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買糧食

字數:3742   加入書籤

A+A-


    最主要這裏價錢最便宜,原主薛一梅曾經幾次從這裏買糧食,因此算是糧鋪的老顧客了。

    糧鋪的東家是鎮子上的老宋、廖大嫂夫婦倆經營的,因為廖大嫂是廖家人,廖家在鎮上開了百草堂醫館,也有一定勢力。

    所以,糧鋪也沒誰敢招惹,因為價錢公道,糧食質量也很好,因此生意也還興隆,來往的都是老顧客。

    薛一梅背著筐子進去時,正被廖大嫂看見了,立即熱情的迎了上來。

    “哎喲,大妹子,可好久沒來了,今天買點兒啥?“

    “廖大嫂,生意挺好的吧?”薛一梅笑著也打了個招呼,“我想買些蕎麥麵、高粱麵啥的。”

    ”哎喲,可是來巧了,有新到的蕎麥麵、高粱麵和高粱米,成色都不錯,都是今年的新糧,來這邊看看。”

    薛一梅四下掃了一眼,見裏麵人還不少,大多數穿著都很樸素,一看就是附近居住的最底層百姓,像她這樣打扮的鄉下人占了大多數。

    廖大嫂知道薛一梅從來沒有買過細糧,因此將她徑直引到了粗糧區。

    正在忙碌的老宋忙中偷閑衝著薛一梅點了點頭,算是打了招呼。

    糧鋪裏雇著兩個小夥計也都在忙碌著。

    “這些都是今年的新糧食嗎?”薛一梅看著櫃台裏麵口袋裏露出的色澤光亮,一看就質量上佳的高粱米、蕎麥麵和高粱麵,隨口問道。

    “是的是的,都是今年新打下的糧食,這個嫂子可以給你打包票,你看看這成色,舊糧那邊也有,可不是這樣的!”廖大嫂認真的介紹道。

    其實,一般的農家糧食賣糧都是壓一年才賣,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除非家裏等著用錢才會賣當年的糧食。不過,他們糧鋪的糧食真的是貨真價實的新糧,沒有誑薛一梅。

    “新米、新麵還是原來的價錢嗎?”薛一梅想到懷裏的六百多文錢,有些底氣不足,想確認一下價錢。

    “當然,當然,高粱米八文一斤,高粱麵十文一斤,蕎麥麵五文一斤。”廖大嫂知道薛一梅的家庭情況,將價錢告訴了她,“不過,陳米比新米還便宜一些,差不多一斤少一兩文錢。”

    “陳米?”薛一梅看了四周一眼,小聲的問道,“沒有變質吧?還能吃嗎?”

    廖大嫂看著薛一梅小心翼翼的樣子,被逗笑了“我家的陳米也隻是前年的,是相對於今年的新米說的,也都是積攢下的帶殼的糧食,現賣現磨,米麵質量都還好。”

    “前年以前的糧食,我們是不賣的,有餘存的我們就賣給了軍中當軍馬飼料了,你放心,你也是我們的老顧客了,這一點我還能糊弄大妹子?咱鋪子要那樣做,誰還光顧?早就關門啦!”

    “嗬嗬,大嫂別見怪,我不懂這些,就問問。”薛一梅自然知道陳糧也能吃,不好意思的解釋道。

    聽廖大嫂這麽一說,自己還真是小人之心了,還以為古代的陳米都是變了色的黴米,有些黑心糧鋪拿陳糧當新糧賣,顧客不知道也隻能自認倒黴,這家糧鋪提前說清楚陳糧和新糧的區別,已經很不錯了。

    既然陳米、陳麵價錢便宜,也隻是前年的陳糧,她打算還是買陳米算了。

    不過,她還是想給兩個小的買些大米、白麵嚐嚐。

    兩個孩子都太瘦了,就是傅平也單薄、瘦弱的可憐,買些細糧預備著,隔些日子給孩子們改善一下,也讓孩子們有個念想。

    於是目光看向了細糧區,問道“那,白麵多少錢一斤?大米多少錢一斤?”

    “大米三十文一斤,白麵也是三十文一斤,你要多少?”廖大嫂一聽薛一梅的口氣,知道這個小媳婦今天終於要買細糧了,急忙將價格告訴了她。

    薛一梅一聽價錢,嚇了一跳,隻是不知這是新米的價格還是陳米的價格,立即問道“這些是陳米的價錢嗎?”

    “不是,這是新米的價錢,要是你想買陳米、陳麵,還能再便宜兩文錢。”廖大嫂解釋道。

    薛一梅一聽還能再便宜點兒,就買了三十斤蕎麥麵,五斤白麵、五斤大米,這些自然都是陳米、陳麵。

    三十斤蕎麥麵三文一斤,是九十文;白麵五斤、大米五斤,都是二十八文一斤,兩樣加在一起是二百八十文,三項加在一起總共花了三百七十文。

    薛一梅付了錢,這才想起忘了拿口袋了,有些著急“哎喲,大嫂,咋辦?我忘了帶口袋了!”

    “哈哈,這有啥,咱糧鋪還缺口袋?”廖大嫂說著,給她找出來大小三個口袋,幫著她把糧食一一裝好。

    這讓薛一梅很不好意思,連連道歉說“對不起廖大嫂,我真的是忘了帶了,等下次我再給你帶過來。”

    她不知道,買的多了糧鋪本來就應該搭配口袋,因此心裏很過意不去。

    廖大嫂爽快的說“你這大妹子也忒外道了,咱們開著糧鋪最不缺的就是口袋,快別再說還我的話,不然我可真急了!”

    “那謝謝大嫂了!”不管咋說,薛一梅感覺自己也是占了便宜,真心的向廖大嫂致謝道。

    “別再謝了,等以後你常常光顧我們鋪子就是了。”

    廖大嫂說著幫薛一梅將三個大小口袋裝進了筐子裏,上麵仍然覆蓋上那些荒草,蓋得嚴嚴實實的,從外表看,誰也不知裏麵盛的什麽。

    薛一梅在廖大嫂的幫助下背上了裝滿了糧食沉甸甸的筐子,告別了廖大嫂,出了糧鋪,又從對門的雜貨鋪花了五十文買了一斤食鹽,這才急匆匆的向城門口走去。

    一邊走一邊心疼的不得了,這裏食鹽真的是太貴了,難怪傅家吃不起。

    此時,城裏人漸漸多了起來,賣小吃食的小攤子隔不多遠就有一個。

    什麽麻花、棗糕、煎餅、糖葫蘆、驢打滾等等,小攤子將街道兩邊幾乎都占滿了,再加上人也多了起來,薛一梅費了好大的勁兒才趕到了城門口。

    她顛了顛背上沉重的筐子,抹了把臉上的汗,剛才這一通走,大冬天的竟出了一身的汗,看來自己還是太高估自己了。

    雖然在現代背個四五十斤東西應該不會太費勁,但她忘了古代這個身子已經饑餓交加,很是羸弱了。

    本文是相對輕鬆的題材,希望親們在工作學習之餘能放鬆一下。

    謝謝親們的推薦票和打賞,謝謝親們的支持,歡迎親們多多提出寶貴意見,周四快樂,麽麽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