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張 陶安獻計
字數:4664 加入書籤
當朱元璋拿下太平之後,入城之後,立刻頒布了幾條詔令。
詔令所針對對象為:朱家軍全體將士。
具體命令如下:
一、掠奪民財者,死;
二、奸汙婦女者,死;
三、欺壓百姓者,死;
四、違抗軍令者,死;
五、霸占民田者,死。
當此詔令頒布的瞬間,原本興致滿滿的朱家軍徹底傻眼了,呆滯了。他們誰也沒有想到自家的老大竟然會在這時候玩這一招把戲,這招玩的好,玩的也毒。
在那個混亂不堪的年代,打家劫舍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司空見慣,家常便飯。
他們攻城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洗劫的準備,這就如同打短工一般,這些錢全當是自己辛苦的工錢。
總不能爺們來來回回的折騰,一點好處都撈不到。
賠本的買賣咱不幹。
誰要膽敢阻撓我大軍洗劫的進程,一律就地格殺。
但是當他們剛剛入城,兩眼發紅嘴唇發青猶如牲口一般身體發情,準備進城之後大幹一場的時候,一紙詔令突然間公布的瞬間,他們傻眼了愣神了,手裏的拳頭緊了又鬆,鬆了又緊,滿口的黃牙下細長的牙根氣的直發麻。
他媽的,多好的機會啊,就這麽泡湯了。
那些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就在眼前,那些個金山銀山的財寶就在麵前,那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美好生活即將開始的時候,這麽一張紙的破玩意就把自己美好的前景給生生掐斷了。
這麽做對得起爺們辛辛苦苦的奔波麽?
爺們這一趟是幹嘛來了?
這來來回回的,不是瞎耽誤工夫麽?
詔令麵前,他們也有想過反抗。
在這個火燒眉毛的結構眼上,就有一個很是勇猛的大哥敢於公開挑釁朱元璋的權威,在詔令頒布之後,頂風作案並付出了行動。
史書上沒有寫此人的名字,也沒有寫他的個人英雄事跡,但是他的結局卻是絕對轟動的。
當朱元璋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斜長的麵頰上愜意一笑,扁長而凹陷的麵孔上黝黑的嘴角略微勾起,黝黑的雙眸中興許光亮閃爍不斷,細長的身軀中陣陣殺氣破體而出。
終於有人肯冒這個頭了。
好啊,好的很,大爺我等的就是你。
你不冒頭爺還發愁如何樹威呢,你來的正好!
既然你想挑戰大爺我的權威,那隻好對不起你了。
今天,就拿你開刀。
殺雞儆猴!
隨後朱元璋親自下達軍令,拉出人來,公開砍了他的腦袋。
這個混蛋玩意做了朱元璋的刀下鬼之後,他的事跡便很快成為了朱家軍營中的反麵案例,並且下令,誰再膽敢違反詔令者,下場將和此人一樣,立殺不赦。
這時候的他們看到朱和尚這頭比驢臉拉的還長的醜陋麵孔的時候,再轉頭看看那個腦袋剛剛分家,血都還熱乎的屍體的時候,他們的後背發涼汗毛發顫,剛剛泛起的造反火苗就被瞬間撲滅。
眼前這個看上去還算麵善,鞋拔子一般的臉龐上雖然沒有橫肉卻滿是威儀的家夥,殺起人來可是一點都不含糊。
人長的禽獸,殺起人來更是禽獸,兩者加起來,簡直禽獸不如。
在這個長得比牲口好看不到哪裏去的家夥麵前,自己還是小心為妙。
至於其他兩個都元帥和右副元帥來說,這兩人跟個廢物沒有什麽區別,他們的存在隻是在間接性的浪費糧食和汙染空氣。
他們兩人就如同擺設一般,完全就是多餘的累贅。
有他們在浪費空氣,沒他們在萬事皆宜。
這個詔令公布後,城中百姓對朱元璋這隻軍隊卻是肅然起敬。
聽聞朱元璋頒布的詔令之後,對太平城內的居民分文不擾,對手下的軍士管理及其嚴格的情況下,而做為太平府有名的文人士大夫,陶安帶領著同在太平的李習和語時事前來投靠朱元璋。
完全以作秀為主要目的的朱元璋,頒布這個詔令的意義其實就是要招攬天下群雄唯以己用,這時候聽說太平城內非常出名的陶安來投靠自己,自然是禮遇有加。
見到陶安之後,作為一介莽夫的朱元璋見到文人之後自然是要表現出自己缺文少武的性格缺陷,於是乎做為義軍之長的朱元璋撐著他這張滿臉麻子的臉頰,虛心向陶安請教以後的發展目標。
作為剛剛入幕,秉持著吃人飯為人臣進人言的良好的思想品德,望著愈加靠近幾乎能夠看到對方臉上毫毛的邪異麵孔,完全一副辟邪的麵頰上誠懇的表情落在陶安心裏的時候,他的心底必然一顫。
人呐,怎麽可以長得如此之醜啊。
這張臉掛大堂上,絕對可以作為驅魔辟邪的存在。
還真是應了古人哪句話:人無完人呐!
心中暗自歎息,自己以後就要跟隨這樣一號人物來東征西戰,真是造化弄人。
目光轉了轉,為了避免留下過多的深厚印象,也為了自己以後在晚上能夠安然睡覺,在保證自己有個良好的睡眠質量的情況下,陶安不著痕跡的忙避開了對方的目光,說出了一番既是奉承更是拍馬屁的對話。
當今天下四海鼎沸,群雄並起,攻城略地,占山為王,這本來是挺好的事情,但是壞就壞在這些個混蛋王八犢子們之所以這麽賣力氣隻是圖一時的痛快,一心隻為求財,根本沒有撥亂反正的雄心壯誌。
今天明公(朱和尚)率眾渡過長江,神武不殺,財務不取,所以天下百姓都願意歸順於您,這是老天的安排,有您這樣的明公在,隻要順應天意的安排,拿下整個天下還不是跟玩一樣的麽!
朱元璋聞聽此言,細長而溝壑萬千的麵頰上終於泛出了滿意的笑容。
不愧是讀書人,用詞就是恰當,順應天意,這個詞大爺喜歡。
笑著點點頭,看著眼前這個馬瘦毛長的駝背先生更加喜歡了,遂即詢問道:“老先生的話真是太對了。今天我打下了太平,但是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我是看不上的,我想過兩天去攻打金陵,不知道老先生您意下如何?”
看到朱元璋的笑容,陶安知道自己今天這個馬屁算是拍到了地方,為了更加凸顯自己的才能,也為了增加眼前這個朱和尚對自己的良好印象,陶安繼續恭維:“金陵,在古代都是帝王的國都所在,龍蟠虎踞,還有長江天塹在前,如若主公您能攻打下金陵的話,就等於占據有利地形,到時候您再號令天下群雄,還怕有什麽不能攻克的麽?”
聽聞此話之後,朱元璋終於心滿意足的大笑了起來。
陶安的話等於是給朱元璋打了一計強心針,雖然原先自己的目標也相對明確,但是在身旁均是些粗人的情況下,很多事情並不能完全條理清晰的整理出來。
而陶安的出現等於是把自己短期的目標給明確了下來,同時也給朱元璋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愛惜子民,順應天意。
有了人民的擁戴,又有天意的安排,我朱元璋將來必然大事可成。
這時候的朱元璋站了起來,目光眺望著不遠處的城市,那個古帝王之都。
那裏的繁華和榮盛似乎已經浮現眼前,金舞銀蛇之間,殺伐覆滅之時,便是我朱元璋踏破城池的時刻。
到時候我登高群呼之時,便是我殺伐天下的開始。
我朱元璋,生於鳳陽,一路坎坷。
我朱元璋,絕不會敗於金陵,功敗垂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