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曆史淵源

字數:4618   加入書籤

A+A-




    第四章曆史淵源

    一路上顧孟縈如同一個好奇寶寶,纏著爹爹不停地問這問那,堪比十萬個為什麽。因為她對於這個世道的確什麽都不了解啊,他問爹爹為什麽嫁給娘親,而不是娘親嫁給爹爹,通過爹爹她才知道這個時空的淵源。

    原來武則天駕崩前將畢生培養的暗部力量全部交給太平公主用以自保。唐明皇李隆基登基後,以謀反罪賜死太平公主。在國師的幫助下,太平公主通過詐死逃離。她帶著她母親留下的暗部力量,通過國師的指引,在迷霧和黑暗中走了五個多月才到達這片奇異的時空,在這廣袤而肥沃的大陸上她帶著暗部力量征戰四方,統一了各個部落。為了紀念她的母親,她建立了大曌王朝,自謂天命帝女。跟隨她的這部分暗部力量與當地的土著充分融合,將諸子百家、儒釋道思想帶到了這裏。將紡織、刺繡、農耕、中醫中藥等百業帶到了這片時空。用儒家思想教化他們,用武力征服他們,讓他們敬畏和臣服於他們的女皇陛下。

    那時,民風開放,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繁榮。因為遠離故土,回不去的地方就是故鄉,為了一解鄉愁,他們把帝都命名為長安,長安以東的兩座城市分別命名為洛陽和開封,這是當時最繁華的三座城市,互成犄角,相互守望。他們將這個大陸最大的兩條河,南方的河命名為長江,北方的河命名為母親河,如果不是因為河水太過清澈,說不定他們還會將它命名為黃河。為了他們那濃濃的揮灑不去的鄉愁,將大曌王朝這片土地的行政區劃照搬了大唐盛世時的行政區劃。

    他們延用了大唐的曆史、文學、醫學、律法等,學習唐太宗時的兼容並包開放心態,讓這片肥美的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迅速繁榮昌盛起來。由於今上愛民,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老百姓的生活較之以前有了質的飛躍,他們深深地愛戴他們的女皇陛下,認為她是上天派來的拯救他們的上仙。太平公主在位30餘年,死後傳位其女。百姓為紀念她,稱她為太平上仙,廟宇裏太平上仙香火甚是興盛。大曌王朝持續了300餘年。這三百餘年雖長,也曆經一些小的災禍,但基本上都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這段美好時光被史官們如實記錄傳承下來,又被後世無數文人墨客極力讚美與追捧,以至於大郎君說起這段曆史總是一臉豔羨,說那時男可娶妻,女可招贅,婚戀自由,民風開放,生活自在,說先祖們的生活宛如天堂。

    後來,國勢漸微,世家當道,崔姓世家鎮西候崔修遠率兵謀反,在孤女蕭念念的幫助下,推翻了女帝統治,建立了大秦王朝。起兵之初,崔修遠對蕭念念許諾,事成之後,娶她為後,獨寵一人。蕭念念一心為情郎,以為可以和他做神仙眷侶,共掌天下。後來顧孟縈通過查閱史書,推斷出孤女蕭念念可能是修仙界人士,仙人鬥法引發空間爆炸,她不幸跌落此間。由於此間靈氣不足,她無法施展高強的法術,但她的隨身空間可以使用,武藝也未失。她通過販賣空間靈泉釀酒和出售靈藥,積攢了大量的銀錢為崔修遠謀反提供了的軍資,同時她還幫崔修遠籌集、運輸糧草,讓他可以無後顧之憂地投入戰鬥,並最終推翻了大曌王朝。

    大秦初立,為了平衡前朝與後宮,崔氏一族族老們出麵阻止帝王立蕭氏為後,帝王崔修遠並未力挺蕭念念,他登基後立世家貴女王氏為後,封蕭氏孤女念念為貴妃,廣納後宮。蕭念念隻想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共侍一夫尚且不肯,又豈肯為妾?她雖恨其情郎背信棄義,但並未存報複之心,而是自求離去,放逐山野。帝王疑心,豈肯放離?郎心似鐵,君心難測,蕭貴妃被軟禁於後宮。蕭念念隱忍不發,半年之後逃離皇宮,潛入郎州武陵郡清源山。隨後被暗衛追蹤至此,帝王下令射殺之。臨死前蕭念念已怨念極深,遂以靈魂為祭起誓山崩地裂,大秦必亡。女子為帝,男子為輔,女貴男賤,世代共妻。如有違背,必遭天譴。可能修仙者的靈魂比較強大,蕭念念死後,帝王崔修遠心病已去,不用再擔心她會輔佐別人推翻他的統治。由於蕭念念死前的誓言讓崔修遠心懷忌憚,於是請大師做法將蕭念念鎮在九層佛塔下麵,讓她永世不得翻身。法事剛做完,就發現各地陸續發生強烈地震、引發海水倒灌、河流改道、大澇大旱、天災不斷,民不聊生。老百姓認為地龍翻身,山崩地裂,是由於帝王私德有虧,不堪為上。於是各地群雄並起,各自雄霸一方。大秦王朝左支右絀勉力支撐不到三年便亡,曆史便進入了各路諸侯混戰時期。清源山附近老百姓趁著亂世自發地去拆掉佛塔,改建了一座神女廟來祭祀蕭念念,於是清源山不光有清源寺,還有一座求女的神女廟,甚是靈驗,香火不斷。

    群雄混戰,戰亂近三十餘年,最後被前大曌王朝定國公蕭維楨一統天下,恢複了大曌王朝,史稱後大曌王朝,建國號開元。建國之初,百廢待興,首先就是要統計人口,分配田地。進行全國人口普查之後才發現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男多女少,新出生的男女比例高達4:1,男子娶妻相當困難。於是換親流行,兄弟共妻,富人能娶妻納妾,窮人難以娶妻。於是為了娶妻多地爆發農民起義。無奈之下國家頒布律法禁止納妾,一家娶一妻。後來並州發生妻子被丈夫們施虐致死,妻子娘家兄弟報複,發生滅門慘案。於是權貴之家開始招贅,不再嫁女,發現招贅會讓長輩過得更為舒心,矛盾更少,子嗣上更是自家說了算,且不會亂了血脈。上行下效,於是民間也開始不嫁女,隻招贅。女子都招贅,男子們隻好出嫁,由於儒家思想幾百年的影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男子們再憋屈,為子孫後代計,隻好嫁入女家。就這樣仍有無數男子無法嫁出。女子招贅一般就招一兩個女婿。男女失衡至此,男子無妻易生事,不利和平,甚至有男子由於才幹突出,被父母或姐妹留於家中無法嫁人。根據國情發展,帝王於是又重新頒布法令女子娶夫,男子出嫁。女子作為家主掌握家族發展方向、生育子女,男子掙錢養家、養育子女。平民女子十五及笄,即可成婚,十八歲前必須娶夫,如不娶夫,官府配之,不服管教者,父母株連入獄受罰。23歲之前必須娶滿三夫,否則官府配之。為防止男子不婚不嫁,聚眾鬧事,律例規定男子十八成人,可婚配,二十而冠,二十五歲之前必須出嫁,否則科以重稅,三十而不嫁者,強征入伍或賣身為奴,如想再嫁,唯有建立軍功,才有可能被官府配婚。賣身婢仆由其主人安排,極少有女子賣身為奴,所以家裏有女奴的都是豪富之家,或是災荒之年,為了活命才會賣身,所生的家生子,如有女孩家生子也是相當珍貴的,將來娶夫也是在男仆中選。男仆很多嫁不出去,一直在主家服侍到老。男子到婚配之時,那競爭可是相當激烈。凡教唆女子一夫一妻的屬重罪。由皇族和上層貴族做表率,公主娶夫,皇子出嫁,帝王立嫡長女為皇太女。自此,女子娶夫,男子共妻,少有例外。

    蕭氏女帝即位後,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百姓逐漸安定,商業快速繁榮起來。經過幾代女帝的努力和上百年的安定發展,男女婚嫁製度數度修改,條例越來越細致,將女子權益保護的很好。女子在家族中的地位極高。物以稀為貴,人也一樣,為了家族繁育和人口穩定增長,對女子的生育極為看重,雖說女子十五及笄即可成親,但絕大部分父母疼愛女兒,不忍其受早婚生子之痛,且早婚不利於女子以後生育,一般成婚都在十六七歲。雖男女比例嚴重失衡,但上天有好生之德,男女初婚第一胎生女孩的幾率高達百分之八十,所以女子的第一個孩子一般都是嫡長女,以後作為家主來培養。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男子們雖共妻,但嫡庶分明,嫡長女一般繼承家業,如有庶女,亦可在其成年婚後可分得部分家產自立門戶。如果生出庶長女,那後果可比古代生出庶長子要嚴重得多。因為女子出生率太低,而隻有第一胎生出女子的概率最高,生完庶長女,後麵生女的幾率就大大降低了,所以男女的貞操觀念還是比較講究的。迎娶大郎君之前,女子一般既使不守身也不會讓自己有孕,因為這是對大郎君的基本尊重。如果迎娶大郎君之前有孕會讓人恥笑,大郎君亦會有失顏麵。男子嫁人之前更是保守,為此,絕大部分家庭都會在男子十二歲左右點上守貞砂。新婚之夜新娘要檢查守貞砂,以示男子清白。大郎君是家主的正夫,即夫君,正夫、側夫和侍夫皆稱夫郎。家主生的所有孩子都稱大郎君為父親,稱其他夫郎為爹爹。側夫和侍夫就相當於古代的貴妾和賤妾,但側夫可扶正,侍夫不可以扶正為正夫,但可升為側夫。這些都是顧孟縈後來翻看大曌律法而得來的。

    大曌王朝婚配和中國古代一樣講究門當戶對,世族和庶民很少通婚,雖男子嫁人不易,他們知道寧為門當戶對女子的側夫,也不會嫁給出身相差太遠的女子為正夫。古代的妾沒有個人財產,沒有人權,但大曌的側夫是可以有自己的財產的,他的嫁妝是他的私產,可以自行處理,也可以作為自己兒子的嫁妝陪嫁出去。男子婚後外出務工並無影響,隻是婚後所得三分之二都要交給妻主,正夫大郎君幫忙打理家裏的產業,管理夫郎及孩子們。

    “爹爹,那怎麽才能知道家主生的是哪個夫君或夫郎的孩子呢?”顧孟縈有些好奇地問爹爹。

    “哦,縈兒還記得你的母子樹嗎?”

    顧孟縈一臉懵懂,什麽母子樹?怎麽毫無印象?

    “每個女子出生後,都會從母親的母子樹上取下一根新枝,插入土中,將胎衣埋在樹下或臍帶血澆灌其上,讓其插枝發芽,待女子成婚生子後,孩子滿月,取自己母子樹的汁液,兌一點清水,將孩子手指劃破,滴入水中,然後再由其夫郎們滴血認子,顏色變為藍色,即是生身爹爹。”

    “那母子樹要是死了或被毀了呢?”

    “沒有人會故意毀損母子樹,因為每家都會種這種樹,它生命力頑強,不會輕易死去。如果是真的死去了,隻需另取一枝,取女子血一小杯澆灌,重新種一顆即可。母子樹要結果子就需要八年左右,結的果子就是給小嬰孩吃的乳果。所以每家隻要生了女孩都會取臍帶血或胎盤種下一顆母子樹,你隻要數每家院子裏的母子樹就可以知道這家有幾位女性了,根據母子樹的大小也可以分辨出這個家庭裏女性的年齡了。如果搬家,一般人家都會將自己的母子樹挖出載到盆裏帶走。”

    嘿,還挺神奇啊,看來是土著物種。為何前世沒有,要不然dna檢測豈不是要失業了。

    “爹爹,那母子樹是什麽時候被人發現的啊?”

    “它一直都在啊,到處都是,家家戶戶都種有,可能是先祖的智慧發現了她的奧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