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賈汪煤礦
字數:5553 加入書籤
臧遠航解釋說:“大姐,你是知道的,我以前一直想去英國留學,雖然沒留成,但我還是知道,歐州自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以來,外麵的世界正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以曆史的眼光來看,鐵路取代水路,是人類發展的必然。我們年輕一代,不應該象爺爺、二大和爸爸他們那些老頑固一樣,固步自封、不思進取,而應該主動出擊,比較一下鐵路運輸和水路運輸的優劣,並從中尋找更好的發展契機,你說是不是?”
臧遠茹不由自主地點點頭道:“你說的倒也不錯。我也感覺,爺爺、爸爸和三叔他們所說的,隻是從運河碼頭的利益考慮,有些自私和短視了。畢竟他們年紀畢竟大了,跟不上時代腳步了。”
臧遠航高興地說:“我就知道,還是大姐最了解我了。我走後,要是家人問起我的話,你就說我去劉馬莊,拜訪榮昌洋行的鄒老板就行了。”
臧遠茹提醒道:“可是,再過三天就是遠勝結婚的日子,如果你回不來,這個謊就不好圓了呀。”
臧遠航拍著胸脯說:“你放心吧,我一定會提前趕回來的。”
臧遠茹點點頭,忽然想起什麽,擔憂地問:“你是準備走水路還是走旱路?”
臧遠航顯然是深思熟慮過了,脫口而出:“我想走窯草公路,正好和去劉馬莊是同一方向,這樣也好掩人耳目,免得傳到爺爺他們耳邊,肯定會阻攔我。不過開車太顯眼了,我就雇輛馬車吧。回來時,如果時間來得及,我就走旱路;時間來不及,我就走水路。”
臧遠茹關切地說:“那好吧,你多帶幾個人,路上注意安全。”
臧遠航卻搖搖頭道:“人多嘴雜,我隻和一飛去就行了。你記住,一定一定要給我撒謊,替我保密哦。”
他說完便把手指放在嘴唇邊,輕輕“噓”了一聲。
臧遠茹點點頭,也學著他的樣子,把手指放在嘴唇邊“噓”了一聲。
……
長長的隴海鐵路和津浦鐵路線,交匯成一個大大的十字。
在十字的不遠處,有幾間青灰色的瓦房,瓦房的正前方門楣處,寫著“徐州府站”的字樣。
前麵的站台上,己經排起了兩條長長的候車隊伍。
此時,臧遠航和鄭一飛正站在隊伍外麵。
車站一位身穿黑色鐵路製服的工作人員甲,拿著三角紅旗和哨子,聚精會神地望著前方。
忽然,隱隱傳來一聲刺耳的汽笛鳴叫。
隨即,一輛烏七八黑的火車發出“哐當哐當”聲,由近及遠而來。
工作人員甲不停地揮動著小旗。
臧遠航和鄭一飛目不轉晴地望著火車,一臉的不可思議。
火車象長龍一樣,緩緩駛進站台。
兩人這才發現,上麵裝滿了黑漆漆的煤炭。
鄭一飛不由吃驚地張大了嘴巴,小心翼翼地說:“這就是火車啊,爬著走就這麽快,要是站起來走,不是會走得更快嗎?”
聽了這話,旁邊的工作人員乙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臧遠航尷尬極了。
鄭一飛茫然地咕噥著說:“他笑什麽?我說錯話了嗎?”
臧遠航指著下方的軌道,解釋道:“一飛,你看,火車是靠專門的軌道行駛的,怎麽可能站起來呢?你以為是人啊,站著走比爬著走得快?”
鄭一飛搔搔頭,不好意思地說:“嘿嘿,我隻想著看火車了倒是沒注意下麵的鐵軌呢。”
臧遠航在和他說話的時候,一直目不轉晴地盯著火車上,那一車廂一車廂的煤炭。
終於,巨大的火車頭,帶著一節節車廂呼嘯而過!
臧遠航怔了好一會兒,才走向工作人員乙,禮貌地問:“請問大哥,這這一列火車的運煤量是多少”
工作人員乙不以為意道:“不多,隻有1000噸吧”
臧遠航和鄭一飛同時張大了嘴巴,異口同聲地發出一聲驚呼:“1000噸?!”
工作人員乙倒也見怪不怪,微微一笑道:“你們不相信是吧?”
臧遠航不好意思地說:“之前我是不敢相信的,不過現在親眼所見,由不得我不相信了。我隻是感到很驚訝,目前我們國內最大貨船的一次運載量,最多也不過是350噸。真是萬萬沒想到啊,鐵路不但速度快,載重量也更大。就目前來看,鐵路運輸的優勢,遠遠大於水路運輸啊。”
工作人員乙點點頭,肯定地說:“那是自然。”
臧遠航剛想說什麽,忽然不遠處,又傳來一陣尖銳的火車鳴叫聲。
聽到這聲音,等車的旅客開始騷動起來。
工作人員乙趕忙向人群走去,邊走邊大聲喊:“大家排好隊,先下後上……”
臧遠航望著上下車喧鬧的人群,不由陷入了沉思。
甚至於連火車開出去了好遠,漸漸沒有了蹤影,他都沒有發覺。
一邊看新奇一邊“嘖嘖”稱讚的鄭一飛,立刻意識到某種異樣,連忙走上去喊道:“老板,老板。”邊說邊用手在他麵前晃了晃。
臧遠航視線被打斷,這才回過神來,輕輕“哦”了一聲。
鄭一飛提醒他說:“老板我們快回吧。要是晚了,就沒有辦法走旱路回了。”
臧遠航不以為然道:“沒辦法走旱路,就走水路唄。”邊說邊繼續向前走去。
鄭一飛連忙跟在後麵,急急地問:“你要去哪裏啊?”
臧遠航邊走邊斷然道:“不,我要去賈汪煤礦去看看。”
鄭一飛詫異地問:“賈汪煤礦?”
……
賈汪煤礦位於徐州東北部,東與邳縣接壤,南部、西北部與銅山縣毗連,北與山東省棗莊市相鄰。此地曆史悠久,遠在商周之前,就有人類在此定居,並生息繁衍。明朝萬曆年間,因賈姓人居多,且東北有泉匯而成汪,故稱為賈家汪,後簡稱賈汪。
清光緒六年,即1880年,賈汪村民周勉等人,在孫家林一帶開挖土井取煤,由此揭開了賈汪煤田開采曆史,養活了方圓百裏的賈汪人。
清光緒八年八月二十四日,即1882年10月5日,南京侯補知府胡恩燮聞知此事,正式設局興辦徐州鐵煤礦,延至光緒二十三年,即1897年,廣東人吳味熊太守集資接辦,並於翌年,將礦址由青山泉選至賈汪,同時請領部照,成立賈汪煤礦公司。清光緒三十二年,即1907年,吳味熊病逝後,由胡恩燮之子胡國光主持礦務,但是卻因為運銷遲滯,一度停辦了。
未幾,辛亥革命爆發。民國元年即1912年,胡國光將礦權轉讓給袁世凱從弟袁世傳。此後不久,農商部地質調查小分隊勘探賈汪煤田,估算儲量達14420萬噸,豐富的資源更加振奮了袁世傳的精神。
不過當天晚上,臧遠航、鄭一飛到達賈汪煤礦時,袁世傳並不在,而是由一位西裝革履的李姓經理負責接待,得知他們是窯灣運河碼頭的當家時,非常客氣。
三個人站在了偌大的煤礦上。在他們身邊不遠處,就是一派忙碌的工業化的景象。
60馬力的蒸汽機正在出煤;40馬力的蒸汽機正在排水,新添置的發電機正在照明;在大巷鋪設的輕便鐵道上,小鐵車正在運煤;在賈汪與柳泉之間修建的鐵路,己與津浦鐵路相連接。
當一列運煤的8131蒸汽機車冒著一股股白煙,呼嘯而過時,李經理驕傲而自豪地介紹說:“以前,運輸量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了賈汪煤礦長達30年之久。後來,南北走向的津浦路和東西走向的隴海路相繼通車,並在徐州呈十字交叉,運輸問題徹底得到了緩解。於是,賈汪煤礦行又勘探地質、開鑿深井、增添新式機器,並建立小型發電廠,實現了火車運煤,徹底解決了一直困擾和製約我們煤炭外運的‘瓶勁問題’,從而使煤礦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最高產量達到18萬噸年,是沒有通鐵路前的6倍,礦場範圍由老礦區擴展到夏橋新區,還在逐年擴展。現在正是了煤最旺的時候,產量達到24萬噸,比土井開采提高了1333倍呢,一改開采三十年來的舊貌。現在提起‘徐州賈汪煤礦’,全國誰人不知、哪個不曉啊?”
臧遠航一邊認真地聽著,一邊飛快地在小本子上記錄著。
……
碼頭管理處會議室內,臧遠茹正埋頭在辦公桌上處理文件。
臧家棟走到她辦公桌前,一臉慍怒地說:“遠茹,你媽在家招呼女客,都忙得腳不沾地的,你還有心思來這裏上班?”
臧遠茹隻好解釋道:“爸,你和四爺爺、遠勝都不在碼頭,遠方一個人忙不過來的。”
臧家棟望了望四周,生氣地問:“遠航呢?遠航到哪裏去了。從昨天就不見他人影了。”
臧遠茹猶豫了一下說:“他去劉馬莊拜訪榮昌洋行的鄒老板了。”
臧家棟半信半疑道:“真的?”
臧遠茹裝作不耐煩地說:“這麽點小事,我騙你幹什麽?”
臧家棟這才點點頭:“那倒也是。”
沒想到恰在這時,臧遠方走進管理處,後麵還跟著一個身著絲綢長衫的中年胖子。
他一邊走一邊恭敬地說:“鄒老板,這邊請!”
事情竟然如此湊巧?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