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南國水綠第一章:水湧汩汩 樂奏錚錚
字數:18803 加入書籤
nbsp; 1 水湧汩汩 樂奏錚錚
“變,變,變了,世界在變,生活在變,一切都在變,魔術也在變。”毛頭脆生生的嗓音。“魔術是假的,手藝是真的; 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各位看啊,這魔術有熱鬧、有門道,看我變魔術啦。”
受軍長夫婦的邀請,明科和毛頭住進盛家,等待著盛古思打點好行裝,一同出行。盛嶽漢聽明科講,毛頭是練雜技、玩魔術出身,午後,他提議毛頭表演一段。毛頭去準備魔術道具,吳柯藍、盛古思、保姆和警衛員聽說有魔術表演,分別坐在客廳各處。這時,軍長的秘書帶領偵察連卓連長進了屋,盛軍長招呼二人坐下看魔術。
麵對大首長,毛頭不敢偷懶,照舊例把開場白高聲念誦了一遍;他用一段細繩和一根筷子表演了“綁不住的筷子”,用兩隻小碗、三顆圍棋棋子和筷子表演了“仙人摘豆”。大家明明看到左邊碗是空的,毛頭用筷子在兩碗中間劃一道線,然後呼一聲“過去”,揭開兩個碗,右邊碗裏的棋子居然跑到左邊碗裏。毛頭手中的筷子好像是根魔棍,隻要他在兩碗中間劃一下,棋子就會串動移位。
吳柯藍聽秘書說偵察連卓連長喜歡徒步旅行,有野外生存經驗,便讓秘書通知卓連長來一趟,讓他提供一些徒步出行裝備方麵的意見。
看完魔術表演,卓連長對軍長夫婦講,現在,戶外用品商店出售各種高科技含量的出行裝備,東西不賴,價錢挺貴。
對於軍長夫人來講,錢不發愁,她請偵察連長為兒子選購一套旅行裝備。卓連長雷厲風行,立即與母子二人奔往戶外用品店,購來了一套價值一萬多元的裝備:碳纖維骨架的單人帳篷、自動充氣的防潮墊、抗低溫的睡袋、小巧輕便的炊具、能夠防雨雪又能散發汗水的衣服與鞋子。
明科最欣賞的是那套炊具,6件一套的鍋、碗、盤,既結實又輕便,疊摞起來不占地方;可伸縮的水桶、水壺、杯子,不裝水時可以壓扁;爐具不僅可燃汽油、煤油、柴油,還可以燃燒液化石油氣及丁烷氣,爐子可折疊,氣罐附帶有手動氣泵,可以往裏麵打壓空氣。有了這套精巧的爐具,明科本來可以將酒精爐淘汰掉,可他仍然帶著酒精爐,作為備用爐具,應付意外。
吳柯藍打電話給管裝備的軍官,向人家買了一些軍用裝備,有迷彩馬甲、頭盔、遮陽帽、手套、三角巾急救包、卡扣式止血帶、帶彈簧的護膝、壓縮毛巾、伸縮式打火石及手電,甚至還有一隻報警用的哨子。
毛頭眼瞅著這麽多東西,擔心路上的負擔太重,尤其是鞋子,不僅有徒步鞋,還有登山鞋、沙灘鞋和溯溪鞋;古思的兩隻腳隻能穿一雙鞋子,另外幾雙就得背著了。毛頭指著那些鞋子就要發表自己的意見,明科知道他想說什麽,迅速向他揮一下手,毛頭隻好把要說的話吞了回去。軍長夫人卻認為行裝有些簡單,盛嶽漢責備起老婆來:“行了,就你事多,孩子就讓你給嬌慣壞了,讓他吃點兒苦吧。”
吳柯藍眼睛一瞪,嘴巴一噘,眼瞅著夫妻倆要吵嘴,明科趕緊插嘴:“確實短一件東西。”他指指院子當中花池邊立著的那把工兵用小鋼鍁,“它有不小的用處。”
“有用處就帶上。”吳柯藍將小鍁拿進屋。
明科接過小鍁,彈了彈,摸摸它鋒利的前刃。小鍁鋼質好,鍁體光亮,側麵還有一排鋸齒,可以鋸木頭。明科用螺絲刀把聯接鍁頭與鍁把的螺釘取下來,將二者分開,然後放進旅行包裏。
要出行了,古思認為,自己家裏的一些值錢的東西拿到父親家比較安全。晚飯前,盛軍長派警衛員開車跟著古思走了一趟,把值錢的東西拿來了。在客廳裏,古思把自己多年搜集的國畫藏品給明科和毛頭看,那是12幅古畫,40多幅近現代名家畫作。說是古畫,並不太古,清代畫家的作品多,明代的很少,最值錢的是一幅任伯年的沒骨法肖像畫,其餘都是一般畫家的平庸之作。
晚飯後,盛嶽漢對飯桌上的人扔一句:“咱們看一下各人吃完飯的碗。”
眾人順著他的手指瞅瞅桌上的碗,明科的飯碗最幹淨;毛頭的次之,碗裏有幾道菜湯的痕跡;盛嶽漢再次,有一個菜湯底子;吳柯藍又次,除了有菜湯外,還有十幾顆米粒;盛古思最差,碗裏剩的飯,足有一大口。
盛軍長講評起來:“一餐飯,就能看出人的素質來,從吃完飯的碗,可以看到他的生活態度、價值取向。”
盛古思指著明科的飯碗說出話來:“我搞不懂,怎麽會這麽幹淨,就像沒用過的一樣。”
軍長描述一通:“剛才,我注意到,吃到最後,他剩下一小片菜葉,用那片菜葉把飯碗仔細刮了一遍,然後把那片菜葉和殘湯汁全吃掉了。”
古思使小指撓一下頭頂,心有不解:“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這不僅僅是一種節約的意識,還是一種做事的態度,就是說,事事精心操作,一絲不苟。對待一個飯碗是這樣,對待任何事都是這樣用心,世上的事情哪有做不成的呢?”古思父親問明科:“我說的對不對?”
明科點點頭。毛頭朝盛嶽漢一豎大拇指,誇讚起來:“怪不得您能當軍長,水平高啊,一下就看出來這裏麵的門道了。用心,用心,我叔對我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兩個字。”
在客廳的明亮的水晶吊燈下,古思整理著從自己家拿來的其它物品。毛頭看著兩大捆毛筆,探詢一句:“古思叔叔,你送我一支毛筆好嗎?”
“看中了哪支,自己拿。”古思指著兩捆毛筆展露態度。
毛頭抽出一支大蘭竹,直心快嘴:“就這支吧。”
明科把毛頭挑出的筆放回去,他語氣嚴正:“大蘭竹名貴,還是挑一支中白雲吧。”
古思小口啜著茶水看明科選筆,明科抽出一支中白雲,古思問他:“什麽樣筆的是好筆?”
明科明白,作為一個書畫家,盛古思不可能不懂毛筆知識,這是在出題考他。此時,明科概述一番:“好筆必須符合尖、圓、齊、健四項標準。筆頭要尖,也就是說,筆的毫毛聚在一起時要鋒利,像針一樣。筆的四周要圓,飽滿圓壯,在四周的弧麵上,不能有缺陷或是凹槽,不然的話,寫這麵時就會出現缺角。筆毫齊不齊,現在看不出來,筆發開了才能看。”
“什麽叫‘發’?”古思又問。
“新筆的筆頭上都有膠,把筆頭上的膠水用溫水泡開,這叫‘發筆’。雖然在筆沒發開前不便檢驗筆毫齊不齊,但咱們可以先檢查一下筆的外圍是不是每根筆毫都是由根部一直到鋒尖。”明科繼續講:“所謂健,說的是筆毫的彈性,筆按下去,筆毫鋪開,筆提起來,筆毫自動恢複到原初態。筆的彈性好,寫起來筆力挺健。如果按下去後聚不起來,說明雜毛多,筆力不健。這尖、圓、齊、健四項標準,古人稱作筆的四德。”
古思取出兩方硯台,毛頭拿起一方,裏外瞅著,古思問明科:“硯台怎麽看?”
“硯麵要平整,不能有裂紋,石質應細膩,但不能太光滑,太光了磨不下墨去;也不能太糙,硯麵粗糙,磨下的墨粒太粗,寫出的字不美觀,還傷筆毫。”
毛頭拿起一塊墨,在硯台裏磨著墨,古思以為他要玩玩,也沒在意。毛頭把中白雲毛筆發好,取出舊報紙鋪在桌上,開始完成當天的作業。吳柯藍看著毛頭寫出的字,呼丈夫一句:“嶽漢,快來看。”
盛軍長接聽一個電話,顧不上來看字,古思湊過去,母子倆評論著毛頭的字。盛嶽漢接完電話,看了毛頭的毛筆字,給了評價:“這孩子的字挺硬。”
古思巧言妙語:“是啊,再加一把力就追上我了。”
毛頭把筆遞給盛古思,他張嘴說:“叔叔,你來露一小手。”
古思接過筆正要寫,又把筆放下了,他把桌上的舊報紙撤下去,取來幾張宣紙,然後揮毫潑墨,寫了一篇字,他放下筆搓搓手,向毛頭征求看法:“怎麽樣?”
“到底是書畫理事,這字的水平,”毛頭捧他一句,“那叫月亮上的桂花樹——高不可攀啊。”
毛頭的一頂高帽兒往他頭上一戴,古思飄在了半天雲裏,他開始賣弄起學問來:“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如果從甲骨文算起,已有好幾千年的曆史。書法,歸根到底是表情藝術,它用線條來表現書法家的喜怒哀樂,書法家借助手中的筆,通過線條的質感來表現情感,表現對美的追求。書法在章法上講究陰陽、向背,在墨法上追求幹、濕、濃、淡,在用筆上強調‘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書法又講節奏,它像中國畫,像音樂,像舞蹈,像優美的建築。書法是中國其它藝術的基礎,它還深含著人生哲理。你看,寫毛筆字的時候,要心靜神凝,坐姿端正,筆走中鋒,不偏不倚;一橫一豎,一筆一畫,講究鋒藏不露。比如寫一橫,由左向右劃一橫不就完了?但中國人卻不這麽簡單地寫這一橫,下筆時‘欲進先退’,要向右寫,先向左進,然後拐回來,再向右書。一橫寫到頭時,筆頭朝回一轉,每一筆都這樣回轉圓環,不露圭角鋒芒。中國人的倫理道德、社會心理、民俗風情、生活習慣以及價值標準,都在中國書法裏。”
接下來,古思飽蘸濃墨畫了一張水墨畫。畫麵上,一個大個兒南瓜,肥大的瓜葉上,兩隻蟈蟈歡暢地鳴叫著。毛頭聚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精會神地看著古思的每一個揮筆動作,兩眼眨都不眨一下。古思在畫右題“諧鳴圖”3個字,然後,鈐了一個朱文印和一個白文印。毛頭拍著手讚道:“好,真好。”
“你看著好,就送給你。”古思指指“諧鳴圖”,一腔豪氣。
“我可不貪你的便宜。”毛頭滿臉不屑。“我要自己畫。”
“好,有誌氣。”古思讚一句。
毛頭站在軍長的書架前,眼睛盯在那套中外名畫冊上不動,古思母親從書架上取下畫冊塞給他,毛頭連說著“謝謝”,捧起畫冊看起來。粗看一遍後,他返回來細看,這次,他向盛古思請教有關問題,古思給他簡略地講了一下有關畫作的時代風格、個人風格與作者的創作手法、畫作特點等。毛頭繼續提問,古思有些累了,想早些休息,他拿出主意:“咱們帶上這兩本畫冊,以後,我給你詳細講。”
“算了吧。”毛頭冷言冷語。“那是嘴饞進藥店——自找苦吃。。”
“這是何解(為什麽)?”古思問一聲。
“你想啊,我們每天都是步行,多一件東西就多一分重量,多一分重量多受一分累。你去看看我們帶的東西,講究得是一物多用。我告訴你,我的飯碗就是喝水杯,也是漱口杯。”毛頭壓低聲音:“你媽還嫌給你帶的東西少,帶多了我可不幫你背,到時候你走不動路,沙灘上行船——進退兩難,看你怎麽辦?”
行裝準備齊了,一大早,軍長夫婦送明科、毛頭和兒子到江邊。吳柯藍塞給兒子一張卡,裏麵有一萬塊錢,她囑咐古思:路上不要過於節省,花完了再向家裏要;路上遇到什麽難事解決不了,往家裏打電話,家裏會派人過去。接下來,柯藍囑咐明科一通,要他照顧好古思,別讓古思受了累、遭了險。毛頭笑著對吳柯藍放話:“您放心吧,在我們眼裏,您的兒子是四川大熊貓——重點保護對象,一定會照顧好的。”
渡過長江,3人開始徒步旅行。這時,明科詳細地為盛古思講了徒步行走以及登山的技巧與注意事項:行走時邁大步,剛開始走時先慢些,10分鍾以後慢慢加快步伐,走起來要舒適,用腹部深呼吸。上坡時重心放在前麵,身體稍稍前傾;下坡時重心放在後腳掌,放低身體;走坡度較大的地段,以“之”字形走。手攀拉石塊或是草叢,要先用手試拉,看看能不能受力。途中休息控製在5分鍾以內,以站著休息為主。長時間休息的時候卸去背包,先站著調整呼吸,然後坐下來按摩腿部,不要立即坐下來,以免加重心髒負擔。休息時,可以躺下來抬高腿部,讓血液回流到心髒。登山時,上體放鬆前傾,兩膝自然彎曲,兩腿增強後蹬力,不向上看,隻看前麵3到5米,也不想著山有多高,路有多遠;如果累了,可以觀賞一下山下的景色。關鍵點是深呼吸,鼻吸口呼,有意識地延長每一呼吸的時間,吸滿呼盡,勻細綿長。現時代,空氣汙染嚴重,汙濁的大氣損害了人們的心肺,損害了人們的肌體健康;我們通過正確的呼吸運動,增強心肺功能,進而讓身體強健起來。
本來,明科要盛古思輕裝上路,可是,他顧及麵子,也要背包。明科讓他背著新買的高級旅行包,包裏麵僅僅裝了幾件衣服。雖然沒什麽背負,但古思走不上幾裏就要歇一歇,明科和毛頭隻能隨著他的速度走。3人每天晚走早歇,不住帳篷,碰到旅館住旅館,碰不到旅館就住在村民家裏。他們每天吃熱菜熱飯,明科要求盛古思吃素,吃肉對他的病不好。古思生來喜歡吃肉,沒肉吃不下飯,為了治好病,他隻得按照明科的要求做,但是,嘴巴總是發饞,看到別人吃肉或是聞到肉味,涎水就朝上湧。一路上,明科為盛古思施行按摩,毛頭則給他熬草藥。
這天,他們走到湖北省浮萍縣,江南的春天,風光秀麗。3人準備從縣城北部穿過去,走到一所中學門口時,看到3個中學生在打架,毛頭喝了一聲,3人隻是看他一眼,繼續廝打,毛頭上前將他們分開了。兩個打一個,人少的一方肯定吃虧,那個獨鬥的男孩子鼻子被打出了血。另兩個男孩子得了勝,扭頭走了。毛頭問那個鼻子被打出血的學生,為什麽打架,男孩子說明:“他們說我家有鬼,我不讓他們說,一生氣,就動了手。”
“沒學武術,就想打架,小麻雀下雞蛋——硬逞能。你瞧你,吃虧了不是?”毛頭語帶嘲諷。
“你叫什麽名字?“明科問。
“魏誌來。”中學生答。
“他們為什麽說你家有鬼,你家真有鬼嗎?”盛古思張口言。
“他們胡說。”魏誌來憤憤不平。
“走,到你家看看。”明科不露聲色。
魏誌來領著他們踏進魏家小院,誌來將3人介紹給爸爸媽媽認識。誌來的爸爸名叫魏甘,是稅務局的稅收管理員,誌來今年讀高一,媽媽蘇麗楠做家務。魏家有正房三間,南屋兩間,房子的天花板全都掉了下來,窗戶塌毀,牆皮脫落,到處一片狼藉。
麗楠為上門的客人沏上容美茶,魏甘向3人講起自己家近來遇到的莫名其妙的事情。
那天,誌來在正房看電視,麗楠在南屋洗菜,誌來發現地麵有一大片水。當時外麵正在下雨,誌來以為是屋頂在漏雨,看看屋頂,並沒有掉水。誌來拿了拖把擦去地麵的水,可是,更多的水湧了出來,他喊來媽媽,二人發現,這些水似乎是從牆上滲下來的。誌來搬開電視機,看到水順著牆麵往下流,他用手摸一下牆麵的流水,那水溫溫的,聞一聞,有礦石的味道。
牆上怎麽會滲出水來?麗楠立即給丈夫打電話,魏甘很快回來了。這時候,水越來越大,拖把已經揩不及了,麗楠隻得用掃帚和簸箕往髒水桶裏清。魏甘懷疑是下水管的問題,他找來當時蓋這房子安水管的水暖工,人家看了看說,不是水管的問題,自來水管離那麵牆很遠。“水源”找不到,水卻不斷地往出湧,一家人隻得一桶桶地往外排水,一直折騰到吃晚飯。第二天,麗楠發現家裏又有水了,這次不是電視機背後的那麵牆流水,而是砌著煙囪的那麵牆在滲水。麗楠不停手地掃,魏家小院門前滿是泥水。第三天,水直接從地底往出冒,越湧越大,清都清不及,高過腳麵了;而且水溫越來越高,冒著熱氣。魏甘請了假,與妻子一塊兒往外清水,小巷裏成了一條小河,引得鄰居們都來看;晚上,總算把水清幹淨了。魏甘把水暖工喊來,水暖工按照他的要求挖開地麵,查找漏水的管道,奇怪的是,地板磚下麵的土壤非常幹燥——不會是水管漏水。
幾天以後,大水再次來臨。為了順利清除這些熱氣騰騰的水,魏甘把那些雜物放在餐桌上,忽然,他聽到一陣兒“嘶嘶”的響聲,隻見桌子緩緩地離開了地麵,足有20厘米高,好像有隻無形的手搬起了桌子。麗楠也看到了,她尖聲喊叫著,以為家裏進了鬼。以後,家裏不斷遭到大水的襲擊,而且,家裏的物體常常會自動移位,沙發會突然顛倒過來,眼鏡會自動從高處掉下,一些工具、用具莫明其妙地飛起來。有一天,鄰居大嬸來串門,她眼明明地見到一把剪刀從屋裏飛出來;那時,麗楠站在院子當中與她說話,屋裏並沒人。
魏家鬧鬼的事在鄰居與同事們中間傳開了,各種猜測出了籠,有人說魏甘利用職務之便貪了賄賂,得罪了鬼神;有人說魏家的房子壓了龍脈,龍王爺發了怒。麗楠也認為家裏的怪事是鬼神在作祟,誌來不相信有鬼,但他不明白家裏為什麽會發生這些怪事。為了弄清事實真相,一家人東打聽西問訊,魏甘找了管水的管電的有關人員,人家來家查看一陣兒,搖搖頭走了。誌來把物理老師找來,老師看了半天,也搞不清原因。麗楠從30裏外請來一位風水先生,先生踏勘了半天,又計算一陣兒,最後講出幾條房屋建築方麵的原因:院門的朝向不對,房脊的高度不夠,煙囪的位置錯了。家裏沒法子再住下去,這些天,魏甘準備租房子住。
喝下兩杯茶水後,明科在院子四處察看了一番,又去院外周邊走了一圈,回來後,他問魏甘:“你家北麵是變電站吧。”
“是。”魏甘應一聲。
“他們近來有新的安裝沒有?”
“不知道。”
“咱們去問問。”
“你認為是電的問題?”
“有這種可能。”明科講出自己的推斷。
魏甘與明科一塊兒進了縣變電站,二人向一位工作人員打聽到,近來,站裏安裝了一套新的多重保護接地裝置,位置貼近魏家正房的後牆。安裝這套裝置的時間與最初魏家發生怪事的時間相吻合,明科對魏甘表明看法:“很有可能是這個問題。”
詹巴賽站長不在,魏甘跟其他人講也沒用。第二天一大早,魏甘找到了站長。詹站長早知道發生在魏家的怪事,聽到魏甘懷疑是電的問題,他大搖著頭給予否定:“不可能,不可能。”魏甘要站長到他家看看,站長語調粗猛:“安裝多重保護接地裝置的不是我們一家,沒聽說哪兒出現過這種事情。”
魏甘要求變電站變換一下新裝置的位置。詹巴賽認為魏甘在無理取鬧,氣得魏甘與站長大吵了一頓兒。明科勸魏甘不要生氣,他答應幫助魏甘解決這個問題,並對魏甘講了具體的方法。魏甘對明科的辦法是不是有效存著疑問,但這個法子花錢不多,費力不大,“死馬當活馬醫”,可以試試。他按照明科講的,找來一些廢鋼條、鋼管,買了一大盤鉛絲。明科幫著魏甘在房屋四圍以及與變電站相反的方向,向地下打入了十多根鋼管、鋼條,又在這些金屬件之間挖了半尺深的小溝,溝裏埋進鉛絲,這些鉛絲將所有的鋼條、鋼管連接起來。這樣一處理,以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往的那些怪現象消失了,這下,魏家不用租房子了。
誌來不明白,這是怎麽回事?明科告訴他:所有的怪事都與電有關。大水襲擊是電滲析現象引起的,物件的自動移位是電流在地下通過時所產生的一種電離現象。大量的水的出現與一定重量的物件移動,需要相當大的能量,強電流可以做到。在大範圍的地下埋入相互連接的金屬件,疏散掉強電流,問題就解決了。
臨別時,蘇麗楠取出一盒清江茶和一盒巴山茶,作為禮物贈送明科。
走出浮萍縣,3人來到銀耳市所轄區縣,這天,他們看到一大片油茶樹,這種樹是特有的油料樹種,在一株高達9米的大油茶樹下,一條大蟒蛇在遊動。盛古思滿臉驚恐,朝後退著,明科對他柔言輕語:“別怕,它不會傷害咱們。你看,它的肚子鼓鼓的,現在,它已經吃飽了。”
聽明科這樣一講,古思不再打哆嗦了,他探著腦袋盯住大蟒蛇看。那大蟒好像在抽風,身體翻滾扭動著,忽然,一股殷紅的鮮血流了出來,不一會兒不動了。3人慢慢走近,蹲下身子看,隻見大蟒的肚子裂開一道大口子,從裂口的地方能看到裏麵有一隻死鱷魚。看來,錯在大蟒,它不應該吞吃鱷魚,結果,被鱷魚那利刃似的尾巴劃開了肚子。
明科揮起小鍁挖了一個坑,把大蟒和鱷魚埋葬了。3人繼續朝南走,正午時,走進一片禿杉林裏,他們在一株高達60米、直徑3米的杉樹下歇下來。抬頭看,這棵禿杉真叫“禿”,到40米高時才有枝,枝條雖密,但樹冠不大。中飯後,毛頭對明科說一句貼心話:“科叔,我想拜你為師。”
“你的這個願望很好,但是,現在不行,你的條件還不具備。”明科扔下看法。
“都需要什麽條件?”毛頭弱弱一句。
“最主要的是你的心,心要真,意要誠。”明科言詞懇切。“人美在心,話美在真。”
幾天後,他們來到湖南省,在芡實縣的深山裏,明科指著一片林子告訴毛頭,這是被世人稱作活化石的水杉,上世紀40年代才被發現。毛頭圍著兩株高46米、胸圍達4米的水杉樹看,他對水杉瀟灑秀美的樹形讚歎不已。明科告訴他:水杉樹的枝葉會隨著季節變化,春夏碧綠,秋後金黃,初冬棕紅。
3人由芡實縣進入旅遊勝地武陵源,“武陵源裏三千峰,峰有十萬八千鬆。”
這裏的植物種類比歐洲多一倍以上,樹木高大挺拔,濃蔭如蓋,千奇百怪,形形色色;其中不少是古老樹種,如花形像鴿子的珙桐,花白飄香的巴東木蓮,種子鮮紅可愛的紅豆杉,樹形蒼老古雅的銀杏。此地楠木的品種較多,有香葉楠、竹葉楠、大葉楠、黃肉楠、潤葉楠、映花楠等;此外,還有黃山鬆、雪鬆、冷杉、鐵堅杉、鵝掌楸、白玉蘭、香果、黃心夜合、紅榧木、毛紅椿、大仿栗以及滇楸等珍貴樹木,馬王堆一號漢墓的棺材就是用美觀耐腐的滇楸木製作的。至於鋪翠疊彩的奇花異草,更是數不勝數。
此處的峰巒具有形象、險峻兩大特點,它們大多拔地而起,棱角分明,山形如柱、如塔、如屏、如人、如獸。它們有的纖細,有的粗獷,有的秀雅嫻靜,有的威武雄猛,有的真實自然,有的鬼斧神工,有的雍容大度,有的玲瓏小巧。飄渺的雲霧上,有猴頭峰、定海神針、雙龜探溪、神鷹護鞭、劈山救母、羅漢迎賓、西天取經等山峰形象。幾乎所有的岩峰都呈現出斑斕的色彩,它們或金碧輝煌,或紫色帶絳,或紅黃相間,或灰色透亮。“天下奇峰歸武陵”,這話不假。
金鞭岩山峰拔地而起,直刺藍天,酷似金鞭。
“武陵之魂”天門山,堪稱山的典型,山的代表,天門洞似明鏡掛在孤峰之中,如天窗開在絕壁之上。3人在這裏觀看了一場驚險刺激的表演,一位技高膽大的飛行員駕著一架小型飛機,從洞口中間穿了過去,贏來圍觀的人們熱烈的掌聲與喝彩聲。
武陵源的水有清泉,有瀑布,有湍流,有深澗,有幽溪,有淺灘,有綠潭,有池塘。
金鞭溪是世界上最美的峽穀,沿溪而行,兩岸壁立千仞,如刀劈斧砍,險峻異常。啄木鳥、白尾地鴉、白頸長尾雉等鳥兒棲息在樹林裏,野生的鳶尾花開著,山林中飄蕩著芬芳馥鬱的氣味,滿眼是蒼茂的樹木。那一座座怪誕粗放的岩峰,如遍野的玉筍,連綿不斷;青草、古藤、野蔓,給山石間覆蓋了色彩斑斕的外衣。
黃獅寨為集奇撮勝之處,在此極目遠望,千峰萬壑、雲海、林海盡收眼底。
站在紫草潭高處的天然巨石橋上,潭水碧綠見底,紫紅色的潭壁清潤幽幽,潭水裏一條條石斑魚和娃娃魚自在地嬉遊著。
黃龍洞裏有奇宮,宮中有陰河,河畔有石林,林間有石琴、玉雕、帷幔。
玉皇洞裏的帝王、聖賢與飛禽走獸形像,神態逼真,造型優美,非人工所能及。
晚上,他們在月亮埡看到,圓圓的月亮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陽,血紅血紅的,給周圍的山峰染上了一層金色。趁著紅紅的月光,3人向神堂灣走去。神堂灣神秘莫測,濃濃的白霧中,隱隱傳出鳴鑼擊鼓、人喊馬嘶的聲音,就像有千軍萬馬在鏖戰。神堂灣旁邊的兩個小石峰,中間嵌著一塊光芒四射的小石頭,那光亮就像電焊的火花,十分強烈,照亮了整個神堂灣,可惜光亮隻持續幾分鍾便消失了。奇石發怪光,一年隻一次,卻被他們仨趕上了,真叫交了好運。
茅岩河灘潭相接,穿峽而出,水清見底,峰奇石怪,澗深莫測。岩河峽兩岸峭壁高達數百米,飛瀑流泉很多,有的一瀉到底,有的一瀑三疊。
茅岩河的哈溪有一個間歇泉,每20分鍾噴水一次,3人到來時,它噴出紅、綠、藍、黃、紫五色水,斑斕耀眼,十分好看。據一位老人說,他一直在泉邊長大,從未出過山,從沒見它噴過這種五色水。這們看來,他們能看到此泉噴出五色水實在是不易。
走出武陵源,他們來到杜仲縣,中午時,3人在一個小湖旁邊歇下來。碧綠的湖水裏,倒映著不遠處一座小山的影子和岸邊燈籠樹的倩影,湖邊綠茸茸的小草中,間或有紅的黃的野花開放。小猴兒竄上一棵6米高的燈籠樹,得意地向遠處張望著。燈籠樹普遍低矮,6米算是高大的了。明科打開旅行包,取出餐布;毛頭在小湖裏將胡蘿卜洗過,端到餐布上。明科看看盆裏的胡蘿卜,對毛頭開了口:“你今天做事用心了嗎?”
毛頭知道,自己又犯錯了,他順著明科的眼光看去,一隻胡蘿卜芽眼裏有泥。他端起盆子重新去洗,洗過後,他向明科請教:“科叔,你為什麽總是強調用心?”
明科撕下一片舊報紙放在太陽光下,他指著舊報紙問毛頭:“太陽能把它曬著了嗎?”
“不能。”毛頭搖搖頭。
“你再看。”明科取出宮常老師給他的瑞士軍刀,打開上麵的放大鏡,把陽光聚成一束,照在紙片當中,不一會兒,紙片變黃再變焦,著起了火。“同樣是在陽光下,這會兒它為什麽著了火?
“因為你用了放大鏡。”
“準確地講,是因為我用放大鏡把陽光聚焦在紙上。這就是凝聚的成果,在自然界,在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凝聚出力量的事例。水是軟的吧,可是,把水加到很高的氣壓,由一個針孔裏噴射出來,可以切開鋼板。人心堅不怕天,人心專山石穿。你不是想得到超出常人的能力和聰明智慧嗎?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方法,從做一切事用心開始,一步步走,你的願望才會實現。事事用心,培養專注力,讓我們的身心合一。一般人做事,多數時候身心不能合一,拿吃飯這件最普通的事情講,這邊吃著飯,那邊腦子裏不知胡思亂想些什麽,或者一邊吃飯一邊說話,心思不能專注在吃飯上。”
“吃飯怎麽專注?”
“你看著我怎麽吃。”明科抓起一個胡蘿卜,咬下一塊,靜靜地嚼著,然後輕輕咽下去。
“這沒有什麽呀?”毛頭申言。
“外表看,沒什麽,但內心的專注程度不一樣,我咬這蘿卜,牙齒能夠真切地感覺到蘿卜的軟硬。”明科再咬一口蘿卜,咽下後辨析著:“你看,我咬它的時候,心神放在牙齒上,自己的內心就像一個小人兒,那小人兒的一雙眼睛緊緊盯住牙齒,它張開了,咬到了蘿卜,咬下一半了,全咬下了,我精細地感覺到蘿卜的溫度、軟硬和味道。我的牙齒繼續工作,一下一下地嚼著蘿卜,我內心的小人兒牢牢監督著牙齒的工作情況,它看著蘿卜逐漸被磨碎,這時,它指令舌頭動作一下,把磨碎的蘿卜吞咽下去。接著,小人兒再讓嘴巴張開,牙齒咬到蘿卜,一下兩下三下,繼續嚼咽蘿卜。”
“這樣吃飯挺有意思。”
“你能回憶起你生下來之後第一次咬硬東西的情形嗎?”明科問一句
“回憶不起來?”毛頭答一聲。
“是啊,那肯定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我們第一次咬東西,肯定是小心翼翼的專注的,就像我們頭一次劃火柴一樣,不敢大意。可是,幾次以後,我們習慣了咬東西,我們不再小心翼翼,不再專注,吃東西變成了慣性的行為,這邊吃著東西,那邊心思跑到了九霄雲外。我們為什麽沒有智慧,沒有超出一般水平的能力,因為我們平時不專注,造成耗散。”明科娓娓而談。“要想出成果,必須凝聚。”
“我懂了,拳頭攥緊了才硬,五個指頭張開了打人沒力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量,還會折斷。”
“欲求偉業成,功夫須下深。攥拳頭是外部功夫,用心是內在功夫,眼睛看不到。”明科遣詞措意。“用心這件事,你用心了,別人不察覺,你沒用心,別人卻能看出來。比如洗碗,你沒用心,手忙腳亂,水亂濺,盆亂響。”
盛古思聽了明科和毛頭這番對話,覺得對自己挺有啟發,他正準備發表自己的看法,一群頭戴四棱小花帽、身穿民族服裝的男男女女向他們走過來。明科認出這十幾個推著摩托車、電動車的人是維吾爾族同胞,他主動向他們問聲好。聽到他問好,那些人把車子打穩了,紛紛回一聲:“撒拉木”,男的右手撫胸,低下頭退後一步,女的兩手撫膝,恭身後退。其中一位長著絡腮胡子的男人對大家高喊一聲,這些人把車上的樂器和旅行包取下,從包裏拿出圖案精美別致的地毯鋪在草地上,然後拿出餐具與食品擺在地毯上;看來,他們要在這兒吃野餐。
絡腮胡子用漢話問過3人怎麽稱呼,然後自我介紹:鐵拉登,維吾爾族,30歲。
鐵拉登邀請明科、盛古思、毛頭和他們一塊兒進餐,他將烤饢遞過來。3人學著眾人的樣兒,跪在地毯旁將烤饢掰碎了吃。這些人挺有規矩,接別人遞來的食物都用雙手,吃的時候挺斯文,不隨便撥弄盤裏的食物,也不剩飯。
飯後,一位年輕姑娘端來用酒精爐燒開的湖水。明科趕忙取出清江茶,投進大茶壺中,姑娘將開水倒進茶壺裏。
鐵拉登端起茶碗,小口品著清江茶,他告訴3人:“維吾爾”的意思是“團結”、“聯合”,因此,他們喜歡集合在一塊兒。這不,這個雙休日,由他牽頭邀集大家在這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搞一次“麥昔來普”,也就是聯歡活動。
姑娘們把餐具洗幹淨收起來,地毯也卷了起來。“麥昔來普”開始了。大家圍成一圈,人們操起各自帶來的樂器,在器樂聲中,小夥子們、姑娘們跳起歡快奔放的舞蹈,有獨舞,有對舞,有多人舞,舞蹈動作以小跳步為主,兩臂向上舉,左右擺動,手掌內外快速抖動著。
鐵拉登為3人介紹了維族的樂器及各位業餘樂師,彈奏都他爾的名叫馬德拉,彈奏熱瓦甫的叫哈格帕特,拉著沙塔爾的名為瓦杜茲,打擊達甫的是阿布賈,打擊那格拉的稱為馬拉喀什,吹嗩呐的名字叫哈拉雷。
一位姑娘邀請明科與他一塊兒跳舞,鐵拉登一指姑娘為明科介紹:“我妻子,瓦丹。”
明科早已料到有這一出,他暗中學會了舞蹈動作,他與瓦丹上場舞起來,大家為他倆鼓掌喝彩。另一位姑娘向盛古思發出邀請,古思慌亂地推拒著,場麵有些尷尬。
奏樂的跳舞的都累了,大家坐下來喝茶,趁這當兒,明科和毛頭為大家表演雜技。那個“指尖倒立”的雜技節目難度不小,隻見毛頭朝上一躍,一腳跳上明科的左掌,明科將左掌向上舉起來,毛頭一彎腰,雙手撐在明科的左掌上,兩腳朝空蹬上去。接著,毛頭撤去一隻手掌,成了單掌獨立;這時,明科伸出右手食指與中指,頂在毛頭的掌心中間,找準平衡點之後,慢慢地把左掌撤下來。圍觀的維族同胞大聲喝著彩,看毛頭的個頭,體重總在40多公斤,他們想不通,明科的兩根手指怎麽會頂起這麽重。
瓦丹等幾個女子搖著毛頭的手,非要他再表演一個節目。毛頭要瓦丹解答一個問題:湖邊的這些矮樹為什麽叫燈籠樹?瓦丹告訴他:如果到10月份,這個問題就不用問了,那時,樹上的果實熟了,它們一個個直立著,遠遠望去,仿佛樹枝上掛滿了數不清的小燈籠。
毛頭為眾人表演了一個“鐵齒硬功”節目,他用牙齒咬住一節枯木棒,把那隻大茶壺放在木棒的端頭,找著平衡。
看過這個節目,鐵拉登對明科他們講起他的爺爺年輕時跑江湖賣藝,拿手節目是“走鋼絲”,經常在湍急的河麵上、深深的峽穀間架起鋼絲行走,腰間既不拴保險繩,下麵也不鋪氣墊,隻是憑借一根3米長的粗木棒找平衡。爺爺藝高膽大運氣好,高空鋼絲走了多少次,一次也沒失誤過。說實話,這種表演不能出現失誤,如果有一次失誤,今天他就不會在人間了。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人們收拾起樂器準備回家。鐵拉登邀請3人到他家吃晚飯,順便給爺爺奶奶表演一把。毛頭本來就想結識鐵拉登所說的雜技老同行,他滿心歡喜地背起旅行包,躍上瓦丹的摩托車後座。鐵拉登用手機通知家裏,有客人上門,然後讓明科跨上自己的摩托車的後座,請盛古思坐上馬德拉的摩托車。進了杜仲縣城,那些維族人各回各家,馬德拉把盛古思送進鐵拉登家後,騎車回了家。
鐵拉登家前後兩個院子,進屋後才知,這個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鐵拉登為3位客人介紹了自己一家人:82歲的群大大(爺爺),78歲的群阿娜(奶奶),大大(爸爸)、阿娜(媽媽)、阿卡(姐姐)、吾康(弟弟)、森額爾(妹妹)。鐵拉登和瓦丹生有一子一女,女兒8歲,兒子剛剛3歲。
屋內牆壁上有拱門形的壁櫥,裝飾著石膏花紋,裏麵放著被褥與日用器具,床鋪、沙發、椅子和桌麵上鋪著圖案新穎別致的手工編織品。明科將巴山茶贈給鐵拉登的爺爺阿裏傑。晚飯上來了,有烤包子、拉條兒,還有大米配以羊肉、羊油、胡蘿卜及果幹燜製的頗羅(抓飯)。飯後,瓦丹端上來蜜糖和瓜果,沏好茶水。阿裏傑爺爺果真是個老江湖,說起自己的賣藝生涯來,有許多驚險有趣的故事。應老人的要求,明科和毛頭在院子當中的大燈下表演了幾個雜技。表演完畢,毛頭要求爺爺教他走鋼絲,鐵拉登取出一根粗繩子拴在院裏的兩株樹上,繩子離地僅半米高,毛頭雙手握著一根長木棍,在粗繩上走著,阿裏傑告訴他一些技巧要領。老人來了勁兒,抓起木棍登上繩子,給毛頭做了一趟示範動作。明科怕老人有閃失,招呼著毛頭把老人從繩子上扶下來。
鐵拉登接到老同學瓦特寶的電話,要他和瓦丹參加明天在桃花山舉行的另一場麥昔來普。鐵拉登是個急性子,他向瓦特寶講了有3個會玩雜技的多斯提(朋友)與自己一道參加明天的活動。放下電話,鐵拉登向明科道了歉,沒征求他的意見,就把他們推薦給自己的同學了。
既然已經答應了人家,明天隻能隨著走了。毛頭笑著對鐵拉登拋一句:“你的這一手高明啊,讓我們牆頭上跑馬——沒回頭的地方。”
“為了表示我的歉意,我決定明天一早帶你們遊桃花源。”鐵拉登吐一句帶甜味兒的話。
第二天天剛亮,瓦丹已弄好早餐以及野餐食物,吃過烤饢和湯麵,一家人送他們出門,鐵拉登夫妻及瓦特寶駕起摩托車帶著3人來到桃花山下。
穿過一個山洞,眼前豁然開朗,鬱鬱蔥蔥的樹木,寧靜如鏡的湖水,風景如詩如畫,這裏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勝境。走進“秦人村”,村民們捧上具有本地特色的擂茶請他們喝,同時端來三樣伴茶食品:一大缽先炒熟再煮爛的蠶豆,一臉盆糯米花、一海碗泡製的酸菜。
快正午了,6人鑽出山洞,參加麥昔來普的十幾位維吾爾族男女青年已等在山下。鐵拉登向大家介紹了明科、盛古思和毛頭,大家鋪開地毯吃中餐,然後喝午茶,吃飽喝足,開始聯歡。鐵拉登又為3位客人介紹起維族的樂器與各位業餘樂師:彈著冬不拉的名叫瓦豪,奏著彈布爾的是阿勒頗,彈奏卡龍的稱作馬紮甘,打著手鼓的名字叫哈伯羅內,打擊沙巴依的人稱瓦哈卡,打鐵鼓的小夥子叫阿爾塞克。
明科和毛頭為大家表演完雜技與魔術後,不等聯歡活動結束,他們仨便與眾人告辭,以免再去鐵拉登家吃晚飯。
走在路上,毛頭再一次要求拜明科為師。
“你別急。”明科亮了話。
“我現在就急著這事。”毛頭快言快語。
“不要急,好飯不怕吃得晚,好話不嫌說得慢。”明科出口成章。“你要學的是大學問,掌握大本事,實現大目標,這樣的老師與學校裏一般的老師不一樣。我一旦當了你的老師,就要對你負責——對你的言語行為負責,對你的一生負責。我的責任重大,所以,我要慎重,沒做好充分準備的學生我不收,不夠條件的學生我不收。”
“我聽我爸我媽講過,拜師要行莊嚴的大禮,還要拿上禮物,是不是這樣?”毛頭求問。
“是這樣。”明科笑回。
“我想拜你為師,我願意行大禮,可是,我不知道怎麽行。”
“到時候,我教你。”
“我身上沒有一毛錢,這禮物沒法兒上。”
“別看人的衣裳,要看人的心腸。禮物不在多少,隻在你的心,你的心到了就行。古時候,有一個窮苦人家的小姑娘,一次到一座寺院,她拿出3個銅錢做布施,她全身隻有這3個錢,看她這樣心誠,寺院的主持親自出來為她做‘回向’。後來,她被招進皇宮,當了貴妃,那一年,她回鄉探親,再次來到這座寺院,她拿出1000兩銀子做布施。可是,主持沒有出麵,隻讓知客僧為她做了回向。她挺納悶,對知客僧說:‘幾年前,我隻布施了3個銅錢,老方丈親自為我做回向,這次我布施了這麽一大筆銀子,為什麽你給我做回向?’知客僧把她的話轉告了主持,老方丈讓知客僧傳話給貴妃:‘你的心不同,所以待遇也不一樣。當年的3個銅錢,你傾其所有,今天的1000兩銀子,不過是九牛一毛。’”明科一字一板:“你明白我說的意思嗎?”
“明白。”毛頭牙白口清。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