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調解關係
字數:3200 加入書籤
薛氏依言脫掉大氅,丫鬟順從的接過,大氅外麵的錦布冰涼刺骨,丫鬟得去給薛氏的大氅烤烤火,把裏麵那一側烤的柔軟暖和些。
“讓母親久等了,我和明玉說了會子話忘記了時間。”薛氏纖纖玉手放在靠近自己的爐上。
至於說的什麽話,薛氏覺得自己母親心裏有數。
魯郡夫人點點頭,道“你大嫂過來給你賠罪來了,一家人的,哪有什麽賠不賠罪的,你說呢?”
這話就說明魯郡夫人必定要為許氏打這個原場,既然魯郡夫人護著自己,許氏也不想讓自己的婆母看低自己,笑著道“我對玲娘疏於管教,早些時候已經去責罵過她了,事情起因原就在她,你可別因為這事怪罪我。”
薛氏也並非胡攪蠻纏的人,不管薛巧玲如何,許氏這個大嫂這麽多年來為人還不錯,薛氏並不想和她鬧僵“怎會?孩子間打鬧罷了,明玉也是有錯的,謙讓姐姐是她應該的。”
“這倆孩子動靜太大,長公主派人遞過來消息說是午膳去她那用。”魯郡夫人笑眯眯道,“這下可真是因禍得福,聽說長公主院裏的廚子最擅的還是藥膳,早些年二房還沒去南方時,還能常常吃到,如今這藥膳一直存在記憶裏。”
其實哪個院子的廚子都不差,隻是因著薛巧卉的緣故,長公主院裏尋廚子最重要的便是藥膳做的如何,薛巧卉身子不好,長公主不忍心見到她喝那些苦藥,就隻能從膳食上動心思。
連魯郡夫人都這麽誇讚,可見熙和長公主院子裏的膳食是當真不錯。
看起來魯郡夫人心情還不錯,許氏慣會察言觀色的,笑著道“玲娘和婷娘也算是不打不相識,一會兒她倆見麵怕是又要鬧騰起來呢。”
“說起來也是女戒惹的禍。”薛氏道,“婷娘不愛讀書,最是頭疼這些東西了,跟玲娘倒是真有幾分相似。”
“光是責罵不夠。”魯郡夫人絮叨道,“她年紀小,未必覺得自己錯了,你素日也不是這麽沒有耐心的人,瑞娘是玲娘的親姐姐,這些事情能提點就提點著點。”
“你們倆也別尋思著笑嗬嗬的就了事了,你們兩個不當回事自會有人當回事,我聽聞在場的還有大房的幾個庶出的女兒?”
“是三娘子,五娘子,以及七娘子。”許氏捏著帕子,早在魯郡夫人問起前她便命人打聽好了來龍去脈,怕魯郡夫人記不清人,解釋了一下,要這些庶出的女兒一直安守本分,平日裏都見不到蹤影,許氏也不允許這些庶出的女兒在魯郡夫人麵前晃,“就是錢姨娘,胡姨娘的女兒。”
這排行是家中女兒的排行,行六的便是薛巧卉,行四的是三房的嫡出娘子,今日未在府中。
不過由於薛巧卉常年隨著熙和長公主不居住在府中,所以極少有人會叫她六娘子,反正她也甚少走動,在熙和長公主院子裏,她便是唯一的娘子。
值得一提的是,大房庶出娘子郎君眾多,二房卻是沒有一個,薛懷玦與熙和長公主恩愛無比,別說庶出子女了,二房後麵連個妾室都不曾有。
這種事,饒是出身高貴的許氏也豔羨不已,像熙和長公主這種兒女雙全,夫妻恩愛的模樣,真真是最為理想的。
更重要的是,與其他世家娘子遵循世家的安排不同,熙和長公主的這位夫君是她自己挑的,後來的事情也證明了這位長公主的眼光極好,先帝的數位女兒當中,夫君沒有納妾的,除去長懿太後的女兒熙濯長公主以外,就數她了。
除去熙和長公主與薛懷玦本身的夫妻情感,出現這般情況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熙和長公主是天子之女,盡管不是嫡出的公主,那也是實實在在的金枝玉葉。
魯郡夫人在這方麵並不苛求熙和長公主,承爵的是大房又不是二房,熙和長公主膝下又有兩個兒子,為了傳宗接代再和熙和長公主鬧別扭那就太不劃算了。
“兩個姐姐打架,她們在一旁觀望卻不拉開,成何體統?”魯郡夫人這話一說,許氏就知道,她們幾個要倒黴了。
就算此事都是薛巧玲的錯,那也是魯郡夫人的親孫女啊。
魯郡夫人不忍心薛巧玲受罰,就隻能尋旁人開刀。
那幾個庶出的娘子算是倒黴,撞槍口上了。
雖然她們也是魯郡夫人的孫女,可是親疏分明,跟日日陪伴魯郡夫人的薛巧玲比起來,那幾個一年夜間不了幾次麵的庶出娘子,算得了什麽?
這便是許氏的高明之處了,對於後院的庶子庶女們她從不苛求,該有的月例銀子從來都不會少,但是也不允許她們有任何越矩的事情,老祖宗定下的規矩是有原因的,不論旁人怎麽說她固執,她都堅持這一點。
許氏當然是護著自己孩子的,魯郡夫人替她找到台階下,她自然順勢而下“是我管教不嚴,回去便會仔細罰她們。”
“七娘子年紀尚小,大嫂還是輕些罰。”薛氏囑咐道。
倒不是她和七娘子親近,她對這個七娘子實在是沒什麽印象,囑咐這麽一句,也是為了許氏好。
許氏持家這麽多年,自然是有分寸的,薛氏的好意她心領了,微微點了點頭,算是回應。
魯郡夫人又拉著薛氏囑咐了許多話,許氏也幫襯著薛氏,旁敲側擊的打聽著葉姨娘的事情,葉姨娘的事是薛氏的心病,她侍候在婆母身畔,時時聽到婆母提前,也是揪心,怎麽好端端的一個世家娘子,淪落到被一個妾室欺負打壓的地步?
對於母親和許氏的好意,薛氏心領了,過了一會子,熙和長公主那便來人喚她們去用膳,魯郡夫人起身,許氏薛氏過去一左一右扶住魯郡夫人,笑著道“今日有口福了,走吧。”
到了熙和長公主的院子,薛氏上次便來過,此事也不算陌生,老遠便看到一直同平洛侯在書房的世子已經到了熙和長公主的院子,就在走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