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夥食要跟上

字數:4063   加入書籤

A+A-




    

    

    “仲永哥哥,蒸出來了,蒸出來了——”馬二丫從嶽文書齋的廚房出來,興衝衝抬著兩隻手,挽著袖子,邊說著,邊往書房跑。

    忽然,廚房傳出“咚——”的一聲巨響。火光一下子躥上了天。

    方仲永放下書本子,走出書房,先看見一臉恍惚的馬二丫傻愣愣站在那裏,接著,就看見冒著滾滾濃煙的廚房。

    “走水了,快找人滅火啊。”柴麟摟著一個身姿曼妙,麵孔如錐的婢子,從自己的房間慵懶的走出來,一麵衝著管家高聲呼喝,一麵將那婢子一把推到了一邊兒去。

    “是,是,是,小的這就去。”管家匆匆忙忙應著,使喚一個利索家丁,直奔馬廄,拉起一匹馬,揚鞭打馬而去。

    不多時候,一隊“潛火隊”軍漢,拿著大小桶、灑子、麻搭、斧鋸、梯子、火叉、大索、鐵貓兒等消防設備,很快趕來開幹。

    方仲永在尋找爆破小能手,豬隊友——陳七同誌的同時,不禁感歎大宋汴京城的城市消防體係,果真和前世史書所寫一般完善、快速、有效。

    記得前世讀《東京夢華錄》,“防火”條例記載,汴京城中街巷,每隔三百步設一所“軍巡鋪屋”,每所鋪屋置“鋪兵”五人,負責“夜間巡邏”。

    又在城中高處,修建“望火樓”,樓上“有潛火隊兵丁”瞭望,一旦發現起火,則要馬上馳報,立即出動,“汲水撲滅,不勞百姓”。

    因著北宋人口大量城市化,像汴京這般的繁華商業城市,一旦起火,火情不能得到及時控製,經濟和人口損失都是很大的,所以北宋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早,也最完備的職業化城市消防機構,宋人稱為“潛火隊”。

    “潛火隊”列入軍隊編製,稱為潛火兵。汴京中的潛火隊,雖然劃歸殿前司指揮調度,但行動相當靈活機動。

    這一點,從宋史上所寫的,某次狄青家拜神,因而在後院燃了火,不料還沒拜幾分鍾神,“潛火隊”就因瞭望到了火情,迅速趕到,並且衝了進去,積極將火撲滅的烏龍故事,就可見一般。

    方仲永環視四周,餘光所及,正跟在潛火隊身後,一臉傻乎乎笑容的那位,可不是陳七是誰。

    “陳七——”方仲永提高嗓門叫了一聲“你過來——”

    陳七如同一隻螃蟹一般,同手同腳,帶著滿滿的尷尬即視感,移動了過來。

    “說吧,怎麽整的?”方仲永一臉無奈的問。

    “磨好還沒蒸的粉,太多了,和火星子飛一起,爆了,”陳七撓撓頭,又呲了白牙,指一指不遠處的“潛火隊”,笑一笑道“看,快滅火了。”

    方仲永看他那一臉習慣了,無所謂了,波瀾不驚的樣子,忽然仰天長嘯:“我會試要用的獅螺粉啊,方便麵啊,蔬菜幹啊——”

    然後,他半認真的兩手掐住陳七的脖子,搖晃兩下,這才放下來:“你說,你怎麽賠?”

    馬二丫有樣學樣,也跟著掐住陳七的脖子搖晃,她小小的身子如同掉在陳七脖子上打秋千一般,很是可愛的跟著說道:“陳七,你說,你怎麽賠仲永哥哥?”

    陳七隻是撓頭。

    ……

    接下來十幾天裏,陳七被方仲永拘禁在廚房裏,進行大米和蔬菜的淘洗,浸泡,磨漿,蒸粉,壓片,複蒸,冷卻和幹燥工作的全程學習和實踐。

    成品,就是曬好的幹米粉,半幹米粉,蔬菜幹,以及臘肉幹子。

    陳七在這十幾天裏,嗖嗖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吃成了一個胖子。

    這讓方仲永和馬二丫都大為感歎,不想當胖子的廚子果然不是好廚子。

    柴麟最近開始熱衷納妾,由於妾納了幾房,著實有點費地方,所以就和方仲永商量著,再去置辦兩處宅子。

    至於柴麟的那些妾,基本上都讓方仲永臉盲的眼花繚亂,分不清誰是誰來。

    北宋的小妾,相當於包養在家的長期***伴侶,合同工,沒有社會地位,不必像娶妻那樣鄭重其事,三媒六聘。

    且正妻享受因丈夫社會地位、經濟財富等等帶來的一切特權,主理家事,而妾不同,沒有社會地位,沒有社會認可,幾乎是個從事特殊服務的丫頭。

    然而,依舊有無數姑娘,願意做柴麟的小妾。

    當然,隻有柴麟自己知道,這其中,有多少姑娘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自己有方仲永這個朋友,這個名滿天下的神童、這個真真正正的才子朋友,才願意委身作妾。

    柴麟也曾想著,尋覓一份真情真愛。拋卻前塵,尋找自己的心上小娘。畢竟他老爹柴紹很少幹涉他,他從小到大,一切都是自由的。

    奈何這些小妾,不是圖自己的錢財,就是圖自己有一神童才子的好友大樹——方仲永可以依靠。他尋不到別的,尋不到那些才子詩詞中唯美的愛情。

    愛不愛,什麽要緊,柴麟想到這些,很快轉了念頭,自卑與自負在體內交替上演,如若洪荒之力:今朝有酒今朝醉,快活就好吧。

    ……

    會試那天晨起,簡嬌已經騎著馬,自覺自願以及自動的,等在嶽文書齋的大門外,等著送方仲永去貢院,迎接這個人生重大的事件。

    馬二丫為方仲永準備了老大的滿滿兩隻三層考籃,放著各式點心,還有方仲永開發出來的速食“方便麵”、“獅螺粉”和“重慶小麵”等一應幹貨。擠得筆墨等物沒地方放,方仲永隻得另裹一個包袱,拿在前麵。

    簡嬌依舊坐在馬兒後麵,將方仲永拉上了馬的前方,自己輕拉韁繩,雙臂環著方仲永,向前奔馳而去。

    正是秋時,落葉偶爾一兩片梧桐葉子,拂過臉頰,癢癢的。清涼涼的晨風呼呼飄過耳畔,調皮清新。

    嶽文書齋離汴橋並不遠,過了汴橋,再向南一拐,就到了。

    汴橋上此時人員擁擠,都是趕赴考場的士子。

    他們其中:有的年輕英俊、步履矯健,空手搖來晃去,身後自有書僮幫著扛箱提籠;也有的衣衫貧寒,滿頭大汗,拿著千裏迢迢的行李背囊;有的老態龍鍾,家中一門幾人同時參加考試;也有的心事重重,悶頭而行。

    當然,還有坐著高頭馬車,自以為打點好了各方關節,認為是穩操勝券了的。

    主考官和副考官們很早就入了簾,各自在自己的小黑屋裏,出題的出題,檢場的檢場,複卷的複卷。

    和鄉試時一樣,會試要經過更為嚴格的檢驗程序,一樣是提前一天就要進入考場,而後有繁瑣的考場規則宣讀,考生沐浴,攜帶物品檢驗等等過場要一一經過。

    “哎,仲永,你可來了。累的我滿場子的好找一通。”

    方仲永剛剛走進貢院的轅門,一個方臉的青年學子就匆匆跑上前來,叫住了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