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矮馬雅雅 碩牛洶洶

字數:17179   加入書籤

A+A-




    nbsp;   5  矮馬雅雅  碩牛洶洶

    走出天竹黃村約15公裏,小猴從旅行包裏探出頭,朝路旁的一片鬆林叫著。毛頭順著小姐的小爪看過去,一隻外貌與獼猴差不多的動物蹲在一株高高的鬆樹上,那動物體形肥壯,憨態似熊,它顯然聽到了小猴子的叫聲,向下探著頭,憤怒地叫著,它的叫聲嘶啞,好像狗吠。毛頭向古思請教,那是什麽動物,古思說不上來,毛頭問明科,明科張嘴吐言:“它叫熊猴。”

    一陣“嘎克,嘎克”的洪亮叫聲傳來,3人抬頭看,隻見一群體長約70厘米鳥兒飛過頭頂,那鳥兩隻翅膀平展著陸,很像一架模型飛機。毛頭一指天上,明科不等他開口問,便給出答:案“那是冠斑犀鳥,老百姓叫它飛機鳥。”

    黃昏時分,3人走進益智仁鎮的一家小旅館,毛頭填寫完登記單,身旁的一位旅客向他借筆使,毛頭把筆遞給他,看著他填單子。從登記單上,毛頭了解到,那人名叫梅沃德,今年62歲,湖北人。登記完畢,旅館服務員領他們進房間,這時,毛頭發現梅沃德走路一拐一拐的,上樓時,毛頭攙起老梅的一隻小臂,老梅卻生言硬語:“不用,不用,我能行。”

    走進房間,古思打開電視機,裏麵播出一條新聞,河南省某市的一家大商場突發大火,燒死40多人。看完新聞節目,毛頭問明科:“如果我遇上這種情況怎麽應付?”

    “立即找一塊毛巾倒上水,捂在口鼻上,別吸進有毒氣體。”明科開始講。“商場裏著火,遇難者不是被燒死,大多是吸進毒煙致死的。”

    “當時,我手頭沒毛巾,也沒水。”毛頭比手劃腳。

    “脫下背心,往背心上撒尿。”明科拿出方案。“跑的時候要貓著腰,讓腦袋盡量貼地,因為毒煙往上走。千萬別跟著別人亂跑,你如果能找到賣布匹的櫃台,就挾一匹布,將窗玻璃打破,把布捆在暖氣管子上,或是窗框上,抱著布滑下樓。”

    “如果旅館失火,當時我住在很高的樓上,該怎麽辦?”

    “有長繩子的話,把繩子捆在床腿上,或是暖氣上,打開窗戶爬出去,順著繩子溜下樓。”

    “窗戶打不開。”

    “用鞋敲碎窗玻璃,或者幹脆抬腳踹。”

    “那時,我手裏沒有長繩子。”

    “找管子。”明科對答如流 。“樓房一般都安有輸送雨水的管子,挺粗的,有的是pvc,有的是鐵皮做的,攀著這根管子滑下來。”

    “如果這根管子不在我所在的這個房間呢?”

    “那你就上樓頂。”

    “大火把走廊堵了,出不去。”毛頭東拉西扯。

    “實在沒辦法,就跳樓。”明科拋出看法。“把被子厚厚地裹在身上,腳底捆兩個枕頭。製作一個簡易降落傘,既可防止頭著地,又能起到下墜減速的作用。跳樓時,腳先下。”

    “簡易降落傘怎麽製作?”

    “用被單做,短繩捆住被單的四角,繩子另一端捆在褲帶上。”

    “手頭連短繩子都沒有。”毛頭橫說豎說。

    “把枕巾、褥單撕開當繩子使。”明科述說起來:“枕巾、褥單一般都鎖著邊,你力氣不夠大,撕不開,手邊有剪刀不用說了,如果沒剪刀,把毛巾鋪在磁磚牆的側棱上,用硬物,比如茶杯、茶壺、盤碗等砸一下布邊,就容易撕開了。

    “沒磁磚牆呢?”

    “把布鋪在地上,敲碎碗,用碗片割。”

    “沒有碗。”

    “用碎玻璃割。兩腳蹬在褥單、枕巾上,捏著玻璃割。為了防止玻璃劃傷手,可以先用一小塊布頭將手包起來,再去抓玻璃。”

    “沒碎玻璃?”

    “隻要有房子就有玻璃,用腳踹一下窗戶,不是碎玻璃嗎?”

    “如果大火已經燒進房間,來不及搓繩子,怎麽製作降落傘?”毛頭喋喋不休。

    “將被單兩角捆在背後處的褲帶上,兩手向前撐著另兩隻角,讓它兜風。”

    “如果房間裏什麽都沒有,怎麽辦?”

    “那就隻有冒險了”明科顯出無奈。“憑你的本事,3樓以下能直接跳,但動作要把握好,落地時雙腿彎曲,減緩衝力,接著來個搶背,打幾個滾兒,進一步減力。”

    “如果是3樓以上呢?”

    “從陽台上一層層往下跳。”明科慢條斯理。“但那得有好手段,平時要進行這方麵的訓練,掌握有關技巧。”

    “科叔,是不是以後咱倆搞一下這種訓練?”

    “好。”明科斬釘截鐵。

    此後,二人的晨練中增加了這個項目,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練習樓房的外壁攀爬,如果是在野外,則練習攀岩。毛頭發現,無論是攀樓還是攀岩,手指的力量是關鍵,如果每一根手指都能夠單獨承受身體的重量,攀爬的成功率就大了許多。於是,他有意識地練習手指力量,伸一根指頭勾在衣帽鉤或樹杈上,把身體吊起來,堅持幾分鍾或者十幾分鍾。

    華燈初上,3人走進一家小飯館。等菜的工夫,他們磕著服務員端來的一碟葵花子。旁邊的桌上坐著兩個中年男子,也在磕著葵花子。這時,一位兩臂刺著青龍的小夥子走進來,坐在二位中年人中間,粗聲大氣地與二人說著話,並從碟子裏取來葵花子扔進嘴巴,吃過兩粒後,刺青小夥子把女服務員喊過來,指著小碟子質問:“我們不給你飯錢嗎,就給我們上這種癟瓜子?”

    “都一樣啊。”服務員一臉不解。

    “怎麽會一樣?”小夥子一指明科他們桌上的小碟子,怒氣衝衝:“你看看,他們的瓜子是什麽樣?”

    女服務員扭頭向旁邊桌上一瞅,再看看這桌上的葵花子,她支支吾吾:“哎,從一個口袋裏抓出來的,怎麽會不一樣呢?”

    “我給你解釋。”古思分別指指兩個碟子,對服務小姐陳述起來:“兩個碟子裏的瓜子確實都一樣,關鍵是吃的方法不同,我們桌上的人先揀著癟的吃,他們桌上正好相反。吃到最後,我們的碟子裏全是飽滿的,他們的碟子裏全剩了癟的。”

    “你們為什麽要這樣吃呢?”服務小姐急不擇言。

    “我們仨總想著讓別人吃好的,因此,下手抓瓜子總是揀癟的。”古思氣壯理直。

    刺青小夥子問同伴,是不是像古思所講的那樣吃法,二人點頭承認。

    其實,古思在給自己的臉上貼金,他下手抓瓜子時並沒有像明科和毛頭那樣隻抓癟的,而是好的差的一塊兒抓。這件事之後,古思在吃東西時,有意識地學著明科和毛頭的樣子。

    吃過晚飯,3人走到離所住的旅館不遠的地方,發現梅沃德與一個腳蹬滑板車的小學生撞在一起,殘疾人的老梅倒在人行道上。明科快步奔過去,扶起老梅,看他傷了沒有。老梅笑了笑,輕描淡寫:“沒事的,沒事的。”

    小學生提著滑板車走了,明科問老梅:“您這是要去哪兒?”

    梅沃德言談自如:“回旅館。”

    明科和毛頭扶著老梅進了他的房間,老梅招呼3人坐下,又張羅著倒水。明科問老梅:“您真的沒事?”

    “真的沒事。”老梅表白一番。“我這一生,別的倒黴事沒有,老婆挺好,孩子也好,做事業挺順,家裏不缺錢,身體也沒病,可就是一件,這輩子車禍不斷,算下來,足足有90多次車禍發生在我身上,可以算是中國的車禍大王了。今天的這一次,是我最小最小的一次車禍,撞我的人年歲小,撞我的車子小到看不見,我也沒被撞傷,所以,根本不算回事。”

    “90多次,可以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了。”古思貧嘴貧舌。

    “我記得頭一次車禍發生在14歲那年,我在街上玩兒,拉車的馬驚了,衝著我跑過來,車夫死死拉住了馬,我被車子掛了一下,在床上躺了3天才起來。以後。我被獨輪車、小驢車、手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推車、自行車、三輪車、小汽車、大卡車、麵包車、吉普車等各種車子撞過,甚至被消防車撞了一下,隻是沒被坦克車和火車撞過。不但我被車子撞,自己開車也是車禍連連,不是掉溝,就是撞樹,4輛車子被我開壞了,現在,我隻好坐火車出門。最可氣得是,不但駕車出事,乘飛機也出事。那次我從俄羅斯回國,飛機沒飛起來,衝進一片莊稼地,著起了大火,乘客們連滾帶爬鑽了出來,大家剛離開飛機,它就爆炸了,許多人受了傷,我隻受了一點兒輕傷。我心裏知道,這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噩運。”梅沃德滔滔不絕。“要說我這一生,沒有生過任何病,沒吃過別的藥,沒打過別的針,但我住過好多次醫院,吃了無數的藥,也打過無數的針,全是因為出車禍治療外傷。我有時候也挺佩服自己的,車禍連連,就是不死,住幾天院,吃幾把藥,又活過來了。我這胳膊、腿的骨頭都斷過,肋骨更是常斷,斷了再接上,我照樣當我的經理。因為這事,我找過算命的,人家說,我命裏注定一生驚險不斷,就是輕易死不了。現在,車禍對於我來說成了喝涼水,愛什麽時候出,我都不怕了。我的這條命,閻王爺什麽時候收就收去吧,他要不收,我還是這樣倒騰著肉蛋禽。”

    聽罷“車禍大王”的故事,3人回到房間,毛頭拿出紙筆做作業,然後畫了一張國畫。古思把毛頭的畫拿給明科看,誇讚毛頭基礎好、進步快,將來的成就絕不在自己之下。接著,古思講起怎樣才能畫好國畫,他張嘴講:“一是取法自然,二是要有畫外功夫。所謂畫外功夫,就是詩文的修養、書法的功夫、音樂的穎悟等。”

    毛頭對古思直言暢吐:“照你這樣講,我叔也可以畫好畫了。”

    “來試試。”古思把筆遞到明科手裏。

    毛頭展開一張舊報紙,明科在紙上畫了一大串水墨葡萄,古思看過後,朝明科豎起拇指,美言一句:“真棒。”他讓明科再畫一幅。這次,明科畫成一幅水墨石竹圖。

    看過明科的畫,古思想起一個古代故事,他侃起來:“傳說有一次吳昌碩到任伯年家做客,任伯年讓他畫張畫看看。那時候吳昌碩還沒畫過畫,但是任伯年非要他畫幾筆,沒辦法,他就拿起筆來塗抹了幾下子,任伯年看了之後大聲叫好,認為他筆下的韻味,自己都比不上。

    “那不過是任伯年老滑頭,故意誇他。”毛頭加油加醋。

    “任伯年沒說假話,吳昌碩雖然沒畫過畫,但他精通詩詞、書法和篆刻,他身上長期蘊含積累的藝術品質,透過他的筆顯現了出來,下筆即是藝術之泉的流淌,就成了絕妙的藝術作品。後來吳昌碩開始畫畫,畫竹子、畫梅花、畫藤蘿,他的畫體現了一種書法的‘金石氣’,那種大寫意風格,震撼了當時的書畫界,使他名滿海內外,尤其是日本人,特別欣賞他。”古思一指明科,給毛頭扔出一句熱騰騰的話:“你叔就是當代的吳昌碩。”

    “你不就成當代的任伯年了?”毛頭語含譏諷。

    第二天一大早,明科和毛頭跑步到鎮外,找了一片樹林子練功,剛剛活動了一下手腳,隻聽一陣“格啊,格啊”的粗厲響亮的叫聲,明科抬頭看,認出那是幾隻緋胸鸚鵡。毛頭不願放過這個與鳥兒對話的機會,他一邊練功,一邊學著它們的叫聲。這些緋胸鸚鵡聽到有人參與它們的談話,更加來了勁兒,亮大了嗓門叫著,聲音嘈雜震耳。晨練過後,二人往回走,城邊上有一株大榕樹,樹上有一隻厚嘴綠鳩在“咕咕”地叫,那叫聲像有旋律的吹哨,非常動聽。毛頭站在樹下,與厚嘴綠鳩對了幾句話。

    回旅館的路上,明科與毛頭談起有關鳥語的話題,明科認為,如果在已有鳥語詞句的基礎上編製出一套完整的鳥語來,成為二人繼漢語、英語之後的第三套語言,這是一件挺美的事兒。獨創的鳥語就像密碼,沒人能聽懂,遇到緊急情況及特殊情態,可以使用這套密碼語,他二人之間能夠順暢交流,別人卻得不到任何信息。從這天起,晨練過後,二人便自編自創模擬鳥聲的密碼語。

    這天,3人來到廣西樂業,這裏是岩溶地貌,有趣的是,在不足20平方千米的範圍內,密集地排列著20多個天坑,當地人稱“天龍口”,它們就像一個個巨大的漏鬥,又像一口口豎井,井井相連。遠遠望去,連綿的群山中突然裸露出一個個巨大的坑洞,如同大山對天空張開了嘴巴。這20多個天坑最深的600米,淺的也有200多米,它們形成於6500萬年前,跟恐龍同時代。

    3人在大石圍天坑邊紮下宿營地,毛頭弄飯,明科去找水。明科打水回來時,毛頭正與古思吵架,明科上前一把將毛頭按住,狠狠批了他幾句。毛頭不服,把吵架的原因講給明科。

    剛才,古思一腳把放菜的大杯子踢翻了,毛頭怪他不長眼,古思隨口爭辯了兩句,毛頭生了氣,便與他爭吵起來。

    明知道毛頭有理,明科仍然批他,毛頭頂了一句,明科罰他,不給他吃中午飯。

    明科將盛古思安頓在帳篷裏午休,餓著肚子的毛頭跟在明科身後,順著天坑邊的羊腸小道盤旋而下。

    大石圍天坑是世界上唯一的集地下原始森林、溶洞、珍稀動物和地下河流為一體的豎井,這裏是一個獨立的罕見的生態係統。在坑裏,他們見到一種羽脈排列的十分奇異的蕨類和一種形似蝙蝠的動物,那動物前後肢有薄膜相連,能夠滑翔飛行。坑裏有個洞,會吸氣;坑底有兩條小河,這兩條河其實是地下暗河,碰巧流經天坑,露了一下墨綠色的麵容。河邊的沙灘為金黃色,沙灘上的鵝卵石花紋非常美麗。毛頭伸手下水,他發現兩條河的河水竟然一冷一熱。

    倆人坐在天坑底部的河灘上,明科語調柔和:“我為什麽罰你,知道嗎?”

    “不知道。”毛頭的話冷冰冰。“明明我有理,為什麽罰我?”

    “古思是錯了,但是,你跟他吵,能讓他認識到錯誤嗎?改人之惡勿太嚴,教人之善勿過高。”明科措著詞。“我批你兩句,你還頂,一點兒也不軟乎。”

    “你讓我軟乎,那不成了鬆包軟蛋了?”

    “我所說的軟乎,是針對固執而講,針對人的強牛性子講的,那意思是讓你能聽進別人的話,心裏不起逆反,能與人和睦相處,能夠理解別人,有忍耐力。不是讓你不思進取,意誌軟弱,見困難就低頭。人,光有能力不行,還應該有智慧,軟乎就是一種智慧。我們不學楊修,學張良。”明科辨駁一番。“楊修愛耍小聰明,不把領導放在眼裏,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送了性命。張良軟乎,黃石公三次把鞋甩到橋下,張良三次為他取來,最後得了兵書,受了真傳,成為一代賢才,受益的是張良。曆史上,劉邦、李世民這樣的開國明主,不固執己見,能聽進別人的話,終於建功立業。項羽聽不進別人有益的建議,最後兵敗自殺。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你看,水有多柔軟,放在圓瓶裏麵它就圓,放在方瓶裏麵它便方。水沒有自己的固定形狀,它隨著容器的形狀走。我們看,地球上誰的力量最大?是水。江河洪水能衝垮堤壩,狂濤猛浪能掀翻巨輪,怒吼的海嘯能摧毀樓房。”

    “我心裏也明白,可就是管不住嘴,嘴頭子不服輸。”

    “沒理攪三分,嘴頭子不服輸,那是小心眼兒女人的作為。你固執己見,沒人拿你當漢子,相反,你在人家眼裏是一泡臭狗屎,沒人想挨你。”明科痛下板子。“小人肚裏容不下拳,大人肚裏撐得下船。能容人,有氣度,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噢,我懂了。”毛頭語氣無力。“我要軟乎下來。”

    離開樂業,3人向貴州方向行進,路上,他們非常幸運地見到了黑葉猴,這些猴子體毛黑色,頭頂上有一撮直立的冠毛,它們正在悠閑地覓食,不時發出“嘎嘎”的愉快的叫聲。小姐見到同類,不知是高興,還是憤怒,尖聲高叫著。黑葉猴們警惕地向他們瞅了幾眼,然後朝相反的方向跑了,它們一邊跑,一邊發出“噢噢”的低語聲,大概在相互招呼著,不使掉隊。

    這天,他們進入貴州地界,走到石斛縣的吳茱萸鎮時正是 中午,3人把營地紮在鎮外的一條綠水溪邊,明科搭建帳篷,他讓毛頭去鎮裏買些西紅柿和胡蘿卜來。毛頭小跑著進鎮,不一會兒買回來了,明科指著蔬菜抱怨一聲:“誰讓你買這些菜啦?”

    毛頭把眼一翻,來一句硬梆梆:“你怎麽忘了,剛才,是你要我買西紅柿和胡蘿卜的啊。”

    “我讓你買茄子、黃瓜、”

    “不對。”

    “你又頂了。”

    毛頭不說話了,僵了幾分鍾,明科問他:“錯了沒有。”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錯了。”毛頭語音抖抖。

    “站10分鍾去。”

    毛頭嘴巴動動想說什麽,明科“嗯”一聲。毛頭一下意識到,自己又要犯錯,便低了頭,站在一株大樹下。

    “誰讓你頭朝上站著了?”明科怒怒放一句。

    “那怎麽站?”

    “頭朝下。”

    毛頭身體倒立,兩腳靠在大樹上。“誰讓你靠樹了?”明科毫不留情。

    毛頭離開大樹拿大頂,古思給他卡著表,過了15分鍾,古思才讓毛頭正立過來。吃過午飯,明科對毛頭說長道短:“你一定以為我忘了自己說過的話,你想想,我的記憶力有那麽壞嗎?”

    “剛才,我一下子反應過來,你是在出題考我,檢驗我軟乎不軟乎。”

    “得分怎麽樣?”

    “大零蛋。”

    “我們的問題就是,自己從來是對的,犯錯的隻有別人,總要堅持自己的東西,聽不進別人的批評。別人批錯了,我們要反駁,別人批對了,我們還要狡辯,總之,我們對,別人錯。”明科開導著:“今天我給你出的這道題,你進入社會以後,肯定會多次遇到類似的情況。你的上級布置了一件事,他很可能忘了早先說過的話,也可能臨時改變了主意,他當時要你這樣做。你為什麽要拗著他呢?你完全不必計較他原先說過的話,就照他當下吩咐的去做,有多省事!何必跟他辯一通,說他錯了,你對了。這樣的事情有三、五回,領導就討厭上你了,不想跟你多說話,有事情不交給你做,你不可能成為他的心腹。在他眼裏,你是個難說話的人,不好相處的人。把你晾在幹岸兒上算他仁慈,炒你魷魚是非常可能的。你說你有多大本事,那都沒用。就像一個演員,他說自己演技很高,可是沒人請他上台,觀眾看不到他的表演,不會信他的話,空有一身本事沒處使。相反,你沒有多大本事,可是,人家就讓你上台,你頭兩回演砸了,以後積累經驗,慢慢也會演好。所以,與人相處的能力最重要,這裏麵的關鍵是自己能軟乎、願順從。要知道,讓路不是癡漢,躲避不是呆人。”

    “那我就順從別人,他讓我做壞事,我就去做。”

    “當然,原則不能丟,在大的原則性問題上不讓步。”明科語氣強硬。“但堅持原則也有技巧,比如說,這件事不對,上級要你做,你看清了,當時你跟他爭辯不會有效果,你可以先答應下來,等到機會合適,你再講道理給他聽,讓他明白那件事不能做,就像觸龍說趙太後那樣”

    接下來,明科為毛頭講了觸龍怎樣說服趙太後,把自己的小兒子送去做人質,換來了齊國的救兵,解了趙國的危難。

    收起帳篷後,3人背起行裝上路,路過一處牧場時,他們看到裏麵有一些身高不過80厘米的小馬,毛頭以為那是剛生下來的幼馬,明科指給他看一匹狗那樣大的更小的馬兒,告訴他:那才是這馬生下的幼馬。

    這是一家矮馬養殖場。早在漢代,中國就有這類馬了,那時人們叫它“果下馬”,就是說,可以在果樹下麵騎。這是自然遺傳的馬種,它們體型勻稱,比例協調,精靈隨和,溫文爾雅,十分招人喜愛。

    看了一陣兒矮個兒馬,3人繼續上路,天上飛過幾隻小鴉鵑,老百姓叫它小毛雞,它們發出幾聲尖銳而清脆的叫聲,急速飛進一片樹林中。一隻白腹隼雕隨後飛過來,它在林子邊繞了一圈後,便奮翅直上。毛頭看著飛在半空的隼雕,恨不得自己也有一對翅膀——雲頭高處,景色一定很美。

    3人進入天麻縣,在鑽地風村外的一片瑤民墓地裏,他們看到一根根式樣古怪的圖騰柱,柱身雕刻著原始古樸的花紋,中部紮著一對牛角,柱頂上有一隻展翅的大鳥。

    瑤族人的這種圖騰柱與美洲的印第安人圖騰柱特別相似,不知兩個民族在建造圖騰柱時是否商量過。

    在雄黃縣,明科發現一架飛碟,他指給古思和毛頭看。隻見那飛碟突然加速,飛了一段,又突然停下,懸在3人頭頂上。毛頭跳著腳向飛碟高聲呼喊著,古思卻有些害怕,他躲在明科身後朝天上瞅著。飛碟大概也害了怕,它高速倒退著,隻幾秒鍾,便不見了蹤影。

    中午時,明科搭帳篷,毛頭煮掛麵。麵煮好了,古思去撈,麵湯的熱氣撲在他的眼鏡片上,他的眼前一片霧蒙蒙,筷子一捅,把一鍋麵弄翻了,毛頭正想罵他一句“眼瞎了”,瞅一眼明科,把話咽了回去。古思摘下眼鏡,從內衣口袋裏取出絨布,擦擦鏡片,看看毛頭沒反應,他用小指撓撓頭皮,不好意思地叨叨一聲:“瞧我這笨手笨腳的,行了,我認罰,這頓飯我不吃了。”

    古思一軟,毛頭也軟了,他溫言款款:“知道自己笨就行了,我再去煮。”

    毛頭煮麵的工夫,明科把古思的眼鏡取下來,用一片風幹的肥皂片塗擦擦鏡片兩麵,再抹勻擦亮,交給古思,這下,鏡片上不會蒙霧氣了。

    幾天後,3人走到月亮山,這裏是苗族人聚集的地區。前麵的路上停著一輛摩托,他們走過去,看到一位身穿苗服的中年漢子正在鼓搗著車子,那輛摩托車太破舊了,眼看就要散架。那人踏了幾下,車子哼哼了幾聲熄了火。明科對滿頭大汗的中年人開口說:“你歇一會兒,我來看看。”

    那人退在一旁,明科先把車子檢查一遍,然後拿出軍刀修起車子。毛頭、古思與苗家漢子聊起來,那人說,自己名叫龍巴迪,剛剛去了一趟鄉裏,邀請鄉幹部們參加定於後天舉行的“鼓藏節”。

    苗族人把銅鼓看作是生命,在曆史上,苗家人在自己村寨附近的風水寶地裏埋藏進銅鼓,希望本村寨六畜興旺、富裕安康。藏鼓的那天,要舉行盛大的儀式,迎請、祭祀祖先,祈求祖先英靈保佑。千百年歲月流轉,如今,苗民們已不再埋藏銅鼓,隆重的藏鼓儀式演變成了鼓藏節。這一節日分為小鼓藏和大鼓藏兩種,小節每年一次,大節13年一次。鼓藏節是苗族文化的展示,節日期間,要舉行許多具有苗族特色的民間傳統活動。龍巴迪所在的千年健村今年輪到舉辦大鼓藏節,兩個月前,作為鼓藏頭的他,先後到附近各村寨下達了通知。本來,他已通知了鄉政府主要領導參加鼓藏節,這次,他把邀請範圍擴大,通知鄉裏各個管理部門的負責人都來參加節日慶典。

    一小時後,車子修好了。龍巴迪叨念著:“我不知道怎麽感謝,這樣吧,我請你們到我家吃晚飯,今晚,你們就在我家住下。”

    卻不過龍巴迪熱情的邀請,3人跟著他進了千年健村。晚飯後,龍巴迪告訴他們:為了舉辦大鼓藏節,千年健村準備了好幾年,人們釀製甜酒,準備鞭炮、紅彩等禮物;姑娘們備辦絲線、布鞋、金銀首飾。節日期間要給客人贈送牛肉、豬肉,因此,這些年來每家每戶猛養豬與牛,自家舍不得吃,攢起來,為慶大鼓藏用。

    第二天早餐後,3人要走,龍巴迪挽留他們參加過具有民族特色的大鼓藏節再走不遲。龍巴迪說的有理:今天,各處的客人們朝千年健村聚來,而鼓藏頭家的客人竟然離開了,這事要傳出去,讓他怎麽向大家交待?村民們以及各處來的客人們以為鼓藏頭冷淡了賓客。

    明科不執著,答應留下來。龍巴迪顧不上陪他們,他在各處忙著布置,明科等3人在村裏轉著看著。鼓藏節期間要舉行鬥牛和吹蘆笙活動,鬥牛場設在村邊的一片平地上,四周紮著半人高的圍欄,人們在鬥牛場的入口處用魚藤草紮起拱門。蘆笙堂裏,已備好了招待客人的米酒以及燒燃火塘的燃料。

    四麵八方的客人們陸續進了村寨,龍巴迪帶領一幫人吹笙鳴炮歡迎來賓。遠道而來的客人們送來各色禮品,有禾穀、米酒、牛、豬、雞和鴨,還有現金,賓客們被各家各戶接到家裏住。晚上,鼓藏祭師們聚在龍巴迪家,聽他布置明天的活動,布置完畢,大家圍坐在火塘邊“擺古”,講述著遠古的傳說和苗王的故事。從他們嘴裏,毛頭知道:楓香樹生出蝴蝶,蝴蝶媽媽生下苗族人最早的先祖;苗族人的祖先最早時居住在海邊,苗家人是大海的女兒,他們祖祖輩輩忘不了大海。

    一大早,龍巴迪點燃了自家的鐵炮和鞭炮,宣告大鼓藏節正式開始;緊接著,村裏到處響起炮聲。隨後,村裏有的人家殺牛,有的人家宰豬。節日期間,整個村寨要殺掉50多頭牛,600多口豬。祭師們為殺牛戶主持祭禮,忙得不可開交。殺牛的主人家把香糯米飯放在大笸籮中央,糯米飯邊上再放5條幹魚和5碗酒,雌雄兩隻牛角當作酒杯,雄角敬男祖先,雌角敬女祖先。祭師念著讚頌詞,並代表主人家將祭品呈獻給祖先。

    &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nbsp;村寨裏蘆笙曲一曲接一曲,各村的蘆笙隊陸續走進蘆笙堂。鼓藏頭帶領一班人向各支蘆笙隊敬著酒,蘆笙堂裏熱鬧非常。

    鬥牛場上人聲鼎沸,強壯的公牛被蒙著眼拉進了場內,蒙眼布一扯下,兩牛拚鬥了起來。牛與牛鬥罷之後,人與牛鬥起來。

    為了感謝龍鼓藏頭的招待,明科和毛頭鼓足了勇氣,上場表演。凶猛的牯牛低著腦袋朝他倆衝過來,眼看牛角臨近了,他們向上一縱,身體在空中翻了一圈,落在牛的身子後麵。觀眾們看著二人驚險的表演,有的高聲歡呼著,有的發出驚恐的喊叫。碩壯的牯牛左衝右撞,就是挑不到目標,它暴怒了,不斷地發起凶猛的衝鋒。明科和毛頭左旋右轉,翻騰跳躍,鬥牛場上喊叫聲一浪高過一浪。漸漸地,健牛沒勁兒了,明科和毛頭竭力挑逗著,它隻是鼻子裏呼著粗氣,向二人瞪起圓眼,卻不再努力衝擊。牛不攻擊人了,人開始向牛挑戰。明科猛地一騰,躍上牛背,公牛不高興了,劇烈地跳動著扭擺著,想把背上的人甩下來,跳騰了一陣兒沒能把人甩下來,自己卻冒了一身大汗,氣也不夠出了,隻好停下來喘著氣。喘息了一會兒,它接著跳,仍然不能達到目的。幾跳之後,它老實了,由著明科騎在背上。碩牛不跳了,明科開始做動作,他倒立在牛背上,並用鳥語向毛頭發出一道令。毛頭躍上牛背,明科把兩腳放低,毛頭雙手抓緊明科的鞋底,一抬腳,身體倒立,明科慢慢把兩腿伸直,“雙人倒立牛背”節目造型成功。觀眾們的嗓子已經喊啞了,麵對如此精彩的表演,他們熱烈地鼓起掌來。

    牛旋堂上,豐盛的宴會開始了,苗女們身穿五顏六色的百鳥衣,頭戴高聳的白色花冠,端著裝有糯米飯、酒、肉的笸籮,排著長長的隊伍,繞堂行走3圈,然後將美食分發給各位賓客。客人們接過她們遞上的牛角酒喝下去,那場麵,真叫熱鬧。

    晚上,本寨的青年男女和外寨的男女青年聚在蘆笙堂裏踏歌踩堂,他們跳著笑著,蘆笙堂的房頂都快震破了。火塘周圍,小夥子們和姑娘們對唱著情歌,他們不知疲倦,唱了整整一夜。

    鼓藏節結束了,鼓藏頭指揮一班人給每位客人分發了牛肉,讓他們帶回家。就要走了,龍巴迪緊緊握著明科的手不願鬆開,他一個勁兒地叮嚀著:“你們以後一定要再來。”

    幾天後,明科他們來到青皮縣,看到一座跨度達118米的天然石拱橋。《吉尼斯世界大全》裏記載世界最大的天然石拱橋在美國猶他州,跨度85米,這座橋比猶他州的橋長了30多米。橋麵好像經過人工打磨過似的,平坦坦的,橋下流淌著黃綠色的江水,兩隻橙翅噪鶥從橋洞中穿過,飛向遠方。

    在青蒿縣月見草鄉的鬼羽箭村外,他們看到許多石蛋。一條小溪旁的岩壁上,幾十個大大小小圓溜光滑的石蛋等待降生,就像一排母雞按先後順序生蛋一樣,有的隻露出一丁點兒,有的露出一半,有的眼看就要生下來。石蛋青赤色,最輕的也要幾十千克,表麵有原木斷麵般的紋路。聽村民們講,此石蛋30年才生一個。

    走到魚腥草鄉,他們聽說這個地方有一個奇怪的洞子,叫冷熱洞,洞裏麵上半部溫度高,下半部溫度低。經別人指路,他們找到了冷熱洞,進洞走一圈,出來後,上身冒了汗,下身卻在打哆嗦。

    在穀精草鄉的一個水塘邊,他們見到一位身穿水族服裝的年輕姑娘對一叢嫩綠色的草唱著優美動聽的情歌,那草枝葉纖細,它好像被姑娘的歌聲陶醉了,隨著歌聲翩翩起舞,葉片分開了再交叉,然後擁抱,動作十分有趣。看他們走近了,姑娘閉了嘴,那草也停止了舞蹈。毛頭向姑娘打聽到,此草名叫風流草,特別愛聽情歌,歌聲一起就跳舞。

    一路上,他們品嚐了米涼粉、碗耳糕、富油包、破酥包、怪嚕飯、絲娃娃、烤臭豆腐等當地小吃。

    走出青蒿縣,他們來到牛膝縣的千金子村,這裏是布依人聚集的地區,一年一度的“趕表”正在舉行。

    “趕表”,布依人叫“浪哨”,是一種青年男女的娛樂與社交活動,男女青年聚集在固定地點,數百上千人唱歌,小夥子和姑娘成雙成對按一定的曲調以問答式對唱,一唱就是一夜。所唱的民歌有大調、小調、大歌、小歌、惠水山歌等曲調。布依人愛唱歌,整天歌不離口,不論走路還是幹活兒,嘴裏都唱著歌兒,他們是為唱歌而來到這個世界的。作為一個布依族人,不會唱歌是不可想象的,他們一生中唱的歌比說的話要多上好幾倍。他們所唱的歌有酒歌、情歌和勞動歌,每逢節日,歌聲晝夜不停。

    今年,千金子村的“趕表”活動在村東頭的一塊草坪上舉行。草坪的南邊有一個綠水蕩漾的小湖,北麵是一片青岡林子,本村與外村的千餘青年男女聚集在這裏。明科等3人到來時,活動還沒正式開始,人們圍成一個大圓圈,一個頭包藍色頭巾的小夥子和一位頭戴白底藍方格頭巾的男青年在圓圈中間摔跤,圍觀者發出牛一樣的叫聲為自己的一方助威。

    黃昏時,大家在草坪上鋪開蠟染餐布,取出自帶的食品。明科他們也鋪開餐布,那些布依人紛紛將自己帶來的拌了薄荷草的狗肉和“雞肉八塊”送到他們麵前,並給他們端來刺梨酒、黑糥米酒。明科向熱情的布依人說明盛古思和毛頭不會喝酒,於是,布依族小夥子們頻頻向明科敬著酒。

    飯後,篝火燃起來了,一陣銅鼓敲過,歌會開始了。姊妹簫、筆管、四弦胡、口弦和“勒尤”吹奏起來,小夥子們與姑娘們扯響了歌喉。3人聽不懂他們唱的是什麽,隻把注意力放在他們的衣著與樂器上。布依族小夥子們有的穿多襟短衣,有的穿長衫;姑娘們有的穿右大襟上衣和長褲,有的穿鑲花邊短褂,係繡花圍腰,也有的穿大襟大領短襖,配蠟染百褶長裙,她們還佩戴著各種銀質首飾。姊妹簫是一種直吹單簧類樂器;筆管用長約3尺的筆管竹做成的,音色類似黑管的中音區;“勒尤”是一種雙簧樂器,木製或竹製;口弦是用長約4厘米的銅片中間鑽裂為簧而成;四弦胡形似二胡,但有4根弦。

    篝火燃了一夜,歌兒唱了一夜。

    這天,明科他們走進馬嶺河峽穀。這裏,溝穀既長又深,雲霧蒸騰,激流浩蕩。峽穀內最寬處僅百米,百條瀑布淩空而降,飛珠濺玉,在陽光的照射下映射出道道彩虹。走在峽穀中,瀑布墜落穀底的轟鳴響徹天地,深穀兩側的鈣化頁岩如飛禽走獸,姿態萬千。

    出了馬嶺河峽穀,他們來到萬峰嶺,放眼看去,無數錐形山峰高低起伏,重疊錯落。其特點是峰上有峰,峰中有洞,洞中有水,天然成趣。峰嶺之間有稻田,以“漏鬥田”為中心,稻田層層排列,擴展開來,形成八卦形。3人看到,這樣的八卦田有好幾處。

    這天,毛頭做飯時又與古思吵起來,明科批他兩句,他還強辯,明科罰他倒立10分鍾。古思卡著表,這次,古思沒有讓毛頭延時。10分鍾到了,毛頭正立過來,明科對他說長論短:“俗話說,愚蠢人愛聽誇獎,聰明人愛聽批評。你聽我的話,對我有什麽好處呢?你不聽我的話,對我又有什麽壞處?聽了我的話,我拿你當學生,我要精心地擔當起老師的責任來,負責地教你,費心思、耗時間。你不聽我的話,咱倆解除師生關係,我走我的,你走你的,我落得一身輕鬆,不用操心費力了。人不學不靈,鍾不敲不鳴。沒人教你本事,你怎麽會成才成功?所以說,你老實聽話,你受益最大;你不聽話,你的損失最大。”

    走在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兩旁是油瓜田,一大一小兩隻暗色鴉雀從他們的頭頂飛過,小鴉雀緊緊跟在大鴉雀身後。毛頭心裏若有所動,他低著頭對明科竹筒倒豆:“怎麽搞的,同樣的錯誤老是犯。老師,我該怎麽辦?”

    “我告訴你一個法子,你平常的時候腦子裏做兩種想,頭一想:我是一個病人,我渾身都是病,需要找醫生,應該吃藥,老老實實聽醫生的話,認真地吃醫生開的藥,治我的大病。第二想:老師是世上最好的醫生,他能認準我的病,隻有他能救我,他開的藥,我要好好服用。不聽他的話,我的病會加重,甚至會丟了命。”明科囑咐一通。“天天起這兩種想,打掉自己的傲慢,對老師樹起恭敬,這樣一來,智慧的大門就會向你打開。所謂: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

    中午時,他們走到胡蘆巴村,這是一個布依族村寨,一條小河從村邊流過,小河上有一座石橋,橋的四角有四株大榕樹,綠蔭覆蓋了整個橋麵。細看,大榕樹的軀體裏還包著榆樹、琵琶樹和古藤,它們共同生長,共同保護著古老的石橋。許多布依人站在大榕樹下,他們把紅布條掛在樹上,四周擺著酒壇和杯碗。毛頭上前向一位頭人模樣的中年漢子打聽,原來,這些布依人在祭祀大榕樹,在他們心目中,四棵大榕樹成了神樹。布依族漢子告訴毛頭:這座石橋有300多年曆史了,當初建橋時,人們在橋的四周種下四棵榕樹,300年後,形成了樹包橋奇景。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