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初入秦州
字數:4320 加入書籤
又走了數裏,不覺間秦州城已近在眼前。
隔著藉水向東望去,乍一看之下還以為這是一個東西長而南北窄的狹長之城,完全不符合四四方方一座城的傳統。待走得近了些,才看出那是幾個小城並排而成。
西首為伏羲城,又名小西關,向東依次為西關城、中城、州城和東關城。在西關城與中城之間,有羅玉河穿過,自北而南匯入藉水,使兩城之間距離稍遠,其餘各城之間均離得很近。
秦州五城彼此相依,相鄰的兩城西門與東門之間均有橋廊連通,猶如一串糖葫蘆橫亙在藉水北岸。除了中城東西窄而南北寬以外,其餘幾城基本都是方形。其中伏羲城最小,州城最大。州城的城牆也是幾城中最高的,約有三丈五尺,四門皆覆以三層高的城樓,看上去更顯得巍峨。
(PS:明代營造尺一尺約32厘米,三丈五尺約為11.2米。)
秦州隻是一散州,將城牆修得這般高大,自然是為了更好的守禦,足見過去這裏並不太平。幸好自成化年間北邊河套的韃靼人入侵過這裏之後,已百年未有敵軍兵臨城下之事,百姓尚能安居。
楊錚隨村人乘渡船過了藉水,自西關城之南門入城。
西關城及伏羲城是嘉靖年間才築起的,至此時尚不足四十年,算得上是新城。在未有西關城時,便有數萬人在這一帶聚居,人口比州城內多了一倍不止。待到西關城築起,就漸漸成了各類店鋪匯聚之地。
一入城便見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沿街皆是鋪麵,或一層或二層,此時大都已經開張。南門這一帶是鐵匠鋪集中之地,有大小店鋪十餘家。雖是一清早,如楊家坪眾人這樣來修補農具的人已來了許多,均三五成群,或駕牛車驢車,或推或拉小車,險些將路給堵了。
看守城門的小旗見狀大怒,讓手下軍卒揮了一陣鞭子,方才騰出半邊路。又讓人在城門看著,凡駕車的農戶一律攔住,人進車不得進。
楊錚見城管蠻橫,可農人卻均不以為意,顯然已經司空見慣了。還有不少人笑著說,幸虧來得早,不然就要手提肩扛多出力氣。不過城內街道確實不怎麽寬敞,大路勉強可並行三輛牛車,小巷道隻能走一輛車。若大家都趕車進城,怕是要堵得水泄不通了。
楊百牛等人進了他們經常光顧的鋪子,將要修的農具擺了一地。
楊錚見這家店並不大,連後院不過數丈見方,攏共一個老板四五個夥計,牆上掛著幾個展示器具,並無特異之處。
楊百牛與店老板議好了價,留下兩人等候兼看著牛車,其餘人則到城內四處采買所需之物。
楊錚來時帶了兩筐自家地裏的蔬菜,大的一筐帶給胡喜子家,小的一筐則是要送給焦郎中的。楊百牛見楊錚和月盈拿著有些不便,就幫他提了筐大的,送他去胡喜子那裏。楊錚也不推辭,反正離得也不遠。
走了不遠,楊錚見街邊有一家挺大的店麵,門上懸有“古記鐵鋪”的匾額,門口卻沒什麽人,便問道:“百牛叔,這家店怎麽沒人光顧?”
楊百牛道:“這家店以打兵器為主,主要做衛所的生意,農具是不修的。”
楊錚道:“這麽說,是城內手藝最好的一家了?”
楊百牛笑道:“或許吧。我從他家買過一把菜刀,好幾年了還挺好用的。”
楊錚點了點頭。二人行至西關正街,再向東走,快到城牆下便是關公巷。因民間常稱關公為關二爺,所以這條巷子又叫關爺巷。胡喜子的肉鋪便在關爺巷口。
楊錚的大姐楊芝兒,五年前嫁給了胡家肉鋪的少東家胡喜子。這胡家肉鋪也算是秦州城的老店了,雖是個小本生意,過日子卻很寬裕。兩人成親次年,楊芝兒便生下一個兒子,乳名喚作水娃,現今已經四歲了。
剛到胡家肉鋪門口,一個男童從裏麵跑了出來,險些一頭撞上楊錚。楊錚將他一把抱起,道:“臭小子,往哪跑?”
這男童正是水娃,他看清抱自己這人,喜道:“舅父!舅父!”小手一指店內,“我娘要打我!”
楊芝兒跨出店門,見到楊錚很是欣喜,道:“錚娃,你來了!”又瞪了兒子一眼,再向楊百牛道:“百牛叔,裏麵坐吧。”
幾人進到店內,方坐下未講幾句話,忽聞後麵院裏傳來一陣慘號,這可真真是殺豬叫而非“一般”。月盈不由臉色一變,楊錚與楊百牛也是神情一滯,楊芝兒母子卻恍若未聞。
楊百牛坐了會便要告辭。楊芝兒道:“吃點東西再走吧。”說著到廚房去端煮好的豬下水。楊百牛長聲道:“早上吃過了。”楊芝兒道:“走了十幾裏路,再吃點吧。”
楊百牛聞到香味,終是沒舍得就走,坐下來吃了一大碗。臨走時與楊錚約好,下午修好家具便來這裏尋他。
楊錚與月盈也吃了一些。楊芝兒聽說那一小筐菜是帶給焦郎中的,道:“等下讓你姐夫陪你過去吧。”
……
……
焦郎中的濟春堂開在東關。楊錚隨胡喜子由西關東門而出,過羅玉橋,穿中城、州城,直至東關城。
一路行來,但見中城、東關皆是人煙稠密之地,隻是不及西關熱鬧。州城在五城之中最大,街道也最寬闊,百姓習慣稱之為大城。州署、衛署、察院、分司等諸多衙門及儒學皆在此城之中,加上還有許多大戶人家,每個院子都占地很廣,是以人口反倒不如東西二關及中城多。
二人到了濟春堂,卻被告知焦郎中去了北鄉三陽裏出診,當晚不見得能回來。於是二人留下謝禮,請店中夥計代為轉達楊錚的感激之意。
從濟春堂出來,胡喜子道:“阿舅若是走得累了,我給你雇個小轎吧。”秦州城雖不大,但由西關至東關一個來回也有四五裏,他有些擔心楊錚走了一早的路,又累出病來。
楊錚笑道:“姐夫,我身子已經好了,可沒那麽嬌氣。”
胡喜子也笑道:“那就好。”雖如是說,腳步還是放慢了一些。
楊錚一邊和胡喜子一路閑聊,聽他講些城中逸事,倒也有趣。快至西關時,胡喜子記起一事,道:“嶽母讓我準備一兩銀子的謝儀給劉半仙,你這次走時就帶去吧。”
楊錚道:“這個先不急。我聽說那劉半仙仍是州學生員,他做那行當,就沒人管嗎?”
胡喜子笑道:“他名聲又不壞,又不違王法,還是正經的秀才相公,有誰去管?即便學校裏有些特別規矩,稍稍打點一下也就是了。”
楊錚不禁笑道:“看來作個秀才,活得還是挺滋潤的。”
胡喜子道:“誰說不是呢。若安穩過日子,怎麽都比咱們尋常人家強。”
秀才的特權看似不多,卻足以使其立於庶民之上,就算不食廩,生活條件也比百姓優渥得多。不過多數秀才不善經營,沒有開源的手段,卻還要交遊會友,參加個文會什麽的,衣著上也要有體統,開銷大大增加,沒家底的自然就變成了窮措大。像劉半仙這樣一心鑽營的,基本都是對鄉試不再抱想法的人。
楊錚暗暗盤算了一下,把劉半仙的事先放在一旁,轉而問道:“姐夫,西關那家古記鐵鋪,你可熟嗎?”
胡喜子道:“那老板叫古常勇,與我算不上太熟,卻也不生。他家每隔一兩日便從我這裏買些肉去,我店裏用的刀子、鉤子也都買自他家。”
楊錚道:“可否帶我去見識一下?”
胡喜子奇道:“你去那裏做什麽?家裏缺什麽家什?”
楊錚道:“我想做個物件,需做得精細一些。尋常鐵匠鋪,我怕沒那等手段。”
胡喜子道:“行,那等會咱們就去問問。”心想,那家店雖不做零散生意,但總是經常往來的,隻做個小玩藝兒,想來這點麵子古掌櫃還是會給。(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