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姬康(二)
字數:6182 加入書籤
nbsp; 五月二十,雞鳴時分,這一日的極樂宮真佛殿金碧輝煌,主位如來佛寶相莊嚴,開金口,敕封二人。
“玄清入金剛境,賜羅漢果位,封廣目羅漢,主漁陽郡;玄明入金剛境,賜羅漢果位,封妙目羅漢,主上穀郡。”
辰時,漁陽、上穀二郡各縣各邑佛寺傳出隆隆誦經之聲,所供奉的佛像麵目由模糊轉清晰,兩郡鄉民莫不前來跪拜,這一日,可謂有求必應。
不周城有小鎮七十二,數條河流穿梭其間,有橋大大小小三百六十餘座,其中有一座名“玉帶橋”。相傳,一日有一神仙路過此地,見往來鄉民穿梭兩鎮每每繞遠,於是解下腰間玉帶,置於河間,玉帶化橋,臨於兩河之間,是以稱“玉帶橋”。
“玉帶橋”通體潔白光滑,透亮如玉,不染纖塵,橋麵雕花,栩栩如生,欄杆成人腰際高矮,晶瑩剔透,觸之溫潤,真如美玉一般。
元妙真君側倚欄杆,逗弄橋下河流裏過往的野鯉,已然聚了不少。元妙真君伸手撫白玉欄杆外側,刮下簌簌白沫兒,飄飄然落於橋下水中,魚兒爭先覓食,擠作一團,張著一張又一張大口,顯然對於這“餌食”很是喜愛。
一個著深色道袍的道人,仙風道骨,怡怡然走上“玉帶橋”,喚一句:“真君可真大方啊!”
“不要這麽小氣嗎?”元妙真君拍拍手,回過身來。
“可真君這可是慷他人之慨啊!”
“七鬥齋星君豈是量小之人?”元妙真君笑嗬嗬道一句。
“好了,真君此來何意啊?”七鬥齋星君問。
“星君不是明知故問嗎?隆隆佛音響徹大地,莫非星君不聞?”元妙真君哂笑。
“說來這得多謝昭關的二十餘萬士卒。”
聞言,元妙真君的麵色多少有些牽強,歎道:“星君確實是量小之人。”
“嗬,真君知道就好。”七鬥齋星君趴在欄杆上輕輕敲一敲,落下幾縷白色粉末,又聚起一群魚來。
“佛門這一世拔得頭籌,星君就這麽無動於衷?”
“這種事情不是他家,就是你家,再不就是我家,有什麽好稀奇的。”
“可佛門這一次未免太心急了,星君就不覺得奇怪?”元妙真君輕撫華美欄杆。
“真君可是有什麽發現?”七鬥齋星君轉過頭來。
“佛門這次兜的圈子太大了一些,若僅僅是封兩位羅漢,有很多種方法,沒必要衝昭關的軍馬下手。所以星君不要以為佛門這二位後輩是無法憑借自己的本事逾越這一道天塹,佛門未嚐不是錦上添花之舉。”元妙真君緩緩說道。
七鬥齋星君的麵色嚴肅了許多,思忖片刻,緩緩道:“真君可有什麽確鑿的把握?”
元妙真君搖搖頭,緩緩道:“不得不說,佛門這一次安排的巧妙,不過佛門手段玄妙莫測,怕是有蹊蹺,還是小心謹慎為上,有些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以免悔之不及。”
七鬥齋星君輕敲欄杆,臉現沉思之色,元妙真君反倒輕鬆下來。
“真君是什麽打算?”
“開武庫,燃火種。”元妙真君一字一頓道。
“現在?”
“宜早不宜晚。”元妙真君頷首。
“開武庫,又是一大世來臨,你我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也該騰地方了。”七鬥齋星君有些傷懷。
“武道長生一途,你我也算走的足夠遠了,沒什麽可抱怨的。”元妙真君緩緩道,至於是不是當真無怨無悔就隻有自己知道了。
“抱怨?如果我們都要抱怨,那天下芸芸眾生該當如何相處?”七鬥齋星君說道。
“不說了,哪天?”元妙真君擺擺手,換了話題。
“既然宜早不宜遲,那就明天吧。”
二人說著話,見三兩個孩子跑上“玉帶橋”,蹲在欄杆下,提著小劍刮著白玉欄杆。
其中一個孩子信誓旦旦的講:“真的,這刮下的白色粉末可以誘魚,那邊兩個人就是這樣引了一群魚來。”兩個孩子使勁的刮,可就是不著痕跡,更惶恐刮下白色粉末來。
“你看看,壞事兒了吧。”七鬥齋星君道。
“嗬嗬,星君何必小氣。”
“怕是不到明日,不周城的孩子就都知道了。”七鬥齋星君說著拍拍欄杆。
幾個孩子忽感腳下玉橋一震,看到玉橋拉伸的越來越長,嚇壞了。一個孩子喊一聲:“快跑。”
幾個孩子回身使勁兒往來處跑,可越跑越是離得橋頭越遠,嚇得哇哇哭了起來。
“仙索橋越發被滋養的不凡了。”元妙真君讚一聲。
“玉帶橋”輕搖,震出幾個孩子,落在橋頭,遠遠的跑走了。
五月二十,尚元學宮,越來越多的學子向著天元閣湧去,這一日的天元閣格外的受歡迎。
姬康矮小的身子夾雜在人群當中,被送進了天元閣,進了天元閣,奔了三樓而去,走過幾個書架,見到了一如既往埋頭看書卷的蘇儀,顧不得其它,喘息著打斷蘇儀道:“師兄,武庫開了,學宮的學子都急著去看,要不我們也去?”
蘇儀依舊一貫的麵色蒼白,疑惑道:“你是說武庫?”
“對。”
“這一世開得有些早啊。”蘇儀道。
“師兄,別管早晚了,我們也去看看?”姬康對於此事表現的頗為熱切。
“你知道什麽是武庫嗎?你就這麽著急。”蘇儀笑道。
蘇儀這一問,姬康有些窘迫了,姬康的熱切源於他人的熱切,姬康並不知道他人的熱切源自於什麽。
“你坐下,聽我慢慢說與你聽。”蘇儀放下手中書卷,姬康耐著性子坐下。
“武道長生一途,初有成胚、成器、不器入門三境,以人作器,旨在強筋骨、壯神魂,乃是武道入門,人壽甲子,破一境增五十壽,這是武道長生幾乎人人必經的一步。”蘇儀此刻倒有幾分傳道受業的長者風範。
“人人都需要?”
“也不盡然,人嘛,天資之上不盡相同,這也就有了區別,有一類天資卓絕,可謂受老天爺的眷顧,得以跨過這三境,直入下一層次,隻是這樣的人太過罕見罷了,或者說隻有特定的地方才會有。”蘇儀娓娓道來。
“何處?”
“還記得不周城嗎?”
“不周城,你是說不周城會出這樣的奇才?”姬康驚疑。
“據往世的記載,十之八九出自不周城,每一世這樣的人物也不會有多少個,俱是三教爭搶的對象,所謂的大世,一方麵便是指這些奇才盡出的時候,到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時候才會開武庫,一般會是天劫過後的六甲子左右。”
“大世也可以算的出?”
“也談不上算,每次天劫過後,天下人丁稀少,需要休養生息慢慢恢複生機,經過數十代的繁衍生息,在五甲子之後人口會達到一個頂峰,這些鳳毛麟角的奇才本就是千萬中無一,也隻有在這個時間段之後,一般才會出現。所以所謂的大世來臨一般指兩個,一是五甲子後天下人丁興旺,達到一個相對的頂峰,另一個便是這些受上天眷顧的奇才的出現。”
“為什麽會出現在不周城?”
“嗬嗬,這就不可知了,怕是這天下也不會有人知曉,否則也不會無可奈何的一世又一世的坐等,直接培養這樣的奇才就好。這正是不周城特殊的一個地方,也是人人爭先恐後想著在不周城占據一席之地的原因,這樣的奇才俱是個個不凡,可光耀門楣。”蘇儀緩緩道。
“三境之後呢?”
“三境之後是武道九品,增一品增甲子壽,直至登臨一品,走到這一步,大多數人也就到頭了。”
“這是為何?”
“武道長生一途艱難萬分,與登山一樣,越向上越是吃力,入門三境是一道關,三品又是一道關,能過此二關者十不存四,而到了一品,再向上無異於是一道天塹,唯有三教有獨家法門,可逾越此天塹,也唯有逾越此天塹,方可稱之為坐望長生。”蘇儀緩緩說道。
姬康隻聽得頭皮發麻,小小年紀也覺得武道長生一途唯艱。
“嗬嗬,你怕什麽,世家豪閥有世家豪閥的好處,三教之中多的是仙家手段,對於別人無可奈何的天塹,可難不住三教,何況你乃是王宮後裔,隻要能爭得王座,坐望長生唾手可得。”蘇儀笑言。
“再往上呢?”
“再往上啊,那三教就各有法門了,這就是三教各自的秘密了,難為外人所知,不過觀史籍來看,九品之後便要敕封果位,佛門入寺、儒教入廟、道教入觀,得享香火,但真正能走到更高位置的還是大世的這些奇才,那一道天塹便是分水嶺,仙家手段雖好,但想來也有弊端,使了仙家手段便再難更進一步了,奇才之奇一奇在可越入門三境,直接登堂入室,二奇在不借仙家手段,可憑一己之力越過天塹,走的更遠。”
“這和武庫有什麽關係?”
“這天下登臨武道長生一途的法門均是掌握在三教手中,而修煉的法門也有好壞之分,相差之大,不可謂不驚人,什麽時間開放什麽法門,全由三教掌握,所謂的武庫,便是武道長生一途的至高法門所在,那是各教數代心血結晶,為不二法門,可大大縮短修煉的時間。”
“那為何非要等到大世開放?”
“這就隻有三教可知了,在我看來,天劫過後,人丁稀少,若是人人都醉心於修煉,這天下難以恢複,這是其一,另一個越是至高的法門對於天資的要求也必然越高,大世的人多,自然天資卓絕之輩也多,此時開放更為合適。人嘛,總是想著拿最好的而不是最合適的,所以有所控製也好。”
“那我們不去看看嘛?”
“我就不去了,武道長生一途沒有我要的答案,你可以去,但不要著急,你還小,入門三境基礎為要,不可好高騖遠。”
這一日,在人人爭先恐後的向武庫衝去的時候,姬康學到了自己武道長生一途的第一課,來自於蘇儀的一課。
這一日,不僅是尚元宮、還有鴻都學宮、以及佛門境內的無上學宮都相繼開武庫,天下七皇朝數十學院也開放了武庫。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