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任務完成
字數:10471 加入書籤
啪!
啪!
啪!
順洋集團總部股東大會上,當陳道俊接任會長一職時,會議室內響起一片潮水般的掌聲。
陳養喆原定於04年退休,最終還是晚了三年多。
此次接任儀式,李傑也專門抽空回來了一趟。
‘叮!’
‘恭喜宿主此次任務已完成,獎勵將在返回主世界後領取。’
‘任務完成後,宿主可以隨時回歸,如果不做選擇,將在48小時內強製返回。’
在陳道俊代表發言之際,李傑的腦海中響起了任務完成的提示音。
另一邊。
陳動基、陳榮華看著這一幕,心中是百感交集。
幾年過去,他們對陳道俊接任會長之職,一點也不意外,心裏甚至有幾分認同。
但。
不甘也是有的。
一個不滿三十歲的繼承人。
數遍韓國,也就這麽一例,哪怕放眼全球,那也不多見。
不過。
要說最不甘心的並不是他們,而是蹲在監獄的陳榮基,如果沒有道俊,大哥才是會長吧?
可惜。
都給他人做了嫁衣。
與此同時,幾公裏之外的陳星俊端著酒杯,站在落地窗前,目視著遠方的那棟大樓。
今天的大會,他也收到了邀請,但他沒去。
雖然時間過去很久,該接受的,他都接受了,但這種場合,他還是不想參與。
片刻後,陳星俊放下酒杯,帶著助理下了樓。
上車之後,他閉上了眼睛。
他準備去看看他爹。
今天並不是常規的探監時間,看到兒子來看自己,陳榮基有些驚訝,又有點欣喜。
直到陳星俊說出陳道俊繼任會長的事,陳榮基被幹沉默了。
“唉。”
半晌,陳榮基歎了口氣。
“接就接了吧,星俊,木已成舟,你現在的日子過得也很不錯,不是嗎?”
“嗯。”
陳星俊點了點頭。
“阿爸,我等你出來。”
陳榮基被判了十二年,如今已經服刑三年半,再有個三五年,運作一下保外就醫,差不多就能出來了。
彼時,陳榮基也就六十多歲。
“好。”
說著,陳榮基話鋒一轉。
“星俊,你也該考慮考慮婚事了,畢竟,你也不小了,三十多歲,該結了。”
接著,父子兩人又聊了一些家常,約莫半個小時後,陳榮基又一次看著陳星俊先走。
這是他要求的。
每一次探監,他絕不會先走,必須看著探監人走後,他才會回監獄。
對於別人而言,這麽做有點違規,但陳榮基不是普通人,陳星俊沒少花錢疏通關係。
除了沒有自由之外,陳榮基在監獄裏過得並不差。
畢竟。
時代變了。
現在不是軍頭時代。
財可通神。
這點小小的便利,完全是稀鬆平常的事。
看著大門緩緩閉合,陳榮基歎息一聲,然後在獄警的陪同下回到了監牢。
接著。
他找獄警要來一支筆。
他要寫信。
寫一封祝賀信,再寫一封給老爺子的慰問信。
他現在被關在監獄,能做的事情不多,隻能用親情來維係一點點聯絡。
讓老爺子多念念舊情,如果星俊那邊出了什麽亂子,希望老爺子能幫幫忙。
三天後。
陳養喆收到了大兒子獄中寫的信。
看到信裏的文字,陳養喆的心,亂了。
年紀越大,心越軟。
換做是二十年前,如果陳榮基幹了那種事,他絕對不會原諒,現在卻不一樣。
有點於心不忍。
不過。
陳養喆並沒有運作大兒子提前出獄的心思,就那樣吧,臨死之前去看他一眼吧。
“潤基,你看看這個吧。”
收回思緒後,陳養喆把陳榮基的信推到了李傑麵前。
少頃,眼見李傑收回目光,陳養喆開口道。
“你有什麽想法?”
“老大應該是放下了。”
就信中的文字,陳榮基在監獄裏應該是想通了。
“是啊,他是放下了,不過,你還是不願意回來嗎?”
陳養喆神色認真道。
“你當初去華夏是為了躲避家族紛爭的漩渦吧,現在,內部都平息了,你是時候回來了。”
“當初確實有這個意思,但在華夏生活了那麽多年,我已經習慣了那邊的節奏。”
李傑再次搬出同樣的理由。
“另外,起亞近期要進軍歐美市場,未來兩三年,我的重心會是歐美市場。”
聽到這些話,陳養喆沉默了一會。
他也分不清是真是假。
應該是真的吧。
畢竟,起亞汽車這幾年的發展確實非常迅猛,特別是GT轎跑和SUV發布後。
他親自去華夏考察過,街麵上遇到起亞汽車的概率已經比豐田、本田、日產等日本汽車要高了。
僅次於一些德係品牌。
不到十年,令一個瀕臨破產的品牌起死回生,這份功底,了不得。
不僅是在華夏市場,起亞在國內的市占率已經跟現代汽車並駕齊驅。
同樣的,在東南亞市場,市占率也來到前十位。
放眼亞洲市場,惟一沒有被攻克的隻剩下日本市場。
這很正常。
且不提貿易保護,日本國內那麽多車企也不會容許一個韓國品牌做大。
何況。
日本民眾對於韓國品牌的認知也不算特別友好。
那些韓國藝人千裏迢迢跑去日本出道,成功的人,寥寥無幾。
“那你有空多回來吧。”
“好,我會的。”
陳養喆現在的身體雖然還算硬朗,但李傑估摸著,他大概還有個十年八年的陽壽。
活到九十多,應該沒什麽問題。
次日。
李傑飛回了華夏,跟著他一起隨行的還有順洋晶圓廠的工程師團隊。
半年前,順洋和申海官方達成合作,未來三年,順洋集團會投資十億美金興建一個晶圓廠產業園區。
不過。
隻是生產,並不是合資。
因為順洋集團背後的股東不願意,單單投資建廠,陳道俊就花了很大的功夫。
如果不是華夏近年來手機市場大爆發,恐怕連建廠都難。
飛抵申海,負責對接的還是老熟人。
李成飛。
一個典型的技術官僚,有著豐富的一線經驗,此前順洋投建的閃存生產中心就是他負責的項目。
憑借這個項目,李成飛仕途一路起飛。
此次。
秉著新不如舊的理念,申海當地又把晶圓廠項目交給了他跟進。
其實,這一次拜訪隻是走走過場,畢竟該談的東西,私下早就談好了。
實地走訪一圈,在國慶節之前,雙方召開了一場發布會。
外界對於這次合作的反應很平淡。
頂多感慨一下10億美金的規模,其他方麵,關心的並不多。
因為當下的環境不一樣。
什麽芯片,有錢還怕買不到?
出席完發布會,李傑便孤身一人返回鹽城。
起亞三分廠即將投產,這是年內最重大的一件事,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便是進軍WRC。
是的。
起亞並不是第一時間報名WRC賽事,而是先在CRC練級。
經過兩年的升級打怪,背後的技師團隊以及車手都適應了拉力賽的賽製。
今年,也就是2007年,起亞車隊正式進軍WRC。
首席車手徐浪,對此也是早有準備。
車迷們,也是萬分期待。
WRC啊。
首位衝擊WRC的華人車手!
半個月後,當起亞汽車舉辦發布會的時候,那些常年混跡在各大論壇的車迷們頓時沸騰了。
【大的終於來了嗎?】
【哈哈,來了,來了,起亞汽車牛逼啊】
【雖然我不喜歡小西八,但起亞汽車真不噴,陳潤基也不噴】
【披個馬甲,起亞申海研發中心員工路過,這次發布會官宣的車型是我們申海研發中心設計的,衝衝衝!】
【臥槽,什麽新車型?】
【別急,你一會就能看到了,超叼的外觀,發動機、變速箱全是新技術】
【我靠,什麽新技術?】
【什麽新技術大家看發布會吧,我隻能,老板砸了三億美金,有一說一,老板是真愛拉力賽】
【雖然起亞的車不錯,但實話實說,起亞在WRC應該沒有什麽競爭力】
【不會吧?起亞不是橫掃CRC嗎?】
【樓上的哥們可能不是車迷吧,CRC的競爭激烈程度和WRC完全不一樣,徐浪雖然很叼,但放到WRC,頂多算弱一線,強二線,跟頂級車手還是有差距的】
【/圖片,圖來了,戰車來了!】
【我尼瑪,這姿態,這尾翼,這挖孔,帥啊!】
【我隻有一個問題,這台車什麽時候量產?】
【發布會說了,預計兩年內量產】
【兩年?那麽久?】
【廢話,賽道版和普通版除了外觀一樣,其他東西沒一個相同的,量產肯定要調試啊】
【量產版不知道定價多少,不會太貴吧?】
【說不好,要看到底有幾成水平,如果發動機、變速箱都不一樣,全車還是碳纖維,保底70以上】
【70?太貴了吧,有那個錢,我去買蓮花,買保時捷不香嗎?】
【也不一定,可能隻賣個外觀,要是那樣的話,估計450也有可能】
【說那些屁話沒有用,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才知道,看起亞在WRC的成績吧,要是成績好,無腦支持】
【……】
另一邊。
發布會舉辦的同時,起亞市場部一直關注著輿情。
起亞這兩年能突飛猛進,經常衝入月銷冠軍,靠的就是了解市場。
深度了解市場。
隻有以市場風向為導向,才能造出讓消費者滿意的車。
迄今為止,起亞汽車的法寶有三個。
嚴格的質量管控。
低價高配。
以及領先時代的外觀設計。
尤其是最後一條,那是重中之重。
起亞發起的懸浮式車頂、LED大燈矩陣、貫穿式尾燈、腰線、比例等等,不止是華夏汽車在模仿。
日係、美係、德係車也在借鑒。
像大眾今年發布的新款帕薩特,就有人指出大眾高度借鑒了起亞的設計思路。
“社長,這是市場部最新提交的報告。”
三天後,金秘書將一份文件遞到了李傑麵前。
“你先放著。”
過了一會,審批完OA係統裏的流程,李傑翻開文件,從頭到尾的看了一遍。
文件內容跟前幾天那場發布會有關。
果不其然。
媒體、網絡的相關討論都集中在華夏車手進軍WRC上麵。
不過。
李傑不是很看好起亞車隊在WRC的前途,至少是短期內不怎麽看好。
作為前車王,他很清楚起亞的實力。
硬件、軟件方麵都不夠。
別的不提,單單各個賽道的數據,就需要時間積累。
別家的數據可以參考,但不能全用。
除非徐浪跟李傑一樣,能用技術彌補硬件方麵的差距。
顯然。
徐浪很難跟他一樣。
除了進軍WRC之外,媒體、車迷第二關注的便是GTS量產車什麽時候上市。
這款車可謂是集齊了起亞目前最先進的技術。
但。
最先進並不意味著最成熟。
很多東西都沒有經曆過實戰的考驗,所以,量產之路是前路漫漫。
兩年都算快的。
接著。
車迷和網友第三關注的是索蘭特的中期改款。
一款車型是有壽命的。
從發布之日起,掐指一算,索蘭特也到了中期改款的時候,新款索蘭特已經進入試產階段。
但。
曝光還要再等等。
起亞內部計劃於明年年初的燕京汽車展推出改款。
除了索蘭特,還K1、M1等早期車型,都會迎來中期改款。
同時。
明年的燕京汽車展還有一個重頭戲!
起亞將會推出一款純電車型。
過去這七年,李傑在鋰電池領域陸續投入10億美金。
從04年下半年開始,起亞推出第一款商用鋰電池,三年過去,起亞電池已經在手機、MP3、遊戲機等領域,啃下一大口市場。
那些賺到的錢,又被李傑重新投入電池研發之中。
七年磨一劍!
起亞新能源終於到了開花的時候。
隻是開花,遠遠沒到結果。
因為這一款純電的車續航裏程太多,隻有280公裏,這還是理想狀態下,如果正常開,隻有200公裏的續航。
除了續航裏程低,它的定價也貴。
58萬8。
這是新車的定價,這個定價幾乎是卡著成本定的價格。
如果把前提的研發、產線等等成本算上,那是賣一輛,虧一輛,虧得還不少,每賣出一輛,保底虧個230萬。
其實。
市場部、營銷部、研發部門都討論過,這款車完全可以定在80萬左右,那樣的話,能覆蓋成本。
但,那個決定被李傑否了。
88萬?
太踏馬貴了。
他自己都不好意思開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