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話:鄭和船隊

字數:4130   加入書籤

A+A-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鄭和船隊七次縱橫往返於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從東經122度到東經44度,從北緯31度到南緯7度,跨越赤道,從北半球航行到南半球,共跨經度78度,緯度38度,航程十萬多裏。

    往返都經過台灣海峽和南海,除遍及南海周邊各國外,更遠抵紅海東岸天方今沙特阿拉伯及非洲東岸麻林今肯尼亞。

    鄭和船隊遠航,船頭有羅盤,船尾有尾舵,導航則過洋牽星,古代天文航海的一種技術,另外有針位圖定方位,在當時都是了不起的航海技術,也是鄭和七航都能成功的原因。鄭和航海每次都記載所見所聞,對海陸行程更是實測詳繪,使用所成的航海圖,具備了當時最高水平的航海指南功能。

    鄭和是明代初葉越洋跨洲航海、真正下海的領航人。鄭和下西洋,就是下今日的南洋和印度洋,鄭和遠航由東海長江口出發,先穿過台灣海峽經過南海,再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向西到印度洋西岸阿拉伯海各處。鄭和先後遍訪了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和東非等地區的三十多國,這是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是人類越洋跨洲航海史上的一座裏程碑。

    一四九八年,葡萄牙人達.伽瑪的船隻由一位印度人領航,經過印度洋的西北橫越印度洋到達印度西海岸的古裏,開啟了歐洲人繞道非洲好望角東來開拓資源豐富亞洲市場的曆史。但是馬六甲以東、東印度群島、印度支那半島、中國和日本這個商圈的貿易,仍牢牢地掌握在華人的手中。

    鄭和由東向西航,從太倉劉家港出發,一四○五年到達印度西岸古裏。達.伽瑪由西向東行,從葡萄牙首都裏斯本出發,在一四九八年到達古裏。東西比較,航線雖然不同,但都抵達了印度洋岸的同一個目的地。而鄭和的寶船要比達.伽瑪的快帆早了近百年,這是東西海上交通史中值得驕傲的曆史紀錄。

    中國指南針應用在航海,估計始於北宋,當時十一世紀,宋、元、明三代中國海船航海定向,都是使用水羅盤,明代以後,則逐漸改用旱羅盤。航海全靠羅盤上的指南針,航路依針所指的方向而行,故叫做針路。

    中國航海羅盤在宋代已經由阿拉伯航海家之手傳入阿拉伯地區,隨後再傳入歐洲,成為歐洲人到達美洲發現新大陸,及十五世紀末開拓亞、非殖民地,創造地理大發現的利器。

    中國對世界航海有三項重大貢獻,一是尾舵的發明,使船舶航行操縱靈活易行。二是航海羅盤的發明,使航行在茫茫大海中,有方向可認,有歸途可尋。三是水密隔艙的發明,使一艙漏水,不會波及另外一艙。

    鄭和是世界航海事業的奠基人,是發展航海科技的帶動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開創者。他先後七次下西洋,曆經二十八年,並開辟了多達四十二條穿越太平洋、印度洋的航海線,打通並拓展了中國與東南亞、東非、阿拉伯、美洲、澳洲等國家和地區的海上通道,為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和各國人民的交流做了偉大的貢獻。鄭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時間最早、人數最多、航船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活動範圍最廣的航海活動,實屬空前壯舉。

    鄭和是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早在明永樂三年,他就奉命明成祖率領了龐大的遠航隊伍,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航行,訪問了三十多個國家,大大加深了中國和東南亞、非洲之間的友好關係。

    在鄭和下西洋的時候,他的船隻很有特色,值得一提,很少人知道,鄭和下西洋的船舶就有五種,每種都各有特色。第一種就是寶船,這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隻,它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光是承受的載重就重達八百噸,這在高科技的現在也算是規模很強大的。畢竟就連船隻的鐵陀,也需要二百到三百人之間才能將它舉起。寶船高大如樓,地尖上闊,容納千人,可見寶船名不虛傳。其中鄭和座船每船有四層甲板,滿載士卒,馬匹蓄之底層,艙室客廳設之高處,華麗舒適。

    第二種是馬船,又叫做馬快船,它是明初大型快速水戰船,還兼並著運輸的作用,主要任務就是在鄭和下西洋的時候運載大量的馬匹和攜帶運輸來回的大量物品。它的體型尺度與中型寶船相同,有八桅,以備水軍進征之用,專以運送郊廟香帛、上供物品、軍需器仗及聽候差遣,俱屬南京兵部掌管,輪流差撥。所以它的任務除海洋作戰外,主要擔負往返西洋各種物資的運輸。

    第三種是糧船,這個不必多說,就是專門運輸糧食,以備船隊航行的時候沒有後顧之憂。後勤供應艦,運載船隊所需的糧、淡水以及後勤供應物品,約有三十多艘。其中糧船較大的長二十丈、寬十二八丈,有七桅,水船為鄭和航海中的一項創造。古代任何一支船隊都不曾見有專門配備多艘水船,而僅是在船中用水桶裝載淡水而已。鄭和遠航基於海中唯甘泉難得,勺水不以惠人,多備以防久泊。故特備水船以供約三萬名船員的飲水,從此既可見鄭和船隊規模之一斑,又可知其裝備供應之完善,續航能力之持久。

    第四種就是坐船,它長二十四丈,寬九丈,功能是大型戰船,功能就是戰船曰坐,戰帥之幕。戰鬥艦,為將領官軍乘駕的軍艦,大者長二十四丈,寬九丈四尺,有六桅,小者長十八丈,寬六丈八尺,有五桅。主要作用就是護航、海戰。明代海戰策略為大船薄戰,快船逐之,所以戰坐船利於近戰,速度快捷,又有多櫓快船之稱。戰座船與馬快船共有一百多艘,可見鄭和船隊海上作戰能力的強大。

    第五種就是戰船,可見在海上航行,沒有一定的武器設備是不行的,這種大型的戰船戰鬥力很強。

    鄭和船隊中船艦的武裝裝備,每艘戰船器械,大發貢十門,大佛郎機四十座,碗口銃五十個,噴筒六百個,鳥嘴銃一百把,煙罐一千個,灰罐一千個,弩箭五千枝,藥弩一百張,粗火藥四千斤,鳥銃火藥一千斤,弩藥十瓶,大小鉛彈三千斤,火箭五千枝,火磚五千塊,火炮三百個,鉤鐮一百把,砍刀一百張,過船釘槍二百根,標槍一千枝,藤牌二百麵,鐵箭三千枝,大坐旗一麵,號帶一條,大桅旗十頂,正五方旗五十頂,大銅鑼四十麵,小鑼一百麵,大更鼓十麵,小鼓四十麵,燈籠一百盞,火繩六千根,鐵疾藜五千個,什物器用各船相同。

    中國是世界上發明火藥火炮最早的國家,宋元時代火炮火弩已用於實戰,所以以上武器裝備在明代已經是屢見不鮮。

    每戰船一艘,捕盜十名,舵工十名,瞭手二十名,板招十名,上鬥十名,碇手十名,甲長五十名;每甲長一名管兵十名,每五船為一哨,每二哨為一營,每四營設一指揮官,統計指揮以上舊有職掌,座船、馬船、糧船,執事照同。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是一隻實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既有軍事組織,又有航行計劃。明代的海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出色的,任何國家的海軍都無法和它匹敵。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可稱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最完備的船隊,也是中世紀最強大的海軍特混艦隊。鄭和船隊約有各種船舶二百多艘,人員和武裝部隊將近三萬人,每次下西洋往返時間約二到三年之久,其中最大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有九桅十二帆,體勢巍然,巨無與敵,蓬帆錨舵,非二、三百人莫能舉動。

    推算排水量約在一萬噸以上,載重量約七千噸,因此鄭和船隊舟楫之雄壯、規模之宏偉不僅在當時是舉世無與倫比的,還是世界航海史上巨型帆船時代所空前絕後、無與匹敵。

    比鄭和晚半個世紀以上的發現美洲新大陸的哥倫布船隊也隻有三艘小帆船,旗艦長約九十尺、闊約二十尺,載重一百噸,僅乘三十二人,另兩條帆船載重各為六十噸和四十噸,共有船員五十二人。

    葡萄人達伽馬遠航印度的艦隊由四艘帆船組成,其中最大的旗艦長度近二十五米,載重約一百二十噸,另三條船載重分別為一百噸和五十噸,總共有船員一百六十名。麥哲倫環球航海時,率領二百六十五名船員,分乘五艘帆船出發,其中一百三十噸兩艘,九十噸兩艘和六十噸一艘。至

    十七至十八世紀,曾代表英國皇家海軍驕傲、戰勝荷蘭無敵艦隊的世界巨型戰艦,太子號、查理號、奧克號、倫敦號等,載重噸位不過一千噸出頭左右,長度不超過二百三十二英尺,均為三桅戰艦。直到一八五七年美國才建造出當時世界最大的鐵條木質客船,船長為一百零五米、寬十五米,鄭和船隊的寶船乃是十九世紀以前世界木帆船中的奇跡和頂峰。

    本站重要通知:請使用本站的免費小說app,破防盜版、更新快,會員同步書架,   下載免費閱讀器!!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