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陶謙請客

字數:8502   加入書籤

A+A-


    後悔也沒用,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



    



    不過趙二可不是昌霸那種家夥,他沒那麽容易放棄。雖然到目前為止,他尚未想出什麽挽回的辦法。



    



    糜家的商隊因為同樣是要回郯城,故而與趙二他們同路。在這一起行進的日子裏,那個小白臉似乎是對趙二產生了好奇心理,一有空就在自己眼前晃。而趙二也抱著想把那一車黃金拿到手的想法,對此也不排斥。不僅沒有把這個惡心的娘炮轟走,還經常找借口把他叫過來談話。



    



    小白臉是個聰明人,他往往一見麵就會先給趙二戴上一堆高帽子,把趙二這個家夥給忽悠暈了,而後又把話題扯到別的地方,讓趙二每次都忘了提黃金的事。縱使偶然想起來,想把話題引回來,也會因為對方的機智與口才,而以失敗告終。 



    



    每次事後,趙二都被氣得牙根癢癢。



    



    在又一次趙二氣憤之餘,他對月兒說道:“月兒,你比我聰明,有沒辦法替本官出出氣?”



    



    月兒卻一臉無奈地笑著勸道:“大人何必跟這種小人物計較呢?算了吧!”



    



    趙二隻得宣告放棄。



    



    不過等他開始不在意那車黃金之後,趙二又意外地發現,這個叫糜什麽的小白臉還真是個人才。他不僅僅是口才不錯,對待一些事物上的見解也常常令人出乎意料。



    



    別的事情不說,就光說這商業上的事務,他的見解就很高明。趙二在青州時,經常同樂毅接觸,這之中難免會時不時地與他探討一些商業相關的話題。



    



    也因此,趙二對商業這個領域可以說不再是門外漢了,多少也算入了門了。



    



    而與糜白臉的對話中,趙二驚訝地發現,他的很多觀點與樂毅居然不謀而合。這可不是指商業常識上的共同,而是一些較高層次的理念上的吻合。



    



    要知道那樂毅可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商業天才,而糜娘炮與樂毅觀點相同,豈不是說他也是個商業天才?



    



    再聯想到徐州這邊那個糜家有個隱藏的商業高手的傳說,那麽就可以確定,那個糜家的神秘高手就是眼前這個糜脂粉了!



    



    這樣一來,趙二也漸漸地不再覺得他惡心了,而是如同陰德一樣,起了愛才之心。



    



    於是他招攬道:“糜……”



    



    他叫什麽名字來的?



    



    算了,不管了:“小兄弟,我青州這邊最近缺個從事啊!”



    



    糜公子不由感到好笑,心說這位大人也是奇葩,連我名字都沒記住,還要招攬我呢?於是也不戳破,拱了拱手,微笑著回絕了:“趙大人的青州人才濟濟,能人輩出。大人不過是有些挑花眼了,一時難以抉擇而已。”



    



    你妹!



    



    好你個油鹽不進的家夥,等著瞧!



    



    一賭氣之下,趙二也懶得再理他,就這樣繼續向南行進。過了即丘縣後,就脫離了琅琊郡的範圍,陰德就此告辭。而再往南,就是東海郡的郡治,同時也是徐州的州治所在——郯縣了。



    



    一到縣城門口數裏處,糜娘炮先一步告辭離開了,帶著那一車趙二十分眼熱的黃金走了。



    



    搖了搖頭,甩脫了腦中的貪念,趙二便準備進城。而到達城門口時,映入眼簾的是盛大的歡迎隊伍。早已接到消息的陶謙早早地等候在這裏,親自迎接趙二。



    



    趙二自然大為開懷,笑著過去同陶謙問候。



    



    陶謙笑道:“趙州牧居然親自來看望我這個老頭子,老夫真是榮幸之至啊!”



    



    趙二亦客套道:“嗨!陶公跟本官那麽深的交情,又是長者,小子自然要親自來拜訪咯!”



    



    一番客套之後,兩人便在眾人簇擁下,進入城中。道路兩旁百姓自發地夾道歡迎,一片熱鬧氣象。



    



    趙二不由讚歎道:“陶公不愧是仁人君子,如此受治下百姓歡迎!”



    



    陶謙亦謙虛道:“哪裏~這些百姓分明是欽佩趙州牧高義,才如此熱切歡迎趙州牧!”



    



    又是一番互相吹捧。



    



    進入府中,裏麵早已準備好了宴席,不斷有仆役侍女穿梭期間,兼有鼓樂絲竹之聲傳來。落座後,趙二看到陪同的還有這徐州境內的各位名流。其中糜竺、陳登他們皆赫然在列。他們紛紛過來同趙二打招呼。



    



    不過因為人太多,故而趙二沒機會與他們多談,頂多就是互相知道對方長啥樣罷了。



    



    宴席之上不談正事,眾人亦都隻是在說些虛言應酬而已。晚上趙二就在府中住下,自有大批侍女過來服侍。



    



    到了第二天,仍是如此。陶謙他們不急著問趙二正事,趙二同樣也不急。就這麽如同尋常做客一般,每天吃喝宴飲。就好像趙二來這裏真的就隻是來看望陶謙一樣。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半個月後,陶謙終於不擺大宴了。徐州雖然富庶,但是也不能天天這麽玩啊!而陶謙也看出來了,這趙二簡直就是個安於享樂、樂不思蜀之輩。隻要你不跟他提,他能跟你一直這麽耗下去!



    



    趙二當然不急,畢竟那些流民需要的又不是一月兩月的口糧,他們需要的是幾年的糧食。就憑青州府庫裏那些存糧,一時半會兒還是撐的住的。



    



    忠於,陶謙在一次吃飯時,忍不住問趙二道:“趙州牧來我徐州這些日子,感覺過得可好?”



    



    趙二哈哈一笑:“好!太好了!這徐州的風味確實很吸引人!”



    



    徐州妹子的味道也跟青州頗有不同啊! 



    



    陶謙話題一轉,轉到了青州上:“趙州牧的青州也是極好的,待老夫有空,亦會去你青州看一看!”



    



    趙二隨口接道:“歡迎啊!隨時歡迎陶公來青州,介時本官定然熱烈接待!”



    



    “不知青州那邊可還安穩,有沒有什麽需要幫助的?”



    



    陶謙其實壓根就不知道趙二來他徐州的目的是什麽,之前發來的公文裏也隻說來做客。他這麽問,單純就是想把話題引到“你青州的事務可安排好了?”“那邊可得有人坐鎮才是啊!”最後再隱晦地暗示他“你來這裏到底有沒有事?沒事趕緊回去吧!”



    



    陶謙倒不是舍不得那點宴席錢,而是趙二一直在這裏住著,自己就得一直陪著他。陪著他的話,自己就沒空處理政務了。畢竟對方是堂堂州牧,官比自己大很多,自己可不能把他丟在這,自己去忙,那樣太失禮了。



    



    沒想到趙二還真是來求他幫忙的:“陶公真是慧眼如炬,經驗豐富,一下就看出來了!”



    



    陶謙心說我看出什麽來了?



    



    隻聽趙二道:“我青州這邊,確實需要幫助啊!陶公,你我交情如此深厚,可不能放著不管呐!”



    



    陶謙尷尬地笑了笑,而後問道:“不知趙州牧到底有何難處,說來聽聽?”



    



    於是乎趙二便把他北海郡缺糧的事情說了。



    



    陶謙撚了撚胡子,而後問道:“趙州牧的意思,可是需要老夫援助一批糧食?”



    



    “正是!”



    



    陶謙想了想,給糧食倒是不難,雖然他需要的數量看起來很多,但是對於偌大個徐州來說,倒也不是承受不起。



    



    於是陶謙當即答道:“既然趙州牧需要糧食,我徐州身為盟友,自然不會袖手旁觀!老夫就擅自做主,送與州牧一批糧食好了!”



    



    說著他報出了一個數字,這些糧草夠北海郡幾十萬人數月之用。



    



    這倒是充分展現出了陶謙的仗義之處,畢竟這是不需要任何回報條件的純贈送。以兩個人那名深實淺的交情來看,一次性無條件地贈送這麽多糧食,已然是無可指摘的了。



    



    然而縱使如此,這些糧食顯然是不夠用的。



    



    陶謙是個老人精,他自然有他的打算。他一次性送出這麽多糧食,隻要趙二不是個貪得無厭之人,就不會再好意思提出更多的要求了。而如果他還想要更多,那就必須得拿出好處來交換了。



    



    好在趙二本來就打算好了交換。



    



    於是趙二在口頭感謝了陶謙一番後,便看了看旁邊的仆人們。現在陶謙已經不再擺大宴了,隻是小宴,故而那些徐州名流們就沒必要出席了,在陪的隻有陶謙的家小仆役罷了。



    



    陶謙知道趙二是想跟自己單獨密談,於是也沒說什麽,而是邀請趙二吃完後去他書房欣賞下他的藏書。



    



    趙二當然對書沒興趣,知道陶謙這是約自己去書房密談,於是也表示自己頗為喜歡讀書,願意去開開眼界。



    



    就這樣,兩人很快在書房中開始了密談。這時候,趙二也不再客套了。直奔主題道:



    



    “陶公,小子就不說虛言了。我北海郡需要數年的口糧,而本官願意付出代價去補償,不知陶公需要些什麽?”



    



    陶謙嗬嗬一笑:“既然青州牧如此說了,老夫也就不客套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對方要玩直接的,自己自然不會再虛應下去。



    



    他思考了一會兒,才開口道:“趙州牧在來郯城的路上,曾經救下過糜家的一支商隊吧?”



    



    趙二擺手道:“舉手之勞而已!”



    



    陶謙點了點頭,而後坦言道:“老夫方才之所以痛快地答應無償送與趙州牧這麽多糧食,亦是有報答此事的因素。州牧可能不知,那支商隊對於糜家,乃至於對老夫而言,都十分重要。可以說老夫欠了趙州牧一個大人情。”



    



    “原來如此。”



    



    陶謙繼續道:“趙州牧可能不知,在徐州,擁有最多錢糧的,不是老夫的公庫,而是糜家的私倉。州牧要想獲取足夠的糧食,隻需要讓糜家肯點頭即可!而正如同剛才答應的這批糧食不足以彌補北海郡的需要一樣,糜家所需要的幫助也不僅僅是救出那支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