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字數:8482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零三章

    “這些年辛苦您了。若不是有您在,我在這宮裏,是日夜難安的。”到了內室,元春讓人摘下了兩件大首飾,這才一臉感慨的對著唐朝說道。

    她離開家的時候,寶玉還那麽小,現在她能夠衣錦還鄉了,而寶玉呢,在竟然也已經成了親。這麽多年若是沒有麵前的女人費心照顧,她都不敢想像寶玉在那個大家族裏會受到什麽樣的待遇了。

    祖母老了,母親又不在了。從不缺孫子的祖母,又怎麽可能想的起還有個失去母親庇護的孫子呢。

    “娘娘說的哪裏的話,臣婦可不敢當。隻要您沒怪我讓寶玉吃了苦就好。”

    “怪您什麽呢,怪您全了我的臉麵,讓我能出宮見見家人?還是怪您一力主張讓寶玉先成了親,好正式有個家,不讓別人操縱他的婚姻?還是怪您這麽多年幫著我們姐弟守護了那份讓人嫉妒的私房財產嗎?”

    進了宮,元春才知道那句‘人心易變’是個什麽意思。可這麽多年,麵前的女人竟然始終如一的堅持著。這是多麽艱難的執著呀。

    “娘娘不怨我,不往好的方麵想,臣婦就謝天謝地了。”

    元春搖了搖頭,走到唐朝坐著的榻上坐了下來,將頭輕輕地靠了過來,“嬤嬤,我好想你。想家裏,想寶玉,想你們這些年過得好不好?有沒有找我忘記。別說是您了,就是我自己也沒有想過會有今天。”每每午夜夢回,元春想到的還是那塊她繡滿了金色花朵的嫁衣料子。

    當年元春出生時,唐朝這副身體才十五歲。可現在呢。近四十歲的人了。唐朝一時也有了些感傷。

    “好了,好了,都過去了。總算是一切否極泰來了。隻要你在這宮裏好好的,我們在外麵就能安心。隻要你好,寶玉他們就都會好的。”將元春手裏的帕子接了過來,輕輕地幫她把淚擦幹淨。

    “寶玉和林妹妹,總是拌嘴嗎?”邢氏的話,元春還是聽了進去。

    唐朝在心裏大罵了一頓邢氏,這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對著元春笑道,“那小倆口子,當真是三天兩頭的拌回嘴,今天不是林丫頭的披肩不好看,顏色搭配不協調。就是明天,兩人因為一句詩呀,詞呀的鬧別扭。若不是我還能幫著點林丫頭,估計都打不成平手。

    這兩個孩子呀,都是平時壓得太狠了。也是怪我。平時為了不紮了二太太的眼,給寶玉穿的衣服都是素色的,料子都不敢做得太好的,就怕那些眼熱的去二老爺那裏搬弄是非。雖說寶玉的開銷都是大房所出,在份例上又比三姑娘和環三爺高了一頭,就算是大房窮養兒子,但是整體上還是要高於二房的。

    二太太和趙姨娘那裏,也就那樣了。唉。不說這些了。娘娘不用擔心,寶玉小倆口好著呢。現在讓他們吵吵嘴也是好的。寶玉那孩子,能找個放心說話,使些小性子的人,不容易。尤其是兩人都是那樣的性子。吵一吵,如果把膽子吵的大了一些,將來分家單過,我也就不愁了。”

    “嗬嗬,那林妹妹豈不是很可憐。”聽到弟弟和弟妹拌嘴,還要弟弟的奶娘幫著才能打個平手,元春就笑了。

    “寶二奶奶的口齒也算是伶俐。不過比起寶玉來,還是差了三分。不過,臣婦已經告訴寶二奶奶了,寶玉是個心軟的孩子了。吵不過的時候,就哭吧。管她真哭,假哭呢。”

    “嗬嗬,嬤嬤真是的。回頭還不知道要傳出什麽話來呢。”

    “管她呢。我就不相信,以後她們還敢找寶玉小倆口的麻煩嗎?我現在就是想要讓寶玉想說就說,想玩就玩。將這壓抑的童年會都補回來。林丫頭那裏也是,小小年紀,怪可憐的。連著守了幾年孝,人也瘦瘦的。正好這兩年好好調養調養。

    臣婦記得當初敏姑奶奶也是這樣的的。看起來人也清瘦,但身體卻是很好。若不是這麽多年嫁到了林家,估計也不會隻生過這三胎。所以,我倒是不擔心將來寶二奶奶的的子嗣問題。”

    唐朝想了想,便將以後可能會讓元春的有想法的子嗣問題也說了出來。

    元春點頭,“怪不得那天我看林妹妹有些個清瘦呢。”元春想到省親那天,有些個瘦小的十歲女孩,情不自禁的說道。

    “先是敏姑奶奶沒了,孝了三年的孝,然後剛出孝沒兩月,林姑老爺又病了。姐弟倆舟車勞頓,緊接便是林姑老爺也沒了。娘娘您看到她的時候,正是最不容易的時候呢。”

    “我記得敏姑奶是林妹妹六歲的時候沒的吧?”

    現在這位小弟妹才十一歲,又是四五年前近的京城。算算日子,可不就是那個時候的事情嗎?

    “是呢,寶二奶奶那時六歲,林家的哥兒五歲。不過至少要比史大姑娘可幸福的多,史大姑娘可是一出生便沒了父母呢。雖然史家還有兩位親叔叔。可畢竟不是自己的親父母。好婚事,也要排在別人後麵。而且又因著這樣的出生,讓很多人家都忌諱。”

    元春點頭,她心裏對於史家的妹妹也是這樣想的。

    “其實,說真的。寶二爺成親後,又聽說了娘娘封妃的消息。有那麽一瞬間,也有些後悔。不過,畢竟是讀過書,識過字,勉強看過幾本史記的。轉念一想,又覺得這門婚事,竟然是天作之合。”

    元春坐直身子,有些詫異地看向唐朝,“嬤嬤?”

    元春不想承認,她其實在心底對於寶玉娶一個這樣身世的妻子有些個不滿意。倒不是對這位表妹不滿意,而是對這份婚姻可能會得到的利益不滿意。

    元春有些小心思,她在宮裏有體麵,大多看得還是張氏和榮國府大房的體麵。說真心話,她更希望自己的親兄弟能成為自己在宮外的依靠。

    可是自家長兄,是什麽脾氣秉性。她已經不指望了。本來她還想著要指望一下寶玉的。可省親那天,她便發現了寶玉與自家兄長有著同樣的呆氣。

    雖然看起來,倒也有些個靈氣。但整體卻沒有大房的兒孫要穩重。

    她也不知道心中對於自己的這對胞兄弟是個什麽樣的心情了。有時候想想,也許真的如嬤嬤說的那樣,遺傳真的很重要吧。

    不然大伯跟父親都不是讀書的料子,可大房的三弟堂兄弟個個都有讀書的天份。想來便是遺傳到了大伯母那裏。

    而自家,元春歎了口氣。不提也罷。父親不會讀書,母親的娘家王家舅舅又是走了武官的路子。看來,是沒什麽指望了。

    這麽一想,到是覺得小表妹兼弟妹林黛玉身上,倒是有些像大伯母。要知道林家姑父可是探花郎出身呢。也許寶玉和林妹妹將來的孩子是個會讀書的呢。

    不過轉念一想,寶玉和林妹妹的年紀,想要圓房和有孩子,估計還要等上幾年。而成親多年,隻有一女的親哥哥家,又被元春惦記上了。

    “人心易變,而人又太容易變老。現在看著好的,誰知道十幾二十年後是個什麽樣子。在我們小百姓的家常話裏,便有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倒炕的說法。客棧帳房不等於掌櫃的,娶了帳房的閨女,等到掌櫃的想要換人,帳房有再大的功勞,天大的本事,也是要換個地方的。而且太早的惦記客棧的下落,掌櫃的又如何會高興呢?”

    唐朝話裏的意思很簡單,你還沒生出兒子,你男人還剛剛登上皇位,現在就拉幫結夥的,是不是太早了些。

    而且是人都會老。你現在就下注委實過早了些。別管是尚書的閨女還是宰相的女婿。等到你兒子長大的時候,估計都到了告老還鄉的年紀了。

    最重要是野心太早的流露出來,也不怕被人當了出頭鳥。話裏有一句話沒說,卻是很清楚地讓元春想起了現在的皇帝,當初的越王是怎麽個上位法的。

    悄無聲息。

    在那之前,誰又能想到最後坐享其成的,竟然會是一直不得寵,表麵看起來沒有什麽勢力和影響力的他呢。

    元春被唐朝的話,猛然打醒了。封妃,省親,她有些飄飄然了。尤其是這一次省親,竟然隻有她一個人的時候。

    幸好,幸好。

    本想起身給唐朝行個禮的元春,突然想到這是後宮,殺人不見血的後宮。若她真的那麽做了,這件事情,就很有可能會被人傳出去。這對她自小就親近的李嬤嬤非常的不好。

    會把她推到風口浪尖上去的。

    這不是感激而是坑害了。

    “娘娘在外麵的產業,還在臣婦手中。臣婦想著娘娘在宮裏開銷大,等到以後有了孩子,開銷就會更大。所以準備每年除了三分之二的收益給娘娘送到宮裏來,其他將剩餘的錢,買年再買些個莊子和地來。”

    “嗯,嬤嬤看著辦便是。”對於這一點,元春還就真的相信唐朝。幾十年的信譽在那裏做擔保呢。

    “這幾年,臣婦還能操這一份心。再過幾年,等到寶二奶奶圓了房。臣婦想著便可以交給她為娘娘管著這些了。而且也名正言順。”

    元春皺眉,“...林妹妹?”

    “是的,這幾年我看著,寶二奶奶的性子也是好的。其他人,無論是珠大奶奶,還是奴婢家的媳婦兒,都沒有她來得讓臣婦放心。娘娘久居宮裏,宮外的事情,必要找個信得過的人。臣婦這個年紀了,不得不為娘娘將來考慮。而且早一點交給寶二奶奶,奴婢還有精力幫著娘娘把把關。”

    其實說白了,為什麽要讓林妹妹接手這些事情。一是讓元春和林妹妹的立場統一,戰在同一個戰線上。有了這樣的關係,想來這對大姑子和弟媳婦的關係也能更融洽一些。

    二一個便是退出將來可難會出現的又一場奪嫡之爭。她可以為了各種原因幫一把元春姐弟,但是她的家人最好還是不要在什麽也不清楚的時候,站在元春這一方為好。雖然因為對張氏的相信,她可以確定隻要張氏活著,元春一定會走到最後,但是,可但是,凡是都會有個萬一的。

    幫人一時,不代表要幫人一世。一分情還上一份情,才是這世間的生存法則。多了,少了,都會讓天平失去平衡。

    而且唐朝相信,這個時候退出來。無論將來元春是否登上最後的位置。她唐朝和她們家都不會比那些有從龍之功的人失色半分。

    最重要的是,如果將來元春失勢了。她們家會因著退步早,而不會受到牽連。那了到時,若是有能力,也不是不能再幫她一把。

    說白了,人都是有私心的。她也不例外。她也隻是一個母親罷了。

    ......

    對於唐朝的話,元春本能的還是會選擇相信。誰讓除了這個弟妹外,她真的沒有什麽人可以托付了呢。

    她倒是想要一直交給嬤嬤,可是嬤嬤年紀也漸大了,將來也是會老的。最後隻能聽取嬤嬤給的意見了。

    過了一會兒,眼看著時間差不多了。元春才和唐朝一起出了內室,到了外麵。邢氏敢怒不敢言的狠狠剜了唐朝一眼,便自坐位站了起來對元春行禮。

    邢氏實在是沒有想到唐朝做事會那麽絕。元春對自己有怨恨,邢氏心裏明白。這件事情,是怎麽樣也沒有辦法回避的。

    這些日子以後,她想了很多的辦法,最後就隻想到了禍水東引。將元春的注意力引到新進門的寶二奶奶身上。

    一來分擔了怒火,二來也讓那個丫頭不好過。

    本來寶玉的妻子人選,邢氏都打了好多年的主意力。雖然她們邢家是出了私奔了姑娘,可是那麽多年都過去了。現在還記得的能有幾人。再加上,她相信她們家二老爺是一定不會記得這件事情的。

    老太太年紀大,早晚有一蹬腿的那一天。她隻要將寶玉的婚事拖到了那一天,還有什麽事情達不成她的願望。

    隻是她萬萬沒能想到元春會封妃。更沒有想到那老不死的竟然和大房那個閑操心的,給寶玉弄了個童養媳。

    她的計劃是徹底的落空了。

    不過,在省親的那天,她竟然在無意中看見了元春審視林丫頭的目光。心中便是一動。隻要勾起元春對林丫頭的不滿,讓元春的火氣都朝著那丫頭使。可沒有想到,剛說了兩句話,唐朝那賤人便橫插了進來。

    這個唐朝為什麽事事都要跟她做對,無論是財產,還是寶玉的婚姻。還有——元春的省親。

    看到當年被自己設計用宮的丫頭,皇袍加身的站在自己麵前,自己是多麽的惶恐。

    想到出閣前,她聽人講過的三國誌,那裏麵有句台詞,是說‘既生瑜,何生亮’。

    “讓太太久等了。真是失禮的很。”一出內室,便看見邢氏看唐朝那不加掩飾的眼神,心裏便是一恨。

    這麽多年吃的苦,這麽多年困居深宮的寂寞,年華虛度的恨意通通湧了上來。想到剛才在內室的談話,元春的腦海裏突然有了一個想法。

    “三丫頭和環兒可好?”元春笑意瑩瑩的問著邢氏。

    邢氏有些愣然,不知元春怎麽想起那對姐弟,不過還是本能的回道,“都好呢。知道臣婦今日進宮,還特意讓臣婦給娘娘帶好。”

    元春點頭,淡淡一笑。“太太覺得好,那便好。趙姨娘可還好?”

    雖然以元春的身份問個父親房裏的姨娘有些失了身份和體統,但在這宮裏,這點事實在是過於雞皮蒜毛了。誰都懶提去提起。

    一聽元春這麽問,邢氏立即開啟了黑化模式,將那趙姨娘黑成了墨汁,都尤嫌不夠。她越說,元春眼裏的興趣便越濃,但臉上卻是作出了一份無法苟同的樣子。嘴裏時不時地還要說上一句兩句不讚同的話。

    “這趙姨娘如此粗鄙,實在不堪。若不是今天聽了太太的話,本宮還要被蒙在鼓裏呢。以後三丫頭和環兒的教養還是要太太多費心了。”

    邢氏還是有些搞不清楚元春的用意,不過元春能以這個態度跟她說話,她就有些個不知所措。現在除了點頭行禮應是,便沒有別的了。

    到是一旁的唐朝,有些納悶這元春葫蘆裏倒底賣的什麽藥。

    唐朝是了解元春的,元春對於趙姨娘的恨意並不比邢氏少半分,甚至還要多上一兩分畢竟在元春的心裏,先二太太王夫人的早逝跟趙姨娘脫不了關係。

    提起這個,唐朝也有些個無語了。趙姨娘的老子娘和兄弟侄子都在唐朝手裏攥著。可人家就是不管不顧的折騰寶玉。

    為了製約趙姨娘,唐朝特意還把人送到礦上黑煤窯去幹了個把月。可是趙姨娘竟然對自家兄弟子侄是真的不管不顧了。就連老子娘找上門來了,仍是故我不改。

    唐朝氣的直想賣了趙姨娘的家人。但又怕趙姨娘這麽做,就是逼著自己賣人,她好買下來。

    不過人是不能賣,但唐朝做事卻是做絕了的。就是不給趙姨娘娘家的幾個侄子配婚。看誰能靠得過誰。

    可能真的是一力降十會吧。元春前腳封妃省親,後腳趙姨娘就消停下來了。這可比唐朝想破腦子都強呢。

    既然唐朝都還能記得寶玉與趙姨娘母子三人之間的矛盾嫌隙,元春又怎麽可能忘得了。剛才在內室,她也是將這些年發生的事情,說了很多。無論是趙姨娘的,還是邢氏的。所以知道了七七八八的元春,這個時候,這麽做,到底是為了什麽呢?

    此時的唐朝和邢氏還不知道元春在使什麽壞。不過明天早上的邢氏卻是恨透了今天她對元春說的每一句話。

    而唐朝知道的時候,也隻能豎起大姆指,讚一聲——兵不血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