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話:七下西洋

字數:4395   加入書籤

A+A-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鄭和的船隊實行飛燕展翅式海上航行編隊,帥船位於整支船隊的核心,既安全又便利調度指揮;戰船列隊外圍,形成鐵壁屏障,非戰船安排在內裏,確保安全無虞,當船隊遇到攻擊時,鳥翼燕尾形列隊艦隊能迅速展開隊形迎敵,具有戰術機動性。

    另外艦船編隊通訊聯絡除燈、旗以外,如遇到霧雨風浪海上視線不佳之時,則備有各種鑼鼓作為音響信號之用,以保障編隊順利航行。

    明成祖命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航,拜訪了三十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一共有七次人類曆史上的偉大航行,史稱鄭和下西洋。總航程達七萬多海裏,足足繞地球三周有餘;比西方發現好望角、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早了七、八十年,是當時人類史上最龐大的遠航船隊。

    明成祖啟動的寶船艦隊的建造,龐大的項目導致七次深遠的遠洋航行,到達周圍的中國南海,印度洋和更遠的海域,以及到沿海領土和島嶼。鄭和被委任指揮寶船艦隊的探險,前三次遠航最遠時達到印度西南海岸的卡利卡特,而第四次遠航達到波斯灣的荷姆茲海峽,隨後船隊遠航遠至阿拉伯半島和東非。

    鄭和首度下西洋之所以能成功,是由於朝廷內和儒家價值對立的派係成功合作的成果,這些派係包括,商人遊說團體,希望明朝海軍力量為印度洋中國人經商提供支撐。支持帝國主義遊說團體,希望恢複元朝式的帝國侵略擴張,這和儒家以德服人的價值對立。佛教遊說團體,希望政府經費投入其他計劃,而非落入反宗教或士大夫。

    鄭和曾經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裏、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在中東方向最遠曾達麥加,在非洲方向最遠曾達莫桑比克的貝拉港,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洲。

    鄭和是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鄭和下西洋是當代航海事業的頂峰,後世幾百年中,幾乎無人能及。

    第一次下西洋,永樂三年明成祖命令正使鄭和與王景弘率領士兵二萬八千多人出使西洋,造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大船六十二艘,從蘇州劉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門楊帆,先到占城,後向爪哇方向南航,次年在爪哇三寶壟登陸,進行貿易。

    當時西爪哇與東爪哇內戰,西爪哇滅亡東爪哇,西爪哇兵殺鄭和士兵一百七十人,西王畏懼,獻黃金六萬兩,補償鄭和死難士兵。隨後到三佛齊舊港,時舊港廣東僑領施進卿來報,海盜凶橫,鄭和興兵剿滅賊黨五千多人,燒賊船十艘,獲賊船五艘,生擒海盜三個賊首。

    鄭和船隊後到過蘇門答臘、滿刺加、錫蘭、古裏等國家,在古裏賜其王國王誥命銀印,並起建碑亭,立石碑:“去中國十萬餘裏,民物鹹若,熙嗥同風,刻石於茲,永示萬世。”

    施進卿被封為舊港宣慰使,舊港擒賊有功將士獲賞,指揮官鈔一百錠、彩幣四表裏、千戶鈔八十錠、彩幣三表裏、百戶鈔六十錠、彩幣二表裏;醫士、番火長鈔五十錠、彩幣一表裏、錦布三匹。

    第二次下西洋,永樂六年明成祖命工部造寶船四十八艘,命令鄭和、王景弘等出使,費信隨行,前往古裏、滿剌加、蘇門答剌、阿魯、加異勒、爪哇、暹羅、占城、柯枝、阿拔把丹、小柯蘭、南巫裏、甘巴裏等國,賜其國王錦綺紗羅,永樂七年回國。

    第三次下西洋,永樂七年成祖命正使鄭和與王景弘、候顯率領官兵二萬七千多人,駕駛海舶四十八艘,從太倉瀏家港啟航,敕使占城、賓童龍、真臘、暹羅、假裏馬丁、交闌山、爪哇、重迦羅、吉裏悶地、古裏、滿剌加、彭亨、東西竺、龍牙迦邈、淡洋、蘇門答剌、花麵、龍涎嶼、翠蘭嶼、阿魯、錫蘭、小葛蘭、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蘇祿等國,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

    滿剌加當時是暹羅屬國,正使鄭和奉帝命招敕,賜雙台銀印,冠帶袍服,建碑封域為滿剌加國,暹羅不敢擾。中國寶船到此,立排柵,城設四門更鼓樓,夜間提令巡警。滿剌加九州島山盛產沉香、黃熟香;鄭和差官兵入山采香,得直徑八九尺,長八九丈的標本六株。

    永樂七年,成祖命正使鄭和等捧詔敕金銀供器等到錫蘭山寺布施,鄭和訪問錫蘭山國時,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負固不恭,謀害舟師,被鄭和覺察,離開錫蘭山前往他國。回程時再次訪問錫蘭山國,亞烈苦奈兒誘騙鄭和到國中,發兵五萬圍攻鄭和船隊,又伐木阻斷鄭和歸路。

    鄭和趁著賊兵傾巢而出,國中空虛,帶領隨從二千官兵,取小道出其不意突襲亞烈苦奈兒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亞烈苦奈兒及家屬。回國獻亞烈苦奈兒與永樂帝,朝臣齊奏誅殺,永樂帝憐憫亞烈苦奈兒無知,釋放亞烈苦奈兒和妻子,給予衣食,命禮部商議,選其國人中賢者為王。選賢者邪把乃耶,誥封為錫蘭山國王,並遣返亞烈苦奈兒。

    永樂九年滿剌加國王拜裏米蘇剌,率領妻子陪臣五百四十多人來朝,朝廷賜海船回國守衛疆土。從此海外諸番,益服天子威德。禮部、兵部議奏,對錫蘭戰役有功將士七百五十四人,按奇功、奇功次等、頭功、頭功次等,各有升職,並賞賜鈔銀、彩幣錦布等。

    第四次下西洋,永樂十一年正使鄭和與王景弘等奉命統軍二萬七千多人,駕海船四十艘,出使滿剌加、爪哇、占城、蘇門答剌、柯枝、古裏、南渤裏、彭亨、吉蘭丹、加異勒、勿魯謨斯、比剌、溜山、孫剌等國。

    鄭和使團中包括官員八百六十八人,兵二萬六千八百人,指揮九十三人,都指揮二人,書手一百四十人,百戶四百三十人,戶部郎中一人,陰陽官一人,教諭一人,舍人二人,醫官醫士一百八十人,正使太監七人,監丞五人,少監十人,內官內使五十三人,其中包括翻譯官馬歡,陝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揮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

    鄭和先到占城,奉帝命賜占城王冠帶。鄭和船隊到蘇門答剌,當時偽王蘇幹剌竊國,鄭和奉帝命統率官兵追剿,生擒蘇幹剌送京伏誅。鄭和艦隊在三寶壟停留一個月整休,鄭和、費信常在當地華人回教堂祈禱,鄭和命哈芝黃達京掌管占婆華人回教徒。首次繞過阿拉伯半島,航行東非麻林迪,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

    第五次下西洋,永樂十五年總兵鄭和,在泉州回教先賢墓行香,往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公幹,五月出發,護送古裏、爪哇、滿剌加、占城、錫蘭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裏、卜剌哇、蘇門答剌、麻林、剌撒、忽魯謨斯、柯枝、南巫裏、沙裏灣泥、彭亨各國使者及舊港宣慰使歸國。隨行有僧人慧信,將領朱真、唐敬等。

    鄭和奉命在柯枝詔賜國王印誥,封國中大山為鎮國山,並立碑銘文。忽魯謨斯進貢獅子、金錢豹、西馬;阿丹國進貢麒麟,祖法爾進貢長角馬,木骨都束進貢花福鹿、獅子;卜剌哇進貢千裏駱駝、鴕雞;爪哇、古裏進貢麾裏羔獸。

    宋末泉州市舶司提舉蒲壽庚之侄蒲日和,也與鄭和奉敕往西洋尋找玉璽有功,加封泉州衛鎮撫。

    第六次下西洋,永樂十九年出發,往榜葛剌,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中途返回,永樂二十年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第七次下西洋,宣德帝以外番多不來朝貢,命鄭和往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公幹,隨行有王景弘、李興、朱良、楊真,右少保洪保等人。第七次下西洋人數,有官校、旗軍、火長、舵工、班碇手、通事、辦事、書弄手、醫士、鐵錨搭材等匠、水手、民梢等共二萬七千五百五十人。

    宣德五年,鄭和率領二萬七千多官兵,駕駛寶船六十一艘,從龍江關啟航,經徐山、到江蘇太倉,出太倉附子門、到劉家港,駐留約一個月,在此期間,鄭和在劉家港北漕口修建天妃宮,宣德六年春天,天妃宮修建完畢,鄭和立碑:“和等自永樂初,奉使諸番,今經七次,每統官兵數萬人,海船數百艘,自太倉開洋,由占城國、暹羅國、爪哇國、柯枝國、古裏國,抵西域忽魯謨斯等三十多國,涉蒼溟十萬多裏……明宣德六年,正使鄭和、王景弘,副使朱良、周滿、洪保、楊真,左少監張達等立。”

    宣德六年抵達福建長樂港,鄭和船隊在長樂停留約半年,在此期間,鄭和曾率領興平三衛指揮千百戶和州府官員,到福建湄州嶼,賣辦木石,重修湄州天妃宮。又在長樂縣南山三峰塔寺之旁,修建長樂天妃宮,十一月建成,樹立碑,並鑄造銅鍾一口,銘文:“永遠長生供養,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歲次辛亥仲夏吉日,鄭和、王景弘同官軍人等,發心鑄造銅鍾一口。”

    出五虎門到占城,從占城起航,抵達爪哇、舊港、滿剌加、蘇門答剌、錫蘭山、古裏國、忽魯謨斯。

    本站重要通知:請使用本站的免費小說app,破防盜版、更新快,會員同步書架,   下載免費閱讀器!!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