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烽火第 173 章 業務培訓
字數:5038 加入書籤
實彈射擊為第一練習,即100米半身靶,臥姿有依托時間不限。因為子彈緊缺,每個人隻打三發。胸靶最多10環,沒有後世專業射擊比賽的十點幾環之說。因為訓練時間短,平均6環以上就算及格。學員隊一半以上獲得及格成績。史大同打了個不及格,到處嚷嚷槍沒校好。邢誌強用的是同一把槍,更慘,兩槍脫靶,一槍打在貼靶紙的木頭上,剃了個光頭。也說槍沒校好,要求重打。
瞿副隊長被兩個人一鬧,又見此槍位普遍成績不好,也有點含糊。但還有一個學員沒打,心想打了再說。這最後一個學員是李學文。李學文打了一個27環,瞿副隊不再提重打的事。邢誌強埋怨道:“你打那麽好幹嘛?本來大家夥能再打三發的”。史大同則從牙縫裏冷冷地迸出了兩個字:“蒙的!”
這時過來一人,表情嚴肅,個子不高,背微駝,麵皮微黑,濃眉緊蹙,五官擠在一起。是警衛通信連的杜連長。杜連長當兵多年,因為文化低,隻是個連長。聽見這邊說槍沒校好,要來了胸靶。見李學文的三槍全打在9環上。三個彈孔呈三角形緊挨著。杜連長指點道:“彈孔集中,說明技術穩定”。說著端起槍立姿無依托對著百米外的胸靶打了一槍,一個參謀上前報靶,打了9環並指明了彈著點。杜連長馬上取出工具微調了一下準星。再次端起了槍。
隻見那個參謀就坐在胸靶邊,頭還挨著靶。杜連長打一槍,參謀就歪頭報一聲靶。杜連長三槍打了30環。這一幕把李學文狠狠地震撼了一把。這個參謀對杜連長的技術真是絕對信任。杜連長打完把槍扔給李學文,說了句:“打三發”。李學文壓好子彈,也象杜連長那樣立姿端起了槍。那個報靶的參謀見李學文要打,連滾帶爬的跑了。周圍一片哄笑聲。
後世的影視劇裏,常見當兵的在槍上掛個東西練瞄準。這沒錯。但無依托射擊其實有取巧的地方。當槍從上往下放平的短時間內,槍的重量可忽略不計。也不存在長時間瞄準時手托槍的顫抖問題,槍下落的同時瞄準扣板機,如果恰好在槍放平的瞬間完成瞄準擊發,一般有好成績。當然瞄準過程中目標缺口準星這三點會輕微的晃動,擊發要求輕柔的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如果在槍放平的瞬間,恰好三點成一線,又恰好完成不知不覺的擊發,好了,10環是你的了。當然這樣打上一兩槍可能不難,如果槍槍都能湊齊上述三個條件,必須經過千錘百練。如果練成了,你就是快槍手。
抗戰初期,日軍老兵和閻西山的老兵都會打甩槍。所謂甩槍就是行進時發現目標,快速的把肩上的槍放平打出一槍。旁邊看上去就象把肩上的槍向前一甩就打響。李學文按要領舉槍抵肩貼腮,瞄準擊發,連著三槍,打了29環。杜連長沒說什麽。瞿副隊則連連誇講。
第二天開始了業務學習。老師請工作在第一線的幹部擔任。收發報看著簡單,精通不易。現在人人都學,將來誰能上崗或成為高手就不一定了。這時的耳機不象後世考慮人性化的問題,戴一會兒就夾的兩耳生疼。在實戰中,例如偵聽敵台,戴上一天也相當的受罪。譯電員的文化水平要求高些,字都認不全不可能譯電,當然記性好的更可能被挑上。不管是電報員還是譯電員,都有考核的硬指標,掐著表計時。
其它還有一些機要參謀的基礎業務,例如擬電報。講課的是軍區的陳副參謀長。這位陳副參先是笑眯眯地讓各位學員寫一個月新兵訓練的總結,都有什麽收獲,思想都有什麽提高等等。成績嘛,按交卷前後排序。這自然難不倒一群秀才們。大家匆匆地趕稿子,洋洋灑灑地寫好一大篇花團錦簇的作文,然後興衝衝地交到講台上。陳副參連看都不看,道聲:“不及格!”然後將作文擲還。所謂擲還就是扔到地上,這邊川流不息的交卷,陳副參雪片般的往外扔。一會兒滿地都是彎腰撅腚找自己作文的人。
終於有人道:“為何不及格?”陳副參道:“不過一個月的總結,就寫好幾頁紙。要是一年的總結,是不是寫本書呀?戰場上分秒必爭,寫電報要惜字如金。下麵重寫,不得超一百字”。大夥這才明白,原來字寫多了。重寫吧,這回陳副參到是看了。不過隨看隨扔,有一個白字,下麵不看了,扔!字跡不清,扔!用詞易產生岐義,扔!邊扔邊道:“錯一個字,有時會輸掉一場戰役。好好查!”
不過具體錯在那兒了,陳副參懶得告訴你,自己查。頗象後世的某些網站,投稿後告之有非法字符,至於那個字符非法了,又都有那些字符非法,並不告之。讓人無所適從。不過人家陳副參不告之是有理由的,你的文章也許不止一處錯誤,難道要陳副參當小學老師替你一一指出?最最重要的,機要參謀必須養成萬無一失,心細如發的性格。
教密碼學的是一位高老師。這位老師四十來歲,麵龐消瘦,戴一副白邊眼鏡。密碼學入門級的課程並不難懂,深一點要用到高等數學,多數人就聽不懂了。高老師也沒指望大家都懂,之所以涉獵一些深的東西,是希望發現一兩個將來能往破譯和編製高級密碼方麵發展的苗子。
李學文想到後世無數的影視劇中,常有地下工作者為傳遞密碼本而犧牲。又聯想到計算機密碼。20世紀70年代,兩名美國專家發明了對稱密碼體製和非對稱也叫公開密碼體製。前者的加密和解密用一個密鑰,運算速度快。後者生成一對密鑰,接收方公開加密密鑰,任何人都可以用加密密鑰給電文加密,但隻有接收方自己能用解密密鑰讀懂電文。
這兩套密碼體製在大學公開授課,任何人都能從網上和書店中查到。因為已經從數學上證明了,即使編製密碼的人,如果不知道密鑰,也不能破譯。隻能用窮舉法,而試完所有的可能性要成千上萬年。實際上有矛就有盾,隨著計算機越來越快,加密和破譯雙方的鬥爭也不斷升級。這套密碼的編製也從最初的64位擴展到128位。實際上是大矩陣運算。原則上矩陣的位階可不斷擴大。
李學文練功以後精力充沛,自學過一些大學課程。恰好知道這套密碼。不過這套密碼體製在沒有計算機的時代好象是無法使用的。但如果降階使用呢?降到能用算盤的程度。而且收發雙方都掌握了這套密碼後,根本不用冒險傳遞密碼本。隻要打電報告訴對方自己的公鑰就行了。輕易的可更換密鑰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破譯者需要大量的樣本。而不同密鑰產生的密文是不一樣的,相互間沒有參考性。
假如破譯者也懂這套密碼體製,能用公鑰加密一段文字,然後通過比對法破解對方的密文嗎?不可能,因為這要求猜中對方的原文,其概率是零。有一個例外,就是數字。例如破譯者想知道200師的情況,用公鑰加密200這個數字。然後用得到的密文去比對一封密電。如果這封密電裏出現同樣的密文,就可以猜測這封密電和200師有關。但加密者可用雙重加密法堵死這個漏洞。即用對稱密碼加密原文,再用公鑰加密對稱密鑰。接收方先用私鑰解密對稱密鑰,再用對稱密鑰解密原文。破譯者就是神仙,也猜不到對方的對稱密鑰是什麽。除非是一串相同的數字或生日或電話號碼一類。
李學文課下向高老師請教密碼學的問題,從密碼學扯到高等代數,然後一步步的引導。高老師遇到這麽個好學的,自然樂意指導一番。結果發現這個學生的問題越來越不好解,如果遇見一個墨守成規的人,定會教育李學文,學好教你的功課,別想那些沒用的。高老師卻有科學家的性格,遇見挑戰越發的樂此不疲。常常工作到深夜。第二天來找李學文講答案,不想李學文又有新的問題。
直到有一天,高老師說著說著數學問題突然發愣。然後調頭就走,把自己關在窯洞裏,除了吃喝拉撒兩天不出來。連課都不上。兩天後除了找李學文討論問題外,就是一個人在山上轉悠,或把自己關在窯洞裏運算。李學文知道,高老師麵臨著重大突破。幾天後,高老師返回了總部。他已經研製出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密碼,後來命名為高密。高密吸收了後世密碼的核心技術,適合於本時代的運作。高密的存在目前隻有少數人知道。將來大規模運用時,使用者雖然知道加解密的方法,但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核心技術將長期保密。
李學文除了業務學習,常利用學員的身份去紅軍大學的圖書館。翻看蘇軍和紅軍自己編寫的軍校教材。還有一些翻譯過來的外軍教材。
高老師認為李學文思維活躍,對自己發明高密已經向李學文罩了下來。
時間回溯到一個月前,北平東單日本旅社扶桑館的和室裏,*賢二正在研究一堆文件。最近北平出了幾樁無頭案。大的有長安劇院的刺殺案,北平黑龍會總部的襲擊案等。可是帝國現在還沒有拿下華北的統治權,調查起來困難重重。但是*從亂麻似的線索裏發現了一個線頭,就是董途平。
長安劇院的刺殺案,反日報紙都宣傳成是愛國人士懲罰漢奸的行為。報紙上連篇累牘的報道王克敏是如何的該殺,沒有人注意到董途平。但*認為,刺客真正的目標就是董途平,刺殺王克敏不過是想攪渾水。因為對帝國來說,王克敏這樣的人物一抓一大把,董途平卻隻有一個。隨後在列車上發生的石原莞爾被盜案,更堅定了*的看法。*甚至認為,北平黑龍會總部襲擊案和列車盜竊案的目標都是一個,董途平文件。
當初特務機關背著董偷偷複製了兩套董途平文件,一套給了石原莞爾,一套鎖在鬆室孝良的保險櫃裏。石原那一套就不用說了,保險櫃裏這一套被大火燒成了殘片。如今*的辦公桌上就放著這些殘片的放大複製件。上麵全是一些難以理解的符號。*越研究案子越困惑,這董途平的來曆就搞不清楚。他為什麽有如此多的本事?可惜董桑還沒有醒過來。國內已經派人去聯係德國的醫生,希望能有奇效。
現在能回答所有疑問的反而是那個刺客。那個刺客一定知道董桑的重要性,所以連他遺留的文件也不放過。可是對刺客的背景毫無頭緒,一定是某個強大的組織。但是刺客為什麽要冒險到天津取錢呢?這個組織很缺經費嗎?天津這幫笨蛋,竟然讓大魚吞掉魚餌後跑掉了。
圍繞著董途平,*終於從迷霧中發現了一絲光亮。通過對董途平身邊的人反複詢問,有人終於想起,董途平曾經調查過一個叫李學文的學生,這太不尋常了。再調查這個李學文,發現連人帶家庭都消失了,這是為什麽?圍繞著李學文展開調查,發現在長安劇院刺殺案的當天,李學文和他的同學們在王府參加聚會到深夜,沒有作案時間。但鬼譎的是,董桑的兩個保鏢當天死在了王府外的胡同裏。他們為什麽出現在那裏?是董桑派去的嗎?
現在,李學文和他的同學們都離開了北平,線索好象中斷了。但是*通過日本在中國經營多年的間諜網,很快查清了李學文的同學都去了暫28師。而李學文本人去了延安。
*賢二決心動用間諜網好好查一查這個李學文。可是日本過去一向對紅軍不重視,在紅軍中沒有間諜網。因為董途平的提醒,近年來開始對紅軍進行滲透,可惜隻有些低級人員。
但是*自有辦法,他製定了一個代號為“傀儡”的行動計劃。(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