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 互幫互學

字數:4062   加入書籤

A+A-


    壽春之戰的第三階段是夜襲黃巾大營,斬殺雷薄陳蘭,生擒楊弘,收服孫夏。

    這一仗,同樣可圈可點。

    以兩千多新兵對五萬黃巾軍,兵力相差二十倍,敵人雖然是一群烏合之眾,也很難輕易取勝,張遼設身處地的推演,如果換成自己指揮戰鬥,多半會奔襲陽泉,攻擊之必救,再突然回師將其擊破。

    “這樣應該也能取勝。”江嶽微微一笑,以張遼的能力,肯定能在運動戰中充分調動黃巾軍,使他們露出破綻,黃巾軍的裝備太差,士氣太差,疲於奔命的回援陽泉,哪怕有五萬大軍也會敗在張遼手下。

    “可惜最多隻是慘勝。”張遼搖了搖頭,很不滿意的樣子,黃巾軍的家眷子女都在陽泉城中,為了他們的安全,黃巾將士肯定會拚命作戰,根據推演,張遼哪怕能夠取勝,自身也會傷亡慘重。

    江嶽的戰術卻更加高明,不戰不走的緊盯著黃巾軍,逼迫他們自己露出了破綻,士氣也是越來越低,黃巾軍遭到夜襲後,出現了大麵積的炸營,曹軍幾乎沒有遇到有組織的抵抗,就輕易打贏了這一仗……

    把壽春之戰的三個戰例分析完,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個時辰,看著江嶽年輕的麵龐,張遼的腦海裏突然跳出一句話:

    天生將種!

    兵曹歸檔的戰報都非常簡略,對敵我雙方的部署往往一筆帶過,中間的鬥智鬥勇更不會詳細記述,隻有聽過江嶽的解說才能真正理解這些戰例,張遼反向推演,如果把自己換成張曼成和朱儁,恐怕也很難逃脫敗亡的命運。

    江嶽還不到二十歲,也不是將門子弟,打仗的本事怎麽這麽厲害?

    唯一的解釋,就是天賦。

    江嶽是個天生的將才,生來就會帶兵打仗,假以時日的話,也許會成為像韓信那樣的絕世名將。

    時間已至正午,兩人草草用飯後,來到跨院的演武廳。

    “我今天教你一套刀法,賢弟練熟之後,大有益處。”張遼已經換上短衣,從兵器架上選了一柄長刀,倒提在手中。

    “刀法套路嗎?那都是花架子吧。”江嶽有些抵觸,套路的表演性大於實戰性,用來強身健體很不錯,戰場廝殺卻好像沒什麽用處。

    “你的刀法筋骨已成,卻沒有皮肉,所以不夠圓轉,與人鬥狠搏命是足夠了,卻不能衝敵破陣……”

    張遼耐心解釋,套路自有其實用價值,如果過於排斥套路練習,反而有失偏頗。

    第一次指點江嶽武功的時候,張遼已經看出,江嶽練刀的大方向是對的,劈砍撩掛砸,招數簡潔實用,可是中間缺少墊招,刀法因此支離破碎,缺乏係統性。

    這樣的刀法,一對一單挑的時候沒有問題,到了千軍萬馬的戰場上,卻不夠用。

    “你記好了,這套刀法裏麵的進手招數非常簡單,反倒是那些看似無用的墊招,一定要練得熟極而流。”

    張遼含肩收腹,猛然推出長刀,把這套刀法為江嶽演示了一遍,從頭到尾基本上都站在原地,不像一般的套路那樣來回遊走,虎虎生風,動作遠遠談不上美觀,甚至還有些古怪和別扭,但是另有一股肅殺之意。

    這套刀法並不長,總共隻有二十八式,最後一式長刀倒挑,刀鐏下砸,全套刀法結束後,正好又回到了持刀而立的起手式。

    江嶽若有所悟:“這是馬上的功夫?”

    張遼笑道:“不錯,你先站在地上練熟了,再上馬練習。”

    有點意思!

    江嶽已經看出來了,這套刀法的進攻招數都是大風車之類的“群攻”招數,那些看似無用的那些墊招也都大有深意,守中帶攻,兼顧左右,同時又暗留餘力——這樣的刀法,最適合在四麵八方都是敵人的混戰中使用,可以遊刃有餘,以一當百。

    “這套刀法叫什麽名字?”

    “破陣刀。”張遼淡淡說道:“非萬人敵,不學此刀。”

    這是衝敵破陣的刀法!

    騎兵講究馬走日,一般不會強行衝陣。

    但是萬人敵的猛將,卻可以憑借個人的勇武,強行衝敵破陣,斬將奪旗!

    江嶽長年在校場砍木樁,經過日積月累的練習,劈砍的爆發力已經很強,換招的時候卻不夠連貫,每每全力砍出去一刀,自身也會露出破綻,遭到敵人的反擊。

    有了這套“破陣刀”的各種墊招,就能彌補刀法中的破綻,從一個普通的騎兵,變成十蕩十絕的猛將!

    這樣的刀法,必須好好學。

    江嶽拿起一柄長刀,模仿著張遼的動作,一招一招用心練習……

    士曹的公廨內,有關霸府新城的建議書在桌案上堆成了幾座小山,士曹屬韓暨和另外兩位從事正在一份份的仔細查看,大家都顧不上說話,氣氛緊張而忙碌。

    從早上到現在,韓暨已經看了十幾份建議書,心神俱疲,頭暈腦脹,這些建議書大都刻寫在竹簡上,沒有句讀更沒有示意圖,想要讀懂並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所謂案牘勞形,沒有親身經曆的人很難想象其中的辛苦。

    作為士曹的第二把手——士曹屬,韓暨已經邁進中高級文官的行列,本來不用這麽辛苦的親自查看每一份建議書,但是曹丞相對霸府新城的建設非常重視,這些建議書也都出自霸府掾吏之手,如果有什麽差錯,兩邊都不好交代,韓暨隻好親自上陣,和另外兩位專管土功建築的士曹從事一起查看建議書。

    “終歸都是外行。”

    又看完一份建議書,韓暨放下竹簡,疲憊的揉著眉心。

    這些建議書動輒下筆萬言,洋洋灑灑,看起來非常吃力,可是有價值的內容並不多。

    韓暨早先時候曾經做了一幅草圖,為霸府新城的設計提供大致的思路,霸府中的很多掾吏自以為精通風水堪輿之術和土功建築,根據這幅草圖,指手畫腳的提出了很多建議,但是在韓暨看來,都是外行人說的輕巧話——一座新的城市該如何規劃,如何設計,這裏麵需要考慮的問題太多了,異想天開的隨意改動,往往會帶來新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又會帶來更多的問題,最後搞得一團糟。

    還有一些建議書更不靠譜,對霸府新城的建設一筆帶過,通篇都在談論曹丞相的政務軍務,針砭時弊,誇誇其談,好像比荀攸更適合擔任霸府的首席軍師。

    有這樣的本事,直接向曹丞相上書好了,寫在霸府新城的建議書裏,能有什麽用處?

    還浪費韓暨的時間。

    士曹管的事情很多,士曹掾分管其他事務,土功建築這一塊全壓在韓暨的肩膀上,霸府新城的建設肯定要由他負責,如果不是曹丞相布置下來的任務,韓暨真的不想再看這些不靠譜的建議書了。

    “公至兄(韓暨字公至),你看看這份谘疏,我有些吃不準。”

    士曹從事盧安突然走了過來,把一卷絲帛疏文放在韓暨的書案上。

    “何人所做?”

    “兵曹中郎將,江嶽。”(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