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話:揮軍京師

字數:4743   加入書籤

A+A-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一聲鑼聲響起,燕兵紛紛躍起,平安所率領的明軍知道中計,掉頭就走。平安親自率領三千騎兵奔亡於北岸,燕王朱棣僅以數十騎人馬,橫擋住平安的去路。

    平安的手下有一員蒙古族勇將名叫火耳灰,先前也在燕王的手下為將,入侍京師數年,被建文帝派到平安手下充當主力。火耳灰識得燕王的麵目,手執長槊就向朱棣奔來。

    朱棣的手下燕將童信一箭射中火耳灰的坐騎,燕兵生擒了火耳灰。火耳灰的部下曲哈三貼木耳也很勇猛,見主將被擒,立刻策馬殺到,又被燕軍射落馬下生俘。明軍見狀驚恐,大敗而去。

    當晚,朱棣釋放火耳灰等人,並以這些憨厚忠勇的蒙古人為貼身侍衛。諸將勸他小心,朱棣不聽,北方人質地魯鈍樸實,朱棣看準了這一點,故而用人不疑。朱棣揮師臨淮,大破明軍的後勤部隊,明兵部尚書鐵鉉率領部隊迎來,與燕軍交戰,在危急之間,朱棣幸得火耳灰等蒙古侍衛的護翼,有驚無險。

    明將平安在小河南岸紮營,燕軍於河北岸駐營,各自準備後,雙方於清早交戰。

    混戰之間,平安左刺右殺,在北阪和燕王朱棣的馬頭相對,此時平安也顧不得莫傷朕叔父的詔令,舉槊急擊,數次差點刺中朱棣。遇見對方動真格的,朱棣身手再好,心中也十分的慌張。幸虧燕軍蕃騎指揮王騏趕到,躍馬直衝平安,平安的坐騎又蹶了一下,朱棣才逃過一命。

    雙方大戰一整天,各有死傷,於是明軍駐守橋南,燕軍駐守橋北,相持數日。過了不久,明軍糧盡,燕兵乘機襲擊,恰巧明將徐輝祖的軍隊到達,雙方又大戰於齊眉山,自午至酉,勝負相當。

    在亂戰之中,燕將王真、陳文、李斌等人都臨陣被殺,諸將心生恐懼,紛紛勸朱棣:“我軍深入日久,暑雨連綿,淮土蒸濕,疾疫多發,不如回軍到小河之東,休息兵馬,再作打算。”

    朱棣堅持前進,他說:“兵事有進無退,現在我軍勝勢已見,如果反而掉頭北返,軍心馬上解體。”眾人之中,隻有鄭和堅決站在燕王一邊,苦勸諸將再做堅持,莫生退心。

    建文朝臣探知消息,知道燕軍正在苦撐,敗象已經顯露,就勸建文帝說:“燕軍很快就要敗北,京師不可無良將。”

    建文帝不知兵事,馬上下詔召回徐輝祖軍入衛京師,這樣一來,小河戰場隻剩下何福所率領的一支孤軍與燕軍相持。雙方對壘期間,燕王朱棣命令軍士進行休整,廣賜財物,以收買軍心。明軍由於畏戰,往往掘塹作壘為營,軍士白日黑夜都不得喘息,人力虛疲,往往真到了作戰的時候就全無體力。

    由於日久缺糧,明將何福下令移營到靈壁就糧,當時明將平安師騎兵六萬人,護送大量運糧兵車前往何福的營中。朱棣偵知消息後,派精兵一萬多人阻擋平安援兵,並派朱高煦伏兵在林間,等候雙方混戰後明軍疲憊時忽然殺出助戰。

    燕王朱棣安排妥當之後,率師迎戰,兩翼騎兵扇形排開,直殺明軍運糧援兵。平安引軍突然到達,截殺燕兵一千多人,朱棣見狀,連忙命令步軍縱擊,橫貫明軍的大陣,截斷明軍。明將何福見仗已經開打,也率軍出壁而戰,與平安合擊燕軍,又殺燕兵一千多人,燕軍小退卻。

    朱高煦見雙方打得火候差不多了,趁明軍喘息之際,忽然率領生力燕軍加入戰鬥,朱棣又率領後退的燕兵急轉身,一齊掩殺明軍。何福等人大敗,殺傷一萬多人,喪馬三千多匹,燕軍盡獲明軍的糧餉。

    何福所率領的明軍逃入營壘後,餓得雙眼發青。眾將集合議事,決定隔天突圍,聽聞炮聲即開門衝出。沒等到天亮,朱棣已經指揮大軍進攻明營,諸將先登,兵士蟻附。燕軍發射三震炮,何福部下明軍誤認為是自己軍營突圍的炮號,爭相推開營門衝出。營門一時堵塞無法逃出,明軍自相踐踏,人馬墜入壕塹,深溝滿滿都是人馬,燕兵乘勢大擊,明軍一敗塗地。

    此戰除了何福一人僥幸逃脫之外,由於營中馳馬不便,大將平安、陳暉都多名明將皆被燕軍生擒,至此明軍主力幾乎喪失大半。

    看見被捆綁押入大帳的平安,燕王朱棣笑聲問道:“淝河之戰,你的馬愚鈍,何以遇見我?”

    平安朗聲大言:“刺殺殿下如摧拉腐朽之木。”

    麵對如此忠貞不屈之士,朱棣本人也不得不心生讚歎:“高祖皇帝培養的好壯士。”命人送平安於北平關押,未加以殺害。

    平安,安徽滁州人,小字保兒。他的父親平定從太祖朱元璋起兵,與大將常遇春進攻元大都時戰死。平安當初做過朱元璋的養子,驍勇善戰,力大無比。他以列將征燕,多次擊敗燕軍。

    燕軍有一勇將王真,朱棣常誇示人說:“諸將奮勇如王真,何事不成。”

    淝河之戰,平安單騎挑戰王真於馬上,勇冠諸軍。因此燕軍見平安被擒,軍中歡呼動地,紛紛大叫:“我們從此就安全了!”

    朱棣為了收買人心,當時把平安械送到北平。他稱帝之後,還假惺惺以平安為北平都指揮使,不久就改授後府都督僉事的虛職。永樂七年,朱棣巡視北京,快進入城時,見章奏中還有平安的名字,對左右說:“怎麽平保兒還尚在啊?”平安聞訊,知道朱棣仍懷疑嫌猜,馬上自殺身亡,朱棣外寬內忌,由此可見一斑。

    從此明兵情勢急轉直下,本來十萬明兵從遼東趕往濟南想與鐵鉉合軍,走到直沽就被燕軍截殺,主師楊文被擒,沒有一個人能到濟南。遼東明軍之所以遲遲趕到,主要是朱棣約好韃靼兵不斷騷擾邊境,牽製了遼東的明軍,可見朱棣還是個賣國嫌疑的反賊。

    燕兵至泗州,守軍不戰而降。朱棣列大軍於淮河的北岸,明將盛庸擁有數萬兵於南岸。燕兵又施以奇襲,這群慣於騎馬的北方兵竟能先派數百人乘小舟先入南軍艦隊中放炮,屢戰屢敗的南軍驚駭至極,棄艦而逃。燕軍乘勝追擊,當天就攻克盱眙,直趨揚州。

    揚州守將王禮等人暗中通款燕王,把主管江淮的監察禦史王彬捆住,大開城門投降。接著燕兵又降高郵、克儀真,此時長江之上,遍插燕王大旗的巨舟往來穿梭,旗鼓蔽天。

    金陵城內,大臣們見勢頭已變,各自心懷鬼胎,都以守城為名求出,致使都城更加的空虛。情急之下,建文帝派燕王堂姐慶城郡主入燕營請和,答應割地,與燕王中分南北,劃江而治。事到如此,朱棣當然不幹,婉言拒絕。

    建文帝著急,忙問方孝孺:“如今怎麽辦?”

    方孝孺是書生,隻能回答:“長江可擋百萬兵,江北船已經派人燒盡,北師豈能飛渡長江?”

    燕軍大集合,於浦子口向明軍發起攻擊。明將盛庸與諸將逆戰,竟然也擊退燕軍,又贏得一次暫時的勝利。

    至此,朱棣想與侄子議和北還,估計天氣溽熱,朱棣自己也有些頂不住了,畢竟已經得到了一半的國家,想先回北平休整一下再圖後舉。假如此次朱棣回北平,後來的事情還真的難以預料,大勝大敗,誰也說不清楚,況且建文嫡孫嗣位,正朔所宗,軍心民心,道德的力量無比巨大,會在一夜之間可能突然令燕軍兵敗如山倒。

    在這節骨眼上,朱棣能戰慣戰的兒子朱高煦率生力軍趕來,見此不由得不使朱棣大喜過望。他一躍而起,全身貫甲,撫著朱高煦後背說:“加油吧!世子他的身體不好。”

    言外之意是要把繼承權傳給朱高煦,有了這一句話,朱高煦像是活人被打強心針一樣,鐵了心死戰。建文帝本來派都督僉事陳喧率軍增援盛庸,不料陳喧徑直坐船過江投降了朱棣。

    於是朱棣裝神弄鬼,祭祀大江之神,誓師渡江。燕軍舳艫相銜,旌旗蔽空,金鼓大震,當日天氣萬裏無雲,水平如鏡,雖然盛庸水軍沿江列艦二百多裏,但是明軍看見燕軍如此的盛勢,皆大為驚愕。仗未開打,明軍心理上已經輸掉了。

    燕軍乘船迫岸,首先直衝盛庸的主營,盛庸的軍隊崩潰,燕軍追奔數十裏,最後殺得盛庸單騎逃遁,其餘將士皆解甲投降。明軍舟師如此之眾,竟然不戰而降,可見燕軍的軍威已經非同小可。

    盛庸逃跑後,朱棣不久即攻下金陵稱帝,盛庸以餘眾投降,奉命駐守淮安。不久,建文帝的兵部尚書鐵鉉被擒獲,朱棣馬上命令盛庸退休,很快朱棣就派人誣告盛庸怨望有異圖,逼迫盛庸自殺。朱棣起兵後屢戰屢捷,但多次敗在盛庸和平安兩將之手,因此一直記恨在心。

    搶渡長江之後,燕軍又攻下鎮江的咽喉要地,直奔金陵殺來,當時本來鳳陽還有留守軍隊數萬兵,但是守將認為中都不能輕棄,死心眼固守中都。駙馬梅殷在淮安也有數萬兵,也因為消息隔絕,不知所為。

    建文帝到了這個地步,驚惶憂鬱,天天徘徊殿庭之間。不久,他招方孝孺問計。方孝孺隻是一個大儒,軍事根本不是他所擅長的,他隻能在朝班上抓住李景隆,說道:“壞陛下大事的人,是這個人。”請建文帝下令殺掉他。

    群臣班中共衝出十八人,都氣得咬牙切齒,憤怒之下,爭相上去拳打腳踢,差點把李景隆當眾打死。

    本站重要通知:請使用本站的免費小說app,破防盜版、更新快,會員同步書架,   下載免費閱讀器!!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