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章
字數:6028 加入書籤
劉鑫有些疑惑的說道:“陛下,我實在是有些不明白,這侯覽真的沒有在第一次黨錮之禍中死亡嗎?”
漢靈帝嗬嗬一笑,點了點頭,開口說道:“那是當然,不僅這侯覽沒有死,而且曹節,陳藩他們都沒有死!”
劉鑫心中一驚,這可是一個大新聞啊,劉鑫趕緊看了看小冊子,發現陳藩等人的名字果然都在小冊子裏!
劉鑫眉頭一挑,用一種不敢置信的眼神看著漢靈帝,開口說道:“陛下,你的意思是,這兩次黨錮之禍,是一場大戲?!”
漢靈帝嗬嗬一笑,點頭說道:“那是當然,陳老,你過來吧。”
漢靈帝朝著湖心亭外,一個老宦官說道。
那個老人點了點頭,笑嗬嗬的走了進來,開口說道:“見過陛下,見過王爺,在下陳藩!”
劉鑫又是一驚,立馬站了起來,反而向陳藩行了一禮,“後生見過陳老!”
劉鑫可是非常尊重陳藩老爺子的,畢竟陳藩可以說是漢末時期的一位重要老臣了,而且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說的就是陳藩,而且陳藩的能力更是毋庸置疑的,因為陳藩曆任過大漢大大小小各種官職,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漢老臣。
就在這時,漢靈帝又叫進來了一個人,“曹節,王甫,你們也都進來吧。”
劉鑫回頭一看,又有兩個老年宦官走了進來,對漢靈帝與自己點了點頭,行了一禮。
很明顯,這兩個宦官就是十常侍的前輩——曹節與王甫。
曹節,字漢豐,南陽新野人,曹節本是魏郡人,家族世代擔任俸祿二千石的高級官職,所以曹節也算是一個官二代,因此在漢順帝初年,曹節便以西園騎之職,升任為小黃門,到了漢桓帝時期,曹節便升任中常侍、奉車都尉。
到了建寧元年(也就是公元168年),曹節領旨持符節率領中黃門、虎賁、羽林軍共計一千人,前往北方迎接漢靈帝,並且陪同漢靈帝乘車入宮。所以漢靈帝即位之後,以曹節參與定計的功勞,封曹節為長安鄉侯,食邑六百戶。
而到了漢靈帝繼位初期,由竇太後臨朝掌權,於是竇太後的父親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商議誅殺宦官,所以建寧元年(也就是公元168年)九月初七日,曹節與長樂五官史朱瑀、從官史共普、張亮、中黃門王尊、長樂謁者騰是等十七人,共同詐稱皇帝的詔令,任命當時的長樂食監王甫為黃門令,帶兵誅殺了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及尚書令尹勳、侍中劉瑜、屯騎校尉馮述,並將他們全部滅族,此事之後曹節便升任長樂衛尉,改封育陽侯,增加食邑三千戶。
到了建寧二年(也就是公元169年),那時曹節病重,於是漢靈帝下詔授任他為車騎將軍(這是什麽鬼邏輯),於是過了一百多天後,曹節病愈,便上交車騎將軍印綬,免去了自己的車騎將軍職位,但是仍舊擔任中常侍,官位特進,俸祿為中二千石,不久之後又調任大長秋。
於是之後到了熹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72年),竇太後因病去世,不知何人在朱雀闕上寫道:“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囚禁殺害太後,常侍侯覽殺害許多黨人,公卿大臣都空受俸祿,沒有一個人進忠言的。”
因此,漢靈帝於是下詔書給司隸校尉劉猛,要他負責追捕,十天匯報一次,而劉猛卻認為誹謗書上的話很正直,不願意捕捉太緊,結果在這一個多月,就連何人所為也沒確定,劉猛因此被漢靈帝降職為諫議大夫。之後漢靈帝就任命禦史中丞段熲接替劉猛,段熲於是因為前車之鑒,開始到處追捕犯人,以致抓了太學遊學的學生來,結果被關押的有將近一千多人。
這時曹節等人因為一直怨恨劉猛,於是要求段熲用其他事情告發劉猛,結果劉猛被判去左校勞作以抵罪責,但是朝廷大臣大都為劉猛說話,所以才免去他的刑罰,後來公車再次征召他。
而說到這裏,不得不提一提與皇甫規一樣,被合稱為涼州三明(“涼州三明”是指東漢末期同屬古涼州人的三位傑出的軍事將領:皇甫規、張奐與段熲。因為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段熲字紀明。因為三位的表字都有個“明”字,又都幾乎同時在治羌中立功揚名,故而在當時,“京師稱為‘涼州三明’雲。這三個人,對羌戰爭都有過很傑出的戰績,在羌人中也都很有威名。但是,這三個人在剿撫方麵則分為兩個陣營。皇甫規、張奐讚同撫,而段熲則讚同剿。)的段熲了。
段熲,東漢武威姑臧人,西域都護段會宗從曾孫,少時習弓,有文武智略,初舉孝廉,後戌邊十餘年。
延熹二年(也就是公元159年),西羌的燒當、燒何、當煎、勒姐等八種羌進攻金城要塞,結果被段熲擊敗,隔年羌人又進攻張掖郡,結果段熲出塞2000餘裏,追擊敵人40餘日,至積石山處大敗羌人。
於是在延熹六年冬天,段熲複任護羌校尉,滇那諸羌聞說段熲到來,各個皆降,隔年段熲又擊破當煎、勒姐等種羌。
到了永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67年),但是當煎羌又叛,進攻張掖郡,被段熲擊破之,至此西羌終於被平定。
到了建寧元年(也就是公元168年)春天,段熲出擊先零諸種羌,與先零諸種戰於逢義山,羌軍退敗,斬首八千餘級,於是段熲被拜為羌將軍。
同年夏天,段熲追擊羌人出橋門,率領輕兵日夜兼行二百餘裏,至奢延澤、落川、令鮮水上,連敗羌族大屯大軍,及於靈武穀,而段熲身先士卒,無人敢為其殿後,所以羌族遂被段熲大敗,之後段熲開始急追三天三夜,士兵腳下長繭,直至安定涇陽,羌人最後逃入漢陽山,聚集於凡亭山;結果凡亭山被段熲攻破,羌族人又聚於射虎穀,段熲在西縣結柵欄以遮之。
到了建寧二年(也就是公元169年),東羌為段熲擊滅。
所以段熲屢破羌軍,先後交戰180次,斬殺近4萬人,所以漢靈帝時官至太尉。
不過,段熲終究是晚節不保,最後投靠了宦官勢力,為宦官勢力做事,成為了一條走狗。。。
而在公元172年十月,曹節與王甫等人一同誣告漢桓帝的弟弟勃海王劉悝謀反,所以在十月初六那天,劉悝和妻子都為此自殺了,最後因為這項功勞而被封的有宦官勢力的十二人,王甫被封為冠軍侯,曹節也被增封食邑四千六百戶,與以前所封合起來有七千六百戶(這在漢末可是非常不得了了),最後曹節的父親、兄弟、子侄都當上了公卿、校尉、州牧郡守、縣令縣長,權勢遍布天下,這也是宦官家屬開始紛紛為官的由來。
曹節的弟弟曹破石擔任越騎校尉時,越騎營中有位伍長,他的妻子長得漂亮,曹破石向伍長要他的妻子,伍長不敢違拗,但他的妻子堅決不肯去,就自殺了,而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曹節一家荒淫暴虐,大多如此。
到了光和二年(也就是公元179年),曹節擔任尚書令,到了光和四年(也就是181年),曹節去世,漢靈帝追贈他為車騎將軍。
所以,按理來說曹節應該在今年去世的,不過劉鑫一看曹節現在的樣子,可謂是紅光滿麵,一看就不是什麽將死之人。。。
而在曹節旁邊的王甫,則是又一位大宦官了。
不過王甫的名聲要比曹節好上不少,因為王甫在第一次黨錮之禍中,赦免了大多數士人,所以也為自己博取了不少的名聲,隻不過後來王甫都是依附於曹節,幹了不少的壞事。
劉鑫看到曹節,王甫,陳藩三人站在一起,有說有笑的樣子,不由得有些神色恍惚,沒想到這三個人能走到一起,看來漢靈帝的這一場大戲還真是夠刺激啊!
於是乎,劉鑫有些好奇的對漢靈帝說道:“陛下,你這還有那些已經“死去”的人,在你身邊“活著”呢,我可是非常好奇呢。”
漢靈帝嗬嗬一笑,對劉鑫說道:“如今在宮中,其實還有一個人,此人名叫李膺,王爺你應該認識吧。”
劉鑫嗬嗬一笑,李膺自己肯定是知道的,畢竟李膺可是太學生的無冕之王
李膺,字元禮。潁川襄城人,東漢著名學者,政治家。
李膺出身衣冠望族,祖父李修,父親李益,都曾經當過大官,所以李膺很早就被舉為孝廉,曆任青州、漁陽、蜀郡太守,任內申明法令,恩威並舉,後來轉任烏桓校尉,到了永壽二年(也就是公元156年),鮮卑寇掠奪雲中,李膺被任命為征度遼將軍,到了延熹二年(也就是公元159年),李膺為河南尹,揭發宛陵大姓羊元群之罪,反被誣陷坐罪,罰為左校,結果司隸校尉應奉知情,上疏為李膺等說情,得以免刑。從此李膺開始任司隸校尉,與太學生郭泰等人交遊,共同反對宦官專擅,致力於糾劾奸佞,於是李膺逐漸成為太學生心目中的“天下楷模”,於是有人以被李膺接待過為榮,視為“登龍門”。
自從李膺的名氣大了起來,與其好友陳蕃、杜密、王暢等人也備受知識分子崇拜,所以太學生視他們為正義和知識的化身,還為其編了順口溜:“天下模楷李元禮(李膺),不畏強禦陳仲舉(陳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暢)。”,又稱李膺、杜密為“李、杜”,比李白和杜甫早了不少。
到了延熹九年(也就是166年),張成的弟子牢修控告李膺等人結黨,“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所以漢桓帝將李膺等人關入北寺獄,株連達二百多人,後來還是外戚的竇武等人出麵援救,漢桓帝才將李膺赦免,但不許為官,居於陽城,史稱第一次黨錮之禍。
話說東漢王朝的實權,自漢和帝開始長期為外戚和宦官所輪流把持,從中央到地方的大部分官位都為他們所占據,一般的官僚有職無權,不能按照自己意願辦事,仕途充滿了荊棘,至於下層企圖出仕為官的讀書人更是官路不通,他們滿腹不平,實行孔子“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的格言,對他們認為善的人,就互相推薦標榜,結合在一起;對他們認為惡的人,一概深惡痛絕。
所以在東漢時期,在朝的耿直的官僚,在野的名士和京師的太學生結合在一起,視專權的外戚和宦官為仇敵。這些人有知識、有文化,不怕風險,不怕豪強,不怕高官,不貶時政則已,一出口無不尖銳深刻,無人不怕這種“清議”,特別是在野的名士和太學生往往聯名請願,幹預朝政,比如在建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47年),由於李固、杜喬反對外戚梁冀而下獄,李固的學生王調和趙承等幾十人就分別上書請願救人,永興元年(也就是153年),冀州刺史朱穆嚴懲地方上為非作歹的宦官勢力,因此得罪了當權的宦官,被漢桓帝下獄論罪,從而激起了太學生劉陶等為首的數千人到宮門外上書訴冤,迫使皇帝不得不釋放了朱穆,所以當時京師洛陽城內有3萬太學生,他們與清白的官僚、名士結合在一起,勢力也是不小的。
後來,李膺為司隸校尉時,李膺仍執法不避**,當時已經為漢桓帝所寵信的宦官,如今的十常侍張讓的弟弟張朔,擔任野王縣令,仗著他哥哥的權勢,貪暴殘忍,無惡不作,乃至於殺孕婦取樂,被李膺緝捕,所以畏罪潛逃至京師張讓家,藏於“合柱”之中,李膺聞訊親自帶人逕入張宅,破柱捕張朔,經審訊錄供後,立即處死。
於是張讓隻能訴冤於漢桓帝,漢桓帝質問李膺為什麽不先奏而後斬?
而李膺回答認為,“過去孔夫子做魯國司寇,上任七日就誅少正卯。今天臣到任已十天了,才殺張朔,我還以為會因為我除害不速而有過,想不到會因及時處決張朔而獲罪。我深知因此而惹禍了,死期快到,特請求皇上讓我再活五日,除掉那禍首,然後皇上再用鼎烹煮我,我也心甘情願。”
李膺這一番有智有勇的回答,說得桓帝無以對答,隻得對張讓說:“這是你弟弟的罪過,司隸有何錯呢?”
傳說自此以後,大小宦官走路不敢伸直腰板,說話不敢粗聲大氣,假日裏也不敢出宮門玩耍,漢桓帝感到奇怪,宦官叩頭向漢桓帝哭訴說“畏李校尉。”
由此可見,李膺在當時的名氣有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