘在她到府後還未曾見過,如今細看,眉眼精致,姿態婀娜,衣著素淨,那雙撫琴的巧手當真天下無雙。
李姨娘依舊撫琴不理外物,等一曲畢後,才起身問候黛玉。
兩人交鋒,先麵帶笑意互相通體打量一眼,掃過全身,李姨娘再握著黛玉的手,欣慰的說道:
“於情於理,我是不該握著姑娘的,隻是見了後才覺得,當年那小人兒越發出挑了,一時間又是感動又是欣喜。”
黛玉被拉著坐下,紫娟將坐墊鋪在石凳上,黛玉從李姨娘那兒抽出手,看著這環佩琴問道:“姨娘仍是用的這副琴?記得當初教我時,也是用的這琴。”
李姨娘在教琴時,隻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先生,黛玉被接走後,卻能成了姨娘,如今還幫著協理後院,怎能令人不吃驚?
“姑娘記性真好。”
黛玉冷笑,“記得姨娘那時說,
琴者,禁也。古人製下,原以治身,涵養性情,抑其淫蕩,去其奢侈。
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齋,或在層樓的上頭,在林石的裏麵,或是山巔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著那天地清和的時候,風清月朗,焚香靜坐,心不外想,氣血和平,才能與神合靈,與道合妙。”
李姨娘接話,“姑娘好記性。”
“好記性當然記得多了,我還記得姨娘那時說,待到他日找個去處,若能如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幸事,不然留戀山水也是美事,如今卻找到了林府,這緣分當真奇妙,少不得叫人……”
黛玉話說到一半突然停了,見周延在這裏便說道:“少不得……少不得,倒記起一句話。”
“何話?”
“再休想跳龍門、折桂枝,少不得嘔心鏤骨意懸懸,還能讓白換了天地?”
這話說的有些明顯了,鯉魚躍龍門這事可大可小,還用上了嘔心鏤骨,明裏暗裏意有所指,白換了天地,有點鳩占鵲巢的意思。
黛玉搖著團扇問周延,“怎麽?難道沒聽過這句話?”
這個嘛,當真沒聽過。
李姨娘當然也沒聽過,這等普通的教坊裏出來的女子,學一門琴藝已是不得了,再在文人墨客的熏陶下懂些句子,那就更了不得。
“關漢卿的《胡蝶夢》可曾聽說過?”黛玉問。
周延真想搖頭,但又怕黛玉沒台階可下,硬著頭皮點頭,反正他聽過關漢卿的名號,大不了將話題扯到竇娥冤上。
黛玉也不糾結,當即說道:“這其中有第一折中的話,剛才恰好想到了。”
其實隻有前半句是關漢卿的原話,後半句是黛玉自己編的,反正沒說錯。
但這番話說的人好沒脾氣。
明顯在指桑罵槐,卻將責任全部推到關漢卿身上,讓人找不出反駁的話。
有文化真可怕,周延學到了。
李姨娘如何能聽不出意思,但入了林府總得有個規矩,她說不出這些彎彎繞繞,還能粗暴頂回去不成?
陪笑道:“姑娘說的文雅話我可不太懂,這次安排人將姑娘房中的琴換了,姑娘可還滿意?”
“是把好琴。”
“老爺親自挑的。”李姨娘繼續,“姑娘被接到榮國府沒多久,一日宴飲彈奏時,不小心琴弦斷了,老爺見後,良久才開口說,弦斷幾人愁。自此,老爺才時常讓我撫琴。”
這話說的挺狠,專挑著斷弦說,斷弦指喪妻,可不就勾起了黛玉的念母之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