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冊封內外
字數:6275 加入書籤
在常遇春投奔到朱元璋營下之後不久,淮西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這件大事的起因源於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韓林兒。
韓林兒,最早在安徽宣揚白蓮教教義,宣傳彌勒降生、明王出世,並組織民兵造反的韓山童的兒子。
韓山童夥同劉福通等人,假借元朝強征十五萬百姓修複黃河的機會,散布“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口號,並謊稱自己是宋徽宗的第八世孫,隨後組織義軍造反來對抗元朝暴政。
隻是不幸的是,韓山童在造反的檔口因為膘肥體厚,毛瘦腿短的原因,在和元軍玩龜兔賽跑的時候,腳丫子沒能跟得上逃跑大軍的步伐,在元軍暴力壓製的情況下,被當場活捉,隨後被開刀問斬,暴屍街頭。
隨著自家老爺子被開刀問斬之後,作為兒子的韓林兒充分繼承了自己老爺子的造反基因,在和自己老母逃跑的途中夥同劉福通等人拉攏造反義士,隨後集結重兵攻占潁州(今安徽阜陽),然後以潁州為根據地,一步步的拉攏人脈,謀求更大的發展。
至正十五年春,也就是公元1355年,劉福通等人攻下亳州後(今安徽亳州),隨後便以亳州為國都,建立政權,政權信息具體如下:
帝王:韓林兒;
別名:小明王;
國號:大宋;
年號:龍鳳。
成立於:1355年;
滅亡於:1366年;
共計存活時長:12年。
後人也稱這段政權為:龍鳳政權。
很多人說韓林兒這個名字不好記,那好吧,讓我說另外一個大家人所共知人物,很多學者都認為此人的經曆就是韓林兒的複製版,也就是韓林兒的原型,他的名字叫:張無忌(金庸先生《倚天屠龍記》的主角)。
在確立龍鳳政權之後,韓林兒的地位並不是很穩定,在內有強臣(劉福通),外有強兵的雙重威脅下,韓林兒一直做著傀儡一般的角色,任人擺布。而龍鳳政權的政治勢力也在不斷的變幻,在敵強我弱,敵弱我強之中艱難發展。
一直到至正十八年(1357年)六月,土匪頭子劉福通率軍進下汴梁(今河南開封府)之後,劉福通迎皇帝韓林兒入城,隨後改大宋國都為汴梁。
攻下汴梁可絕對不是小事,要知道在那個龍蛇混雜的時代,任何一個王八犢子都想率先攻占這個地方,因為這裏曾經是六個不同朝代的國都。
在這裏有著根深蒂固的龍脈。
誰要是先攻占這裏,誰就可以統領群臣,號令天下。
武林聖地,瑰寶汴梁;號令紅軍,莫敢不從。
而經過三起三落打擊後劉福通,猶如小強一般的壓不倒打不死的身份下,攻占了汴梁,可謂是戰功赫赫。
也就是這一消息之後,驚動了四方。
汴梁首先是六朝國都,是經濟和文化的集結地,更重要的一點是汴梁還是曾經大宋王朝(宋太祖趙匡胤統治時期)的國都。而此時的小明王韓林兒揭竿而起打的就是宋太祖子孫的名號,所以這時候攻打下汴梁可謂是影響重大,意義深遠。
在奪下汴梁並移駕國都之後,韓林兒開始大封功臣。
首先立劉福通為丞相,並加封太子太保。
隨後以紅巾軍最高統帥自稱,要求所有紅巾軍臣服於他的麾下,而距離汴梁不遠處的朱元璋也接到了韓林兒的冊封文書。
封郭子興之子郭天敘為都元帥,郭子興的小舅子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
在古代有一個慣例,那就是左下右上。
這裏與其說是冊封,倒不如說是招安。
在這個招安書中,朱元璋的身份很顯然是三人之中最低微的一個。
那兩個不爭氣的廢物,現在都騎在了朱元璋的頭上拉屎撒尿。
當聽到這份冊封任命的時候,最高興的自然是郭天敘和張天佑兩個人。
從冊封文書上看到彼此的政治身份後,兩人終於得償所願了,造反叛變了這麽多年,終於有了一個名正言順的稱號了,也算是頗有功績。
兩人斜長的麵框下遍地坑窪而醜陋的臉龐上足以笑出一朵花來,在開懷大笑中看著身後的朱元璋,看著這個成天欺負自己打擊自己的同壕戰友,眼中流露出鄙視的目光。
那種眼神就像是在警告朱元璋:你這個長得跟個癟三似的死禿驢,嘚瑟不了幾天了,爺們現在地位比你高,位置比你重,以後再對我們無禮的話,當心爺們削你!
看著這兩個沒用的東西還淩駕於自己的身份之上,朱元璋必然是生氣的,韓林兒這個癟犢子玩意,你也不搞清楚誰才是這隻軍隊的真正領導者就敢胡亂冊封,瞎了你的狗眼。
麵對著這一次的冊封,朱元璋是生氣的,但更多的卻是猶豫。
猶豫問題是:你韓林兒何德何能,讓大爺我聽從你的指揮?
郭天敘和張天佑是不足為懼的,你們兩個敗家玩意兒大爺我根本看不到眼裏去,你家主公活著的時候,你們興風作浪還有人袒護,但是現在你家主公已經翹辮子了,大爺我做的也算是仁至義盡了。現在的你們說白了就是大爺我手裏的兩隻螞蚱,大爺高興的話不搭理你們,任你們胡亂折騰。
如果哪天惹毛了大爺,哼哼,就讓你們一起去和你家主公見麵!
對於這兩個人是不用考慮的,現在最棘手的是該不該接下這份詔書的問題?
如果接下了冊封的詔書,也就等於是承認了韓林兒這個皇帝的身份,並且接受了龍鳳政權臣子的要求。
但是如果不接受的話,自己這隻軍隊現在還屬於紅巾軍戰鬥序列,也一直打著白蓮教的名義,直接拒絕就等於是自己不承認自己是紅巾軍,這麽做等於叛離了紅巾軍,這個做法也是不妥。
到時候惹毛了韓林兒,一旦發起火來,燒到自己身上,那就大事不妙了。
在這時候,朱元璋說出了一句話,一句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話。
“大丈夫寧能受製於人耶?”
身為大丈夫的我,怎麽能夠受製於他人的牽製呢?
這句話是沒有錯的,但是錯就錯在他隨後的舉動,雖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但是朱元璋卻意外的接下了韓林兒的冊封文書。
接下了文書,也就等同於接受了韓林兒的招安。
從朱元璋前後的回答和做法來看,這裏麵是有問題的。
這裏麵的味道也不太正常。
我覺得他有打自己的小算盤在裏麵。
他接受韓林兒的招安也是有自己深層次用意的。
在這裏我們不妨站在朱元璋的立場來想想這個問題。
首先第一點,接受了韓林兒的招安對他來說是利大於弊的,因為當時他身處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可以說四周皆是強敵,而他自己的勢力又相對弱小,遠不足以和其他人抗衡。
在這種情況下,接受韓林兒招安的話,其他幾方如果想要對自己下黑手的話,就得估摸自己的份量,畢竟這時候再欺負朱元璋就不再是單純的欺負他一隻軍隊的問題了。這時候再欺負朱元璋就等於是直接和整個大宋朝廷叫板,這後果可是很嚴重的,朱元璋這麽做無形之中是給自己加了一層防彈衣。
其次第二點,雖然朱元璋名義上接受了韓林兒的招安,但是實際的軍隊的控製權還在自己手裏,並沒有交到韓林兒的手中,與自己的軍隊發展並不形成實質的衝突,自己該招兵招兵,改納良納良,想娶妻娶妻,想納妾納妾,他韓林兒天高皇帝遠,我這裏有什麽風吹草動他也不得而知。
如果哪天爺們實力不濟了,缺兵少糧了,還可以向你大宋朝伸手要銀子、兵馬和女人,畢竟現在的我還是下屬於你的管理,你怎麽著也得給點銀子意思意思。
這等於是給自己加了一道後勤保障補給線。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韓林兒這次的招安等於間接的給自己減少了許多敵對的對手。在這次招安過後,朱元璋就能夠摸清楚哪些個兒癟三是站在自己對立麵的,哪些隊伍又是自己能夠利用的隊友,韓林兒這麽做等於是告訴了自己敵方的戰略分布圖。
把敵我雙方的軍隊分布明明白白的告訴給了自己。
接下來自己該如何動手心裏就有底了。
該打誰,該用誰,心裏就有譜了。
當然弊端也有一些,就是自己以後要受製於人了,再也不能和從前一向想到哪裏就到哪裏。
不過這點弊端反過頭來想想也算不上什麽。
他韓林兒不是當皇帝了麽,讓他當吧,那接下來元軍這群狼崽子們必然會聞腥而動,攻你的後腚,到時候爺們這邊就能省心了,畢竟元朝大軍都被調走了,爺們這邊必然不會那麽緊張了。
到時候大爺我就能趁機多招兵買馬,等將來爺們勢力大了,管你是龍鳳還是王八,統統給大爺滾蛋。
爺們有了軍權有了勢力之後,腰杆子硬了的我就是大爺。
爺就是皇帝。
你個韓林兒,該幹嘛幹嘛去吧。
到時候爺高興了再給你挖個涼快點,你就給爺乖乖的呆著吧,這輩子都不用出來了。
否則惹毛了大爺,大爺我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也就是在這種解釋下,朱元璋口心不一的做法才能夠得到合理的解釋。
這也才能夠解釋清楚一向聰明獨立的朱元璋,為何會甘願臣服於一個紈絝子弟,一個任人擺布的傀儡皇帝手下。
對於後來的朱元璋無利不起早的性格來講,這麽做才能夠真正解釋的清楚。
好了,歸屬有了,自己的第一道擋風牆也有了,接下來就該實行下一步的計劃了。
和州這個地方實在太小了。
根本容不下大爺我這數十萬的兵馬。
更何況爺們手裏這數十萬的兵馬也不能就這麽幹坐著,與其讓他們浪費糧食變成一個個的造糞機器,還不如拉出去練練。
攻下一城,便是一城。
既然如此,那就別閑著了。
讓我們繼續出發。
下一個目標:集慶(今南京)。(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