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火上談兵
字數:4058 加入書籤
仰視那竹海,更是一幅繡在緣城之西的山水畫。楠竹千頃,翠綠挺拔,極似顆顆閃光發亮的綠寶石。片片竹林,喜沐春風;陣陣濤聲,百鳥和鳴。楠竹叢中,一樹樹茶花點綴其間,不可言其美也。
青荷觀望這滾滾竹濤,感慨這翩翩茶浪,心中暗道:“阿龍曾經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寧可飲無酒,不可杯無茶。”
她坐在一塊青石之上,觀瞻美景,口中不忘催促弄玉:“玉姐姐自去忙吧,我已大好,無需關照。”弄玉點頭,自去采茶。
這漫山遍野的茶樹叢中,均勻有序,分散著諸多采茶人。他們一手提藍,一手持月形鋏刀,采摘茶樹細嫩的撩頭。茶刀鋒利,采割迅疾,不割裂枝條,又不影響新茶萌生。
看著收割幸福的勞作者,倍感愉悅。與此同時,一聲感慨,發自青荷肺腑:“我在上一世,從未清閑過。這一世,多想做回勞動者。”
不料感慨一發,心想事成。
就在青荷壯誌淩雲之際,微風一吹,眼前多了一人。雙目炯炯,麵色嚴峻,不苟言笑。
青荷大大驚詫:“她何時來的?她如何來的?”仔細回憶弄玉之言,恍然大悟:“她定是了不起的蜀茶坊主雨晴姑姑!”
更是由衷讚歎:“蜀國女人不尋常:高端大氣有膽量,賢良淑德比四方;漂亮性感小清新,活潑開朗又陽光!那可真是:出得閨房,開得茶坊;拍得新郎,打得蟑螂!”
迅疾站起身來,拿出十二分謙恭,乖乖巧巧叫了一聲:“姑姑好!”
雨晴將青荷上下打量一番,心下滿意,連連點頭,臉上依然十分肅穆:“你叫什麽名字?”
她含笑回答:“回姑姑,我叫青荷。”
雨晴對她看了又看,臉上逐漸漾出微笑,意味深長:“青荷?人如其名,名如其人。”
青荷聞言滿心疑惑:“姑姑好像倒比我還了解我的這一世。”隻覺費解頗多,卻懼怕雨晴嚴肅,也不敢話多。
雨晴接口又說:“我不關心荷生誰家塘,也不關心荷飄誰家香。我隻要荷留蜀茶坊,喜笑多歡暢。”
青荷聞言更加不解,更加不敢多問,想到自己白吃白喝,實在過意不去,忙道:“姑姑,青荷可不可以跟著玉姐姐學學采茶?”
雨晴連連搖頭:“你寒毒未清,熱毒不暢,倘若過度勞累,必將氣血兩虧。咱們蜀茶坊雖是活多人少
,卻無需你跟著風吹雨打,采茶摘茶。”
青荷聞言,頗感失望。
雪晴微微一笑,口中說道:“你若不願閑著,不如跟著弄玉學學炒茶。她做事仔細,有她照拂你,我也能放心。”
青荷聞言心下大暢,忙不迭地應道:“是,姑姑,我先去準備。”歡快起身,夢想成真。
轉身之際,恍恍惚惚生出些這一世的記憶:父母兄姊,愛她至極,卻總是對著她唉聲歎氣:“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貪玩好勝,頑劣不定!不學無術,一無是處!”
念及過往,更是滿心歡暢:“原來這一世的我,從小到大,隻喜歡玩耍。沒有誰放心大膽,對我委以重任。難得雨晴如此抬舉,日後回了南虞,父母兄姊麵前,終於可以挺胸做事,昂首做人。既然如此,我更要知恩圖報。”
就這樣,她意氣風發,歡呼雀躍,全身心投入這一世的第一份職業夢想。
蜀茶坊位於茶山山腰,主體建築是座不小的雙層吊腳樓,功能健全、配套完善、層次分明,一樓從東向西依次用於儲藏、翻炒、裝運;二樓主要承擔起居。
細細打量,更覺別具一格:吊腳樓極富緣城特色,因勢就形,布局自由,簡單實用。屋頂穿鬥木,上覆小青瓦;出簷出挑都很深遠,屋前屋後都有回廊;牆體牆側避免雨淋,樓上樓下宜產宜居。
再看建材,白色牆體,籬笆夾泥;門為黑,清新淡雅;窗為褐,爽心悅目。院中布設敞廊,樓前布設天井,利於采光通風。
她不敢沉迷其中,與茶民親切友好打探之後,精神飽滿,鬥誌昂揚,走到一樓炒茶作坊。
哪料到,還未能找到初級勞動者的歸屬,便開始飽受高深莫測的惡氣。
青荷剛剛升堂入室,便聽身後異動,回頭一望,兩道身影,飛旋而入。
第一個聲音鋒芒所向,秋處露秋寒霜降:“小荷奴!速速生火!”
第二個聲音極速跟進,冬雪雪冬小大寒:“稍有怠慢,仔細你的皮!”
青荷抬頭一看,正是蜀茶坊“秋冬雙寒”,雨晴之二女:三姐聽秋、四妹叮冬。
說句良心話,姐妹相貌隨娘,美的非比尋常:得益於蜀國“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秋冬姐妹更集“水秀山清美麗之氣”;“蜀犬吠日”,名不虛傳,吠得兩姐妹皮膚白皙,滋潤嬌美,掐的出水;“蜀道難於上青天”,絕無虛言,日日爬坡,天天上
坎,修煉得兩姐妹身材火爆,峰縱穀橫。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聽秋、叮冬,因生在蜀國,占盡清秀、白皙、火爆三重優勢,擺到全國各地,都能列為上榜美女。
尤為難得的是,秋冬姐妹不僅相貌美,心靈更美,最喜關照不肖後進。一番偷窺,發現母親對這外族小荷奴格外照拂。兩姐妹對視一眼,會心一笑,瞬間達成默契。
聽秋助人為樂根深蒂固,叮冬團結友愛堅不可摧,眼見小荷奴獨自一人小心翼翼進了炒茶作坊,終於盼到幫助異族、關愛番邦的大好時機,斷斷不肯失之交臂,滿懷強烈的曆史責任感,挺身而入。
聽秋、叮冬兩聲令下,青荷不敢怠慢,更是積極響應,全心全意,投入火戰。何況,這畢竟是穿越以來的第一份職業夢想,自然期盼圓滿實現。
可是,盡管青荷三歲之時,就能背“鑽木取火”、“七月流火”、“電光石火”、“”、“驕陽似火”、“萬家燈火”、“抱薪救火”、“飛蛾撲火”無數個與火相關的成語典故,但對火的理解和使用,始終停留在“紙上談火”的水平。談談還可以,使用起來十分為難,生起來就更加牽強。何況,紙上談火,比紙上談兵,還要不切實際。
盡管如此,青荷實在不可小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認真回憶,率先奠定理論根基:“弄玉說過,茶葉加工以炒茶工序最是聞名。炒茶又分一生鍋、二青鍋、三熟鍋,炒茶灶三鍋相連,序貫操作。”
青荷從容不迫,異常執著,當機立斷:“上任第一把火,需從第一生鍋點燃。”
奮鬥半日,成績斐然,實在令人刮目相看:雖不曾生出一顆火星,卻熏出滿滿一作坊濃煙。
總之,青荷上陣,催化劑誕生,令反應條件、反應溫度、反應速度陡變,兩姐妹素來寒情淒切,如今卻熱度飛漲,風雷火爆,不點就著。
秋冬二人盯看笨蛋小荷妖,火夫三腳貓,對視一眼,會心一笑,三分得意化作火冒三丈。
頃刻之間,青荷就被聽秋罵得體無完膚:“你個傻子!你是煙熏大的?還是火燒大的?我問你呢!你長嘴巴不會說話?你長舌頭不會應答?你白長兩隻手不會生火?”
頃刻之間,青荷又被叮冬罵得遍體鱗傷:“我倒稀奇,這些年,你如何長大?難道你是野人?生吃生喝?食古不化?我又沒讓你殺人,又沒讓你放火!隻是讓你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