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神馳黃梅
字數:16002 加入書籤
nbsp; 第二十二章 神馳黃梅
九十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九十七.此中男女的曾經
九十八.隱隱預感
九十九.怎麽要去那麽遠的地方呢
一oo.明天就走
一o一.或可稍稍繞道羅浮
九十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臘月驅雲破霧的金輪總是出得晚,歇得早,但就那中天展顏短短的時辰,也足以叫人滿心歡喜的感恩了。這種歡喜對勞作沉沉負重的人來說,不僅能持久內裏的綿綿體力,且那日頭一逐濃霧的道道金光,一掃冬雲的暖暖著意,常常還會使人不知由來生起些許莫名的希冀……
這樣的光景,這樣的心緒之中,慧能擔了兩大梱上好的柴火在太陽露臉不一會兒的時候,已是到了繁華熱鬧的城裏。
未入集市,路邊一客棧就給開了個實實的價錢,慧能隨人放好柴梱,收了銀倆正準備出門之時,突然被身後不遠人漸近的高誦所吸引~~
“……‘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慧能回身一看,隻見一中年男子背手持卷來回踱步之中,正低頭仰首高高低低、長長短短、輕輕重重反複咀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經文……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百年局促,誘惑紛紛。生命太多的迷誤更遺憾的深因,不就在人未知未明一己的真心便此住彼住了嗎……
人,若是內外空廓,一無掛礙,那百年的真心又怎能不因之徹亮徹明~~“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還真使人仿佛直躍九霄,大開大展了生命意趣識見萬裏一收的深廣視野!
人,萬物靈明之首,獨具心即世界之性,或隻有見其真心,識其真心,稱其真心之幡然,生命無憾才有真正的可能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如醍醐灌頂,那一己真心之見、之識、之稱,百年人生之路或由通邑達津……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真個好似嚴冬暖陽,直叫人熱從內起,感恩不已!其之有啟,仿佛蕩除人生迷霧的浩浩金光如瀑,恰似廓清生命濃雲的杲杲之日如臨,一時內外天瑩淨鏡的深深動容更終明一己過隙生命意趣的慧能百感交集~~
“有無相生”,道之本也,故聖人“外其身而身存”。那智者的生命“善泳”,是不是亦多在於水而能“忘水”呢?人生自在,百年逍遙,那“無為而無不為”之中相反相存的大智慧,大覺悟,中外一也!然“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佛法醒人啟人更徹之緣,於己於今更無疑也!此百年“棲神冥累”之勝,不僅內裏深深之趣,更亦一己生命幽幽之誌吧~~
這些年來,自己對幾乎所有的物事都從未有過真正的誌趣…… 就那麽稱心如意的玉馨,那麽意暢情牽的山山嶺嶺,也總是難以完全實實著落此心此身…… 之中生命本身不斷的提醒,之中自己也不斷的為之反省,之中那不時的似有所得,似有所寄的喜樂和快慰,怎及此時此刻那無住生心的發聾振聵更所寄所安所歸的豁然洞明~~此經何經,所授何人……切切之中,慧能恭敬前詢:
“請問‘客誦何經’?”
“《金剛經》。”中年男子認真看了看慧能。
“煩問客從何來‘持此經典’?”
“‘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男子於之特別熱心。
“‘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慧能聞之更是一震,自言自語之中,神思已是為之遠逸了……
~~“是啊,是啊,那‘即自見性,直了成佛’,惟在無住生心,此心即是佛心,亦人得佛之心吧。請問……”
男子本想借機與人暢議感悟,卻見慧能木雕泥塑,全無反應,於是搖頭笑笑,背身去了。
~~人見性即是成佛?成佛即在見性?此性何性?此佛何佛?又何謂直了…… 無住生心,可心生如幻,生又何生?心又何心?更此心此性此佛又何涉百年光陰的逆旅生命及苦空無常無我那我存在,我寂滅之究竟……
一連串內裏的深問,既是慧能思逸之緒,更亦其求索之趣~~此雖問題,但也正因為是問題,慧能景仰黃梅之心,決計求法之誌,此時此刻,已是暗暗下定!
九十七.此中男女的曾經
生命中的有些事,經曆了,帶不走的是無盡的念想;
經曆了,念想便是生命過程的唯一;
經曆了,唯一更成了百年無憾牢牢的依憑!
整整三載了,每年的忌日,慧能在玉馨的墳前總有無盡的懷念,無盡的愧疚,無盡的反省……
此時此刻,玉馨若在天有靈,對慧能決計黃梅求法,不知是多有欣慰,還是暗暗傷悲,當然人難知曉,但慧能卻愈來愈堅信,自己親近佛法並將歸依三寶之緣,惟因玉馨的陰陽永隔,人天兩分……
人的修行,男女既入道之緣,或亦敗壞之因,究其所以,是不是多在人於至美的男女之中確能有所了然一己生命意趣的真正呢~~佛祖在根究自己出家因緣之時,屢屢著落男女於人終難滿足之理那其中的微妙與透辟,還真非男女淺嚐者所能體味的吧……
男女至深至淺,雖都有一個人難知足的問題,但其中輕浮輕薄之人,無須論也;喜新厭舊之徒,不必言也;唯男女至情之人,一定於此世間最為美妙有其終不長久且難完滿的幽幽內省吧?因此那以問以究以求生命絕對完滿之心,是不是便會因之悄然萌生了呢……
想佛祖天上地下萬劫之中,遍曆了男女的至美和至妙,人間與“顏色從容,麵貌端正,不長不短,不粗不細,不黑不白,不剛不柔,冬則身溫,夏則身涼,舉手毛孔出栴檀香,口出優缽羅花香,言語柔軟,舉止安詳的玉女珍戀著恩愛。”但百年終是會合有期“要歸磨滅”,人又怎能於此男女不思不念高天長久長遠呢…… 可那九天之上更雲外之天的男女又是如何,又將如何~~
欲界天的男男女女,人一開口,一舉手,一相視,便有便是春意漫漫,你濃我濃了。這天上一日,世上千年的遂心如意,似乎地老天荒,綿綿無盡…… 可天高天闊也有邊際,日長日久總有時限,神仙伴侶如羽之身那功德漸消之後身重身壞墜落雲天之日,其對對翩然,雙雙妙曼的時光越長越久,人的念想,人的絕望,是不是亦會愈深愈重呢?
而色界之中,男女千裏萬裏,一念之間,便能形意相應且如膠似漆…… 但誰又能保證那隨心所欲的美美之曆,終不成杳無音訊的傷心之念,透骨之思呢?
再看光影繽紛人我難分的無色界吧,那更是男女之情無限交感糾纏萬足的妙境了…… 但此愜懷,終究亦有光影暗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淡,一切不見蹤跡必將到來的一瞬……
男女於人足與不足,佛之鋪展理雖如此,但凡人一世的姻緣尚難順心,況三界的遍曆呢?
所以,百年之中,如意女人不但是男人生命最大的誘惑,且更一生最難的舍離。因為,好女人不僅是兒男顧盼難描的虹霓,妙曼來就的白雲,如船似水的月兒,清澄幽瑩的星鬥,亦丈夫解語醉心之春花,六月甘冽之山泉,秋蟲鳴琴之清夜,冬雪圍爐之小酌。不但如此,好女人更乃漢子柔腸千轉之牽掛,血性膽氣之相涉,百事無難之內力,不老不死之寄與!
好女子於好兒男如此漫漫美妙,如此深深關聯,人又怎能輕言了斷呢?
所以,深悉世間男女的佛祖,便不得不在其涅槃之前於其弟子切切告誡了,期望眾比丘於“諸女人輩未受誨者”最好“莫與相見”;既便相見也“莫與共語”;不得不共語之時定要“當自檢心”。此中檢心的深慮,不亦佛祖於凡塵男女修行體察入微的拳拳之心嗎?
因此,人之出家,若無男女足與不足的透徹更一己生命至求的了然,還真難做到發願的恪守不渝及修行的始終如一吧?或許也正因為如此,佛祖才不但擁有世間最為廣大的信眾,且也叫至求之人於中有所鏡鑒不輕言出世,不輕易出家吧……
而那同樣對世事擘肌分理,更於人心剖析毫厘的莊子終其一生,卻是避而不議男男女女,其中原委,不知是認定百年之人壓根兒就難探難道其中無奈之一二,還是深以為男女本然,人又何須何必多言多語呢……
也是,“食色,性也。”男女如人餓了要吃飯,渴了要飲水一樣,又有什麽好說可說的呢?
但人的性靈,不也多在男女嗎?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百年之人於男女的自覺更甘願,又怎可等同活物吃喝的本然呢?
或許,正因為老莊無涉少涉男男女女,那癡迷更真誠的眾男眾女才與不食人間煙火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絕塵逍遙有了距離吧……
佛祖男女之曆,人難奢望;
真人男女之意,人難揣測。
但美好的玉馨,人天渺渺的玉馨,卻是自己洞然一己生命意趣的明明之鑒,親近西來佛法的甚深之緣,決計求法黃梅的不悔之因當是無疑!
故爾,此中男女的曾經,便是唯一;
此中的念想,便是永遠;
此中的反省,不僅叫人深心有明,且也定能叫人所去所求矢誌不渝,萬難不懼!
為此,慧能低首捫心,在玉馨的墳前,暗暗誓銘……
九十八.隱隱預感
剛去的臘月,常叫李筱芸夜難成寐;即將過完的春節,也一直令她有些食不甘味;而此刻前院兒廳堂正月十五團團圓圓的家宴在早是心神不寧的李筱芸看來,更像是兒子或有重大決定的某種儀式了,這不僅因為她對慧能誌意漸顯的隱隱預感,且也有兒子最近太過反常的一些舉動更不時話到嘴邊又強咽的無可爭辯~~
這段時間,慧能白日出門更早,歸家更晚;柴梱擔得更重,藥草釆得更多;晚上整理加工根材,你不三番五次提醒催促,他壓根兒就會忘記該讓勞累了一整天的身子去歇息歇息,好像準備把這一生的體能,一世的精力都要在這數得著的日子裏用完用盡以了什麽意願似的。更叫人奇怪的,是兒子把這些年來最為喜歡的幾件作品都給了他舅和己鎪,對那些從不輕易動鋸動鑿的根材,也全都一股腦的送去了城裏。而所剩所留的幾件,好像也是在刻意印證她腹內實實的擔憂,心裏最不願意的猜疑……
記得破五那天清晨吧,慧能執意要進城賣柴之時,她就有些忍不住的指著牆邊漸空的格架有些明知故問的想挑破話題:
“慧能哪,你把根雕的成品、半成品都送完,賣完了,為什麽就舍不得這幾件呢?”
“媽,這幾件可是你平日最喜歡的吧。”
“那為什麽你把你最喜歡的都送了賣了呢?”
“媽…… 我…… 媽,我不是想多賣幾個錢,又盡量顧著你和舅舅嗎。”……
記得初五之前那一年之中人不得不走親訪友的時日裏,慧能除了陪自己外,總是力找借口躲掉應酬省下時間直奔寺裏……
“媽,我去了啊。”
“又去寺裏?”
“有點兒事。”
“寺裏這些天好像不講經說法的吧?”
“我想抓緊時間,多請教點兒大和尚和己鎪兄長。”
“抓緊時間!抓緊什麽時間?”......
記得臘月玉馨的忌日吧,慧能上墳歸來之時,自己訝異沒有看到兒子腳步的沉重,神情的傷悲,當時心裏一愣之中,還以為兒子有些想開了呢:
“都整整三年了,你也算對得起玉馨了。”
“媽,我會永遠對得起玉馨的!”
“永遠!什麽意思?”……
~~“怎麽不動筷子了?”
今日家宴,刻意坐在慧能身邊的李瀟野聲色不動又為挾菜之時悄言悄語。
“肚子實在有些盛不下了…… 舅舅,我能不能現在就去。”
慧能側頭更加小聲並趁機請求。
~~“大哥哥,今天看燈會,你帶我去,好不好?”
一旁最小的堂妹耳尖,聽了便開始撒嬌央求慧能了。
“秀秀,大哥今天有事,一會兒我讓二哥陪你。”
李瀟野趕緊小聲把女兒的話頭接了過去。
“不嘛,就要大哥哥……”
~~“秀秀,這才什麽時候,晚上還早呢,到時再說,哈!”
似乎同樣知情的他舅媽也趕緊來哄小閨女了。
~~“慧能哪,一會兒你有事?”
這時已有些醒過神來的李筱芸心裏當然更是多疑了。
“媽,我得去趟寺裏。”
“現在就去?”
李筱芸見慧能邊說邊已起身了。
“是的,媽媽。”
“都什麽事啊,今天這日子……”
滿心疑惑的李筱芸目不轉晴的看著慧能。
“媽…… 我……”
慧能心裏突然一下格外的難受,格外的不忍。
~~“妹子,慧能或許真的有事,你就讓他去吧。”
“真的有事?”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 />
李筱芸怎麽覺著哥哥好像有點兒什麽都知道的樣子呢。
“媽,那我去了啊!”
慧能的鼻子已是酸酸的了,但還是下定了決心。
“去吧,去吧,可一定要早點兒回來!”
~~李瀟野的話音剛落,李筱芸一下更是有些心慌意亂了,因為她不僅感覺到了兒子神情的異常,也明白無誤聽出了哥哥的話裏有話且還看到了其難以言狀的一瞬眼神……
九十九.怎麽要去那麽遠的地方呢
“吃好啦?”
慧能去後,李瀟野見妹子再也沒動過筷子,於是想了又想方鼓起了開口的勇氣。
“哦。”
“一會兒讓你嫂子她們收拾,你就別管了,有個事我想單獨和你說。”
“什麽事?”
本還有些怔怔的李筱芸一聽,心裏陡的便七上八下緊張了起來。
“到你屋裏去說吧。”
李瀟野不由深深歎了一口氣……
進裏坐下之後,李瀟野卻是低頭久久不語,他知道事關重大,更擔心妹子的承受能力…… 妹子這些年多不容易呀,可他為什麽最後還是要答應慧能呢?此時此刻,李瀟野不僅有些自責,且更是有些後悔了……
“哥,倒底什麽事,看把人給急的。”
見哥萬分為難的樣子,李筱芸心裏更是沒譜了。
“妹子,直說了吧,慧能要出家,自己不忍開口,雖他早就說服了我,可事到臨頭,我也不知怎麽說了。”
李瀟野猛一抬頭,來了個幹脆。
~~兒子真要出家呀!
這層窗戶紙的捅破,一時叫之前倍感煎熬的李筱芸雖亦有點兒石頭終於落地的不出意料,但此不出意料的擔憂一下變為了現實,人那滿心滿腹的酸楚,還是止不住的頓然奔湧~~早早痛失恩愛的夫君,唯一的兒子好不容易長大娶了個好得不能再好的兒媳吧,可好日子沒幾天,人又難產與孫子同去了,如今……
“妹子啊,你是最了解慧能的,這孩子從小就不同常人吧…… 你是信佛的,慧能有此願心,也不容易呀!當然最不易的,還是妹子了。慧能也說了,你實在不願意,他也聽你的。但妹子你也知道,慧能不願再婚再娶,恐怕也是難以改變的吧…… 我想,不如就順了他的意,讓他去吧!如果妹子點頭,我想慧能走後,就和我們一起過好不好?養老送終,有我和你嫂子,更還有……”
“走?往哪兒走?法相寺這麽近,不是可隨時回家的嗎?”
李筱芸心裏雖是異常悲苦,但此時此刻於兒子的一切訊息,卻是格外的多敏。兒子痛失佳偶更特別的性情,那出家或也命裏的注定,於此心裏似乎也多多少少有所準備。但法相寺這麽近,哥為什麽把話說得那麽重,好像慧能一入空門,便會與她兩不相見更遠不相顧似的呢?
“慧能說,慧能說他的法緣不在南海,而是在蘄州黃梅……”
“蘄州黃梅?”
“是啊,蘄州黃梅。這其中的因緣,等慧能回來再給細說好嗎?”
~~怎麽是蘄州黃梅呢?為什麽要去那麽遠的地方呢……
“妹子啊,慧能知道此去千山萬水,不但一點兒也照顧不上你,反會叫你更加的牽掛,所以他才更難向你開口啊!這些日子,他有他的難處,也是他的苦心…… 話說回來,在南海出家,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呀,這裏麵的問題,想妹子可能比我知道得更清楚一些吧?”
李瀟野見妹子聽了慧能將去的地方之後有些愣住了,於是趕緊進一步的勸慰和解釋。
“怎麽要去那麽遠的地方……”
自言自語之中,李筱芸似乎還是有點兒不太相信這就是真的了。
“妹子啊,你是信佛的人,可常拜的不是佛祖而是觀音菩薩吧。好像慧能也是這麽說的,他說人信佛所因不同,結緣也就各有側重了。慧能之所以要去黃梅,或也是他與佛菩薩特別的因緣吧……”
“怎麽要去那麽遠的地方呢……”
不管李瀟野怎麽安慰和開導,李筱芸對這太出乎意料的情況一時不僅難以理解,且更是難以接受。也是,從此千山萬水的分離,放在誰的身上,誰也是一下難以麵對的吧,更況那麽年輕就以慧能為命的寡母呢……
一oo.明天就走
~~“阿彌陀佛!”
就在李筱芸走不出實難麵對的苦楚之時,李瀟野對此也一疇莫展之際,法相寺住持藏一大法師和棲寂和尚及時趕到了。
“方丈師父!”
大和尚的突然到來,雖叫李筱芸有些驚異,但很快也明白慧能午後急去寺裏的原由了。
“阿彌陀佛,女施主,你家慧能決計入佛,且千山萬水黃梅求法,老衲雖是理解女施主傷離傷別的心境,但還是要來有所道賀呀!”
“有所道賀?”
“阿彌陀佛,你家慧能求法因緣極為殊勝,女施主因此終將有大利益,大果報!”
“大利益?大果報?”
“阿彌陀佛,女施主,此乃因緣,也是造化,或許更亦天機吧!”
大和尚氣象莊嚴,目光幽邃。
“妹子,大和尚都這麽說了,你就讓慧能去吧。”
~~天下父母,誰不願兒女遂心如願呢?不管那誌意如何叫父母難以理解,難以接受,父母最終也會點頭,更會支持的吧。況事情不僅本來就有其必然,且還有大和尚少見的吉言呢?因此李筱芸含淚點頭之中除了默默酸楚,也隻有酸楚默默了。
“妹子啊,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慧能了,我在想,我在想哈,既然大和尚與己鎪都來了,我們何不借上元之吉,給慧能做一個期望圓圓滿滿的餞行,以祈願他明日更未來一路都平平安安、順順當當的呢?”
李瀟野不但趁機道出了他覺得最難出口的問題,且還在明日一詞之上刻意加重了語氣。
“明天就走!?”
李筱芸聞之一震,人更一下有些似夢非夢的恍恍惚惚了~~
怎麽會這樣呢?剛才還團團圓圓期待明年的團團圓圓,年年的團團圓圓,可轉眼之間相依為命的母子就要塵緣了斷,且千山萬水,更說分離便要分離了……
慧能見狀,一個箭步上前扶住了母親,李瀟野隨之也挽住了妹妹的手臂:
“妹子,你聽我說,慧能之所以選擇這個日子,一是年已過完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正好借這個團團圓圓的相聚給他也給我們一大家子留個念想;二是他更擔心年過之後,官差又來相催,一切將陷入被動。過了十五就走,到時我們也好找個借口與之應對,求個不了了之省心省事的結果。再說妹子既已同意慧能遠行求法,人遲早都得走,長痛不如短痛啊!”
事已至此,李瀟野更是狠下心來,硬著頭皮給做解釋。
~~人生百年,有些事情,該來的,總是要來;該麵對的,總得麵對。而人的憂慮,人的怯畏,似乎也總在臨事之前,麵對之初吧?一旦一切不可避免,人的承受,人的承擔,人的勇敢,有時還真叫自己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作為女人,李筱芸感動兒子的癡情;
作為守誌過來之人,她也充分理解人經過美好姻緣之後那獨特的心境;
而作為母親,兒子所求的遂意,喜樂的暢懷,不更是她一生最大的心願,最深的慰藉,況她又是那麽了解兒子的性情和意趣呢……
當然他更是明白,兒子若是決計不再婚娶,那離家也罷,出家也罷,主動也罷,被動也罷,都是遲早必然要麵對的事情,但真到兒子要實實了斷塵緣,且千山萬水,更說分離便要分離之時,作為人母的傷感、牽掛及空落,又豈是理解、明白之類的理性所能範疇的呢…… 和尚也是人生父母養,這其中的無奈之哀,悲苦之痛,惟天下母親為甚絲毫不為過吧……
~~“我苦命的兒哪!”
久久之後,李筱芸才一聲長呼,似將滿腹的酸楚吐了出來。而母親於中的認命,更叫內裏萬分愧疚的慧能錐心扯肺,肝腸寸斷……
~~“姑姑,姑姑,……”
就在這時,慧能的堂弟堂妹在他們母親的示意之下齊齊上來於黃昏之中前前後後拉著拽著李筱芸左一聲“姑姑”,右一聲“姑姑”親親的叫著,慢慢將人擁向了前院兒……
一o一.或可稍稍繞道羅浮
一切真的是有計劃和有準備的呀,人剛回到前院兒廳堂,一桌素宴就被慧能的舅媽擺了上來……
餞行席上,常理該說的話說得差不多時,藏一大和尚方語重心長的對慧能言到:
“黃梅乃楞伽傳人,而楞伽與大乘中觀有著特別的淵源。原始佛法和唯識之論,善知識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中觀卻是接觸不多。或許正因為善知識於其精髓有著因緣殊勝的穎悟,所以若能早識其概略,定會有助更快更深體察禪的妙味。此去蘄州,或可稍稍繞道羅浮,傳言楞伽三祖曾在此山有過逗留。不但如此,前兩年更聽人說,那翠微深處,還住著一位深通中觀的老禪師,此言不知是否真切,但不管如何,還是值得一訪的。”
“師父,弟子記下了,所去一定先奔羅浮。”
“阿彌陀佛,時辰不早了,明日善知識還要起程呢。”
話間方丈和棲寂已是起身了……
~~一大家子將師徒倆送到門外遠遠之後,慧能執意還要送出街口,多有了然的大和尚於是說到:“棲寂呀,為師有點兒小事要先行一步,一會兒或你在街口等我,或我於街口等你吧。”……
大和尚的身影,很快融入了燈火之中的人流,目光一直跟隨的慧能這才回頭對己鎪說到:“走吧,己鎪兄,師父是想叫我們單獨多說會兒話呢,我們也不能讓師父等得太久了。”
“明日什麽時辰動身?”一邁開步子,己鎪便問。
“我想天不亮就獨自出行,這樣家裏鄰裏於官差的查問,或許都更方便些。”慧能邊走邊答。
“去那麽遠的地方,悄沒聲的,娘心裏受得了嗎?”
“盡量想辦法吧,相信母親能理解。”
“明日,我可一定要來送。”
“兄長,今晚就算道別吧。明天,明天你就讓我一個人利利索索的,或許這樣心裏還好受些。”
“不!我在官道岔路口等你。”
“兄長……”
倆人盡量挑了相對僻靜的街道,也多多少少繞了一點兒彎路,但那即將遠別的兄弟更知心朋友,當然有說不完的話題,道不盡的珍重了,所以不知不覺,轉眼就到了出街的路口……
~~“來啦!”
月下樹影之中已等了好一會兒的方丈迎了上來。
“師父!”
慧能於大和尚深深一鞠,那有些哽咽的聲音,此刻還真內裏萬千感恩難達一二的銘心之情。
“回吧,回吧,但願一路慧心成就少一點兒坎坷,更望能於佛法多有荷擔呐!”
大和尚臨別之語,雖對慧能此去有實實的擔心,卻更是於之滿滿的期許。
“慧能兄,回吧,回吧,回去再多陪會兒咱娘……”
己鎪更是哽咽強忍,言罷便扶著藏一大和尚果決轉身了……
朦朧月色之中,大和尚與己鎪兄長的身影早已看不見了,但立在原地的慧能仍是依依不舍的凝望著,凝望著~~
這幾年與佛法的深深結緣,若無方丈和己鎪兄長的支持和幫助,自己生命的視野,人生的意趣,又怎能有此拓展,有此明晰……
~~夜深人已漸稀,空朦天地更靜,仰首中天幽獨的浩魄,抱著雙肩如擁的月華,慧能此刻的內裏,不但沒了一點兒將赴黃梅誌暢意達的高興,卻滿心滿懷都是母親落寞孤獨的身影更淒清的淚水……
人哪!母親給了你一切,你為什麽反要讓她因你而孤苦伶仃更淚眼涔涔呢……
想佛祖當年月下悄悄出家,是不是也是不忍父母哀傷的眼淚,妻兒迷惑的淒惶呢?人此中的求道,究竟又為了什麽,而此中的覺悟,於至愛的親情又著落在了哪裏呢……
天上一輪滿滿,就是不言不語;地下如水泱泱,更亦無聲無息…… 但人的心底,人的心底卻是鏗然有聲,裂石穿雲~~
這就是天下兒女!
這就是輩輩之人!
這就是人的本性,這就是人的精神!
因為人活著不僅僅隻一己私情,且還有更為闊大的人生求索,更為高遠的生命願景,天下父母作為過來之人,或亦於中有至深的感悟,至深的覺醒吧!不然,悉達多的父王母後為什麽還要為狠拋一國更至親至愛的自私之子派去專門的待從,並最終還歸依了兒子所創的寂滅之法呢……
自己孤寂的母親,更為兒為女的天下父母,當然都是甘願有缺一己而由心去圓滿兒女一生的至求了,可為兒為女的,又拿什麽去報答自己的父母呢? 今宵是自己一路圓夢之始,亦慈母一生的難眠之夜……
~~想到這裏,慧能抹了抹淚水頓然轉身,快步回奔!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