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話:建文帝自焚

字數:3923   加入書籤

A+A-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眾臣把李景隆暴打了一頓,火氣稍消,方孝孺出主意說:“城中尚有勁兵二十萬人,城高池深,糧食充足。應該把城外居民盡驅入城內,並把城外木材全部搶運入城,使得燕兵無攻城之具,日久就會自行撤離。”

    建文帝聽從,這樣一來,在盛暑季節,老百姓在毒日頭下搬運巨木,饑渴勞苦,死傷無數。大家為躲避拆毀自家房屋後運送房屋梁木入城的苦差事,許多人自己縱火燒屋,大火連日不息。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漏又遭頂頭風。好好的金陵城,東北角和西南角又無故崩塌,朝廷下忙派兵民搶修,怨天愁地,上下官民都晝夜不得休息。

    在倉惶無計之下,建文帝一撥又一撥地派李景隆和諸位王爺出城,乞求燕王朱棣退兵,答應割地中分天下。朱棣當然不會退兵,一口咬定要逮捕奸臣,諸王個個碰了軟釘子而回。

    建文帝會見群臣,當眾慟哭,有人勸建文帝逃往蜀地,有人勸逃往浙江,有人勸逃往湖湘,意見紛紛,莫知所之,最早立議削藩的齊秦、黃子澄都早先出外募兵。至此建文帝一籌莫展,天天長籲短歎,恨恨地說道:“事出都是因為你們,而今你們都棄我而去。”

    燕王朱棣害怕四方勤王的軍隊來到,便派軍隊諸將日夜研究攻城的計略,想要盡快結束戰鬥。哨探偵知金川門是李景隆所把守,朱棣便率先派軍攻打,燕軍一到,李景隆與穀王朱惠馬上大開城門投降。以兵部尚書茹瑺為首的數十個望風轉舵的建文帝臣子也都紛紛投降,叩請朱棣稱帝。

    李景隆是朱元璋重臣李文忠之子,李文忠是朱元璋的親外甥,連李景隆的名字都是朱元璋所起的。此人相貌堂堂,眉目疏秀,顧盼偉然,其實是個繡花枕頭的美男子。他先前丟盔卸甲亡掉了八十萬軍隊,建文帝對他也沒有加以誅殺,危難關頭,他不僅不以死報,反而首先開城門投降朱棣,此人的品性也真的是至差至衰。

    朱棣即位後,李景隆得授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增歲祿千石。朝廷每有大事發生,他還站在班首主持政議,為此諸功臣皆不平。永樂二年,朱棣的兄弟周王告發李景隆在建文朝時強向自己索賄一事,不久又有人告發他蓄養亡命,謀圖不軌。畢竟是姑表親,朱棣不忍加罪,隻是削奪他的勳號,以公爵身份歸家停職。

    又過些時日,有大臣彈劾李景隆在家坐受閣人伏謁如君臣禮,大逆不道;李景隆之子李增枝多立莊田,蓄童仆成千,意圖叵測。朱棣這才下旨把李景隆父子連同家眷全部軟禁,沒收全部家財。老哥們耍賴皮鬧絕食,十幾天不死,也就又繼續苟延殘喘下去,在寂寞荒涼之下,直到永樂末年才病死。

    建文帝惶急,遜國而去。建文帝遜國是中國曆史一大謎團,宮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終。但是朱棣發現帝後的屍體在火中,超過八天才埋葬他們,自己單方麵宣布建文帝已經被燒死。但是他稱帝之後,仍然不放心建文帝,怕那屍體是別人,生怕這位侄子還活著日後東山再起,派人四處尋找。

    鄭和自永樂三年起數次下西洋,表麵上是宣示大明國威,一路揮霍金銀無數,實際上最重要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為了探訪建文帝的下落。當然七下西洋,誠為中華征服海洋的壯舉,據說美洲也是鄭和首先發現的,比哥倫布還要早。估計朱棣和鄭和誰也沒想到為了尋訪一個小皇帝下落的壯舉會帶出日後那麽多大動靜來。

    建文帝嫡孫承襲正統,居正朔之位,竟然敗於起兵反叛的藩王之手,實在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非常出人意料的結局。

    建文帝柔仁,燕兵將皆勇戰驍勇之輩,建文帝竟於大戰前下明詔莫傷害朕之叔父,不明之至,致使朱棣多次絕處逢生,假使明軍在戰場上能擒賊先殺王,燕軍早就冰銷敗亡。

    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皆為書生,蒼促實行削藩之計,不知戰事,也沒有什麽大的戰略眼光,以致於誤已誤國,最後招致滅族慘禍。

    單用一將統帥軍隊,耿炳文一人統帥三十萬軍;李景隆兩次敗北,一戰統帥五十萬軍,一戰統帥三十萬軍;盛庸一人統帥二十萬軍,明軍合天下之兵,握一人之手。反觀朱棣,單旅孤城,利於戰不利於守,利於合不利於分。如果當初下令山東、河北諸將各擁眾數萬,憑城堅守,年深日久,以叛臣賊子起兵的朱棣勝一仗敗兩仗,又一直逡巡在河北、山西狹窄地帶,熬過一陣熬不過兩陣,軍隊人心最終會轟然瓦解。

    建文帝彷徨不決,總在關鍵時刻犯下致命的錯誤。如果當時朝廷不招徐輝祖回金陵,而是讓他留在原地與徐福合擊燕軍,很可能挽轉整個戰場形勢,給已經是強弩之末的燕軍以致命的最後打擊。

    縱觀整個龍虎鬥的過程,建文帝一方除了盛庸、平安外有些智勇外,似乎沒有什麽特別突出的大師之才。這也要歸功於朱元璋,因為所有有智有勇有力的名將早已連子孫都被誅除幹淨,留下的全是三、四流的將領,自然不是燕王朱棣的對手。

    朱棣入京後,立即揭榜懸賞捉拿黃子澄、齊秦、方孝孺、鐵鉉等建文帝臣子數十人,並清宮三日,誅殺宮人、女官以及內官無數,隻留下一幫曾經向他通過風報過信的沒老二的太監。

    他又遷建文帝母親於懿文陵幽禁,殺掉建文帝三個兄弟,建文帝七歲太子朱文奎在亂中不知所終,肯定是被朱棣殺掉。另外的小兒子朱文圭當時才兩歲,還在懷抱之中,朱棣先把這個小孩幽閉於廣安宮,至明英宗時才放出,已經五十七歲,尚不能分辯馬牛,完全被禁錮成一個癡呆。

    朱棣派人撲滅皇宮大火後,首先做的就是召文學博士方孝孺來起草自己的繼位詔書,朱棣的謀士姚廣孝曾在北平時對他講,方孝孺是天下的種子,絕不可殺。

    方孝孺乃建文帝耿耿忠臣,身穿衰桎白衣大哭於闕下。朱棣召他入殿,方孝孺也不施禮,依舊嚎哭不已。

    朱棣勸說方孝孺:“我是效法周公輔佐成王啊。”

    方孝孺止住哭聲,厲聲反問:“成王安在?”

    “他自焚而死了!”朱棣答道。

    方孝孺又問:“何不立成王之子?”

    朱棣回答:“國賴長君。”

    方孝孺咄咄逼人,“何不立成王之弟?”意思是說建文帝幾個弟弟都已經成年了。

    朱棣不得已,親自下殿走到方孝孺麵前,苦笑著說:“這些都是朕的家事啊,先生你不要為這些事情費神。”

    左右遞過紙筆,朱棣說:“詔告天下,非先生不可。”

    方孝孺奪過詔紙,在上麵亂批數字,擲筆於地,邊哭邊罵道:“死就死吧,詔不可草!”

    朱棣怒急,大聲叫道:“怎麽能讓你痛快一死,即使要死,難道你不怕我誅你九族嗎?”

    方孝孺大喝:“便誅十族又奈我如何!”

    此時朱棣已經皇位在座,頓時呈現出殘暴的本性。他命令衛士用大刀把方孝孺嘴唇割開,一直劃裂到耳邊,然後命人逮捕他九族親眷外加學生,湊成十族,共八百七十三人,依次碎剮殺戮在方孝孺麵前。方孝孺忍淚不顧,最後被淩遲處死在聚寶門外,時年四十六歲。

    方孝孺臨刑前做絕命詩:“天降亂離兮孰知其尤,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庶不我尤!”

    本站重要通知:請使用本站的免費小說app,破防盜版、更新快,會員同步書架,   下載免費閱讀器!!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