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落魄望族

字數:4116   加入書籤

A+A-


    次日一早,已經完全無礙的尹玉成牽著和她一樣高的大狗阿黃出門尋找恩公,她今日特別打扮了一番,穿著鵝黃色的衫子,帶著錐帽,因為脖子上被掐的淤青仍在,還圍了一條布巾來做遮擋。小茹跟在尹玉成旁邊,尹之燦遠遠的躡在後麵不敢走近。小茹好奇的問玉成:“姑娘,救你的公子身上有什麽氣味,大黃能找到嗎?”尹玉成回答小茹:“當然能找到。大哥之前出門給我帶回來了極好的追蹤香,我昨日在三哥身上就提前下了追蹤香,如果匪徒沒有在城門口被攔下來,我也可以指揮大黃找到三哥。”小茹驚訝的長大了嘴:“這就是姑娘你說的對付匪徒的後招?那姑娘你昨日也在那個公子身上下了追蹤香,他武功那麽高,你怎麽做到的?”尹玉成點了點頭:“我在摔倒之前,將追蹤香的粉末,灑在了他的衣服上。他知道我沒有武功,並沒有加以防備。這追蹤香十分厲害,有一點兒就足夠大黃找到他。”

    大黃在大街上四處嗅著,逐漸興奮起來,並且有方向性的開始奔跑,尹玉成知道追蹤已經開始,急忙拉著小茹一直小跑跟在後麵。跑過數條街道,大黃猛然放慢了速度,更加仔細的聞著氣味,向右邊拐去,玉成滿心以為過了這個街角就會見到恩公,沒想到轉過去卻看到大黃對著路邊的一個十歲左右的小乞兒一直狂吠,小乞兒害怕的躲到了牆角,那乞丐身上披著的衣服正是昨天那個青年公子的外衫。尹玉成微微一笑:“看來衣服是找到了,人卻不是那個。”小茹看了一眼變得認不出來的外衫:“這位公子心腸倒好,把衣服給送乞兒了。可是追蹤香的線索就斷了吧?”尹玉成笑了笑:“找不到就算了,這也是緣分。走,我們去看看先生去。”小茹小聲說:“姑娘,你忘了,你今天讓二公子為你請假,不用去學塾。”尹玉成說:“我當然記得,不過左近無事,就去先生那裏不上課,隻看書也是好的。”尹玉成扔了一小塊碎銀子在那個小乞兒麵前,就帶著小茹前往先生的居所,也是她日常上課之處。

    才女尹玉成的先生當然是一位飽學之士,從尹玉成三歲開蒙起就跟著這位先生學習,她的三個哥哥也像伴讀一樣的跟著,現在大哥、二哥都有了官職,就隻剩下三哥日常陪同玉成過來,其實玉成請假,也一樣是先生的休息日。這位先生學問的確是極其的好,但是奇怪的是尹家上下都不知道先生的身份來曆,甚至姓名,尹家的人也都不問,都喚他做先生。玉成曾經想過是不是先生有一段家仇國恨,故而隱姓埋名來到尹家,雖然好奇,但是玉成明白人人都有不想被人知道的秘密,所以也並不去打聽。尹家上下都對先生十分厚待,先生不住在尹家,由尹家專門為他購置了清淨的院落,先生自己起名叫做“玉禹館”。到了玉禹館門口,尹玉成看了看轉來轉去的大黃,讓小茹先帶著大黃回尹府,自己一個人去拜會先生。小茹千叮嚀萬囑咐的離開了,玉成輕輕的推門進去,熟門熟路的來到小院裏,直奔書房而去。玉成來到書房門口,正要敲門進去,卻聽到裏麵有人說話。

    一個陌生卻好像在哪裏聽過的男子聲音在說:“‘久有淩雲誌,奈何草莽間。願效鴻鵠之高飛,不隨燕雀以苟安。’寫的真好!”然後就聽見先生那熟悉的聲音不無得意的說:“這是我那女弟子十歲時候所作。”男子聲音中露出驚訝:“女子所作?這女子當真胸中有萬千丘壑,實非一般的女子啊!我生平見過英雄無數,第一次對一個女子升起仰望之意。”先生說:“這是自然。我的女弟子怎能是一般人?我因為要教她,在這裏住了整整十年。”男子說:“看來先生的弟子才女之名果然實至名歸。”聽到兩人說到自己,玉成伸出去要敲門的手有些尷尬的停在半路,加之先生這麽誇自己,實在是十分臉紅。

    這時伴隨一聲厲喝:“誰在門外窺視?”書房的門忽然開了,那說話的青年男子就站在門口,手裏長劍正對著玉成咽喉,尹玉成毫無畏懼的看著對麵的青年,聽到聲音她就已經知道對方正是她今天久尋不獲的恩公,他已經換了一件外衫,洗的很幹淨,卻看起來似乎已經穿了很久。青年看見帶著錐帽的玉成,也認出她是誰,不由得愣住了。先生急忙過來,按下他拿劍的手:“賢侄,這就是我那女弟子。”青年聲音有些酸澀:“昨日我們見過。”

    尹玉成立刻摘下錐帽,整理衣衫,正式上前行了個大禮:“小女子尹玉成感謝恩公救命之恩!”青年看著麵前如花似玉的女子,立刻大囧:“不必多禮!”伸手想扶玉成也不是,不扶也不是。先生看著這兩個青年男女,忽然發出了銅鈴般的笑聲:“既然你們已經有緣相見,我就不多囉嗦了。你們先在我這寒舍聊聊天,我去趟縣衙,之耀說有案子需要我去幫個小忙。”先生說著話把兩人晾在書房裏,自己就先走了。

    尹玉成落落大方的給青年倒了杯水,看著青年說:“恩公請用茶。”青年已經神色如常,自然的坐下:“尹姑娘,昨日之事乃是舉手之勞,不足掛齒,還請姑娘不要再稱呼我恩公了。”尹玉成微微一笑:“請教恩公尊姓大名?我先自報家門,小女子姓尹,名秀,字玉成。我雖未及笄,先生倒是很早就給我取了字。”聽到問名字,那青年居然麵露難色,猶豫再三終於說:“我姓李。你可以叫我長生。”玉成看見他猶豫,不由得再次一笑:“李公子,你這小字倒和宮裏那位可以湊成一對。”前涼皇帝張天錫的小字叫做獨活,配上這長生還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叫做長生的青年也不由得笑了:“尹姑娘怎知我說的是小字?”玉成回答道:“哪裏有望族大名叫長生的,公子的名和字都必然非常特別。”青年緩緩點了點頭:“姑娘如此聰明,倒顯得李某不夠磊落了。在下隴西李氏人士,名暠,字玄盛,小字長生。”尹玉成的眼睛亮了:“李暠,果然是好名字!公子說的可是隴西李家?漢代名將飛將軍李廣的後人?失敬失敬,公子武藝高強,一看就知不是尋常人。”李暠麵有慚色:“尹姑娘謬讚了,李某父親去世的早,這一支隻餘我孤身一人,家道中落,早就稱不上什麽望族了。”

    尹玉成立刻明白,他剛才不肯說出自己叫做李暠,就是因為李家早已落魄,他有些難以啟齒。尹玉成看著這個雖然落魄,但是依然有著最完美的貴族風儀的男子,緩緩的說:“公子可讀過《孟子》?”李暠心中一動:“讀過?如何?”尹玉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千金難買少年窮,這注定公子會吃別人吃不了的苦,也成為別人成不了的人。玉成倒有些羨慕公子呢。”

    李暠看著眼前那美麗的女子,聽到她說的話,忽然覺得心中有什麽地方坍塌了。

    隴西李氏可以說是曆史悠久的四海望族,在全中國所有的望族中,和清河崔氏、太原王氏等幾大門閥並稱為“五姓七家”,我國曆史上有娶妻當娶清河女的說法,也有關於王謝堂前燕的詩篇,能夠與之並列的隴西李氏是所有李姓裏門第最高的家族。

    李暠雖然出身於這樣的高門望族,然而他的父親李昶十七歲就去世了,李暠是他的遺腹子,此生從未與自己的父親相見過,是李暠心中永遠的痛。而之後李暠母親改嫁給另外一個望族敦煌宋氏,生下了李暠的弟弟宋繇,作為繼子,李暠從小生活的並不如意,到他十五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他被送回李家,八歲的弟弟宋繇被送到酒泉由宋家的寡居伯母撫養。幼年喪父,少年喪母,骨肉分離,今年二十二歲的李暠已經看盡世態炎涼,盡管想重振李氏,但是靠他一個無父無母、沒有背景的年輕人又談何容易?李暠雖然外表往往表現的冰冷倨傲,內心卻經常是如火煎熬,性格裏有著極度的自負與自卑。若非是內在還有著良善之心,他昨日不會多管閑事,出手救玉成;但又若非是內心極為脆弱敏感,也不會在尹之燦喊出那句話之後真的就放手不再管玉成,而任由玉成一個沒有武功的姑娘家摔在地上。他不是聽尹之燦的話,他是不喜尹之燦那種把別人當成瘟疫,生怕自己妹妹被外人碰到一根指頭的那種高高在上的語氣。這種高高在上是一種骨子裏的驕傲,沒心沒肺、大大咧咧、一向認為自己與民同樂的尹之燦是絕對不會察覺的,但是李暠卻立刻從他的語氣裏感受到了,從這點上說,尹玉成摔的這一下,罪魁禍首實在是最愛自己家妹子的三哥尹之燦。

    而玉成今日對李暠索說的這番話,過去不是沒有人和李暠說過,他雖然朋友不多,但是關心愛護他的師長實在不少,很多人看出李暠的心結所在,然而說什麽都沒有用。很多師長談到李暠都是扼腕歎息,出身名門的公子,天賦過人,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但是卻待人冷漠,甚至冷血,之前有長輩推薦李暠做官,誰知道他和同僚、上司都處不好關係,總是要鬧到不歡而散,一來二去幾次就不再有人給自己惹這個麻煩了,故而二十二歲的李暠,出身於望族,至今還是個白丁,甚至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沒有穩定的工作。用現在的話說,最初遇到尹玉成的李暠還是個智商有餘,情商不足,還有內在的心理問題的無業遊民,所以他未來的路,若無人善加引導,或是自己主動自救,必然是萬丈深淵。尹文很明白這一點,故而前一日尹文在商議玉成婚事時候,斷然否定掉了家道中落的李氏子弟,那個子弟就是李暠。誰能想到就在李暠讚賞了玉成的詩文之後,就立刻見到了玉成本人,而這樣一個素有才名的女子如此溫和的說出這些鼓勵他的話,就如廣水深流,深深的刻進了李暠的心裏。這時他們都還不知道,這些話會影響李暠的一生。

    李暠看著麵前如同一朵解語花的美麗女子,生平第一次臉紅了,冰封已久的心有了慢慢融化的感覺,他從腰間摘下一塊玉,遞到玉成麵前。

    玉成笑了:“這是送我的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