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和士人為敵又如何

字數:5812   加入書籤

A+A-


    ”殿下,虞世南虞大人求見!“正當李承宗陪著楊倩還有柳桃兒倆老婆吃飯的時候,門外的警衛進來對李承宗稟報。虞世南這老頭兒要幹啥,李承宗在接見前隋官吏的時候,見過他,也知道這個老頭兒是南北朝至隋唐時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南陳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前隋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還知道他雖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直言敢諫,所以以後才深得李二敬重。可自己不是李二啊,老頭兒要見自己作甚?這老頭兒可是儒門的死忠,搞不好是來挑自己的刺兒的,李承宗想了想,對警衛說道:“胡四海,讓虞大人進來,就說他碰巧了可以跟本王一起用膳.....“

    胡四海喏了一聲,就出去通知虞世南,不一會兒,一個幹巴老頭走了進來,他見到漢王與兩位王妃都停下了用膳,站了起來迎接自己,老頭兒激動了,這是多大的恩寵啊,還有這漢王好古怪的一家子,他和句容公主是兩代皇室結合而成的夫妻,說是天潢貴胄也不為過,可這漢王府也太小了吧,還有那宮女也不多,閹人更是絕跡,再看看他們一家三口吃的,也不是什麽大魚大肉,老頭兒在想想他在漢國走訪時候,百姓們對李承宗的擁戴程度,艾瑪,這簡直就是文王重生啊。

    老頭兒趕緊給李承宗夫妻行禮,”見過殿下還有兩位王妃!“李承宗大度的說了聲:”虞老大人,這裏是某的私宅,不是議事的東華廳,沒必要那麽正規的......“

    “殿下,禮不可廢,你身為漢王,一國之君,這臣下見君,哪有不行禮的說法?“虞老頭兒雖然迂腐,但李承宗也認為老頭兒也有可取之處,那就是老頭兒身上有少見的文人風骨。但這禮法?李承宗可不喜歡,有這套禮法在,李承宗想跳出封建圈子玩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根本不可能啊。

    “好了,好了,虞老大人,說說你找我啥事吧?”還是開門見山好了。

    “殿下,你出身高貴,又是個有大誌向、有大報複的英主,偌大的齊魯之地也被你打理的井井有條,然老臣在周遊您治下青萊二州之後,有些話實在是不吐不快........“

    “嗯?難道我哪兒做錯了,請老大人指正,放心,我不會因言治罪的......“

    “那,那老臣可就說了,老臣要說殿下的錯事,這首先第一件錯事就是乃是教那些黔首識文斷字,還是那種缺胳膊少腿的字!”老頭兒這張嘴夠毒啊。

    李承宗聽了一愣,還以為是什麽地方做得不對,沒想到他竟然說得是這件事。當初李承宗巧遇蘇烈蘇定方,然後聚攏流民,在他拿出簡化字和漢語拚音的時候,沒人反對啊,噢,他現在明白了,感情包括老蘇在內都是文盲啊。看到李承宗愣住的樣子,老頭兒仿佛很是得意,得意洋洋的說道:“殿下,關於這個,老臣也聽說了,你當初是苦於身邊沒有識字的人,因此想讓所有人都識字,這個初衷是好的,但做得事情卻是錯了!”

    李承宗決定耐著性子,繼續聽著他說,看老頭兒能說出一番什麽道理來。

    “老子曾曰: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此時老頭兒閉著眼睛,搖頭晃腦地背著聖人之言,“孔聖人也曾言:是以聖人之智,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在把老子和孔子都搬出來之後,老頭兒的眼睛一下睜開,似乎精光閃閃,盯著李承宗繼續道:“殿下做事隻在乎結果,卻不遵從聖人之言,此大謬也!”

    聽到這裏李承宗心裏這個冷笑啊,虞老頭兒,你還以為我真的是原來的那個李承宗?這愚民政策的危害,老子比你們這些家夥可知道的多了,同一個政權,一個朝廷要是視臣民為草芥,臣民視之如寇讎,愚弄百姓,那必然終得惡果。如果是一個正常的統治者,要做到既畏威又懷德並不難,無非是成本,效益等方麵的考慮,不會缺德地把他的民眾、勞動者僅當成會說話的工具的。

    這還是首先第一條,那第二條呢?李承宗很想知道虞老頭兒能說出啥來?

    虞老頭兒顫巍巍的繼續說道:”開民智已是不該,孰料你還教他們缺胳膊少腿的字!老夫知曉殿下這簡化字能自成一體,可殿下可知道,正因如此,你這樣做才會大禍臨頭,從此與那至尊龍椅失之交臂啊。”

    這虞老頭兒是咋知道簡化字的呢,說來也好笑,他被李承宗從宇文化及手中解救出來之後,就跟著來到了青島府,來了之後,發現青島府整一個大工地啊,老頭兒帶著好奇心去看看這漢國究竟在搞啥工程,難道就不怕跟那位剛死掉的陛下一樣弄得天怒人怨,等靠近了卻發現這工地上雖然有監工,可那監工卻也在輪換著參加勞動,而且那些百姓並沒有前朝被逼著修建運河時候那樣的一臉憤怒個無奈,相反這些百姓們的熱情還挺高,老頭兒這就好奇了,也正好他的趕得巧,趕上了督工的錦衣衛趁著歇息的時候給那些百姓們上文化課,這不看還好,一看作為儒門忠實門徒的老頭兒生氣了,那還能叫字?當他弄到一本簡繁字體對照詞典,還問清了那些教課的人是出自錦衣衛,還知道錦衣衛是個什麽機構之後,虞老頭兒的文人脾氣發作了,漢王殿下這是要自絕士人階層啊,這可不行,我得勸勸,這才有了今日的對話。

    按照虞老頭兒的預計,這時這個年少的漢王殿下應該大驚失色,然後馬上大禮拜見,口稱“先生何以教我”之類的話才對嘛。不過看到對麵的漢王,一點兒惶恐之色也沒有,虞老頭兒鬱悶了,這個漢王是真不懂啊,還是個傻大膽啊?

    “殿下你這缺胳膊少腿的字也算自成一體,想著要是有一日,你能打下一番基業後。也會在治下推廣此種字體吧?”虞老頭兒問道。關於簡化字這一點,李承宗早就跟自己的追隨者已經講過多次,也不知道是老頭兒猜的,還是有聽到風聲。不過這些都無所謂了,李承宗點了點頭就算承認了。

    “此乃大謬也!”虞老頭兒激動地一拍短案,沒料拍到了剛才灑在桌麵上的茶水,頓時濺起一片。

    ”虞老大人且說說看,為何推廣不得?“李承宗作為一個腹黑男,他打算讓虞老頭兒好好的裝次十三,然後再狠狠的打臉。

    ”殿下,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可是殿下,你弄出來的這套缺胳膊少腿的字,且不說能不能與倉頡相提並論且不好說,就那六書也不是很符合啊,更不要提你這字體毫無美感,親不見,愛無心,體無骨,龜無腳........依老夫看,哼,什麽簡體體,殘體字而已!!!“虞老頭兒,李承宗聽完了大汗,虞老頭兒,你是不是後世那個小島穿越而來的灣灣啊?

    虞老頭兒仿佛沒看到李承宗的臉色變化,他自顧自的說道:”殿下要是敢這麽做,天下讀書人的十年寒窗都白讀了,四書五經也白念了,他們會罷休?他們都將與你為敵!不說這士人掌握著清議,他們不會與你罷休,就是那些世家大族又豈肯罷休?殿下,這光憑著一幫子泥腿子是不行的,從古至今,有誰能靠著白身黔首能成氣候的?”

    李承宗不願意了,虞老頭兒,你說的太過分了,必須反駁你,“虞老大人,這些本王有話要說,先來說這愚民,哼哼,開民智有何不妥,本王從來就沒覺得誰比誰更高貴?要是高貴有用,何必改朝換代?百姓們之所以造反,還不是活不下去了,為啥活不下去了?還是窮?為什麽窮?不識字!不識字,就被人奴役,被人欺負,本王叫他們識文斷字了,本王治下的官吏才不敢欺上瞞下........這愚民之策在本王看來才是大大的不妥。”李承宗胸裏這個氣啊,虞老頭兒,要是聽了你的才是大錯特錯。

    “再說這繁簡之爭,您老人家不就是覺得繁體字高貴一等,至於嘛,這文字不過是人與人相互溝通的一種工具罷了,既然是工具,自然是越簡練越好不是?再說了,你以為本王知道咱們漢字的淵源啊,據本王所知,咱們用的漢字真往上追溯,那麽獸骨上的殷文、鍾鼎上的大篆;包括金文、蝌蚪文,都是為了器皿與竹簡而存在的。秦皇一統六國之後,那個書同文豈不是簡化了大篆之後弄出來的小篆,從小篆在發展到隸書,這《說文解字》曰:‘秦燒經書,滌蕩舊典,大發吏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為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這約易不就是簡約簡易嘛。”李承宗喝了一口茶水,繼續說道。

    ”本王知道你是書法大家,你說法成就多在繁體字。換成簡體字,不好看,這本王不反對,可你說本王搞簡化字會丟掉一些屬於漢人文化道統,這本王就不同意了,咱們現在用的隸書、楷書、行書,都是從上古那些老字裏,一路簡化過來的。可漢家文明也沒有因為一路簡化,而道統中斷吧?你老人家作為一代書法巨擘,不也沒有親手舉著斧鑿去刻碑,可誰敢說你沒文化?所以要是有人跟我說鍾繇的隸書、王羲之的行書還有您老人家的楷書都簡化過了,沒文化,這本王是沒法同意的。”

    “老大人啊,咱們漢家文化能浩蕩數千年,靠的不是將殷文、大篆、小篆、石鼓文一路逶迤而下,抱著不放。文化是要傳承的,而越是簡易的,越是方便書寫記憶的,越方便傳承不是?咱們漢人這麽多,而漢字,每個字,哪怕隻少一筆,也許識字的人便能多一些。要知道漢字有幾萬呢,可常用字也就幾千吧。莊子學問夠大吧,可他也說了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隻要這文化流傳下去了,具體的字句忘了也不妨。那還拘泥個字形幹啥?是故,簡化字體這件事,華夏曆史千年以來,都在這麽做。古人做得,為何本王就做不得?”

    “何況文化這東西,傳承歸傳承,實用歸實用。沒必要強扭一團。更何況從實用角度而言,華夏古代服裝、雅樂、字句都極好,但保存它們,關愛它們,不意味著我們非得繼續每天穿戴得跟春秋時一樣,然後鍾鳴鼎食不是?文化是個活的東西。有些習慣方便使用,我們留著使;有些古跡已經失去生命力,那就當儀式好了。《尚書》很好,但連漢代人都讀不通了,不能指望如今的人尤其是那些百姓們還用那種方式寫作說話不是。文化隻有傳下去,才是活的。”

    “所以呢,你作為書法大家,這繁體字當然美,但簡體字、小篆、大篆、隸書、石鼓各有各的美。愛用就用好了。至於要是用個字體都能找到優越感來歧視其他字體,老大人啊,你怕有些想多了,華夏道統沒有因為隸書的“以趣約易”就哢嚓中斷。《蘭亭序》也沒有因為行書“務從簡易”就失卻其不朽地位,老大人,你如果真想獲得文化上高人一頭的優越感的話,單靠繁體字,那是不夠的,還是親手去刻小篆金文甲骨文,最古樸最妙最正統了。”李承宗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套簡繁之爭,讓虞老頭兒也有些啞口無言。

    “至於你說的與天下士人為敵?哈哈哈哈哈,虞老大人,也不怕你傳出去,本王不是儒門信徒,這孔孟之言有可取之處,本王也不否認,至於這士人嘛?哼,對本王來說要之無用,棄之可惜,雞肋而!”

    “噗,殿下自絕於士人,誰人能為殿下牧民守土?”虞老頭兒也激動了,原來這個小王八蛋不是儒門的信徒,這不行!瞧瞧,老頭兒對李承宗評價已經成了小王八蛋了。

    “士人不就是那些讀書人麽?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一群偽君子,有何臉麵稱士人?有道是納蘭阿難劍,不斬無罪人,如見血染鋒,必是十惡徒。若國與我劍,斬盡國中賊。紅顏願顧蒼生濟,男兒灑淚盡屈膝!仗義每多0屠0狗0輩,無情最是讀書人!還有那張椅子,本王瞧不上!!!本王瞧上的是能為漢人開拓生存空間的有用人才,瞧上的是那些忠義百姓,本王要帶他們去海外再建一個新華夏,老大人,你說說,那樣的士人本王要之何用?哼,就算和士人為敵又如何?”李承宗極其囂張的叫嚷道,一旁的虞老頭兒已經傻了。

    要和士人為敵,這樣的豪言壯誌是說出去了,可李承宗也不是自大,他明白,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可自己還有和自己一樣誌同道合的人。隻要他們越來越多,那就變成了兩個新舊讀書人集團之間的較量。隻要武力夠強,控製的地方夠多,用拚音識簡體字的人夠多,一樣能幹翻那些舊式的讀書人。就算不說後世的曆史,從古至今,高高在上的讀書人也不是沒被幹翻過。北方草原上的野蠻遊牧民族屢屢能擊敗中原王朝,這就是一個明證。

    更不要說自己打算遠去美洲,那裏就是一張白紙,在等著自己盡情揮毫潑墨,哼,他李承宗就不信了,離了儒家士子,還治不了國了?沒有了張屠戶,還吃不得帶毛豬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