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烽火第 172 章 入伍教育
字數:5165 加入書籤
這場宴會,眾人歡呼盡興,至晚方散。會後,郭師長、卞參謀長和郭峰三個人密談。郭師長問道:“這個李學文真是個英才?”卞參謀長道:“確定無疑。咱們師一切初創,機關管理全是新手。這小子稍加點撥,竟然打理的井井有條。在我看來,簡直是個天才”。其實正是因為暫28師是個新部隊,好比一張白紙。機關管理還沒有形成各種權力和既得利益格局,李學文才有可能推行從後世管理軟件中提取的先進方法,並收到奇效。
郭師長道:“能否留下為我所用?”“目前不可能”,卞參謀長回答的很幹脆,並分析道:“此子能捐10萬大洋給我們,自然非利可誘。他更再乎的是前途。他認為上峰不會把我們當回事,很可能讓我們在正麵戰場上消耗掉”。郭師長道:“這也是我所擔憂的,如何是好?”卞參謀長道:“此子建議我們爭取到敵後去打遊擊”。郭峰道:“我也同意到敵後去,這兩年我們沒少討論打遊擊的戰法。我有信心”。郭師長道:“都是和這個二少爺討論的?”郭峰道:“正是”。
見郭師長沉默不語,卞參謀長道:“要想招攬此子,眼下雖不可能,將來未必不行”。郭師長道:“此話怎講?”卞參謀長道:“此子曾作牡丹詩,詩中‘唯有牡丹生傲骨’一句,透露此子心高氣傲。到了中g那邊未必能得誌”。“這卻是為何?”郭師長不解。卞參謀長解釋道:“g黨已成16年,北伐戰爭和國g戰爭也打了十幾年。目前這幾萬人是幾十萬人打剩下的精銳。中g可以說是戰將如雲,謀士如雨。根本就不缺人才。如有機會,自然是困龍遇水,一飛衝天。此子去了,不過是一個小兵。雖然有才,卻沒有施展的機會。他的同學好友,多在我們暫28師。將來不要斷了聯絡。或許還有機會”。郭師長歎道:“也隻好如此了”。
第二天,暫28師派出軍車和部隊護送孫老師和李學文一行去西安。此時西安城內和周圍全是中央軍的部隊。因為有暫28師護送,一路未遇刁難。到達西安後,兩個上海小姐還是同路,原來四個上海人也是中g招收的知識分子。帶隊的是一個男生,已經在華山客棧遇害。不過在整理這個男生的遺物時,謝雅琴找到了組織介紹信藏在身邊。這會兒拿了出來。原來大家的最終目的地都是延安。
便一起去了紅軍駐西安聯絡處,七賢莊一號院。這裏占地1300多平方米,四合院布局,結構嚴謹,幽靜雅致。孫老師謝雅琴分別接上組織關係後,眾人分配了房間休整一天。李學文私下裏對孫老師說,要捐20萬大洋給組織。是在這捐還是到延安再捐?孫老師覺得茲事體大,要先請示首長。聯絡處的葉主任親自接見了李學文,首先表揚了一番。然後表示還是在西安捐好,組織上正好可以采購急需的物資運回延安。李學文拿出了20萬大洋的匯票。葉主任親自開了收據。
第二天,大家上了聯絡處的卡車,帶著大木箱子向蘇區出發。一路之上地廣人稀,汽車在黃土坡中穿行。夕陽西下時,到了千年古城延安。延安座落於風凰山、清涼山和寶塔山幾個小山之間。延河水繞城而過。城牆有幾人高,早已破敗不堪。歲月剝蝕的磚牆已多處傾頹。看上去衰草斜陽,一片蒼涼。
穿過城門洞,放眼看去,灰黃一片,全是低矮破舊的平房。這時的延安,比內地的一個鎮子大不了多少。部份房屋依山而建。當地居民不分男女老少全是一身黑,老棉襖,緬襠褲。褲腳用黑布係起來。下穿一雙老頭鞋,因為人民普遍窮困。穿衣能禦寒就行,美觀與否不在考慮之列。
雖然延安城又破又舊,但給人以朝氣蓬勃之感。因為滿眼都是年輕的軍人。美國記者斯諾評價紅軍是一支少年軍隊。此時整個蘇區不過幾十萬人口,一下子湧入了幾萬紅軍。其中一大批人進了延安。使得延安的軍民比例達到了驚人的程度。這是一支經過萬裏長征,有著必勝信念的部隊,自然形成了強大的氣場。
到達接待處,大家各奔東西。孫老師帶著大木箱子向上級交差。四個女生全都分到宣傳隊。三個男生分到機要幹部培訓班。在後勤處,大家領到了軍裝被褥。各人把自己的東西捐了出去,李學文捐的是外衣。
機幹班由軍委三局主辦,主要學習收發電報、譯電、偵聽、破譯等業務,也學一些參謀業務。主要為三局同時也為其它部隊培養機要參謀。因為是要害部門,招收人員必須可靠。最可靠的當然是從苦大仇深的,經過考驗的戰士當中選拔。但是這些工農出身的戰士要從文化課學起,隻能慢慢地來。因為急需人才,通過地下黨推薦了一批可靠的知識分子,估計經過短期培訓就能上崗。
不過因為知識分子的政策還沒有放開,這次的機幹班帶有實驗性質。一共招了一百多人,組成一個大隊。轄兩個中隊,四個區隊,十二個班。延安的住房肯定緊張。事先已經在鳳凰山上挖了窯洞。上級對機幹班極為重視,生活上盡可能的照顧,夥食是中灶。津貼按基層幹部待遇。
李學文幾個是到的晚的,分到一中隊二區隊三班。每班住一個窯洞,正副班長也是學員,由上級指定。班長多數是g青團員,少數是黨員。從學曆看,全大隊多數是中學生,少數是小學生和大學生。從年齡看,從十四五歲到二十幾歲不等。李學文幾個是大學沒畢業,年齡中等偏大。
女學員很少,每個區隊有三四名。在後世的影視劇裏,敵我機關裏往往有一群漂亮的女兵坐在電台前。實際上師旅以下的前線部隊幾乎沒有女兵。另外機要工作是地地道道的青春職業,要求腦子好使,手快。在戰場上分秒必爭,收發電報不快不行。在影視劇裏,經常看到地下工作者收到密碼電報後,找出密碼本來一個字一個字的對。在戰場上不行,密碼本發下來以後,譯電員必須背的滾瓜爛熟。譯電的速度有時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在軍隊裏,電報員和譯電員有著嚴格分工,要求把自己的業務搞熟,既快又準。
後世的解放戰爭中,pla第一野戰軍的一名女機要員搞錯一個字。把五個軍往一個小鎮上調,結果擠的人仰馬翻。幸虧發現及時,趕緊疏散。要是被國軍的飛機轟炸,損失就大了。事後這位女機要員神經了。一般情況,一線的機要幹部到30歲就考慮轉行。女兵可能幹不到30歲。所以影視劇裏,女機要兵都很年輕到是真的。
因為都是年青人,又覺著到了革命聖地。大家的心情都很舒暢,整天歡聲笑語歌聲不斷。機幹班顯得朝氣蓬勃。
李學文沒料到分配自己搞機要工作,估計是孫老師推薦。但自己和各方勢力合作,有些事情可能說不清楚,有些事根本就不能說。將來的政審未必通的過,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正式開班前,先是新兵訓練,從走隊列開始。當時國民政府已經在學校推行軍訓,其實就是走隊列。所以學員們沒把練隊當回事,都在那裏交頭接耳說說笑笑。中隊的高副指導員看著學員們滿不在乎的樣子,心想要抓個典型整一下。在之前的幹部會上,首長曾經說過,這批學員都是知識分子,是城市兵,思想活躍,不好帶。生活上要照顧,但思想上要嚴要求。其實機幹班的幹部多數也是知識分子出身,有些還挨過整肅。這會兒被認為是經過考驗的。其實整知識分子最狠的人就是知識分子。
恰好這時李學文感到被人踢了一腳,歪頭一看,是史大同,正要踢回去,卻聽一聲怒喝:“李學文!出列!”李學文趕緊出列,見那史大同嘴角忍著笑意。心裏歎道:“真是不打勤的,不打懶的,專打不長眼的”。高副指把李學文晾到一邊,接著喊口令練隊。果真紀律性為之一振,畢竟誰也不想被拉出去示眾。李學文被罰站一上午,直到中飯時才被允許歸隊。如果換個人,估計打擊不小,但李學文不在乎。
第二天正式開班。之前讓大家填履曆表,要求寫清人生的每一段經曆,還要有證明人。履曆表是外調的重要線索。李學文寫了三段,小學階段,證明人是父母。中學階段,證明人是孫老師。大學階段,證明人隨便填了一個教授。
第一課是保密教育。教室是大平房。兩個中隊各占一間。一進屋,隻見黑板上用大字寫著:“保守黨的機密,慎之又慎”。落款是mzd。大隊長親自授課。每人發了一本工作手冊。工作手冊32開,紙張粗糙,但也印了橫格和頁碼。外有硬紙板做的皮。打開扉頁,一行大字映入眼簾:“保密重於保命!”下麵還有姓名日期等填寫欄。規定所有與業務有關的內容隻能記在工作手冊上,手冊用滿或離隊時要上繳,不得缺頁。此外,有關部隊性質的隻言片字不得外傳。
大隊長講了一係列保密的硬性規定,讓大家記在工作手冊上。最後問有何問題。按道理保密單位有一堆保密規定,很正常。執行就是了。偏有人跳出來提問題。眾人看去,見此人中等個。大頭扁臉,塌鼻梁大嘴叉小眼睛,一臉的坑坑窪窪加青春豆。下麵一陣悄悄地交頭接耳,李學文聽見,此人叫邢誌強,愛出風頭。報道時曾有幹部挨個統計誰有什麽特長,問到邢誌強時,答曰:“特長是抗日救國”,說畢哈哈大笑。這會不知要出什麽幺蛾子。
邢誌強道:“剛才首長說,我們的信件組織有權檢查。如果是戀愛信呢?也要公開嗎?”下麵一陣竊笑。大隊長並不生氣,笑道:“糾正一點,檢查不等於公開。組織會替你保密的”,大隊長話音一落,一片哄笑聲。大隊長繼續道:“在組織麵前沒有秘密可言,組織不但要查你的戀愛信,還要查你對象的祖宗三代。能不能結婚由組織批準。必要時,由組織給你介紹老婆”。哄笑聲又起。
大隊長接著道:“本來婚戀問題另有時間講,今天既然說到了,我就談談中革軍委的規定”。下麵霎時安靜了下來,“第一,戰士不允許談戀愛。如果發現你在寫戀愛信,那就違反紀律了”。哄笑聲。“第二,幹部要年齡25歲以上,8年黨齡或軍齡以上,團職幹部以上才能結婚。以上規定簡稱二五八團,所以小同誌,你現在不是要考慮戀愛結婚。而是要好好工作,先爭取進步吧”。哄笑聲更甚。
“還有問題嗎?”大隊長道。“有”,這個邢誌強還沒完了:“請問首長,二五八團是要求雙方都滿足呢?還是有一方滿足就行?”這一問下麵又靜了下來。大隊長道:“這個問題由組織從嚴掌握。一般是對男方的要求,女方要年滿18歲”。會場上:“喔……”了一聲。邢誌強道:“沒問題了”。
機幹班第一個月的訓練完全是怎麽當兵,如隊列內務站軍姿,集合解散敬軍禮,緊急集合野營拉練,射擊投彈和刺殺。各種思想教育是大會講小會灌外加各別來談話。總之一天24小時學習訓練吃飯睡覺全排滿,讓你胡思亂想也沒時間。有時到延安大禮堂跟著紅軍大學或陝北公學一類的單位聽大課。
講大課的一般是黨內高層或知名人士。威望最高的自然是mzd,但其他領導的威望也不低。馬列主義理論水平最高的被認為是從蘇聯回來的王明。王明講課常常幾個小時不帶講稿的濤濤不絕,而且旁證博引,馬恩列斯怎麽說的張嘴就來。把文化水平不怎麽高的土包子們唬的一愣一愣的。
大家認為最古板的是續範亭。每次講課必先拖長聲音道:“打開筆記本……,擰開自來水筆……”,然後開講。續先生前清時上過太原陸軍小學堂,也許那時陸軍小學就是這麽開講的。
很快新兵訓練就要結束了,最後一課是實彈射擊。(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