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孔子隳三都(上)
字數:3933 加入書籤
麵對強大的齊國,在會盟之時,魯國其實沒有多少實力去爭取什麽。
不過,作為含真轉世之身的孔子經曆的事情太多太多,經驗豐富,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魯國在之前的一場戰爭之中將鄆地、讙地、龜陽三郡之地被迫割讓給了齊國,至今還沒有歸還。
孔子便對齊景公作揖行禮,侃侃而談:“如果齊軍出境,魯國必須派三百輛甲車跟隨齊國,我們理應遵從。但是你們不歸還我們汶陽的土地,卻讓我們幫助你們打仗,這算什麽呢?請歸還我們的土地,我們一定會幫助你們出戰,也有盟誓為證!”
鄆地、讙地、龜陽本來就是魯國的土地,既然是盟國,便沒有占領的理由。
齊景公沒有理由拒絕之下,隻好將鄆地、讙地、龜陽的土地全部歸還給魯國。
這次盟會魯國可謂占到了巨大的便宜,這不僅是魯國的成功,也是孔子的成功。
孔子的名聲一下子打了出去,名震齊魯大地,特別是魯國之人,對於孔子不費吹灰之力便收回大片故土,朝野上下是一片讚歎。
再加上孔子弟子的大肆宣揚,孔子的名聲一時無兩,誅少正卯之事已經無人提及。
魯定公看到輕輕鬆鬆就收回了三郡之地,這可是豐功偉績之事,自然是極為高興。
對於此事的大功臣,司寇孔子,魯定公也是大加獎賞,將孔子由掌管刑獄訴訟司寇的升為司徒,負責治民事,掌戶籍,與負責治軍的司馬、管土地的司空一樣,成為諸侯國最重要的三大職位之一。
含真曾經作為南贍部洲的四輔弼,做的就是治理民事等一應事務,自然駕輕就熟,卓有政績,“四方則之”。
但此時,魯國正是外憂內患之時。
魯國真正的權利並不掌握在魯定公手中,而是掌握在卿大夫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三桓手中,魯定公成為一個傀儡。
說起三桓還得從魯桓公說起。
魯桓公有四子,嫡長子魯莊公繼承魯國國君;庶長子慶父(諡共,又稱共仲,其後代稱仲孫氏。庶子之長又稱“孟”,故又稱孟氏、孟孫氏)、庶次子叔牙(諡僖,其後代稱叔孫氏)、嫡次子季友(諡成,其後代稱季氏)皆按封建製度被魯莊公封官為卿,後代皆形成了大家族。
由於三家皆出自魯桓公之後,所以被人們稱為“三桓”。
而據孔子的觀察,三桓雖然名義上是掌握魯國權利,但他們的權利也被架空,被他們的手下家臣所掌握,如季氏的陽虎,還有公山不狃、叔孫輒等人。
魯國不僅有內憂,還因為內憂使得國力消退,外患隨之而來。
魯國北方是大國齊國,國力是魯國數倍不止,而魯國周邊包括莒國、郯國、徐國、宋國、衛國,可以說他周圍都國家,是一個被各大國家包圍的國家,環境十分惡劣。
此外,魯國還有一個不定時的炸彈,那就是魯定公隻有一子名為姬蔣,身體極為柔弱,子嗣問題是個大問題。
在孔子當上司徒之後,魯國逐漸強盛了起來,自然引起了魯國三桓和外部勢力的注意,很多人將孔子當作了眼中釘。
而此時,孔子一方麵在提升魯國實力的同時,另一方麵就將目光聚焦於魯國三桓問題上,並進而提出了隳三都的行動。
三桓分別築有城邑作為統治中心。季孫氏築城於費,孟孫氏築城於郕,叔孫氏築城於郈。隨著三桓的強大,三桓的家臣逐漸掌權,常依據城邑發動叛亂。
孔子這樣做當然是為了照顧魯定公公室,提高魯君的地位,但是這勢必會得罪三桓。
便孔子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孔子對此事的解釋是:“三桓本來手握重兵,位高權重,但是三桓的食邑卻控製在邑宰的手裏,這是威脅主子權力的。”
聽到這個解釋,卿大夫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皆點頭稱是,他們雖然明白孔子的別有用心,但最終還是同意了孔子的主張。
這是因為,卿大夫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沒少受自己的門人的欺負,他們的家臣頭子確如孔子所說,有了尾大難掉之勢。
南蒯曾據費邑叛亂,連年伐而不克;侯犯據郈邑叛亂,整整一年圍而不克,還有陽虎、公山不狃等等,皆為此類。
這些家臣占據了城池,很難攻克,是因為這些城池險固,易守難攻,家臣數次背叛,作為三桓卻因為種種原因難以收拾他們,這讓三桓極為頭疼。
孔子的主張可以讓卿大夫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名正言順的消弱家臣的勢力,更有利於他們的統治。
按照卿大夫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的想法:“魯定公隻是一個人而已,而且沒有任何權力在手,即使因此增加些權力,又且能與我們相比,等我們將這些家臣真正收服之後,實力肯定更上一層樓。”
而叔孫氏當代執政叔孫州仇表示願意服從孔子的政策,他公開道:“他願意率先將郈邑隳毀,為另兩家做了個表率。”
叔孫氏口頭上說得漂亮,其實郈邑此時已經不在他的掌握之中,他當然願意做一個順水人情。
原來,郈邑是叔孫氏的領地,但郈邑宰公若藐非常強勢。
上一代叔孫氏家主叔孫成子想要立叔孫州仇做繼承人,郈邑宰公若藐堅決反對。
最終叔孫成子還是立了叔孫州仇,因此叔孫州仇對公若藐非常不爽。
等到位置坐穩了之後,叔孫州仇派郈地的馬正侯犯刺殺公若藐,結果失敗了,弄得叔孫氏內部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叔孫州仇為此大罵侯犯,侯犯懷恨於心。
侯犯手下的一個管馬人向侯犯獻計說:“我拿著劍經過朝廷,公若藐一定會問這劍是誰的,我告訴他是您的,公若藐可能要細看這劍,然後我假裝不懂禮節而把劍尖遞給他,就可以把他殺死了!”
侯犯以為妙極,便依計而行。公若藐果然想看那把劍,同時他心裏很清楚管馬人可能要刺殺他,但是公若藐乃是魯國著名的大力士,他自詡力大無窮,管馬人奈何不了他。
看劍的時候,公若藐居然開玩笑地說:“你把我當吳王僚嗎?”沒想到管馬人力氣更大,稍稍用力,劍尖便插入公若藐的脖子裏,公若藐死不瞑目。
侯犯見事成,也沒有向叔孫州仇複命,反而帶領郈地人叛變。叔孫州仇沒想到公若藐沒反,侯犯倒是先反了,盛怒之下,便率兵包圍郈地,卻久攻不下。
叔孫州仇甚至請來公南和齊軍再次包圍郈地,仍然沒有攻下。郈地仍在侯犯手中。
叔孫州仇對孔子道:“孔子,如果你能在一年之內將郈地奪回,別說郈邑隳毀,就是郈邑我也都送給你了。”
孔子道:“此話當真?”
“一言為定!”叔孫州仇心道:“我們大軍圍困了多年,都沒能成功,短短一年你就能成功,真是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