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話:誅殺忠臣

字數:4321   加入書籤

A+A-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建文帝兵部尚書鐵鉉被逮到京城,朱棣坐在禦座,鐵鉉背對著殿廷,至死不肯轉身麵對朱棣。朱棣派人割掉鐵鉉的耳鼻,在熱鍋中燒熟,然後硬塞入這位忠臣的口中,問道:“此肉是否甘甜?”

    鐵鉉厲聲回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甜!”

    於是朱棣下令寸磔捏碎鐵鉉,這位忠臣至死罵不絕口。怨恨之下,朱棣又把鐵鉉八十多歲的老父老母放逐到海南做苦役,狠殺他十幾歲的兩個兒子,並硬逼鐵鉉妻子楊氏和兩個女兒入教坊司充當軍妓,任由兵士蹂躪。

    對於建文帝刑部尚書暴昭,由於他看見朱棣大罵,朱棣先拔掉他所有的牙齒,接著折斷他的手腳,以刀慢慢割斷他的脖子而死。

    對於禮部尚書陳迪,由於責問時不屈服,朱棣命令衛士綁送他及他六個兒子一起到刑場淩遲。朱棣先派人割下陳迪兒子陳鳳山的鼻子和舌頭,塞進這位忠臣嘴裏逼他下咽,陳迪雖然為文士,至死不屈,怒罵而死。

    對建文帝右副禦史練子寧,也是因為在殿上怒罵,朱棣命人先割掉他的舌頭,之後寸磔碎骨而死,他宗族被殺的人有一百五十一人。對建文帝兵部尚書齊秦,也是因為他不屈服,送到刑場淩遲。對太常卿黃子澄,也是滅他三族,淩遲處死。

    對建文帝監察禦史高翔,因為他穿喪服入見,朱棣命令衛士殺他於殿上,但是沒有誅族,但又挖掘高氏宗族的墓地,焚骨拋屍,交雜狗骨馬骨四散丟棄。

    對於建文帝監察禦史王度,宗人府經曆宋征、監察禦史丁誌、監察禦史巨敬,朱棣皆施以誅族之刑。

    建文帝大理寺丞劉端棄官逃去,被抓入殿。朱棣問:“練子寧、方孝孺是什麽樣的人?”

    劉端笑答:“是忠臣!”

    朱棣問:“你逃亡了,你是忠臣嗎?”

    劉端回答:“我是保存生命以圖報先帝之仇!”

    朱棣狼性大發,命人用刀割去劉端的耳鼻,獰笑著問滿頭血汙的劉端:“像你如此的麵目,你還算是人嗎?”

    劉端罵道:“我有忠臣孝子的麵目,九泉之下也有麵目去見建文皇帝!”

    朱棣狂怒,親手用棍棒把劉端捶擊而死。除了多位建文帝忠臣自己或全家自殺外,朱棣虐殺建文帝忠臣及其家屬共一萬多人,曆朝曆代異姓相伐相殺,從未有這樣慘屠對方官吏臣下的舉動。

    話說回來,對建文忠臣殺則殺,殺他可以成全他千秋萬世之名,王朝皇族更迭,誅殺前臣也不算太過份的罪行。而朱棣秉承朱元璋老混蛋血脈中殘暴凶殘的因子,把多位忠臣孝子的大好清白妻女送入教坊司做軍妓,每天承受二十多精壯漢子的羞辱,生下男丁當家奴,生下女孩長大後接著做軍妓,死後便下旨:“抬出城門喂狗吃了。”

    直到二十二年後,朱棣兒子明仁宗朱高熾繼位,才下詔:“建文帝諸臣家屬在教坊司、錦衣衛、浣衣局及習匠、功臣家為奴的人,全數恢複平民。”

    建文帝忠臣唯一善終的人,隻有魏國公徐輝祖一人。朱棣召見,徐輝祖不出一語,由於他是功臣徐達之子,家有免死的誓書鐵券,他的弟弟徐增壽又因為想投降朱棣被建文帝殺掉,朱棣才免他一死,革除他的俸祿,把他一直軟禁在家。

    殘暴如此,坐穩龍椅後的朱棣很想換張臉皮以仁德形象留諸後世。特別可笑的是,永樂二十二年的甲辰科舉考試,本來第一名狀元是孫日恭,考試官員最後把錄取名單呈給朱棣過目,這位流氓皇帝一反常態,細細研讀,竟咬文嚼字起來:“孫日恭第一名,不行!日恭兩字合起來就是暴字。朕一向以仁心為本,平生最惡殘暴苛刑,隱暴於名的人斷斷不能為我大明狀元。”

    老混蛋批來批去,從三甲之中點了一個名叫邢寬的人為狀元。邢寬乃是刑寬的諧音,以此來顯示永樂皇帝治下輕刑薄賦、仁德四海的太平景象。

    這位動輒誅臣下十族、殺人過萬眼都不眨、處心積慮把忠臣妻女送入窯子每日定量供人玩弄的凶戾之人,臨老又忽然變得似乎連隻螞蟻都不願踩死,連一個暴字都堵心礙眼仁德之人,不得又讓人佩服職業統治者的演戲才能,已經是臻乎爐火純青之境界。

    朱棣的評價大多褒大於貶,對外方麵,特別是他五征漠北,先後擊敗瓦刺和韃靼諸部,元朝滅亡後分裂為韃靼、瓦刺和兀良哈三部,兀良哈早已歸順明朝,大寧的朵顏三衛即是兀良哈部。同時他又在西北設置關西七衛,增設貴州布政司,在安南設交趾布政司。對內方麵,他發展經濟,休養生息,使國家歲糧收入大幅增加;同時剝奪藩王的實權,更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文化方麵,他授命臣下編篡《永樂大典》,當然主要目的是為了他自己歌功頌德和篡改史實,對文化典籍進行係統的整理。

    雖然明朝之亡追根溯源是亡於萬曆,但是一切深禍至憂皆肇自這位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的成祖皇帝朱棣。

    明朝正是從朱棣起開始大用宦官,因為正是建文帝的宦官向朱棣報告金陵空虛的實情,朱棣才一反一直在河北、山西諸地兜圈子的常態,直搗京師,得登帝位。篡弑成功之後,朱棣大用太監,其間有鄭和下西洋,李興充當前往暹羅的國使,馬靖鎮守甘肅,馬騏鎮守交趾。

    特別是永樂十八年,明成祖又開設專由太監負責的東廠,朱棣恢複了朱元璋本已廢除的錦衣衛,廠衛之禍,流毒深遠。宦官擁有了出使、專征、監軍、坐鎮、刺探等諸多大權。

    明太祖本來有祖製:“內臣不許識字。”

    朱棣卻一反其製,聽憑太監們學文化,到了明宣宗更是在內廷設置內書堂,派大學士教小內侍們書寫。這些太監們時間充裕又無青春期的煩擾,明古今、通文墨,如狗添冀,更能在關鍵時刻運用籌算智詐,欺君作奸。所以明朝太監之禍日烈,如王振、劉瑾、魏忠賢等,積重難返,直到明亡。

    對外,朱棣主要防備蒙古,盡破壞朱元璋的邊疆政策。本來穀王在宣府,寧王在大寧,韓王在開原,遼王在廣寧,沈王在沈陽。朱棣自己篡位後,深恐兄弟重蹈自己的路,盡遷五王於內地,以致東北無邊防強兵,邊疆嚴重內縮,山西等地也逐漸失去屏依。

    雖然朱棣在朱元璋所設遼東都司的基礎上又設奴兒幹都司,但卻用女真族太監亦失哈掌管大權。太監貪財重貨,每每騷擾女真各部,種下矛盾多多,又激使女真各部相互聯合重組。到明朝中後期,奴兒幹都司僅是一空名機構,滿洲日益強大,而建州附近又無重鎮,以致連連敗績,直到明亡。明朝最終未敗於蒙古,而亡於明初不知名的滿洲,細究原由,正是基禍於這位明成祖朱棣。

    朱棣一直很注意宣傳工作,他任命兩個降臣李景隆和茹瑺為正、副監修官,以大才子解縉為總裁。同時朱棣對修史官員獎罰分明,對聽話有意袒護朱棣篡改史實的,如胡廣、黃淮等人,升官;對直書無隱不避朱棣忌諱的,如葉惠仲,誅族。

    此次修史,主要是為朱棣篡位的合理性製造理論依據,不僅明白地寫明朱棣是馬皇後的親生子,其實他是碩妃所生,還編造了馬皇後夢見朱棣解救自己的故事;此外史臣們又編造了老皇帝朱元璋在臨死前一直咽不下氣,反複問:“燕王來沒?”

    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一直相信父子家天下的朱元璋,如果臨死前念叨燕王,肯定是告誡皇太孫和大臣們要提防這位四皇子,絕對不會在臨崩前想把皇位傳給他,更不會說什麽:“國有長君,吾欲立燕王。”況且建文帝即位時已經成年,根本不是什麽不懂事的娃娃幼君。

    所以文字這東西的力量絕不可小看,加上史書更是可以顛倒黑白,混淆視聽。大家有時評價一個皇帝,都是往往聽信史臣的史書,以為風骨文人們會直筆鋪陳,所謂國亡而史不亡。

    其實真正的情況往往大相徑庭,比如明朝的正德皇帝,後人一講起此人就覺得他荒誕昏庸、荒唐至極,究其原因,恰恰是因為他死後無子,皇位由他在湖北當藩王的堂弟朱厚璁繼承。

    旁支入嗣的自卑,大臣們堅持朱厚璁應該依禮以正德父親明孝宗為皇父,而不能以他的生父興獻王為皇父,使得這位世宗皇帝在修史時,心懷隱恨,大暴正德皇帝這位堂兄的短處,滿書都是前任皇帝的醜行,一點也沒有為尊者為諱的意思。

    使得明武宗這位並非特別壞的皇帝成為明朝壞皇帝的最高榜樣,由此可知曆史的塗脂抹粉和歌功頌德是多麽的重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