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敗陰謀可達誌替罪 遠避暑仁智宮驚變(二)
字數:4120 加入書籤
且說,那李淵自離了長安,來到這山環水繞,竹木蔥蘢的仁智宮避暑,這幾天與張、尹二妃在一起,又免了上朝,每天僅批些從京裏傳來的奏折,真有點神仙過的日子。
這張、尹二妃閑著無事,便在宮中排練歌舞討李淵喜歡。這天,李淵感到在宮中無聊,批了幾份奏折,便傳二位寵妃出宮觀湖去。剛出了門,忽又想,也該讓二位皇子也一起來樂樂,遂叫太監往世民、元吉寢宮傳諭。
那元吉聽到有聖諭,先是吃了一驚,可見那傳旨太監,一臉欣悅之色,正摸不著頭腦,遂跪下接旨,卻聽太監傳口諭道:
高祖皇帝龍歡聖悅,召皇子李元吉伴駕遊湖觀景。
李元吉聽著傳了口諭,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遂叩謝聖恩,站了起來,立即叫侍人侍侯穿了袍褂,隨太監出了寢宮去。
這仁智宮秀山麗水,真好一派湖光山色。隻見一麵平湖開闊無邊,遠處彎折隱於蔥籠山間,湖邊柳色依依,弱枝婀娜隨風飄拂,依堤建起許多假山觀景。湖中幾支觀湖龍頭遊艇與宮廷樓閣、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李淵攜二位寵妃讓一群太監、宮女擁簇著沿堤信步觀湖,剛至一觀亭,李元吉也隨後趕到。元吉見世民早已先來,遂於李淵麵前跪道:“皇兒伴駕來遲,躬請父皇聖安。”李淵坐在石凳錦墊上,隻望一眼李元吉,便擺手道:“免禮平身吧。”卻陶然於眼前的湖光山色,手撚龍須,擊節吟道:
湖光山色入畫中,
鸞輦輕駕出行宮。
人間昌盛太平世,
江山如是萬代同。
眾人聽李淵吟詩,都知道皇帝今日心情特別好,史官隨即筆錄皇帝詩吟。李淵吟罷,個個喝采叫好,其間自然少不了許多逢迎之詞,李元吉陪一臉笑道:“父皇為大唐開國皇帝,以帝皇氣魄,吟詩不與凡比。漢高祖大風歌粗曠卻乏文采,曹孟德‘龜雖壽’雖有恢宏氣勢,但卻有粗糙之嫌,而父皇之吟卻如行雲流水,文情並茂,帝王經天囊宇之誌溢於言表,是為帝皇之絕唱也!”
李淵聽了知是元吉讒媚之言,也是滿心歡喜,但他自知詩不如張婕妤,便笑道:“今天大家有興致,你們也都吟吟詩,湊湊興吧。”
眾人聽了,都不敢出頭,倆位貴妃在一旁“嘻嘻”笑了。李淵亦微笑道:“倆位貴妃先吟吧。”張婕妤與尹德妃交換眼色,那尹德妃便讓人拿來筆硯,展箋於石案上揮筆書道:
一行柳黛色依依,
上與萬民同樂時。
妾身常隨帝歡悅,
從此大唐起宏基。
尹德妃寫罷,李淵接過詩箋看了一回,微笑著把詩遞給那朝甫,那朝甫朗聲誦詩,又“嗲聲嗲氣”道:“尹妃娘娘丹青不同凡響,吟詩也不同凡響。”李元吉即附和道:“娘娘天生吉祥,詩也吟得吉祥。”尹德妃坐到李淵身邊,頭靠著李淵,撮著小嘴,聽著誇獎之言,粉臉妃紅,掩不住得意之色。
張婕妤看看該她吟詩,卻又扭捏了一會,見李元吉暗暗朝她使著眼色遂捉筆寫道:
鳳閣龍輦在帝鄉,
玉砌雕欄不尋常。
平湖細浪如詩語,
風騷長盛世遠昌。
張婕妤吟完,擲筆於案上,那朝甫即撿起詩箋遞給李淵一邊道:“張娘娘吟的又是一首好詩。”李淵接過詩箋看了,不禁也點頭道:“好詩,好詩!”遂傳與大家欣賞。眾人看那詩,不僅一手隸書寫得娟秀俊逸,且那“平湖細浪如詩語”之句,仿若出自大家之手。李元吉遂讚歎道:“張娘娘才華橫溢,所作之詩真有大家風範。”張婕妤聽了瞋那李元吉一眼,羞紅了臉站到一旁。
看著倆位娘娘都吟了詩,李淵遂回頭朝站在身後的李世民道:“世民、元吉,你們二人也趁興各吟一首如何?”李世民站在李淵身後一直不出聲,眾人都獻饞媚,他有些看不慣。聽著聖意要他和元吉也各吟一首,遂跪下道:“臣兒不善吟詩,可為父皇射箭,以助觀賞之興。李淵深知李世民性格,他並非不善詩吟,實為不願獻讒媚,遂點點頭道:“也好。”
李世民朝護衛軍士道:“拿弓箭來。”一會兒,一位護衛軍士給他送來弓箭,此時一行白鷺正在湖中低空迂回飛行,忽然領頭白鷺一聲哀叫,一群白鷺直竄天空疾飛而去,此時隻見李世民上前幾步,朝那領頭白鷺彎弓一箭,隻聽“嗖”的一聲,天空中飄落幾條白色的羽毛,那領頭白鷺,斜刺墜入離岸數丈的湖中。兩名太監劃小舟從湖中撿來那射落的白鷺,看那箭正從白鷺頭部一穿而過。眾人見李世民箭法如此之神,不禁齊聲喝彩。
李元吉見李世民一箭射下白鷺,自己也不甘示弱,便從李世民手中接過弓箭,看看百步之外,湖邊一條垂楊弱枝遊絲般吊在湖麵上,便笑了半跪於李淵跟前道:“臣兒也射個百步穿楊為父皇助興。”李淵遂點了點頭,微笑道:“去吧。”
隻見李元吉跨前幾步,滿弓搭箭,“嗖”的一聲,百步外一條垂楊弱枝斷落飄於湖麵,眾人看著,齊聲喝采道:“齊王好箭法。”李淵也很高興,朝倆位皇子招手道:“世民、元吉,你倆個都過來。”李世民和李元吉一起跪於李淵跟前道:“兒臣在。”李淵擺手道:“都站著吧。”說著目光在兩個兒子臉上掃了個來回,接著屏退左右,說道,“你兩可知道朕為何讓你二人伴駕嗎?”
“不知道,請父皇賜教。”李世民道。
“你們倆人從小就有些芥蒂,這些年又難得在一起,這次朕叫你倆人伴駕,就是想讓你倆呆在一起的時間多一點,朕見你倆從京城到這裏,一路上有說有笑,心裏很高興,要記住: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呀!你們兄姐弟幾人,個個都能文能武,可惜元霸、昭兒早逝,如今就剩你們兄弟三人了,要是你們同心同德,大唐江山就會牢不可破,大唐基業就會逐漸興盛,朕將來把江山交給你們,朕也就能放得下心。”
“謝謝父皇教誨。”世民、元吉雙雙跪下齊聲道。
“好了好了,”李淵一邊擺手,一邊朝身旁倆位寵妃道,“兩位愛妃,把你們排練的舞蹈演給朕看看。”
張、尹二妃相對一笑,宮中舞樂隊頓時一陣忙亂,有半個時辰,樂隊和臨時舞池才布置完畢,張婕妤先跳了一曲“鳳求凰”,樂隊奏起了樂曲,隻見張娘娘翩然飄進舞池中央,俊男俏女也隨之組成伴舞隊陣,那張娘娘遂翩然起舞,且徐徐歌曰:
鳳兮!唯英武強悍,俊美之非常,賴擎天之氣魄,尊百鳥之靈長。來之太陽之鄉兮,攜之恩澤,普澤萬物蒼生。
凰兮!嬌娜柔弱,國色天香。俱天顏之美韻,含萬物之鍾靈。來之飄渺之天國兮,攜之甘霖雨露,滋澤萬物蒼生。
鳳兮!鳴之唧唧,凰兮!叫之足足。鳳之求凰,莫辜負如饑渴之相思愁兮......
張婕妤那歌唱得如蜂蜜般清甜,如美酒般讓人沉醉,悠揚如天賴,低緩如燕咽;那舞姿柔如弱柳,飄若天仙,讓李淵一陣陣擊掌喝采。
李元吉雖不敢擠眉弄眼,但聽那“莫辜負如饑渴之相思愁兮”,卻心有靈犀。李世民站在一旁,卻無心欣賞張婕妤的舞姿,不知何時,他悄悄的離開。回來的時候卻鐵青著臉,走到李淵身旁耳語幾句,李淵勃然變色,隻見他氣得臉色發青,嘴鼻歪扭,怒目圓睜,朝李元吉吼道:“元吉,你這畜牲,你和太子都幹了些什麽?”李元吉一聽,嚇得渾身發抖,泥一樣軟跪在李淵麵前。聽李淵這麽一吼,眾人也都嚇呆了。頓時樂聲停止,張婕妤也不知所措,呆站在舞台當中。
“臣兒該死,但臣兒不知犯了何罪?”李元吉見李淵勃然變色,氣歪了臉那樣子,又聽了那一聲吼,知道東窗事發,先是驚出了一身冷汗,嚇得渾身發抖。但他李元吉畢竟是李元吉,先是一驚嚇,卻很快靜了心,裝了一副茫然不知的可憐模樣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