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我有四個首都

字數:5309   加入書籤

A+A-




    nbsp;   李軌又對郭佚道:“這次真虧了你能當機立斷,到底是殺敵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過去我錯待了你們。”

    郭佚道:“怎敢要你這位皇帝老爺認錯,隻望你別嗔怪我擅做主張攛掇皇後娘娘調王儉進宮就謝天謝地了。”

    李軌道:“王儉不錯,以後可以重用。丕兒在江南表現不錯,時間也差不多了,該是讓他回來的時候了,你說呢。”

    郭佚驚道:“這個可問不得我,我一個婦道人家曉得什麽,我隻知道做父親的應該疼愛孩子,孩子多了,可不能偏心喲。”

    李軌就望了眼聞鶯,訕笑道:“你說的是,把李玖也召回來吧,聽說這些年他在北海還算老實本分。既然心性已經得到磨煉,是時候給他點正事做了。”

    於是詔令晉王李丕回京,封李玖為北海王,召回京城另有任用。

    王儉應變有功,重賞。

    至於班成,卻是自作孽不可活,被處以極刑,家人籍沒為奴,倒是一點機會也沒給他。

    這樁案子因為涉及皇族隱私,故而隻有京城極個別人知道,便是淩嶸這些人也知之不詳,也沒人敢隨便打聽。

    李丕回京後不久就被任命為尚書左丞,過了不到半年,就被冊立為太子。

    北海王李玖同時晉封為遼王,司職京兆少尹,卻無甚具體執掌,隻是一個虛職罷了。

    李丕做了太子後,李軌許其在長樂殿隨班學習,以太子的身份參加小朝會,李軌的交代是多聽少說,最好不說,但每次小朝會後李軌都會單獨留他下來,詢問他對一些政務的看法,許他討教一些政務方麵的問題。

    李丕是個很好學也很有悟性的人,進步的很快。

    李軌也就試著讓他具體處理一些政務,譬如太原一帶遭遇蝗災,糧食普遍歉收,朝廷準備減免稅賦給予賑災,但有人舉報說太原地方官誇大其詞,上下勾結,目的是要套取朝廷的賑濟款。

    李軌責令相關部門派員進行調查,得出的結論卻是截然相反。

    這意味著總有一方是說了謊的。

    李軌就給了李丕一個處理具體問題的機會,叫他具體承辦這件事,李丕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搞清楚了事實真相,擬定了處理意見,呈遞給李軌過目,李軌覺得意見尚可,便同意了他,讓他以太子的名義處理這件事。

    李丕叩頭道:“太子也是兒子,隻該奉行孝道,隨班學習是父皇的恩賜,怎敢幹預政務,請父皇收回成命。”

    李軌覺得李丕這麽做還算穩妥,哈哈一笑,便同意了。

    有一個得力的兒子做助手,李軌輕鬆多了,春去夏來,李軌趕在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來臨之前離開長安前往洛陽。

    昭告天下,留太子李丕為西京留守,鎮守長安城。

    東都的建設已經頗具規模,城內街道橫平豎直,順暢開闊,用石頭鋪設路基,上麵鋪設細碎的石子,用粘膠壓平,這樣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人走車軋都沒有問題,晴天雨天一樣方便。街道兩邊有行道樹,炎炎夏日可以遮擋陰涼,可以降低噪聲汙染,可以吸附塵埃。

    街道兩旁有青磚鋪設的人行道,街道下麵有地下排水溝,街道整潔平整,頗有些現代化的氣息。

    但洛陽的主幹街道兩旁並不熱鬧,分布在街道兩旁的裏坊都用圍牆圍了起來,每座裏坊都開辟有至少兩座坊門,入坊之後是橫平豎直的坊內街,街道兩邊商鋪林立,熱鬧非凡。

    整個洛陽有東、西、南、北四大市場,全部都建在城外,這是全國性和區域性質的批發市場,而城內並無專門的市場,城內的商業區主要集中在坊內,便利居民生活。

    貧富差距和階層是客觀存在的,這一點李軌倒沒有任何回避,長安城裏是如此,洛陽城裏更加明顯,這座城是一座高貴之城,高昂的房地產價格使得這座城市變得一點也不宜居,人口多年沒有增長,城市活力陷入可怕的停滯。

    李軌覺得這樣很不好,一座沒有生氣的城市是沒有價值的。

    如何為他一手締造的王朝東都注入活力呢。

    李軌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在洛水的南岸再起一座新城,定位是平民之城,務求房價低廉充滿活力。

    這種動人奶酪的事是很得罪人的,即便你是一個皇帝,也不可以為所欲為,李軌為了讓人們沒有那麽多牢騷,三次修改了南城的規劃。

    既然是平民之城那配套什麽的就要差點,與北城相比落後個兩千年又何妨。

    所有新的設計理念在這座江南之城裏都沒有使用,這麽做直接降低了江南之城的房地產價格,生活什麽的也的確不甚方便,但有一樣這裏地租便宜,這不僅有利於市民的聚集,同時也避免了被北城的那些高官貴人們打攪。

    北城的貴人們是很善於炒房的,他們炒遍了整個國家,卻唯獨對江南的那座新城興趣不大,因為在窮人區投資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會動搖自己的階級屬性,這無疑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李軌用這種方式庇護著向往美好生活的平民,收獲的卻是滿滿的質疑。堂堂的國家東都居然出現了這麽大麵積的貧民區,簡直是整個王朝的恥辱,讓來東都遊曆的外國友人,番邦使臣怎麽看,這完全是砸招牌的事。

    國家的都城就應該富麗堂皇、華麗雍容,一個在首都連房子都買不起的人那他就是低端人口,就應該被清理出去。

    麵對這些質疑,李軌不動聲色地組建了一個特別稅務調查小組進駐東都為京城高端人士服務,挨家挨戶的登門拜訪,而且不收服務費喲。

    東都高端人士的傲嬌其實是有道理的,國家財富大半集中在兩京,其中相當部分都附著在固定資產上,隨著時間的推移資產價格高到離譜,使得他們的財富急劇飆升,對後來者完全可以用俯視的目光予以鄙視。

    這種強幹弱枝的做法對統治者其實是一把雙刃劍,財富的高度集中讓核心地區熱的燙手,做什麽都處於高危之中,讓偏遠地區涼的寒心,幹啥啥不成。

    當初設立兩京的目的是分散風險兼帶振興中原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戰略上並無任何不妥,但現在大衛的國土如此廣大,單單兩京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了。

    在李軌的規劃中,大衛的京城應有四個:

    一個是政治的首都,那就是長安。號令天下莫敢不從,代表的是皇家無上的威勢,據一城而製霸天下,非長安莫屬。

    一個是經濟之都,那就是洛陽。地處天下地理的中心,匯集天下之財貨,通達四海,惠及五江。得一城而握有天下經濟命脈,普天之下唯有洛陽。

    第三個首都是預備首都,皇帝家的後花園,它應該是皇帝的龍興之地,是皇族勢力盤根錯節之地。是潛龍伏淵的淵,是龍騰四海的海,是飛龍的棲息地。

    大衛的龍興之地應該是幽州或者是遼東。但幽州太過靠近邊境,又偏居一隅,以這個時代的交通條件,幽州並不適合做首都,而遼東現在甚至還處在他人的控製之中。

    所以李軌把自己的龍興之地定在了太原,這個當然也是有道理的,他的發跡可不就是從做了並州牧開始的嗎,太原是一塊福地,封閉的地理環境和肥沃的土地足可以支撐一個預備首都的存在。

    大衛的第四個首都應該是進取之都,這個地方既能上通朝廷,又能下接地氣,既是朝廷控製的核心地域,又應該少一些規矩,多一些活力,讓普天下所有願意創新的人們都到那邊去,這裏應當以創新者的姿態引領整個帝國的發展進步。

    這個地方應該在哪呢,李軌心中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揚州的吳郡,一個是交州的合浦郡,吳郡的優勢是經濟基礎條件好,缺點是經濟基礎太好,地方勢力大,排外不好弄,合浦郡人口少可以完全拿下,缺點是太遠,經濟基礎也差。

    或者南海郡的番禺是更好的選擇。

    究竟定哪個呢,暫時還沒有結論。

    除了這四大首都,李軌還準備設立十大國家中心城市。

    單純以經濟而論,大衛的大城市有十個:

    長安:關中地區的核心城市;

    洛陽:中原地區的核心城市;

    太原:並州地區的核心城市;

    鄴城:河北地區的核心城市;

    南陽:南陽盆地的核心城市;

    江陵:荊州地區的核心城市;

    壽春:淮南地區的核心城市;

    建業:江南地區的核心城市;

    番禺:嶺南地區的核心城市;

    成都:蜀地當之無愧的核心。

    他們中有的已經確立了地區核心霸主的地位,有的正在做大做實,李軌認為隻要掌握了這些重點地區,也就掌握了大衛的經濟命脈。

    李軌在這十個地方都設置了“促進地方農工商發展進步使”,簡稱農工商使,以地方長官兼任,負責勸課農桑,發展工商業,協同區域內的交通水利等規劃建設。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