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報以瓊琚

字數:5418   加入書籤

A+A-


    蕭慕秋在京中有座“秋園”,乃是皇家園林,本是天子禦賜給豫王,然後被這個敗家的弟弟轉頭就獻給了心上人,又成了京中一樁讓人嘖嘖稱道的傳奇。

    知曉內情的人心知肚明,那豫王不過是過了過手,園子明擺著是天子相贈紅顏的。

    而此番蕭慕秋邀謝微到私宅小聚,約定之地卻不是秋園。馬車轆轆而行,漸漸往城西南方去了。估摸著路上的時辰差不多了,謝微挑簾向外望去,沿途不見軒峻的高門大宅,亦遠離了熱鬧的坊市。

    謝微心中對照著李潛淵前日指點的京中坊市分布圖,推測在這一帶居住的不至是貧民,但也罕有非富即貴的人家。

    待下了馬車,又有軟轎迎入府中,落轎後放眼看去,宅子樸實無華,不過是普通的民宅。

    坐擁清秋台與秋園,若論財力,京中少有女子能與這位蕭夫人的一較高下。若非親眼所見,恐怕無人能想到她居身之所隻是一座不起眼的二進院落。

    謝微一路行來安之若素,仿佛不覺有異。待到見到了主人的麵,方才心生幾分詫異。

    這位傾倒九五之尊的蕭夫人,遠非禍國殃民的絕世妖姬容顏,風流絕豔不沾分毫。

    也不是那等眉目楚楚、我見猶憐的女兒家,讓人一見之下就心生嗬護之意。

    眼前是一位年過三十的女子,綰著婦人髻,娥眉淡掃,倒像是小戶小家裏再賢良不過的夫人。

    倒是可用紅樓一書中的人物作比:本以為有機緣一睹秦可卿的風流嫵媚,不曾想迎麵而來的卻是端莊素淡的李紈。

    也許是她打量的目光天真坦率,眼前的婦人素淨容顏上添了隱約笑影,望過來時倒似故友重逢。

    那般親切隨意,才是真正不帶敷衍的善意,謝微當能分辨。

    而當蕭夫人開口招呼時,謝微真正一呆。

    那把聲音,當真宛若天籟。又不同於歌女名伶,而是若空山飄雪,冰川春融,不帶凡俗煙火氣,如聞仙樂,泠泠然有出塵之感。

    國色天香的佳人能讓人如沐春風,而這位洗盡鉛華的夫人的聲音,亦能讓人心上不染塵埃。

    待得落座後稍敘幾言,略略用過些茶點,隨即言歸正傳之時,才曉得這位夫人在嗓音不同凡俗、氣質淡雅宜人、所備的茶點口味絕佳之外,更有個不可多得的好處:爽快。

    蕭夫人指著聽了傳喚入內的兩位妙齡少女,笑道:“若是合眼緣,問過她們的心意,即可帶走。”

    果然是有人為她疏通了關節,不然名震京城的蕭夫人與她素不相識,怎會盛情相邀?如今看,更是連她有何求都了然於心。

    那人好大的麵子。

    正如她以西方傳奇作比,“有求必應”四個字裏,可見多少神通。

    兩名少女一人姓杜一人姓柳,蕭夫人早已言明來曆。

    去歲一樁貪墨案震驚朝野,杜柳兩家也牽涉其中,族中男子皆被流放,妻女沒入教坊。

    &nb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sp;   清秋台的女子皆是家中壞了事而遭牽連的,相較他人,這二女還算是有造化,被長公主看中了,如今留在清秋台教習規矩,兩年之後入公主府為公主之女伴讀。

    謝微曾問詢過李潛淵本朝法度,知曉她們這樣的女子想要落籍,在京畿之地隻有京兆尹有權特赦。然而京兆尹實權再大,在皇家公主麵前,想來也隻有俯首聽命的份。

    隻是長公主既看中了二女,為何不立即將人接走?兩位姑娘俱是十六七的年紀,若非家族敗落怕是已嫁人了,再過兩年,就到了雙十年華。若是按話本小說中所言,大戶人家的丫鬟到了這個年紀配小廝都略嫌年長了些。讓她們留在清秋台兩年,究竟是為了磨磨性子,還是另有緣故?

    蕭夫人與二女說明原委,道是若隨謝姑娘離去,兩年後任其自擇前程,長公主那兒由她擔待著。

    謝微聞言,低頭飲茶,心道:與長公主搶人這筆賬,應是算不上她頭上吧?

    罷了,神仙打架的事,她權當不知就是。

    杜小姐麵容上猶有倨傲之色,唯獨對著蕭夫人,眼中才隱有謙卑之色。可此事,她卻萬萬不願,踟躇的神態落入蕭夫人眼中,夫人不欲勉強,又問了一聲。

    杜芊若想著蕭夫人話中之意,是留在清秋台受教,或是隨了商賈人家的女兒回去,兩年後公主府與謝家擇一處安身。她淪落至此身不由己,然若要為仆,寧願在公主府為婢,從一而終,遠勝到市井之間拋頭露臉丟人現眼。於是咬著牙回了不願,蕭夫人聽了也就作罷了。

    柳小姐神色坦然自若,向謝微欠身道:“願聽候姑娘差遣。”

    蕭夫人撫掌笑道:“這丫頭閨名采薇,才入清秋台數月,尚未更名。不如就請謝姑娘賜名吧?”

    蕭夫人以箋相邀,其上有“慕秋”二字的印鑒,謝微投桃報李,回函亦留了閨名“微”字的花押,那字樣是她在舊時妝奩中尋到的,想是謝大姑娘嬉戲之作。

    蕭慕秋既知謝微名諱,這是在委婉提點讓柳采薇改名以避諱。

    謝微瞧著柳采薇,略略搖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倒是個好名字,就不用改了。”

    蕭夫人眸間閃過一抹讚歎之色,先吩咐杜芊若退下,轉頭對謝微言道:“柳丫頭還有一妹名喚采蘋,年方十歲,跟在她身邊……”

    謝微聞言,朝蕭夫人笑道:“那也讓她隨了我去,可否?”

    她這般直截了當,反倒合了蕭慕秋的心意,當下無有不應。

    柳采薇心中大石落地,上前深深一拜,隨即被領下去收拾行囊,待得謝微乘車離去之時,她與妹妹同坐一輛車,隨行在後。

    妹妹采蘋是個懂事的,遭逢變故後性子也沉了下來,可到底年少,離了清秋台仿若脫離了拘禁之地,聽著市井之間的熱鬧,更像回到了幼時時光。

    柳采薇見著妹妹眼中的雀躍,心有不忍,就略略挑開了簾子,讓她從窗子往外瞧上幾眼。

    到底也不敢太放肆,略略瞧了兩眼就放下了簾子。

    然而最後的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一瞥之間,驀地一個人影引入眼簾,竟讓柳采薇一顫,身子都似僵住了。

    那是個頎長清瘦的青年,一襲樸素的衣衫,瞧去似乎已洗至發白,然而腰間卻懸著一塊美玉,瑩潤有光澤。

    柳采薇極力瞧去,那人已沒入了人群中,惟有那驚鴻一瞥的景象印在腦海中,此生也無法抹去。

    那年是她的及笄之年,雙親所贈的玉佩,被她轉贈給了從小定親的那人。然而未盼到婚期,卻先等來了他家中遭難的消息。往事曆曆,有如那玉佩一般,在眼前晃動,揮之不去。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詩經·衛風·木瓜》)

    ……

    她心中悲苦難言,揪緊了胸口的衣襟,卻隻能無聲地啜泣。采蘋瞧見了她的模樣,大驚失色地撲上來,詢問姐姐怎麽了。

    柳采薇紅著眼眶,卻極力鎮定情緒,作出口型,無聲安慰道:“無事。”

    她們姐妹二人,是爹娘僅餘的血脈,縱是世情如霜,凜冽無情,她也要護好妹妹,不能兩人全都葬送了一生。

    謝微回到家中,聽聞李潛淵在花廳相候,她不覺詫異,轉頭輕聲吩咐靜姝幾句。

    那日聽李潛淵講解過後,她心中有了定數,初步擬定了新鋪子的地址,不出三日就買了下來,又見附近有一處宅子亟待轉手,考慮到那一帶都是官邸,治安極好,於是買了下來。院子不大但位置絕佳,如今正好安置柳家姐妹。

    她承了李潛淵的情,謝禮卻是不能少的。

    李潛淵見了她,並未細問今日情形,謝微卻問他,若是她的鋪子裏雇傭了犯官之女,被人知曉後,可會對他的官聲前程有所影響。

    李潛淵笑著搖頭道不妨事,又與她細細分說了一番,謝微才知教坊中的女子,除了以色侍人、歌舞助興外,偶或也會被請去擔當類似迎賓之類的角色,不過如現代那樣當個花瓶。除非當真犯了皇帝忌諱的人家,才會人人避之不及。而若是出自那樣的人家,即使蕭慕秋也無能力讓其留在京中。

    說話之間,靜姝已捧著一盒筆墨紙硯出來了,樣樣俱是謝微親自挑選的。

    一套十二支的湖筆,一方端硯乃老坑出的魚腦凍,紙是名貴的羊腦箋,墨則是據說傳世極少的羅小華桐煙墨。

    李潛淵起身接過,含笑作揖道:“卻之不恭,多謝夫人厚賜。”

    待姑爺離去後,子衿笑吟吟入內稟道:“蘭芝回來了。”見謝微望過來,忙補了一句,蘭芝見姑爺在,不好入內回話,於是先去看趙廚娘了,還帶了一大包燒雞與鹵雞爪。

    蘭芝家中近來無事,還與子衿等人說了,稍後回稟姑娘,不用隔三差五準她的假回去探望了。

    蘭芝與靜姝一般,在子衿眼中都是個悶葫蘆,但多個人在身邊聽她念叨,子衿自是高興的,卻嘟囔了一句,

    “這丫頭是該好好地拘在府裏學學規矩了,今兒還聽見婆子們嚼舌頭,說什麽府中的車夫瞧見她一個姑娘家,居然當街與小賊扭打了起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