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青兮荷兮

字數:8669   加入書籤

A+A-


    阿龍一錘定音:“我軍數量雖處劣勢,卻不乏決心和勇氣,更要緊抓戰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絕地反擊。”

    青荷人在帳頂,聽得熱血沸騰:“這就是我的阿龍,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越是危險越要衝在前麵。”

    青荷人在帳頂,聽得義憤填膺:“這不是我的阿龍,心裏裝著無數個,卻永遠容不下一隻荷。”

    阿龍不知帳頂荷之痛,不見帳頂荷之傷,幾經考量,拋出作戰計劃:“敵強我弱,不可硬拚。出兵之計,重在誘敵。”說話之間他眼睛看向軍事地圖:“最佳誘敵之處,便在大寧穀。大寧穀位於夔州北三十裏外,我軍集中優勢兵力,布下十麵埋伏,再想方設法誘敵深入,定能一舉殲敵。”

    說到此地,一人走上前來,沉聲說道:“博贏詭計多端,戰場瞬息萬變,倘若敵軍不肯就範,不走大寧穀,取道天井峽,我又如何應對?”

    阿龍抬頭一看,說話之人正是卓幕。阿龍深覺言之有理,為了以防萬一,提出第二套備選方案:“我軍熟悉地形,倘若敵軍取道天井峽,我軍可兵分三路,一路埋伏在他的前方,一路攻擊他的兩翼,一路阻擊他的背後,如此四麵包抄,定能甕中捉鱉。”

    阿龍誌在必得,調兵遣將:“咱們兵分三路,巴橫、秦峰,率領一路精兵,誘敵大寧穀;幕王、川縱,在大寧穀口,布設一路精兵,待見山頭火起,切斷博贏後隊,避免他首尾呼應。我自領一路精兵,在大寧穀設伏,伺機圍殲吳軍主力。”

    眾將領命,群情激奮。

    阿龍更對諸將再一次叮囑:“若論實力,我西蜀不敵東吳。如論士氣,東吳不如我西蜀。此戰重在出其不意,定要同仇敵愾,一舉破吳。”

    及至深夜,眾將方散,便聽侍衛來報:“啟稟龍相,小夫人求見。”

    阿龍聞言,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說什麽?”

    侍衛畢恭畢敬,重複一遍,心下嘀咕:“龍小夫人也和龍相一般神出鬼沒,我都不知她究竟是從哪裏冒出來,便是逃得過我,如何逃得過上萬雙雪亮的眼睛?”

    阿龍方敢確信,一顆心“砰砰砰砰”跳個不停,幾欲奔出喉嚨,急忙以手撫膺,口中急道:“速速有請。”

    卓幕尚未走脫,聞聽此言,滿麵喜色,對著其他眾將以目示意。眾將拾趣,紛紛退去。

    展目賬外,春風徐來,荷香清遠。星眸璀璨,含情顧盼。烏發如絲,隨意飄散。她的微笑,榮過春曉,繁過夏宵。若鑲天之滿月,若流星之銀河。皎若朝陽起長歌,灼若芙蕖出淥波。

    映著燭光,青荷展頤而笑,漾出金輝搖搖。

    她的聲音,如煙如塵般流轉。她的話語,如雲如霧般盤旋。

    日月星辰,循環輾轉,如此單調,幸而可以看見她的微笑,那般美妙。

    天地熔爐,反複灼燒,如此縹緲,幸而可以聆聽她的聲音,那般逍遙。

    可是,因何她的聲音,漸行漸遠?可是,因何她的樣子,隱入黑暗?

    她究竟在說什麽?他因何一句不懂?

    青荷居然微笑著說:“龍大大,我不遠千裏見你一麵,隻為討回當日的休書。”

    阿龍靜靜地望著她,聞聽此言,隻覺心痛到不會呼吸,隻覺心疼到不能自已。

    青荷視若不見,依然微笑著說:“龍大大,你不能一而再、再而三食言。你要知道,我隻有拿了你的休書,才能安心再見我的阿龍。”

    是了,你的心裏沒有我,我的阿龍不是你,永遠不是。永生不是。

    青荷故意看不到他思她念她的滿麵滄桑,故意看不懂他愛她寵她的星光水眸,故意看不懂清疼她憐她的默默深情,故意看不明他想她望她的斑斑白發。

    阿龍隻覺一切如同夢魘,曾經的幸福都成虛幻:“她的阿龍?究竟是誰?對了,可是泰格?是了,就在四個月前,她與泰格生下一對寶貝。原來我在她心中,從來不是夫君,而是一抹汙痕。”

    青荷傾盡耐心,等了許久,阿龍隻是一動不動,更不開口。

    她卻不以為忤,繼續保持微笑,那般明媚,那般耀眼:“對付變色龍,需要耐心,需要狠心。”

    她微笑著走到案前,拿過紙筆,揮毫寫下數個大字,口中不忘溫言惜語:“既然龍大大不肯動筆,在下隻好代勞,不過還請龍大大落款簽字。”

    言畢,將紙筆遞上前去。

    這一切,如此陌生,又如此熟悉。

    阿龍已不會思想,更不會拒絕,顫抖著雙手,簽上自己的名字。

    青荷接過休書,心下一涼,麵上大喜過望,更是大笑開懷,又是閃眸一笑:“多有叨擾,多有得罪。時候不早,在下告退。”

    言畢,便如一縷青煙,飄然而去。

    好似她從未來過,好似她從未離開。

    是了,她什麽都不曾留下,便是那縷淡淡的荷香,也是流逝成傷。

    那一刻,天地之間,日月之邊,隻剩下他的孤單,隻剩下他的遺憾。

    他不懂,他無知。他不解,他無怨。不,有的是眷戀,有的是傷感。悲極苦極,往日吟唱,猶在耳邊:

    青兮荷兮,青荷為蓮。我思故人,適彼湖畔。大江東去,你我無緣。之子之遠,惟餘纏綿。

    青兮荷兮,青荷為蓮。我思故人,采彼茶園。雪山西去,徹骨冰寒。之子之遠,銀鬢霜染。

    青兮荷兮,青荷為蓮。我思故人,露彼桑田。雲頭北去,望眼欲穿。之子之遠,萬裏雲帆。

    青兮荷兮,青荷為蓮。我思故人,觸彼浪巔。暴雨南去,弄曲撥弦。之子之遠,星光成幻。

    青荷瞞著泰格,終於如願以償,手捧休書,飛身出帳。本以為一身輕鬆,哪料一顆心卻史無前例的沉重。

    一片悲涼,悲涼到抑鬱,一片傷痛,傷痛到窒息。根本看不到腳下的路,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翻過一山又一山,遊過一水又一水,根本不知前是何路,更不知身在何方。

    爬上頂峰,疲累至極,眼望黑暗中的山河,隻剩無盡的沉屙。

    再也熬忍不住,倒地昏迷,直到黎明,忽聽鶴唳風聲,方才蘇醒。

    居高向下一望,深穀之中,埋伏無數蜀兵。

    青荷倒抽一口冷氣:“我這災星,難道又一次誤打誤撞,來到暗藏殺機的戰場?”

    那一刻,從未有過的絕望襲擊她的心:“我隻想再看他一眼,不要讓我這一生隻有抱憾。”

    此地雖險,離他卻近,再不願獨自離去。

    青荷自然不知,卓幕、巴橫、秦峰、川縱已是奉命出兵,為引吳軍深入,卻遭遇不小的挫折。

    博贏異常狡猾,深恐中計,寧肯多耗時日,兵取溝壑縱橫、道路崎嶇、艱難險阻的天井峽,也不肯就近走那兩側懸崖峭壁、周邊草木皆兵的大寧穀。

    巴橫最先得到消息,無奈之下,一邊火速回稟阿龍,一邊緊急下令,按原計劃後隊變前隊,向天井峽趕超。

    不料,中途忽見一路精兵飛馬而來,上前細觀,才知是蜀君卓雲順長江急流而下,由緣城急奔至夔州,又輾轉來到疆場。

    巴橫三言兩語稟明戰況,卓雲大加讚賞。細思之後,更覺誘敵大寧穀,勝算更大。

    念及於此,卓雲越想越心急:“博贏神出鬼沒,詭計多端。今日戰局,更是敵眾我寡,實力懸殊太大。因阿龍曾遠在北夏,交兵北韃,我西蜀三戰三敗,接連失利。更何況,北韃依然虎視眈眈,我西蜀依然腹背受敵。倘若不能緊抓戰機,扭轉戰局,蜀國危矣。”

    卓雲心急如焚,不顧堇茶勸阻,率領五千人馬,舍命衝殺,以自己做誘餌,直取博贏。

    “神農四賢”大駭,更是大出意外,急跟左右,舍死護駕。

    就這般,青荷矗立山巔,居然驚奇地發現,卓雲率領數千之眾,便與博贏主力大軍正麵交鋒。

    隻衝殺了一個回合,卓雲寡不敵眾,死傷過半,三軍力不能支,敗下陣來,奔著大寧穀方向,落荒而逃。

    青荷念及阿龍,一顆心縮成一團:“卓雲倘若被擒,定會危及所有蜀軍。”

    博贏一眼看出卓雲意圖,一番算計,滿心狂喜:“卓雲到底年輕,抵不住壓力。事到如今,他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何須追到大寧穀?根本就是唾手可得。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我不抓他,更待何時?”

    念及於此,博贏再不猶疑,手中令旗一揮,達摩長劍當空一舉,十萬大軍,猶如追風逐電,風卷殘閃,直撲卓雲。

    博贏如意算盤打得相當精準:“兵者,詭詐也!但若兵貴神速,乘虛直入,必能在卓雲入穀之前,徹底粉碎他的誘敵計劃,將之生擒活拿。我便可以卓雲為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蜀軍主力雄師。”

    哪料生死關頭,卓雲所率騎兵殘部,突然回光返照,前隊走馬如飛,快如奔雷。後隊死舍忘生,全力抵抗,甘當炮灰。及至大寧穀口,博贏剛好追卓雲追了一個馬前馬後,馬頭馬尾。

    博贏素來謹小慎微,怎奈數次大捷,大長他驕傲之心,更讓他利令智昏。更何況,反正有卓雲做墊背,索性緊追不舍,衝進大寧穀。

    刹那之間,吳蜀兩軍,狹路相逢,便在大寧穀中,展開浴血奮戰。

    一時間,萬箭齊發,炮火齊鳴,飛沙走石,刀槍劍雨,天昏地慘。

    喊殺聲四起,青荷卻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她在奮力尋她的阿龍。

    突然,對麵山頭之巔,衝出雄獅上萬。

    為首一人,那是誰?銀盔銀甲,雄姿英發?部署有方,指揮若定?是他,就是他,她的阿龍。

    就在那一刻,青荷逐漸恢複的神誌,從未有過的清晰。

    再看大寧穀中,十麵埋伏,險象環生;八方陷阱,層出不窮。

    青荷大喜,全忘了個人憂慮,毋庸置

    疑,蜀軍占盡天時地利。

    頃刻之間,蜀攻吳守,戰局逆轉。蜀軍人數雖少,卻能同仇敵愾,出奇製勝。吳軍兵多將廣,卻傷亡慘重。

    西蜀士氣大振,形勢大好。但是,也吃虧非小,卓雲身陷重圍,傷痕累累,衝殺不出,逃生無路。

    博贏唯恐兵敗如山,早已殺紅了眼,更是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活捉卓雲,以求全身而退。”

    作為眾矢之的,卓雲身受重傷,更被吳軍裏三層外三層重重包圍。前後受製,腹背受敵,想要脫身,勢比登天。

    就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時刻,一道白影快如駭電,疾如飄風,殺進敵陣。

    青荷看得揪緊一顆心:“阿龍,原來是阿龍神兵天降,舍命救主。他是一軍之帥,怎能以命相拚?”

    阿龍驍勇無敵、威震八方,在萬將叢中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繞過無數刀槍劍戟、斧鉞鉤叉,躲過萬千槍林箭雨、戰壕坑溝,向卓雲步步挺近。

    眼見數萬吳軍,從四麵八方潮水般包抄,阿龍身在半空,勢如雄鷹,左劍橫在胸前,右掌迅疾拍出。瞬間,狂風大作,風起雲湧,但聽“啊呀”、“哎呦”一連串叫喊,數十人跌成一團。

    阿龍左手“飛龍劍”劍花極挽,又有十數名吳軍撲倒在地。忽見他騰空躍起,“砰砰砰砰”數聲響,十數名吳國士兵被劈風神掌震飛了開去。他乘機極速前縱,淩空甩出追風菱針,雨點一般襲向吳軍,十數人立仆。

    登時,吳軍陣腳大亂。

    “魁星三筆”飛身上前,仇人見麵,分外眼紅!萬千吳國將士,豈能白白犧牲?豁出性命不要,也不能讓敵將救出卓雲。

    三人受博贏之命,更是舍生忘死衝將上來,揮舞判官筆,攔著阿龍。

    眼見“魁星三筆”奪命狂襲,阿龍運劍如風,氣貫長虹,一招“露清藕香”, 劍去如電,“刷刷刷”三劍,分刺三人前心、小腹、下盤。三人大驚,極速躍閃。

    打鬥之間,又衝上來數十個舍生忘死的吳將,均被阿龍以掌力震飛。

    如此這般,“劈風神掌”與“荷香劍法”配合使用,以威猛之勢,濟以靈動之變,吳軍如何抵擋得住?

    博贏眼見阿龍在萬將從中,衝鋒陷陣,大顯神威,如入無人之境,不禁心驚膽寒,隻盼倚多為勝。高舉令旗,高聲斷喝:“步兵七營,布流沙陣!”

    數百將士齊聲應和。卻是十名將士分率數十名步兵,左手盾牌,右手短劍,結成一堵堵堅壁,齊聲呐喊,猛衝向阿龍。

    青荷眼望阿龍,隻覺一顆荷心,不會跳動,不盡傷痛,不盡歡騰。

    定睛再看,阿龍險象環生,青荷恨龍之心全無,念龍之心劇增,一顆心懸在半空,根本不知所終。

    懸懸的心,恰恰聰明。愛與不愛,不再徘徊,而是無比堅定:“泰哥哥數次相勸,不要執迷於阿龍愛不愛我,而應捫心自問,我愛不愛阿龍。泰哥哥是在告訴我,愛從來不是一廂情願,而是相應相生。我若愛他,他便愛我。毋庸置疑,他永遠都是我的阿龍。”

    如此一想,豁然開朗,精神大振,愛意更濃。全然不能自已,披荊斬棘向阿龍衝去。

    奈何兩人之間,隔了千軍萬馬,隔了數道山澗,任她急出滿頭大汗,如何能夠瞬息之間衝到愛人眼前?

    君來我未來,我來君已老。君恨我來遲,我恨君來早。

    君來我未來,我來君已老。恨不來同時,日日與君好。

    君來我未來,我來君已老。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君來我未來,我來君已老。龍荷相對泣,夜夜棲芳草。

    阿龍身在險境,卻能處亂不驚,眼見第一排劍盾衝殺而來,足尖點地,向左騰飛。又見左邊第二排接踵而至,急忙左足一點,從劍盾人牆之頂,倏然飛起。身子尚未落地,迎麵第三堵劍盾人牆衝到,急吸一口氣,右足點地,又從頭頂躍過。

    豈知,人牆劍盾便如流沙一般,一堵接著一堵,一排接著一排,竟似無窮無盡,前隊方過,立即轉作後隊,翻湧而至。多虧阿龍身法靈動,上下翻騰,東閃西躲,便如驚鴻。

    終於闖至卓雲近前。刹那間,甩出追風菱針,十數名吳軍立仆。趁此時機,奮起平生之力,一個縱身騰躍,騰雲駕霧般從吳軍頭頂飛過,猶似飛將軍,從天而降,落在卓雲身側。

    陡然間,阿龍躍身而起駭電一般,將卓雲搶在手中。右手夾著卓雲,左手飛龍劍破空而出!一招“碧荷縹緲”,長劍橫掃,十數名吳兵立仆。數十名軍士嚇得倒身撲地,更有的連滾帶爬,舍命逃竄。

    乘此時機,阿龍飛身躍起,腳蹬足越無數頭頂,向外突圍。吳軍對他絕世無雙的劈風神功心驚膽寒,紛紛作鳥獸散。

    眼見阿龍英雄蓋世,吳軍再也力不能敵,博贏怒火咆哮,怒焰奔騰。唯恐卓雲僥幸脫逃,急迫之中,厲聲下令:“開弓放箭!讓他君臣插翅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