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兩軍對壘
字數:5497 加入書籤
程啟問的是朱祁鎮,卻笑眯眯的看著王振,就不信王振不怕死,不想早點離開。
王振算是“半路出家”,年少時也算略通經書,後來又做了教官,但是中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對他而言是太難了些,於是他便自閹入了宮。
這是一個對自己“狠”的人,對別人如何自然也不用多想。
史稱王振“狡黠”、善於伺察人意。王振入宮後,宣宗皇帝也很喜歡他,便任他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英宗皇帝朱祁鎮。他一遇到朱祁鎮,便如魚遇到水一樣,誰也離不開誰了。
等到朱祁鎮做了皇帝,熬到張皇後等人死去,王振就成了大明朝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權宦,完全是一個宦官版的人生贏家。王振一跺腳,大明朝就要抖三抖,王振一咳嗽,大明朝就要感冒。
王振當然不想死在土木堡,不過王振也有自己的顧慮。
“仙師,可否多帶些士卒?不然遇到瓦剌遊兵散勇,恐驚了聖駕。”
“這個卻不妨。最多可帶上1000個全副武裝的士卒,再帶上2000匹馬,再有大將統領,足可保得陛下無憂。”程啟一副神棍樣,可惜少了個拂塵。
那王振想了想,對朱祁鎮說:“陛下,不如聽仙師的吩咐,有成國公帥1000騎護送陛下回京,必可護得聖駕安全。老奴在這裏必將瓦剌大軍死死拖住。”
說完拜倒在地,老淚縱橫:“老奴死不足惜,惟願吾皇身康體健,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祁鎮被深深的感動了,邊雙手扶王振,邊說:“先生何必如此!不如和我一起回京,也好多指教於朕。”
眼前的狗血劇,程啟簡直不忍目睹,說道:“王振先生不必如此,先生跟諸位大臣大可跟著陛下先回京,這裏交給英國公就是。”
英國公張輔是身經百戰的宿將,能掌握兵權,想來勝算很大,最重要的是,嫦娥也認為當前形勢下,英國公張輔是最合適的統兵人選。
既然神仙發話了,王振也不再矯情,順水推舟就答應了。
待到淩晨三點,朱祁鎮和諸位大臣才做好準備,朱勇也集合好了騎兵。
臨出發前,程啟對朱祁鎮說道:“陛下,這邊的事情結束後,我也很快就要離開了。不知道陛下可有什麽物件要帶給洪武皇帝嗎?”
朱祁鎮連忙說道:“有、有,請仙師和我一起回京,再勞煩仙師帶給太祖皇帝。”
程啟笑著搖搖頭:“你們先回京做好準備,等這邊事情結束,我自會過來找陛下。”
“對了,曾聽得洪武皇帝說道,他的後人文治武功十分了得,文有編篡《永樂大典》,武則驅蒙古於千裏之外。這《永樂大典》最好也帶上。”
朱祁鎮滿口答應。
程啟笑嗬嗬的說:“待我這就施法,大家看到什麽奇怪的事情,請保持冷靜,不要擔憂。”
據嫦娥說,如果士兵驚慌失措下攻擊時空通道的話,那可是要額外支出能量的。這也是為什麽不直接把瓦剌軍丟到時空通道的最重要的原因,否則的話,程啟可是很想輕鬆解決麻煩的。
再三叮囑後,一揮手,朱祁鎮等人就從大營消失,出現在了10千米外。
“運送人、馬及武器等物資,耗能折合1100噸原油。”
“隨便做點什麽事都是能量、能量、能量!”程啟暗暗吐槽。
轉過身,程啟對英國公張勇說道:“接下來就看國公的了。不知道國公還有何需要貧道相助之事?沒有的話,貧道就休息去了。”
對張勇來說,現在是兵權在手,兵強馬壯,糧草充足,不敢說吊打敵軍,自保是不在話下。
“請仙師休息,這裏盡管交給下官就是。”對於顯示出了非凡法力的仙師,張勇還是很尊重的。
程啟也不客氣,點點頭,專業的事情就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不專業的程啟自顧自休息去了。
卻說朱祁鎮一行人,傳送到了後,分辨了一下地形,朝著長城疾馳而去。不得不特別指出的是,作為皇帝,朱祁鎮的騎術遠比程啟要強。
也許是朱祁鎮的黴運終於結束,一路都沒有遇到瓦剌遊騎,天蒙蒙亮的時候就到了居庸關。朱勇親自叫關。
那朱勇曾帶兵多年,更是北伐的前鋒,認識他的人不少,關上的士兵一邊打開關門,一邊派人去稟報守將楊洪。
那楊洪聽的朱勇帶兵入關他還不知道皇帝也回來了,心裏不禁叫一聲“苦也”,臉色雪白,手腳冰涼。
楊洪是明朝名將,戍邊已四十餘年,以敢戰、善戰至大將,聲震南北。正統十三年(1448年)的時候,更是佩鎮朔將軍印、充總兵官,鎮守宣府。
這樣一位猛將如今卻麵白如紙。
他本應鎮守在土木堡西北方的宣府城,抗擊瓦剌大軍。但在戰前,他以“持重”為名撤守居庸關長城。他的兒子楊俊本應鎮守在土木堡東北方的獨石一線,結果一觸即潰,瓦剌軍通過獨石一線長驅直入,截斷了朱祁鎮南歸的希望。
這朱勇本應和皇帝在一起,完全沒有道理出現在居庸關,難道大軍勝了?
楊洪決定去迎接朱勇,看看情況再說。在居庸關,他自覺用不著怕任何人。
當楊洪披戴好盔甲,帶著親兵匆匆趕到時,隻見到一大隊騎兵正陸續進關,在前麵的正是朱勇。
“下官楊洪,見過成國公。”楊洪正待行禮,卻聽到一聲太監嗓音的嗬斥:“放肆!”
隻見一身騎兵服飾的王振縱馬出列:“皇上禦駕在此,楊洪還不拜見?!”
楊洪大吃一驚,定睛一看,那中間的不是皇帝朱祁鎮卻又是誰?
其實不怪楊洪沒有發現皇帝,天還沒亮,雖然四周點著很多火把,終歸看的不是很清楚。再加上朱祁鎮和眾大臣為了不引人注目,特意都穿著普通小兵的服裝,倉促間,楊洪哪裏認得出來?
楊洪汗濕重衫,口稱死罪,跪倒在地,卻久等不來一聲“免禮”,隻好低著頭跪在地上。
隻聽的王振說道:“奉聖諭,問楊洪話!”
“楊洪在。”楊洪老老實實回答。
“皇上問你,為何不鎮守宣府而在這居庸關?”楊洪沒聽過比這王振聲音更難聽的。
王振不理楊洪,繼續問道:“皇上問你,聖旨要你救駕,為何不出兵?”
“錦衣衛何在?”很顯然,楊洪的回答壓根就不被期待,王振不等楊洪回答,就叫喚錦衣衛。
閃出兩名錦衣衛,躬身行禮:“有!”
那王振下令:“聖諭,將楊洪下詔獄,將其中實情,細-細-問-來!”
王振說的是咬牙切齒。在他看來,這楊洪畏敵不戰在前,見死不救在後,百死難贖其罪。
錦衣衛可不是直屬司禮太監管轄的,兩個錦衣衛悄悄看了一眼皇帝的神色,覺得皇帝應該是同意王振的做法。當下再不猶豫,把楊洪按住,任憑楊洪口中“冤枉”也好,“死太監”也罷,徑直將他拖了下去。
往日王振要是如此行事,早有一堆大臣站出來阻止,但這次大家死裏逃生,不管楊洪是否冤枉,對他的怨恨卻是實實在在的。皇帝朱祁鎮、太監王振和文武重臣多年來難能可貴的達成了一次一致。
任命朱勇暫代宣府鎮守後,朱祁鎮安下心來,決定休息後再回京,各大臣也各在休息。
每個人似乎都忘了,土木堡那裏還有二十萬明軍主力,居庸關的兵力足以改變整個戰場的局勢。
土木堡,太陽初升,明軍大營。
士兵們正在吃飯,不光飯管飽,每個人還能分得一塊羊肉,水隨意喝。對於多日來掙紮在死亡線上的士兵來說,現在已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還有更好的消息。
現在由身經百戰的英國公統帥大軍,那不知所謂的死太監滾遠了!
營中現在有仙人!天佑大明啊!
底層的士兵是質樸的,也是很容易滿足的,英國公張輔輕輕的耍了耍小手段,就鼓起了大軍士氣。
飯後,張輔聚集大軍,準備決戰。
去掉了朱祁鎮和王振這兩個奇葩,再加上後勤給力,這場戰鬥可以說是明軍千載難逢的良機。 位麵土豪大作戰
農耕民族和草原民族之間的戰爭,草原民族軍隊最大的優勢就是來去如風的機動性,讓農耕民族軍隊疲於應付,最後被拖殘、拖死。現在瓦剌軍放棄他們的最大優勢,要和明軍主力決一死戰。
如果是程啟到來之前,瓦剌軍也不算犯錯,二十萬指揮混亂,連食物和水都沒有,士氣降到了最低點的軍隊,也就是待宰羔羊罷了。
可惜,現在的明軍一切都已改變。二十萬明軍主力對十萬瓦剌軍主力,明軍占地利居高臨下、人和士氣飽滿,可以說勝負已定。
最重要的,明軍有程啟這個肆無忌憚作弊的“仙人”。
也先本來是想以逸待勞,隻要困住明軍一兩天,沒水沒糧的,不愁明軍飛上天去。不過現在明軍出營,也先也隻能迎戰。
兩軍對壘,煞氣衝天。
【作者題外話】:新人新書,求收藏,求推薦(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