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十五年前場景剖析(修排版)
字數:5497 加入書籤
安懷袖無聲地低歎了一口氣,緩緩敘道。
“十五年前,清予兩歲生辰時,家母為了給她祈福,特意帶著她去往大覺寺上香,但家母有聽聞民間傳言兩歲的稚兒去寺廟恐會被不幹淨的東西上身,於是進到內院時便將清予抱給了乳娘看管。”
錦笙心道既然害怕不幹淨的東西上身為何還要帶過來,帶來又把人家抱出去,人家一個兩歲大的孩子也是很謎的。
“除了乳娘以外,家母還留了不少丫鬟嬤嬤跟著照顧清予,而因為佛門規矩,但凡刀劍之物都不得帶入寺中,因此府中一等一的侍衛都圍在外院,呈合圍包抄之勢。這是前景。”
“正因為這個前景,我一直覺得,當時那個情形,若非高手,理應不能有此作為才對。”
錦笙心道這個還用你覺得,那些一等一的侍衛不要麵子的啊。
“家母上香跪拜完畢後便打算去接清予回去,就在去接清予的途中,廟前忽然傳來一陣廝殺聲,家母心中難免慌了神,一邊詢問匆匆趕來的貼身婢女前院究竟是怎麽回事,一邊往清予和乳母所在的那個房間走去。”
錦笙心道那貼身婢女要是知道怎麽回事還來找她幹嘛,不早被歹徒砍死了麽。
“那婢女搖頭說不知道,後來半道上忽然衝出來一個黑衣蒙麵人,手中拿著冰冷的長刀,先是殺了引路的小沙彌,轉而刺向家母,家母不過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婦人罷了,如何敵得過?”
“那一刀刺過來,卻沒有挨在家母身上,驚呼之中,竟是那個婢女,她是個忠心耿耿的,撲出去為家母擋了一刀,當場就流血身亡。”
錦笙一笑,其實說不定人家還可以搶救一下的,是流血又不是飆血哪兒死那麽快。
“那黑衣人見一擊不成,又是一擊,家母一心以為逃不過了,沒成想方丈大師聽見前院動靜便帶著弟子趕了過來,恰好見到被黑衣人追殺的家母,出手救下。”
也是難為這個黑衣人了。
“方丈大師護送家母一直趕到清予所在的廂房,沒有聽見聲響的時候家母已經驚慌得哭了出來,待打開門看見裏麵竟是翻桌倒椅一片狼藉之後,家母更是心急如焚,因為這個時候,清予和帶著她的乳母已經齊齊不見了蹤影。”
“他們又趕忙往前院走去,越是走就越是腿軟,那雙方交戰的廝殺聲十分激烈,刀劍追逐鏗鏘雜亂之音仿佛就在耳邊,家母不顧形象跑到前院,可當她到的時候,前院的廝殺聲已經漸漸末了,隻混雜著嬰孩啼哭的聲音……”
說到這裏,安懷袖無意識地頓了一下,手握著空蕩蕩的酒杯,怔愣地緊盯空中一點。
雖然他每說一段自己就要吐槽一句,但錦笙想說他講得還是很精彩的,語調抑揚頓挫,情節跌宕起伏,搞得她都想叫人來一碟瓜子兒磕磕。
然而如今他這麽一停頓,直將錦笙的好奇心全勾了出來。
大家正聽得興起,你頓在這裏是不是有點缺德?
錦笙琢磨著他摸酒杯頓住的意思是不是在示意她給斟點兒酒?
思及此,她捏起酒壺給他倒滿了,乖乖巧巧地放好,然後伸長了脖子微微睜大眼睛望著他,隱隱還可以窺見她眸子裏想一窺下文的好奇勁兒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君漓斜瞥了她一眼,錦笙轉頭與他對上眼神,頓時領悟了要義,縮回了自己的脖子,也斂了眸中的好奇之色,輕咳了咳,隻安安靜靜地等著安懷袖繼續敘述。
“這個時候那群歹人已經被府中侍衛包圍,但清予也已被那幫歹人劫持住了,其中一個黑衣蒙麵人一手緊緊箍著才兩歲的清予,不顧她大哭大叫,另一隻手拿刀,偶爾把刀揮舞到清予身上以作威脅,讓他們所有人後退。”
“家母一邊向後緩退,一邊哭聲呐喊‘如果你們要人質可以換我來,不要傷害我的女兒’,可是那群歹人哪裏會管這些?他們隻管有人質在手能保證他們全身而退就行了。”
“為了不傷及清予,家母遵照他們的指示讓侍衛退了一條道出來,那些歹人行動迅捷,武功高強,退出包圍圈後片刻就消失在眾人眼前。”
“這個時候我爹才聞訊趕到,帶了兵部和刑部的人去追,家母當時情緒太過激動,最後哭得暈了過去。”
“陛下當然也知道了這件事,天子腳下出現這等弑殺朝中重臣親眷劫持幼童之事,大為震怒,且這個幼童還是太子殿下將來的妃子,自然更加重視,當時出動了刑部、兵部、大理寺,甚至陛下身邊的禦林軍一起追查此事,下令務必平安找回清予。”
“我那時候也才六歲,是太子殿下的陪讀,正與殿下在宮內玩耍,聽到這個消息立馬哭著奔回家中,家母仍舊臥床昏迷未醒。”
“後來家母為刑部和大理寺的人提供線索,口述當時內容,我和爹爹也坐在一旁聽了。然而幾個月後還是沒有任何消息傳來,有人提議讓爹爹去找天樞閣試試,爹爹回來後就說天樞閣並沒有接下此單。”
這些說完,安懷袖抿了抿唇,無聲歎了口氣,然後又換上溫和的笑臉,“我如今可以想到的便是這些了,要是遺漏了什麽,會去信給天樞閣,或者約見阿笙說清楚的。”
“安兄,不知你有沒有考慮過……”錦笙頓了一頓,身旁三人都看了過來,等待著她說自己的發現,她蹙著眉頭正兒八經地懇切道,“走一走寫武俠小說這條道路呢?”
寧靜得一根針掉下地都能聽見的氛圍中,顧勰機械地轉過頭看向她:我有一句滾犢子不知當講不當講?
也虧得安懷袖是個很有教養的人,竟然當真微微笑著回答她道,“不曾考慮過,我對自己現在的職位很滿意。”
或許是斜眼一瞟看見君漓在的緣故,他頓了一下後又笑著加上一句,“滿意並上進著。”
君漓半耷拉著眼皮,瞥了錦笙一眼,然後抿了口酒,緩緩道,“錦閣主聽完了,除了感慨思蘅評書講得好之外可還有何高見?”
錦笙知道,這是太子爺在抽機會考核她,便瞬間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開始分析。
“我對安兄說的那個前景很在意。一等一的侍衛包圍之下,卻還有歹人能夠闖入並劫走應該在廂房裏的安小姐,那麽這些人一定都是高手。高手分為兩種,一種來自江湖,另一種來自朝廷。”
顧勰給她倒酒,插了一句嘴道,“不用想,肯定是來自江湖。”
“沒錯,隻有江湖高手才沒有正統路數。朝廷裏能稱之為高手的基本上都帶著兵,不是禦林軍的人就是兵部的人,他們帶兵操練,那麽被他們練出來的小弟也肯定和他們是統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一路數。可是這群人雖然有組織,但身手不是軍隊中的,可對?”錦笙看向安懷袖,求證道。
安懷袖點頭,“家母和方丈大師都說過,那些人行事野蠻,功夫一流,各成章法。”
錦笙接著道,“再來推這些人要殺安夫人並劫持安小姐的原因。前者恐怕隻有一個仇字可以解釋,為財為色都不可能這麽大架勢去殺一個丞相夫人,他們明顯是組織好了的。後者姑且算是為了自保,劫持一名人質。”
“那麽問題就出現了。”錦笙喝了口燒心窩的酒,“和安夫人打交道的基本都是宅中女眷,大家攀附丞相夫人還來不及,怎會與她結仇?就算是結仇,怎會蠢到去殺她?”
“這樣就隻剩下和安丞相有仇或者與安丞相父親有仇之人,不過當時安老太爺已經故去,暫且不說,說一說安丞相。”
“他是朝中重臣,和江湖中人結仇的幾率不大,和官員結仇倒是很正常,受手底下官員嫉恨,明的不能整就背地裏整,也說得通。”
“但這些歹徒是江湖中人。那就隻有一個可能,官員掏錢買殺手去報複安丞相。”
錦笙說完,又蹙起眉,“可想不通的是,廢了這麽多工夫,何不直接暗殺安丞相來得解恨呢?為什麽偏要去暗殺他的親眷?還有,究竟要多大的仇才能到下狠手暗殺的地步?”
君漓挑眉看向她,“方才你說他們劫持安小姐姑且算是把她當作人質,為了自保。”
他這麽一提醒,錦笙就想起來了,險些忽略了剛剛擱那兒準備說的這一點。
“我之所以說是‘姑且’,是因為有一點存疑。如果他們僅僅是為了自保,為何不劫持一個僧人,卻一定要劫持安小姐?對於一心向佛的安夫人來說,什麽人的命不是命呢?她當然也不會輕舉妄動不顧僧人的性命了。”
“換一種說法,那個時候安小姐和乳娘都在廂房之中,乳娘若不是個蠢的,也曉得待在房間裏比去外邊廝殺之地更安全些。那麽,她們沒出去,就定是有人闖進來劫持了安小姐。要是那歹人繞了那麽遠的路,卻隻是專門來劫持她做人質的話,擔怕是個傻子罷?”
安懷袖讚同地點了點頭,“當時的刑部尚書也是這麽說的。他說那群歹人不僅僅是衝著家父的親眷而來,因為當時太子殿下和清予指腹為婚,倘若聯姻成了的話,說句不敬的話,我家的確是得利的。那歹人很可能還起著想要破壞聯姻的心思,才劫走清予。”
“哦——”錦笙長哦一聲,隨意拿起手邊的折扇抵住下顎,接著道,“既然是為了破壞聯姻,那麽很可能這個官員家中就有適齡的女兒,劫走了安小姐,他家閨秀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有機會競選太子妃了。”
“安兄,朝中有沒有既和令尊有過節,又有女兒的臣子?咱們可以暫時先順著這條路查一查。”
君漓不鹹不淡地睨著她握在手中撐於下顎的折扇,片刻之後收回視線,抿酒淡淡道,“錦閣主下巴上撐著的那把折扇,頗像我方才放到桌上的那把。”
作者有話要說: 1.下一章我先預告一下:不要糾結官員的女兒十五歲以上了為什麽還沒有婚配(定親成親等),架得很空,劇情需要!她們並不是沒人要!她們很優秀!她們都是女主的情敵啊!= ̄w ̄=
2.撒嬌賣萌打滾求評論!麽麽啾!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