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道由心悟

字數:8100   加入書籤

A+A-


    nbsp;   第二十九章 道由心悟

    一四四.馮茂山下

    一四五.諸位……

    一四六.睜眼泥菩薩與閉目活道人

    一四七.何為立功課

    一四四.馮茂山下

    黃梅馮茂山下,四麵八方專程來者絡繹不絕,但季春時節山遇大旱,那農禪一體自給自足的東山寺上至五祖,下到新入門者,白天大都忙於抗早保苗,入夜更是早早入坐了。當然,此間的修行,已然化入了農事,此中的坐禪,更似在將息人勞累的身體。因此那開法講經,隻能擇日進行,而接見問疑求法更投師者,也隻好方便安排了。

    北來途中,一路已將誌略兄硬塞的多餘盤纏隨緣散了出去,所以麵對這一始料不及的情況,已是銀倆基本告罄的慧能經東山寺專管山下事務的知客世明和尚協調,便以打柴自助的方式於山下客棧暫時安頓了下來。

    慧能所在的客棧,入住的大多是遠近專來投師問法者,當然他們對坐禪入道,便多有一種著迷的仰慕之情了。達磨九年麵壁,慧可終日宴坐,曾粲不睡除夢,道信坐為根本,弘忍幾十年肋不至席等等一言至此,人雖五湖四海,卻都一見如故;聲雖南腔北調,心有共通鄉音。那一脈相傳靜坐裏的三昧至境,人人心神向往,個個如癡如醉,當然在此非常的忿圍裏,那對坐禪入道已有一己越來越清晰態度和鮮明立場更心裏有數的慧能,就與這些人一時難有共同語言且顯得有點兒個別式樣的了……

    白日忙於上山打柴,情有可原;初夜在僻靜處獨自徘徊,也還說得過去;但夜深入室於人皆坐之狀視而不見悄然倒頭便睡,不但叫人看著有些格外別扭,且還使人越想越覺得有點兒不可思議了。

    一天如此,兩天如此,有的人就有些看不下去更忍不住了,於是夜深在慧能上床之時,便總有人於坐中不是刻意清清嗓子,就是幹咳兩聲,或是晃晃身子使床發出點兒吱吱呀呀的響動。這一切的一切,不但是同室同道的意氣相通,還更有對慧能不滿和鄙夷情緒的聚積了。

    當然,天亮之後,用飯之間,總會有人三三兩兩交頭接耳於慧能指指點點,隨之便有更多的人向這個他們所謂的另類投來了不屑的眼神。但慧能的身心,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對周遭發生的情形,或是渾然不覺,更或是一點兒也不在心在意吧……

    一四五.諸位……

    出世間人於世間意氣,不但毫無二致,有時甚至還會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吧?因為此中人那意念的執著,有時不但或落執拗,且更生難以溝通的執迷了……

    那天晚飯時間,幾個年少氣盛之人推推搡搡到了慧能跟前,“呯”的一聲把一瓦盆撇在了桌上,接著一塊兒將碗中的剩飯剩菜邊往裏趕,還邊用本地方言高聲戲謔:“多吃點兒,多吃點兒,吃了就睡,油才巴背!”而話音未落,便引來哄堂大笑。

    慧能一愣之後,立刻反應了過來,這些人是故意來給自己難堪的。他知道,人不合眾,難免會叫有些人受不了,這他多少有點兒準備。但他有些不太明白,此刻這些人的不禮貌,為什麽會引來人的哄堂大笑呢?是沒聽懂的那幾句話裏有什麽特別好笑的意思嗎,於是轉頭相問坐在身旁的一位長者了……

    人聽了慧能的詢問,似乎有點兒不好意思開口,稍稍猶豫了一下才放下碗筷輕聲言到:“他們罵你是豬呢,隻知道吃,隻知道睡。”

    ~~豬!自己是貪吃貪睡的豬!慧能明白意思之後壓下火氣大聲說到:“幹活兒餓了吃飯,困了睡覺,請問有哪兒不對,又哪兒防礙得罪了幾位?”

    “幹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活兒餓了吃,困了睡,那你遠來黃梅幹嗎?”一少年理直氣壯。

    “禪道坐為根本,祖庭之下,你隻知吃睡,真為你感到羞愧!”一同室之人,更是有些憤憤。

    ……

    ~~是啊,禪道坐為根本,既為同路,人不知你為何如此,那看不慣,想不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吧?圓夢師父雖是告誡不可貿然宣示自己的觀點,不也有教可擇機而行嗎?此雖馮茂山下,但又並非祖庭之中;此雖東山信眾,但又並非正式門人。於中大膽說說自己的真實感悟,是不是亦是一種相互溝通且投石問路的契機呢?漸靜之中,慧能想想之後,便緩緩起身了:

    “諸位,我可不可以說點兒自己的想法?”

    ~~“嘿!人家還有想法呢!”

    “人為什麽不可有自己的想法?”

    “有什麽想法,說來聽聽?”

    ……

    “諸位,我以為,‘道由心悟’,不全在一坐吧?”

    七嘴八舌之中,慧能底氣十足的神態和語氣,有著一種懾人的力道,居高臨下的氣勢。

    ~~道由心悟!這話從一不顯山露水且還被人瞧不上眼的南蠻樵夫口裏吐出,人一時無不感到有些驚奇和詫異,因此飯堂頓然安靜了下來。

    “諸位,佛謂人言如來若坐若臥,是不解佛法真義吧?達磨祖師九年壁坐,唯傳安心法門,人心安有歸,筏亦可舍的吧?二祖隨緣調心,那坐也隻一緣吧?三祖‘不識玄旨,念靜徒勞’的語重心長,不就擔心有人惟坐唯重嗎?四祖‘一切諸法,悉在解脫’,那解脫之法,不僅一坐吧?當今五祖見性直了成佛,更是著落得智般若,此又何關人之坐臥?”

    慧能一連串似問非問的話音未落,早已鴉雀無聲的飯堂便漸起嘖嘖稱奇的聲音了,方才嘲弄慧能的幾個年少之人更是瞠目結舌,怯怯隱進了人堆……

    “雖然如此,睡眠乃人入道障蓋,亦是無可置疑!”正在這時,坐在慧能身旁的那位長者卻沉穩起身,針鋒相對了:“佛曾於人苦口婆心:‘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人修行由坐入定,由定生智,由智入佛,乃是學佛千古至理,得道必須功課。放逸睡眠,不習靜坐,何以入禪,何言玄旨,更何來見性成佛?”

    此言一出,已是泄氣的挑事者,似乎一下又找到了支撐,重新打起了精神~~

    “坐為根本,豈能放逸睡眠?”

    “不立功課,何以入佛?”

    ……

    一四六.睜眼泥菩薩與閉目活道人

    ~~修佛何為根本功課?得佛何是真正著落?活潑的生命,珍貴的人生滯於一坐,歸於一坐,修佛又所為何來……

    慧能一聞學佛功課坐為根本的責問,內裏不由頓湧難抑的酸楚,因為他突然憶起北來途中問路一荒野小廟的情景了~~

    料峭春寒裏,山畔小廟十分尋常,但旁邊一溜式樣大小整齊劃一的丘塚卻格外引人注目。近身一看,墳頭碑上全都無名無姓,惟一行“恭送尊者西行”的大字特別顯眼。再一仔細,立碑年代不同,前後相距已百年有餘了。

    ~~這怎麽回事……

    入得廟來,裏麵塵封網結,一老僧於中閉目靜坐。上前施禮問路、問事、問法,老者似乎隻動了一下眼皮而已,就再沒任何反應了。好久好久,人惟一種醒不過神來的迷糊感覺~~

    漠漠荒野中,瀟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瀟冷雨下,墓壟凸兀旁,蕪駁小廟裏,睜眼泥菩薩與閉目活道人地老天荒相向而坐,癡癡傻傻的自己地老天荒於間站立,死寂死寂渾然一體之中,人真不知身在何處了……

    恰好近午時分,一年輕村民來送供養,人見之後,即伸手示意不要出聲,然後輕手輕腳走到老和尚的身邊,不聲不響放下盛水的葫蘆,默默從懷裏掏出一塊紅薯放進一旁的瓦缽,再靜靜點燃一支土香拜了拜菩薩之後,才示意有話到外麵遠遠一顆大樹下去說……

    從村民那兒得知,百餘年來,村裏就有虔誠供養修行道人的傳統,並將他們奉為最受敬重的活神仙。入住小廟者,要麽是路過病倒被人照料後請其留下的,要麽是人先棲荒野山洞,後因年老被再三懇請而來的。那些個墳頭無名無姓亦無壽誕更無籍貫,是人根本就無從知道其一切。因為人既不說,問也不言,久而久之,反成了有所忌憚的神秘習慣了。村民還說,來送供養時,亦不可稍有打擾,萬一尊者剛剛入定呢……

    ~~“剛剛入定?”

    “是啊,聽長輩說,為此還有尊者重回洞窟的呢。”

    “有人無人寂寂一坐,那入定與否,人如何得知?”

    “缽中食物未動,就知尊者入定了,這時村裏就會派人在廟前輪流值守,防人驚擾,常常十天半月甚至更長時間呢。人不吃不喝的,也隻神仙才能做得到吧,所以尊者出定之時,便成村裏的節日了。”

    “那如何知道,尊者是入定還是坐化了呢?”

    “聽老輩說,尊者歸西之前,都是預知預告的,且自己也會做些準備。”

    “都說些什麽,又如何準備?”

    “說什麽,人大多聽不懂,更記不住了。至於準備,就是尊者把自己整理好了,到時不給人添麻煩吧。”

    ……

    ~~人寂寂一坐,不管是深悉原始佛法我存在,我寂滅之奧義而於生命心如死灰般的透徹還是執迷什麽,但無論何種因緣,其對世間的是非善惡等等,還真能做到心有不動,境有篤然的吧?不似有些靜坐之人身雖不動,但念念卻在一己好惡,他人長短,此中之坐何修之有,其寂更又著落在了哪裏呢……

    一四七.何為立功課

    ~~“邊荒獦獠,還是回家打柴吧!”

    “沒話說了吧,自以為是!”

    “既來學道,就得習坐呀!”

    “後生崽,學什麽都是有功課的。”

    “多聽前輩的,會少走點兒彎路。”

    ……

    見慧能聞長者義正詞嚴之後久久無應,人又怔怔之中雙目潮潤,那斥責譏諷之語不僅漸去,且還多了些告誡、規勸的誠懇之音。而慢慢走出憶念之境的慧能聽著看著眼前這些同道之人,腦子裏那淒風苦雨中無名無姓的丘塚似乎仍在不斷的延伸,不斷的延伸~~對執迷坐為根本的學佛之人,是該有所棒喝且到了盡自己一分心力的時候了吧?於是當嘈雜稍去之時,慧能便滿心悲憫的開口了:

    “我們凡人學佛,在學佛如何覺悟百年吧?我們凡人修佛,在修如何解脫生死吧?我們凡人得佛,在得生命逼仄之中的當下自在更終極安穩吧?因此那坐禪是不是隻人入道的一徑,得佛的一法呢?學佛修佛,人若執迷一坐,不僅本末倒置,是不是更會貽誤一生呢?我有幾句感概,或許話重了點兒,但自以為卻是執迷一坐的本相,以期與眾位同道共同警醒……”

    ~~話,已到了嘴邊,可不知為何,慧能卻突然猶豫的停了下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想起圓夢師父的忠告叫他遲疑了?不是,這之前他已考慮過了。

    是道生大師的前車之鑒叫他畏縮了?更不是,他人微言輕,一無所有,沒有什麽可以失去及好怕的。

    那究竟是什麽叫一向果敢無畏的慧能此時此刻有點瞻前顧後了呢……

    當今佛門,或許也隻拈花一脈與其精神求索有著特別相契的因緣吧?也就是說,這黃梅不但是他千裏求法所來,更乃百年生命當下展開並最終實現幾近難擇的所在吧?如若……

    ~~“怎麽話說半截就不說了呢?”

    “什麽重話說來聽聽?”

    “是說不下去了吧?”

    ……

    ~~既然認定坐為根本乃人學佛得佛的障道因緣,還有什麽可猶豫的呢?

    真理,有時就那麽簡單直接,就那麽百無禁忌!在這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宇宙之中,人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去,還真就一無所得,更亦無從所得的吧?

    百年之人,生有欲望無窮,死也無窮欲望,但那最終都不過黃梁一枕,因為任人殫精竭慮,任人奇思妙想,不但當下都難完全遂心如意,且最終亦是徹底杳無音信的吧!因為一個空字,不管你怎麽折騰,空它就是空,一如壁立千仞,一如鐵麵無情。但人識空知空說空,還真不是為了空吧?“以法知有人,以人知有法”,人識空知空說空,無非是要在這本無意義的生命之中找尋出一條人生不空的出路並生命實現的一條路徑而已吧?其中何為人的根本功課,是不是一切寂滅之中的無住生心並因之自身成就,才是人百年幡然的不二真諦呢?

    “惟克果斷,乃罔後艱”,機緣至此……

    ~~“喂!還在等什麽?”

    “快說,賣什關子!”

    “說吧,沒關係的。”

    ……

    ~~“生來,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慧能先吐兩字於場麵掌控之後,便一字一句,擲地有聲。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意思當然直入人耳,直擊人心了!

    ~~“這是外道魔鬼之言,把這個惡毒的獦獠趕出去!”

    死寂死寂中,一個像被針刺的聲音突然痛苦的暴發岀來時,飯堂一下更像炸開了油鍋……

    有的斥這個獦獠不敬佛法,有的喊這個南蠻在刻意抵毀坐禪,有的言這個樵夫講得好像還有點兒道理,有的說話雖難聽,卻也發人深省…… 也有沉思不語的,更有從人堆後麵朝前擠來,隻不知是有話要當麵請教,還是……

    ~~“眾位,請稍安勿躁,人說佛法一味,酌取隨量;佛法廣大,慈悲為懷。這位信士所言,也隻一時感慨,請散了吧,散了吧!”

    此中一直在一旁靜靜傾聽、深深思索、緊張觀察的世明和尚瞅準時機,快步上前把慧能擋在身後朝眾人高喊。這時,雖還是有人對慧能之言異常惱怒,不過也隻憤憤而已,因為幾個回合下來,他們不僅一時還真拿不出什麽有底氣的道理來與之理論,且也感覺難是對手了,再加上知客僧的出麵,飯堂緊張的氣忿,一時明顯有些緩和了……

    “跟我來!”

    世明和尚趁機拉上慧能,快步奔向後門……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