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笑而謝之

字數:8204   加入書籤

A+A-


    李儒正奇怪這人是誰時,那人主動出示了自己的身份:一塊黑色的半魚。



    



    “原來是陰組織的人啊,找我這個將死之人何事?”



    



    既然主動出示了信物,那就肯定不是來殺自己的,必然是有事找自己。



    



    “令君,如果您想逃,我們可以幫您。”



    



    李儒搖了搖頭,道:“我若想逃,又何須你們?”



    



    那人勸道:“令君乃當世一流之才,如此赴死,一身才華就此浪費,豈不可惜?”



    



    李儒不由一笑,道:“來挖牆角的?有趣!不知道是哪位諸侯看上在下了?在下可是逼死弘農王,擅殺百官無數,又出主意火燒雒陽之人。犯下如此滔天大罪,儒真不知哪位諸侯還敢擔此惡名,冒天下之大不韙來用我。嗯……你先別說,容儒來猜猜。”



    



    劉辯還活著的消息畢竟隻是傳聞,並沒有人真正見過,所以李儒也隻是當成謠言,並未采信。



    



    “袁氏兄弟出身名門,重視榮譽,更與儒有殺親之仇,首先排除。孫文台亦是重義之人,且他現在忙於穩定豫州各世家之心,也不會幹此自汙之事。三位宗室(劉虞、劉焉、劉表)皆守成之輩,沒有野心,也排除。劉岱的兗州一團亂局,自顧不暇,哪有精力來關注長安之事。公孫將軍頗有野心,亦有魄力,然而他是純粹武夫,隻關心戰場之事,派人暗中來長安招攬我不是他能幹出來的。陶刺史年事已高,早晚為他人做嫁衣。曹操……未來或許會這麽做,但現在的他還不是那種人,更沒那個資本來招募我。西涼諸寇(韓遂、馬騰)皆匪類,黑山諸賊及波才亦如此,難成大事。唯有……”



    



    李儒頓了一頓:“趙州牧一向行事古怪,尚還還有幾分可能。”



    



    那人聽罷哈哈大笑,道:“令君果然不凡,這天下英雄,居然能分析得如此透徹。不過,這次令君可沒猜對啊!”



    



    李儒看了看他,又想起了對方出示信物之舉,忽然道:“難道是你們打算招募我?”



    



    那人當即稱讚道:“不愧是李令君,正是如此!不知李令君意下如何?”



    



    果然!這些陰組織的人,在為雇主執行任務時,是從來不會出示信物的,無論是去shā rén、偵查還是挖人。他們主動出示信物,隻會是在代表他們組織時。



    



    李儒盯著他看了一會兒,然後饒有趣味地問道:“說說吧,你們是怎麽想的,又有什麽安排?”



    



    那人也不隱瞞,當即把一切都說了:“令君,關於我們組織,您之前在董太師身邊時也接觸過,大致的情況就不用再跟您重複一遍了。我們組織的高層人員,除了由普通成員積功晉升進去外,便是經過高層一致商談,然後直接在組織外邀請有足夠才能之人加入。而您就是經過我們組織高層一致認可,有資格加入的人選。現在的您,在陽光下已經很難生活下去了,而黑暗世界的大門,卻隨時向您敞開!我們憐惜您的才能,不想讓它被白白浪費掉,故而在此邀請您的加入,我們隻能向您保證,您的才能可以在組織裏盡情地發揮,而不用受任何限製。”



    



    李儒想了一會兒,似乎過了很長時間,又似乎隻有一瞬。隨即站起身來:“好吧,儒就來見識下你們黑暗世界!”



    



    府門外,有一群披著黑色流民袍的人,正聚集在門口不遠處。其中為首一人對其他人低聲吩咐道:



    



    “董卓這時候應該已經死了,一會兒王允他們就會派人來捉拿李儒。而李儒的家奴會把他綁縛出來。我們就在那時動手,一定要安全地把李儒帶走!”



    



    過了一會兒,果然有一隊軍士奉命前來抓捕李儒,他們剛一進門,便發現李府家奴們押著一個披頭散發、鼻青臉腫的人走了過來,聲稱李儒已經被他們製住,還請軍爺們速速將其帶走處置。



    



    那軍士看了看李儒的臉,與畫像上十分相似,便不疑有他,當即綁了,準備送到王允麵前。



    



    黑袍人見時機已到,迅速衝出,殺散了軍士,然後搶下了李儒。沒想到那隊軍士卻並沒有放棄,很快又聚攏起來,黏住了他們。



    



    這些軍士都是呂布的親信,被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李儒帶走或者處死。故而不會輕易放棄,同時他們還派人去求援兵,打算召集更多人過來。



    



    黑袍人頓感不妙,他們且戰且退,在走了一條街的距離後,呂布軍士的援軍到了。他們幾麵合圍,打算攔下黑袍人,不想這些黑袍人戰力異常強悍,援軍根本lán jié不住!



    



    正當黑袍人即將脫困而出時,呂布到了。



    



    呂布冷冷一笑:“哪裏冒出的老鼠,居然想從本將軍手裏搶人?真是癡心妄想!”



    



    他也不衝上去動手,而是從背後拿出了自己的弓,引弓撘箭,對準黑袍人手中的李儒就射出了一箭。



    



    呂布的射術那真沒得說,相當精準,這一箭正穿透了李儒的頭顱,一下就讓李儒死得不能再死了。



    



    黑袍人見李儒已死,隻得放棄,丟下屍體逃了。



    



    呂布剛要命人追擊,這時李肅也趕了過來,阻止了他:“奉先不必追了,肅知道這些人是誰派來的,他們逃不了!”



    



    呂布問李肅:“是誰?”



    



    李肅微微一笑,指了指地上一具黑袍人的屍體道:“奉先一看便知!”



    



    呂布便命軍士檢查了下屍首:“是涼州軍!”



    



    眾人回報王允之後,王允也沒在意,冷笑道:“看起來董賊的這些部下很不甘心呢!”



    



    先下令將李儒屍首抬到市曹,公開斬下首級。而圍觀的百姓中,有一個文士對身旁幾人低聲調侃道:“你們組織還真是厲害,這個替身長得跟我真像!”



    



    “嗬嗬,應該說咱們組織咯!”



    



    “哦,對!失禮失禮!”



    



    王允同時又命呂布同皇甫嵩、李肅領兵五萬,前去抓捕李傕等人。那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人聞董卓已死,呂布將至,便引了飛熊軍連夜奔涼州去了。



    



    呂布等人便又至郿塢抄籍董卓家產、人口。



    



    呂布急匆匆地趕到郿塢,想先取了貂蟬,卻意外地發現貂蟬不見了!



    



    “貂蟬!貂蟬!我是呂布啊!我是呂奉先,你在哪裏啊!”呂布不由開始一邊四處尋找,一邊大聲呼喚起來。



    



    然而並沒有任何回應。



    



    而皇甫嵩則歎了口氣,“年輕人喲!”隨即命軍士將塢中所藏財產盡數清點、歸類,而後帶走充公。



    



    經過統計,塢中所蓄,金二三萬斤,銀**萬斤,錦綺奇玩積如丘山,綺羅、珠寶、器皿、糧食,不計其數。



    



    至於郿塢中的那些良家子女,則盡行釋放。而董卓親屬則例外,不分老幼,一律關押起來。



    



    而尋找了半天貂蟬未果的呂布,垂頭喪氣地走過來,發現皇甫嵩隻是把董卓家眷關押,當即大怒:“關押什麽,通通給本將軍處死!”



    



    皇甫嵩求情道:“這個……還是先暫且收押,待朝廷諸公商議之後再做決斷比較好!再不濟也要問問王司徒意見。”



    



    呂布正處於憤怒之中,哪裏聽得進去,反而指責道:“皇甫嵩你這是要誠心庇護董賊餘黨嗎!哼,我知道了,你兒子與那董卓素來親善,汝定是有私心!”



    



    要說起這皇甫嵩跟董卓之間的關係,那還真是曖昧難明。按理說這倆人,一個是典型的大漢忠臣,一個是公認的逆臣奸賊。本來應該是水火不容的。



    



    然而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從現有的史料來看,兩個人的私交似乎很不錯。



    



    皇甫嵩與董卓兩人都出身涼州軍人世家,在朝廷西北的曆次戰爭中,曾多次合作,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曾言:“本朝失政,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者,唯大人與董卓耳。”



    



    在張溫作為主帥時,董卓各種不配合,跋扈。但在皇甫嵩主帥時,董卓卻乖覺的多,沒有任何記載兩人產生什麽矛盾。



    



    史書記載兩人真正產生不合,則是在平定王國叛亂之後了。



    



    再之後,董卓屯兵河東,不軌之心昭然若揭。這時皇甫酈勸皇甫嵩討伐董卓,而皇甫嵩居然拒絕,隻是上表朝廷而已。當時的人誰都知道,什麽事情一旦讓朝廷去決定,那麽後台硬的人基本就等同於沒事了。



    



    皇甫嵩不可能不知道這個,他此舉完全是在袒護董卓。就如同張溫袒護周慎一樣。



    



    再後來,董卓掌握朝政。這時候手握重兵屯兵扶風的皇甫嵩無疑是董卓最大的威脅,長史梁衍當時就勸皇甫嵩起兵討董,與關東聯軍一起夾擊董卓,然而皇甫嵩卻並沒有聽從,並且在董卓下旨征召皇甫嵩進京時,居然毫無顧慮地就去了。



    



    董卓見皇甫嵩進京,當時就想殺了皇甫嵩,這時候救了皇甫嵩的,居然是兒子皇甫堅壽。史書記載“嵩子堅壽與卓素善”,素善,即一直以來都很親善。說明兩家之間的私交不是一時半會的關係。



    



    而董卓亦給了皇甫堅壽的麵子,饒恕了皇甫嵩,還升皇甫嵩為禦史中丞。



    



    最後,兩人間發生了一段最為耐人尋味的故事:



    



    董卓一次出行,百官相送,董卓為了折辱皇甫嵩,故意下了一道命令:“令禦史中丞以下皆拜。”



    



    《皇甫嵩列傳》中記載,董卓這麽做的目的就是“以屈嵩”,即讓皇甫嵩屈服。



    



    而後麵的記載是什麽呢?“(卓)既而抵手言曰:‘義真犕未乎?’嵩笑而謝之,卓乃解釋。”



    



    翻譯過來就是,董卓親切地握住皇甫嵩的手,問:“你服了沒?”皇甫嵩微笑著說“服了。”董卓自此釋懷。



    



    --



    據正史記載,李儒並沒有隨著董卓的被殺而死去,在之後與李傕等人共同擊走了呂布。李傕等人掌控朝廷時,還表舉李儒為侍中,遭到劉協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