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塵老人:我思故我在(1)
字數:3321 加入書籤
黎明時的青梗山籠罩在煙青色的雲霧裏,靈台草堂的那口銅鍾被金蟾大師兄敲了六下,“當當當當當當”,晨鍾的清越之音將青梗山的山穀敲醒了,而山穀也遠遠地傳來鍾鳴的回聲,應和著飄渺的晨霧,便如無形的波濤湧動,一聲聲的,在青埂山的群峰裏回蕩。
草堂庭院在今年入春後種滿了花木,如今寒冬來臨,萬花凋零,年年歲歲,時間如來,世界如是。
草堂的一眾弟子們起床穿了衣服,洗涑了,個個睡眼惺忪的來到庭院,卻看見一塵老人已是在院內掃著昨夜飄下的落葉與花瓣了。
小長風跟在金蟾大師兄身後,看見師父平靜地打掃著落葉,擦了擦還有些惺忪的眼,突然有些傷心地問:“師父,這些花兒與樹葉昨夜掉了這麽多呢,您就不難過嗎?”
一塵老人抬頭看看孩子們,微微一笑,若無其事地說道:“草木枯榮便如世人的生老病死,自然萬物皆有定數,實屬再正常不過之事。昨日它們飄零之時,我便已經為之難過,也為之流淚過了,所以,今天不會再難過了,因為我已經與昨天的自己和解了。”
長風撓了撓頭,皺了皺眉頭,說道:“哦,我明白了。”
小長風看著師父點點頭,彎了腰,去地上拾了一片凋零的花瓣,站起身來,輕輕放在鼻下嗅了嗅,轉頭看著身邊那十來個孩子們,做了個鬼臉,調皮地嘻嘻一笑,輕輕問道:“甘露師妹,你呢?娜蘭師姐、梵香師弟,你們呢?”
孩子們睜著尚是惺忪的眼睛,皆搖了搖頭,抬頭看著師父,默默無語。
一塵老人依然平靜地掃著地上的落葉,看了看孩子們,慈祥地說道,“孩子們,你們還記得今年的春天嗎?春天到來時,我們的庭院花團錦簇,百花爭妍,很美,是吧,你們還記得嗎?”
“嗯,是的,師父。”孩子們看著師父,點了點頭。
小長風瞅了瞅師傅,師父依然是一副淡泊而平靜的樣子,便又忍不住問:“師父,你不是很喜歡花嘛
,那時花開得這樣燦爛,可是我記得也未見你有多開心呢。”
一塵捋著胡須,慈祥地微笑著,說:“我記得它們開花的第一天我已經為它開心過了,所以,當你看見我的時候,我已是很平靜,那是因為我已經開心過了。”
小長風皺著眉頭,沉思著。
那個名叫甘露的小女孩突然走上來,抬頭看著師父,眼中晶亮閃爍,大聲說道:“師父,我明白了。無論發生什麽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它都會成為過去。”
“嗯,我也是這樣想的。”
“呃,師父的意思,我也明白了。”
“我早就明白師父的意思呢,隻是我沒說,……哼。”
……
孩子們一時嘰嘰喳喳,個個發著言,七嘴八舌的說著。
一塵老人捋著胡須,微笑著,眼中精光閃閃,慈祥地看著這些孩子,但願孩子們都能懂得愛過恨過,皆成經過;好事壞事,終成往事。原諒一切,與自己和解,坦然接受生命中的黯淡與榮光,妥帖安放好每一個昨日。
孩子們都去拿了掃帚,與師父一道,將庭院的各個角落打掃幹淨,然後在大師兄金蟾的帶領下,做完早操,進完早膳,便到講經堂聽一塵老人的講道。
講經堂內,一塵老人坐在講台的蒲團上,孩子們席地而坐,每人麵前有一個矮小的長方形檀木書桌,書桌上端正地擺放了文房四寶及當日的必修經卷。
“傳習心經第三卷曰:靜心以養吾浩然之氣。無靜氣,難以成大才,辦大事。聖賢之人,每遇大事,而能心靜如水,如明月照見大江;心靜則強,如清風撫過山崗。靜氣不僅有平常的心性功夫,也有臨機的運用與發揮。做人需適時靜下來,反省觀照自己,積攢能量,總結經驗,準備充分,待機而動,迅速出擊,則諸事可成。……今日的早課是給大家講兩個故事,希望大家好好參悟。”一塵老人捋了捋花白胡須,緩緩講道,聲音平靜而有力量。
“第一則故事:巨商與雨傘
有一個巨商,為躲避動蕩,把所有的家財置換成金銀票,特製了一把油紙傘,將金銀票小心地藏進傘柄之內,然後把自己裝扮成普通百姓,帶上雨傘準備歸隱鄉野老家。
不料途中出了意外,隻因他勞累之餘在涼亭打了一個盹,醒來之後雨傘竟然不見了!
巨商畢竟經商數年,麵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他很快冷靜下來,仔細觀察後他發現隨身攜帶的包裹完好無損,斷定拿雨傘之人應該不是職業盜賊,十有是過路人順手牽羊拿走了雨傘,此人應該就居住在附近。
巨商決定就在此地住下來,他購置了修傘工具,幹起了修傘的營生,靜靜等待。
春去秋來,一晃兩年過去了,他也沒有等來自己的雨傘。巨商沉下心來,仔細思量,他發現有些人當雨傘壞得不值得一修的時候,會選擇重新購買新的雨傘。於是巨商打出‘舊傘換新傘’的招牌,而且換傘不加錢。一時間前來換傘的人絡繹不絕。
不久,有一個中年人夾著一把破舊的油紙傘匆匆趕來,巨商接過一看,正是自己魂牽夢繞的那把雨傘,傘柄處完好無損,巨商不動聲色給那人換了一把新傘。
那人離去之後,巨商轉身進門,收拾家當,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
靜出智慧。巨商的無言等待,是靜之後的智慧。在突如其來的事件麵前,巨商能夠沉著應對,從而化險為夷。
對人生而言,學會靜,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會讓你懂得,一旦麵前出現驚濤駭浪、烏雲籠罩,焦慮、苦惱非但於事無補;有時,還會使事情變得更糟,而恰如其分的靜,能夠讓你穩住陣腳、挽回損失。”
“靜,是韌性的智慧。致虛極,守靜篤。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一塵老人平靜地坐在蒲團上,聲音平和,“大家下來後,要用心去感悟體會這故事裏的道義。”
“是,師父,徒兒們知道了。”孩子們齊聲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