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停雲
字數:3847 加入書籤
柳承誌見那姑娘跑開了,這邊榮木那廝又各種吵鬧,隻得調轉馬頭前去幫忙。主仆二人合力將馬車拉出了泥坑,又見天色不早,便繼續趕路前往勸農書社。
白念實夫婦帶著女兒從洛陽回到江南後,並沒有回錢塘,而是中途收到杭州知府的邀請,到了杭州。知府聽聞白念實曾求學於大儒何廷仁,又曾是魯王府的夫子,求賢若渴,便硬要留白念實在杭州供職。因白念實隻是秀才出身無法舉仕,便留他在縣學當了五年老師。五年後,白念實年歲漸長,感到力不從心了,便想隱退。活到這把歲數,他在錢塘已經沒什麽親人了,便選擇在杭州城西的大玲瓏山養老。夫婦二人帶著幼女,在這小山坳裏開辦了歸農書社,專收農家子弟,教他們讀書寫字,讓貧家子弟從善如流,也算是功德一件。
轉眼主仆二人來到一處籬笆圍著的依山而建的農家院子,前麵是菜地和小花園,遠處半山上蓋著一個四方的草棚子,放著些雜木做的桌子和椅子,棚子旁邊是三間草房和一處涼亭。柳承誌在門前抬頭一看,一塊木匾上寫著“勸農書社”四個大字。
“昔日陶淵明寫《勸農》而告世人要勤奮,聖賢之人如此,普通人也應如此。白先生攜家人隱退到此,以”勸農“為名,正是合了這份心意。”
這時孩子們都放了課,白念實正坐在草屋前的藤椅上歇息,這些年他身體大不如前,稍有傷風受涼就咳嗽不止,今年開春後走動多一點就覺得胸悶氣短,方氏以前在魯王府跟醫婆學了些草藥方子,連吃了幾付也不見好。
“學生柳承誌,拜見白先生!”甫一進這院子,就聞到了方氏煎藥的味道。
“哦……是柳家二公子啊。”白念實拄著拐杖緩緩站起,左右晃了一下,柳承誌使了一個眼色,榮木忙丟了手頭的禮盒去扶:“我原以為還要過幾日才到。”
“自上次與母親前來拜師後,學生便因家事去了一趟廣州府,此次從廣州府回杭州後,便速來拜見先生。”說是來拜見老師,其實是他拗不過要他收心的母親,來山裏潛心讀書的。
自十三歲和師父縹緲兒別過後,柳承誌便以跟隨兄長經商為名,其實是四處遊曆。柳母馮氏本是官宦人家出身,父親在嘉靖年間,因為上書說了嚴嵩的壞話而被彈劾,家道中落之後,她便嫁到了這商賈之家。隨是商人妻,可她一心想著大兒子繼承家業,小兒子能走“正途”,早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去年柳承誌十八歲了,馮氏便要他收心讀書,哥哥也勸他莫要讓母親掛念,他便勉強答應了。自古鴻儒多為帝王師,馮氏聽聞得這大玲瓏山中隱居者這一位大儒門生,又是王侯家的夫子,便差人去請,但白念實說自己年事已高,過慣了清淨日子,見不得那市井繁雜,不願出山。馮氏便隻能扭了小兒子前來拜師,白先生見他母子二人誠意前來,那柳承誌聰慧過人,也算是個可造之材,便應下了。不過念在白先生年高體弱,馮氏便想了個折衷的法子,讓柳承誌搬到山裏來住,一來離先生近一些方便求學,二來離明年鄉試還有一年多了,把這個桀驁好動的小子在這山裏關一關也好,正好讓他專心讀書。
“爹!娘!”柳家主仆正和白氏夫婦寒暄著,隻見一個上穿藍襖,下著月白百褶裙的姑娘,一手提著野菜,一手執著一隻藍色風箏款款而來。
“啊!是有客登門哪。”姑娘淺笑著放慢了腳步,不禁踮腳小步走來。行己有恥,動靜有法,雖然平時她是“野丫頭”,可不能讓外人恥笑了去:“我去村前梨樹林放風箏了,順便采了些野菜。”
“這是吾女如意。”白念實笑著招呼她到跟前來見客:“這位是三個月前拜我為師的柳家二公子承誌,那天你出門去集市了,應當是沒有見過的。”
“見過柳公子……”如意將風箏放到籃中,右手搭上左手,放到左腰間道了個萬福:“啊……”對上的是剛才調笑戲她的那個“登徒子”的臉。
從如意進院子的那個時候,柳承誌從那個藍色風箏就認出了是她,聽到聲音後就更加確定了。這時作恭敬狀,回了一禮,還不忘用餘光偷瞄了她那張顰著眉略有些尷尬的羞紅小臉:“有禮了!”
“怎麽會是他?!”比起被調戲的羞辱感,她更怕她剛才爬樹的事情被爹娘知道。爹爹是夫子,向來注重禮儀,要知道她去爬樹,還被男人看見了,還不知道該怎麽責罰她。
“你這丫頭!”如意隨母親進了廚房,方氏看到了她裙角上沾著的泥,輕嗔了她。
如意則蓮步走著,咬著唇,一邊不經意間回頭看了一眼柳承誌:“可千萬不能讓爹娘知道!”
如意將馬蘭頭用水焯了,和著香油拌了香幹,做成馬蘭頭拌香幹;又把香椿和鵝蛋炒了,做成香椿炒蛋;接著用薺菜和了肉餡,釀在麵筋裏,和青菜一起燴了;又取了野豌豆苗和豆腐做成湯……方氏又切了臘肉,就這麽七七八八的拚成了一桌晚飯。
“柳家公子來的匆忙,我沒來得及準備,都是山野土菜,請見諒。”
柳承誌雖說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家子弟,但畢竟是去四方遊曆,吃過山珍海味,也吃過不少苦,看著這色香味俱全的一桌“野菜宴”,不知是趕路餓了還是許久沒吃過野菜,竟大快朵頤起來。席間他扒著飯的時候用餘光偷偷看了一眼,正對上小口吃飯的如意投來的目光:“千萬不要告訴爹爹我爬樹去了啊!”
飯畢,主仆二人準備去山後竹林,那是一處馮氏專門為了柳承誌專心讀書買下來的小屋,取名“幽蘭軒”,離白家小院約半柱香的路程。榮木便又上了車,載著滿滿一車的家用衣物和書籍,隨主子去了後山。
天明後不久,方氏便帶著如意來到了幽蘭軒,想看看柳家公子缺點什麽好幫忙添置。走過了山路,跨過小溪,如意拎著一籃子,甫進了這院子,又退回到了門外,看著院門口那塊牌子上寫的“幽蘭軒”三個字皺了眉。
“師母早!如意姑娘早!”
“柳公子早!”
“柳公子早,家父吩咐我做了些米糕來。”
如意環顧著這竹林小院,竹子搭成四間小屋,坐北向南,背後是竹林,院前是遠山,視野還算開闊……可就是……
“這幽蘭軒……”
“這幽蘭軒本是某位舉子的書屋,因他高中進士去了外地做官,便將這竹林連同小屋讓給了我家。老夫人之前差人來修葺一新,我和我家少爺以後便在這裏落腳了。”榮木接話道。
“幽蘭軒雅是雅的,但《金史》裏說,當年金國末代皇帝金哀宗為守節,而自焚於幽蘭軒殉國,後有忠臣完顏絳山撿骨葬於淮水之濱……”
“呀!這麽不吉利,辛虧白小姐提醒了!我要敢快告訴老夫人……”榮木拍手頓足道。
“那依如意姑娘所見,應該改個什麽名字才好?”柳承誌上前一步,微微頷首,想要將她看得更仔細些。
“我見此處坐北朝南,前麵山有遠黛,竹林清幽,是個隱居讀書的好地方。”如意從容道:“昔日靖節先生陶淵明曾隱居山林,著《停雲》,柳公子何不學前人,在東籬下植菊一叢,居竹林而格物,望南山而致知呢?”
“好一個居竹林而格物,望南山而致知!”柳承誌不僅暗暗讚歎道這小女子不僅生得貌美,才情也是傲人。
於是叫榮木取來筆墨,提筆寫下兩個遒勁的大字“停雲”,並叫榮木摘了那木牌,將這墨寶送去城裏刻匾。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