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有恃無恐
字數:3820 加入書籤
看過趙匡義會見的節度使代表名單,李延慶心中暗道趙匡胤對郭榮的忠誠終於是變味了
李延慶雖對五代的曆史不是特別清楚,但黃袍加身這樁大事隻要對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會陌生。
在曆史上,趙匡胤在郭榮死後發動政變,在陳橋驛黃袍加身,逼迫郭榮的兒子下台,自己坐上了皇位。
由此可見,趙匡胤對郭榮絕非忠心耿耿。
現在,當郭榮重病的消息不脛而走,趙匡胤的野心終於開始顯現。
果然,自己最大的敵人還是這個趙家李延慶盯著名單,開始思索對策
趙家的勢力主要集中於禁軍,殿前司鐵騎軍以及控鶴軍的主將皆是趙匡胤的親信,侍衛親軍馬軍司的韓令坤更是趙匡胤的拜把子兄弟
反觀李家,家父在禁軍中的親信都集中在侍衛親軍步軍司中,光論在禁軍中的實力,李家其實是略遜於趙家的,趙匡胤這廝這幾年在郭榮的羽翼下發展太過迅猛
而且趙匡胤身處權力中心開封,而家父則被迫外放鄆州,若是京中突然事變,那趙家便能占得先機
當務之急,是要削減趙家在禁軍中的力量,其次則是要想方設法讓趙匡胤這廝也離京赴鎮,這樣兩家方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朝中的密探時刻緊跟趙匡義,他在大名府的所作所為應當已經傳到郭榮耳中,或許可以借此機會破壞郭榮與趙匡胤君臣間的信任
樞密使王樸向來與趙匡胤不對付,或許可以利用王樸將趙匡胤逐出開封
馮吉的花間社也能利用起來,在開封文壇散播不利於趙匡胤的傳聞
至於如何削弱趙匡胤在禁軍中的勢力,這事就交給父親去頭疼好了
李延慶仔細思索一番後,有了主意。
趙家本是橫亙在李家麵前的攔路虎,而且背靠郭榮,李延慶一直無從下手。
如今,趙匡胤蠢蠢欲動,這條猛虎終於露出了破綻,李延慶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天賜良機。
開封城趙府,趙匡胤正與韓重贇、王審琦這兩名親信喝酒。
今日下午,韓重贇與王審琦聯袂進宮,想當著郭榮的麵痛斥刑統的種種不是。
誰料卻吃了個閉門羹,兩人非但沒能見到郭榮,反而還被樞密使王樸叫去了樞密院,挨了一下午的訓斥。
放衙之後,兩人當即跑到趙匡胤府上,向老大哥訴苦。
酒過三巡,趙匡胤放下加大號的白瓷酒杯,打了個酒嗝,問道“王樸與你們都說了些什麽?”
韓、王二人正就著果脯喝酒,兩人對視一眼,由善言辭的王審琦先開口。
按照王審琦的說法,王樸先是將兩人痛罵一番,接著警告二人莫要再胡亂生事,害了自己不說,還會牽連趙匡胤等同僚。
“王樸這既是在警告你們,也是在敲打我。”趙匡胤不以為然,手一點不抖地給自己倒酒“王樸這廝就是這麽個易怒的脾氣,你們隻是挨了一頓罵,這算輕的。”
對於王樸的暴怒,趙匡胤早有預料。
但區區王樸又能奈我何?難不成還真撤了自己這個剛上任的殿前司都指揮使不成?撤了之後朝廷又能找誰替代?
現在的趙匡胤不能說是無法無天,至少也是有恃無恐。
殿前司裏的一票高官,除了副都指揮使慕容延釗外,其餘都是趙匡胤一手提拔的親信。
此時撤了趙匡胤,隻會令殿前司軍心渙散並失去戰鬥力。
郭榮要想撤趙匡胤的職,那得先將殿前司裏的高級武將都換過一茬,並在殿前司內培養一位新的話事人。
這個過程少則兩載,多則三四載,當初郭榮撤掉張永德扶趙匡胤上位,就花了足足兩年半。
在此之前,趙匡胤的都指揮使之位可以說是穩如泰山。
韓重贇是個暴脾氣的粗人,一張黑臉因為喝酒漲得通紅,又是一杯下肚後,他忍不住將手中酒杯“啪”地一聲砸在桌上,破口大罵
“王樸這田舍奴,就知道在聖上麵前搬弄是非,若非我等武將在前線舍生忘死,他豈能縮在開封城裏享清福?如今朝中那幫子窮措大搞出個刑統來針對我們武將,這個田舍奴竟敢與那幫措大站在一邊,簡直活的不耐煩了!”
田舍奴可以理解為罵人是農民,王樸入仕之前曾在家鄉耕種,被他得罪過的官員私下裏都會用田舍奴來稱呼王樸。
至於窮措大則是武將們鄙視文官的固有稱謂,這年頭武將掌握地方,又能靠戰爭發財,一個個富得流油。
而文官們卻隻能吃京中的死工資,除了少數生財有道的,大部分文官都窮的叮當響,能在開封購置私宅的文官都沒幾個。
王審琦提起酒壺給韓重贇倒酒“消消氣,王樸也就能呈口舌之快罷了,他雖是樞密使,又能奈我等何?”
在趙匡胤的一幹親信中,王審琦是腦子最活絡的。
王審琦很清楚,以殿前司目前的局勢,趙派可謂是高枕無憂,隻要不造反,稍微做點出格的也無妨。
韓重贇不依不撓“我就是氣不過,他一個隻知道縮在開封城裏的怕死鬼,哪來的膽子罵我等?”
郭榮兩次南征,王樸都留在開封鎮守後方,結果卻成了一幫武將用來攻擊他的武器。
文人擔任樞密使是從周朝才開始的,這個改變引起了不少武將勳貴的強烈不滿。
在周朝之前,曆任樞密使皆為武將,而且戰時都會親上戰場。
但郭威、郭榮父子兩人足夠強勢,將這股不滿強行壓了下去。
現在郭榮“身患重病、強勢不再”,王樸又為了平衡禁軍勢力得罪了不少武將,這股被壓下的不滿又有反彈的趨勢。
“文人當樞密使確實不妥,按理來說,樞密使本應為武將做主,可王樸這廝卻與那幫文官沆瀣一氣,反過頭來處處針對咱們武將。”
王審琦說罷,轉頭望向趙匡胤,問道“太尉,咱們能否想個法子,將這王樸給弄下去?不說重新讓武將擔任樞密使,至少也要換個能為咱們武將說話的樞密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