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攻下太平

字數:5313   加入書籤

A+A-




    解決掉采石的元軍後,吃飽喝足養足了精神的朱元璋站了起來。

    在金陵麵前,還有一個太平阻擋著自己前進的路線,越過太平,金陵的繁華已經略收眼底。

    放眼望去,金陵城的輪廓已經基本浮現在眼前。

    寬厚的城牆遮不住高昂的殿堂,金碧輝煌的水榭樓台似乎在訴說著屬於它的風采,精致典雅的龐大建築更像是在炫耀著屬於它的華貴端莊。

    站在遠處,朱元璋靜靜的凝視著不遠處華麗的風景,默然不言。

    清風吹拂,卻絲毫悍不動他雄壯的身軀。

    標槍般筆直站立的二十四名大將靜站其後,順目眺望下沉寂而冰冷的臉頰泛露著嗜血的寒光。

    在他們身後,數以十萬計的大軍沉默不言,整齊而高昂的隊伍中陣陣殺氣衝天而起,目光眺望著遠處的繁華,寂靜劃一。

    眼前這所城市就是自己此行的目的。

    拿下它,萬事皆好。

    敗於它,功敗垂成。

    眾人僅有的一條後路已經被自己親手斷送,這樣也好,僅此一戰,決定生死。

    生者,王也!

    敗者,賊也!

    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

    不知生,而又焉何死!

    實話告訴你們吧,爺們既然來到了這裏,就沒想著要活著回去。

    警告你們,我的這隻隊伍就是抱著一死的決心而來的。

    在這一戰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生死分曉間,我們將陰陽兩隔。

    好了,沒什麽好說的了,準備開打吧!

    此戰目的是先拿太平,後取金陵。

    在發兵之前,朱元璋應該是要發表一下演講的。畢竟現在眾人已經是身陷死地,在這種前有強敵,後無退路的死境地麵前,朱元璋如果不發表一下簡單的談話是不符合情理的。

    當然了,他最根本的目的還是要鼓舞大家造反的決心。

    就比如你親愛的媽媽是被元軍這群狗娘養的害死的,您敬愛的父親大人是被元朝這群蒙古韃子所迫害和壓迫的,你們的兄弟姐妹正在飽受著元朝這隻無情的龐大機器所碾壓,在飽受痛苦和折磨、欺壓和*的深淵中苦苦掙紮。

    他們在呼喚,呼喚著你們這些兄弟來拯救他們,讓他們能夠得以釋放,得以解脫,還於自由。

    而唯一能夠幫助他們的方法隻有一種,也僅此一種。

    那就是推翻眼前這個鐵蹄統治之下的政府,推倒元軍這群有奶便是娘的混蛋,讓他們滾回到他們的姥姥家去。

    滾回去的同時順便帶走那些個長得如花似玉,卻波濤洶湧如同花姑娘一般的豪放女人,省的她們在爺們眼前晃悠,惹爺眼饞,心猿意馬。

    好了,廢話不用多說。

    為了報仇,我們攜手出發!

    目標,太平!

    太平後,金陵不遠矣。

    出兵!

    當這群虎狼之師真正到來的時候,太平的守軍選擇了一個可以說是愚蠢之極的辦法。

    這支部隊對自己人可以說是用盡了殺招,但是當麵對朱元璋這隻部隊的時候,當麵對這隻沉默寡言卻猶如一堆幹柴的鐵血紅巾軍的時候,太平的守軍似乎怯懦了起來。

    眼前這隻部隊和以往其他部隊絕不一樣,以往那些個號稱幾十萬數百萬的部隊來到城下之後隻知道舉刀罵娘,在城下拉下一坨坨馬糞就如同是一群造糞機器走個過場之後,便會揚長而去,這些個可以說是烏合之眾的雜魚不用太過擔心。

    但是現在出現在他們麵前的這夥人不同以往,眼前這些家夥似乎都是出了名的慣犯,他們臉上橫七豎八的疤痕無不宣示著他們的驍勇與桀驁,他們的眼裏沒有麵對死亡的那種恐懼和膽怯,沒有麵對敵人的那種畏縮和心虛,他們有的似乎隻有平靜,死一般寂靜無聲。

    在這種平靜中,真正的恐怖遍布在他們所有人的眼裏,充滿在他們所有人的心中,這種恐怖不爆發便罷。

    一旦爆發,勢必將如洪水猛獸,摧殘一切。

    孤狼也許不可怕,但是麵對著一群由孤狼集結而成的群獸,那是何等恐怖的存在。

    這種巨大壓力麵前,太平的守軍很機智的選擇了收兵死守。

    做為守軍,他們沒有像彭早柱和趙均用那樣棄城而逃的靈活機敏,也有沒有像丞相脫脫那種麵對敵人誓死抵抗的龐大胸懷,他更沒有朱元璋這種敏捷機智的戰爭頭腦。

    他們有的隻是一種,也僅剩一種。

    那便是:死守城池。

    做一個抗拒從寬,坦白從嚴的熒屏硬漢。

    麵對著這樣一群守軍,朱元璋首先是不放在心裏的,現在站在他身後的諸將士哪個不是心裏憋足了火點足了炮的角色,隻待自己一聲令下,太平便可一舉拿下。

    而眼前這些個穿著整齊,衣裝革履的家夥不過就是一群酒囊飯袋,不過就是一幫隻會打壓欺淩百姓的衣冠禽獸,他們表麵上虎虎生威,但是背地裏卻肮髒下流,他們這群守軍不過就是一群人多勢眾的廢物點心。

    在這種可以說已經擺明了雙方政治立場和政治利益的角逐麵前,再多的話也是多餘的,再好聽的話也是浪費的,所以在來到這裏之後朱元璋也免除了沒必要的廢話。

    直接下令攻城。

    而此時坐在對麵鎮守太平的元軍主將名叫完者不花,副將名叫達魯花赤。

    這兩人見到朱元璋攻城軍隊之後,他們很是光榮的表現出了做了將領才擁有的傑出的統帥能力。

    這時候的完者不花站在城牆上,俯視著城下這群寂靜無聲的軍隊心中感慨萬千,隨後朝著自己的守軍高喊著:

    兄弟們,堅持就是勝利,人民等著我們立功的消息。

    弟兄們,給我頂住,頂住!

    在死守城池的同時,作為主帥的完者不花還不忘給自己留另外一條後路。

    在朱元璋下令攻城的同時,完者不花和達魯花赤瞬間做出了決策,他們立刻將兵權交到其他人的手裏,自己則帶領著副手張旭等一幹人眾棄城而逃。

    一方麵表達著自己誓死保衛城池,城在人在,城破人亡的決心。

    另外一方麵則是在給自己尋找著逃脫的時機,一旦時機成熟,則撒開丫子毫無顧忌的瘋狂跑路。

    這種根本無心戀戰更無心指揮抗戰的主帥麵對著朱元璋的部隊,對抗著朱元璋這群如同脫韁野馬的虎狼之師般大軍的時候,其最後結果是必然的。

    麵對著朱元璋這群虎狼之師麵前,早已經跑路的完者不花扔下了自己手下的一幹弟兄,自己帶著老婆小妾溜之夭夭。

    在主帥先行開溜,副帥緊跟其後的情況下,群雄無首的元軍根本不可能是朱元璋的對手。

    也就是在開打的當天,朱元璋攻占了太平。

    在攻下太平的同時,兩個人的舉動落入到了朱元璋的眼中。

    這兩人的名字分別叫:納哈出、靳義。

    也就是在朱元璋攻破太平城門的同時,作為鎮守太平的守軍萬戶納哈出、太平路總管靳義兩人走出東門,跳江自刎。

    我希望大家記住,我覺得這兩人的做法不應該叫自殺,應該叫做赴義。

    為鎮守太平未果而英勇赴義。

    為功敗垂成而舍身就義。

    這兩人的算得上是真正的義士。

    但是奈何在完者不花這等無能且懦弱的主帥手下做事,在主副帥相繼跑路的情況下,再好的軍隊也會失去戰鬥力,可以說太平的失利就是注定了他們二人最後的宿命。

    生者元矣,逝者元矣!

    在聽聞到兩人就義的消息後,朱元璋稱呼他們二人為:義士也!

    並親自下令厚葬二人,以示尊敬。

    朱元璋這裏應該有些做文章的意思在裏麵,當然也存在一些對二人的敬佩之情。

    不過這兩人的做法也確實值得誇獎。

    正所謂唇亡而齒寒。

    自己的任務沒有完成,國家將亡之時,自己何以苟且偷生。

    英勇赴義有時候也不妨為是一種選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