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千秋不朽(求推薦)
字數:2848 加入書籤
張之極、張世澤兩人“麵麵相覷”,都沉默不語。
張惟賢續道:“魏忠賢心裏有鬼,怕他們出獄後跟自己對峙,於是暗中指使許顯純,在監獄裏偷偷處死楊漣,許顯純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監獄裏常用的殺人手段,用裝滿土的布袋壓到犯人身上。可是楊漣的命大,這樣毒辣的手段,竟然也殺不死他,許顯純在惱怒之下,‘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用鐵釘釘入楊漣腦中,把他害死。“
張之極喃喃自語道:”怪不得父親會那麽激動地阻止我去跟魏家聯姻,沒想到魏忠賢如此狠毒,這個親確實是不能結!“
”魏忠賢害死了楊漣,他‘作賊心虛’怕這件事敗露出去,於是命許顯純仔細搜索楊漣的遺物,不能有絲毫的遺漏,獄卒果然在監獄的草席下發現了一封楊漣留下的血書,開始的時侯,他不禁大喜過望,心道升官發財的機會來了,可是當獄卒看到這封血書的內容時,他哭得如同淚人一般,決定今生一定要好好保護血書。“
張惟賢點了點頭,臉上神色肅穆,眼中透出哀傷的神色,一字一句地背誦道:”漣今死杖下矣!癡心報主,愚直仇人;久拚七尺,不複掛念。不為張儉逃亡(漢桓帝時的大臣,因上書彈劾十常待,被迫逃亡),亦不為楊震仰藥(漢安帝時的大臣,因為得罪了中常待,飲鴆而卒。),欲以性命歸之朝廷,不圖妻子一環泣耳。
打問之時,枉處贓私,殺人獻媚,五日一比,限限嚴旨。家傾路遠,交絕途窮,身非鐵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義一生,死於詔獄,難言不得死所。何憾於天?何怨於人?
惟我身副憲臣,曾受顧命。孔子雲:“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持此一念,終可以見先帝於在天,對二祖十宗與皇天後土、天下萬世矣。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於我何有哉?“
張惟賢說到這裏,雙目注視著兒子們道:”《孟子·滕文公下》有雲:‘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此之謂大丈夫。楊公用自己的一生來踐行這句話,楊公雖死,他的忠誠、勇敢、‘視死如歸的精神必然’千秋不朽‘!“
張惟賢試去眼角的淚滴,哽咽道:”在楊公死後不久有一個燕大俠來找到獄卒的家中,燕大俠向獄卒保證一定要把楊公的這封血書公布於眾,讓大家都了解楊公是被閹黨冤枉的,獄卒這才放心地把血書轉到了燕大俠手裏。“
張世澤聽到此處,臉上露出懷疑的神色,他疑惑地問道:”既然是密談,爹爹你怎麽可能對這件事這麽清楚,好像親眼見到的,莫非這個燕大俠是你的人!“
張之澤聞言,又驚疑地望了望張惟賢。張惟賢沒有說話,隻是點了點頭道:”我早說過,我們英國公府已曆七代,實力不弱於人,為父雖然不能’力挽狂瀾‘地救出楊漣、左光鬥兩位烈士,但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張之極這才知道魏忠賢為何如此急與跟張家聯姻,他也看出張家的勢力不可小看啊!
張世澤插嘴道:”楊漣、左光鬥‘相提並論’,楊漣已經死了,看來左光鬥也快死了!“
張惟賢點頭道:”左光鬥在楊漣之後的一天也死於許顯純之手,他臨死前也交代了後事,也算得上是沒有留下遺憾吧。“
張世澤索性來個“打破砂鍋問到底”道:”他交待後事的對象也是兒子麽?“
張惟賢搖了搖頭道:”他交待後事的對象並不是兒子,是一個最得意的弟子--史可法。“
張世澤頗感興趣的問道:”這個史可法是如何成為左光鬥的學生呢?“
”這件事還得從天啟元年說起,當時任順天府學政的左光鬥,在路過一間破廟時,發現了一個年輕人,把頭枕在書案上睡著了,當時隨行的人要叫醒那個年輕人,被左光鬥阻止了。左光鬥發現書案上有一篇寫好了的文章,他好奇地拿起來看,發現這個年輕人雖然貧窮,卻是個難得的人才。“
張惟賢停頓了下,續道:”當時天氣寒冷,左光鬥解下了身上的衣服披在年輕人身上,又詢問方丈,得知這個年輕人叫史可法,則準備參加科舉的儒生。於是左光鬥記下這個人,在接下來進行的順天府試,史可法果然高中頭名。“
張世澤好奇的問道:”這麽說來左光鬥堪稱史可法的恩師,史可法得到左光鬥被抓的消息後,是如何反映的呢?“
”史可法想方設法去監獄探望,終於買通了獄卒,打扮成做清潔的人混進中關押左光鬥的牢房。當時左光鬥臉部的肉已經被燒得腐爛了,腿筋被挑斷,骨頭也被打通,根本站不起來。史可法看到老師遍體鱗傷,傷心的哭了起來。左光鬥本來人已經昏迷了,聽到哭聲這才注意到是史可法來了。“
張惟賢“繪聲繪影”地道:”左光鬥怒道:‘誰讓你來監獄的,我已經決心要死了,你為何不好好愛惜自己的性命!“他眼見史可法還在那裏一動不動,“勃然大怒”做出要投擲東西的樣子:’你快走,你肩上負著國家大任,再不走,我就殺了你!‘史可法這才含淚離開了監獄,此後他更加認真地處理國家的事情,別人勸他不要這麽勞累,他隻是說反複地說著一句話:‘我能有今天,都靠我的老師,他的心肝真像是鐵石鑄成一般!我不能辜負了老師的期望。’“
”楊漣、左光鬥都是鐵漢、忠臣,可惜慘死在獄中啊!“張惟賢續道:“楊漣、左光鬥等五人死後,許顯純將他們的喉骨剔下,裝到盒子裏獻給魏忠賢,魏忠賢恨恨地道:‘諸位現在不能在陛下麵前說咱家的壞話了吧!’‘
張世澤搖了搖頭道:”爹爹說的不對啊,我記得是楊漣、左光鬥等六君子,為何爹爹剛才說是五個人呢,還有一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