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晉妃
字數:3415 加入書籤
珍嬪同老太後的衝突,是因她的逆反而生的。
她入宮已經五年,正如瑾嬪所言,因為老太後和皇帝的極端寵愛,和底下太監宮女的一味吹捧,十七八歲的珍嬪漸漸的有幾分肆意妄為起來。
她的性子本又是不受約束的,什麽叫恃寵而驕,在珍嬪身上倒是能看出個十足十。
瑾嬪疼愛她,心裏擔心的很,可幾年來苦口婆心,這位小姑娘隻是不放在心上,瑾嬪便也沒法子了。
珍嬪一門心思盡數撲在皇帝身上,整日變著法兒的想他高興,便叫白宮女從民間搜羅了幾身男裝,扮上相,活脫脫的便是一副風度翩翩的富貴公子模樣。
雖然宮裏頭忌諱宮女太監嚼舌根,可私底下難免傳出來。皇帝已經為了珍嬪一再破例,先是破例留寢,寧肯叫太監在外頭喊破喉嚨,也要生生壞了祖宗的規矩。如今又是走宮,特許珍嬪扮上男裝出入養心殿,陪自己看折子。
如此的親密無間,在曆朝曆代都是頭一遭,怕是連開國的順治帝寵幸董鄂妃都難以相比。
皇後看在眼裏,心裏頭又是酸澀,又是怨妒,可皇帝偏生瞧都不瞧上她一眼,她念及老佛爺同自己的關係,便隻能去求見於老佛爺。
老太後正在禦花園裏頭賞花,正是寒冬,雪雖未下,霜卻已經結了一層,老太後身邊自有四格格和榮壽公主陪著,幾人談笑間口中已有白氣騰騰。皇後便先見了禮。
老太後瞧見皇後,便知她有事兒要說,否則憑著皇後的性子,是萬萬不敢近她身的。
“你來的巧,也來瞧瞧內務府新培植出來的紅梅,今年栽的好,鮮紅如血。”老太後指了指那血色紅梅,對皇後道。
皇後象征性地觀賞了一番:“老佛爺說好,便是最好。”
憑著皇後的木訥,這話老太後已能想到。便道:“你有事兒?”
皇後遲疑了一番,老太後瞧了瞧身邊的兩位最疼愛的格格:“但說無妨。”
皇後便道:“侄女身為皇後,本不該拿後宮之事讓老佛爺操心。隻是老佛爺也知道,臣妾在萬歲爺那兒說不上話,便唯有求老佛爺想想法子。”
老太後不鹹不淡地“恩”了一聲,皇後便接著道:“老佛爺想必也聽聞,近日珍嬪總是著男裝同萬歲爺在養心殿嬉戲打鬧,落在下人眼裏,傳了許多閑話。”
她小心地打探著老佛爺的神色,見她喜怒不辨,隻是伸手采了一朵紅梅。
“閑話?什麽閑話?”
皇後想了想:“下人說,珍嬪如今才是這後宮之主,老佛爺同臣妾不過是擺設罷了。”
下人自然是沒有敢這麽說的。
老佛爺的目光落在皇後姿色平平的臉上,冷笑一聲:“哀家倒說皇後如何留不住皇帝,你同皇帝自幼一同長大的,原本就比珍嬪更親厚,如今卻反倒成了討嫌的那個,如今看來,皇後竟是把心思都擱在這些個無聊事兒上!”
她將那朵紅梅狠狠擲在地上,榮壽公主和四格格忙跪下,轉眼之間,倒是烏壓壓的跪了一地的主子奴才。
“臣妾臣妾愚鈍”皇後垂著腦袋,顫聲道。
“你的確愚鈍!”老太後怒氣翻湧,厲聲道:“哪兒的嚼舌根子的下人?妄議主子,拖出去將舌頭拔了!至於你,你也知道你是皇後,連後宮瑣事都理不清,入宮多年,皇帝可曾瞧你一眼?你自己不想想法子,反而竟去聽這些傳閑話的,哀家扶你做這個皇後有什麽用?!”
皇後伏在結了霜的卵石地上,瘦削的身子格外單薄:“臣妾該死求老佛爺責罰。”
榮壽公主見老太後正在氣頭上,便起身順了順老太後的心:“皇後年輕,拿不定什麽主意,母親不必過分責罰。這天寒地凍的,讓別人瞧見了,皇後的麵子擱不開。母親且息怒,讓皇後回去歇著罷。”
老太後雖不聽別人的話,可這榮壽公主的話她是最聽的。旁人都在私下裏悄悄說,大公主活似老佛爺的媽。
聽她這樣說了,老太後便依著她,沒好氣地叫李蓮英扶起皇後:“你且去罷。”
皇後戰戰兢兢地起身,躬身退下。
榮壽公主攙著老太後,道:“母親知道,皇後年輕,珍嬪又受寵,凡是女子便都有怨妒之心,這本也無可厚非。隻是母親不要偏信一家之言,到頭來攪得後宮不寧外頭人隻會說母親的不好。”
老太後拍了拍榮壽公主的手:“哀家知道。皇後不是個聰明人,你單瞧她方才的模樣,便知道她話裏頭總有些不盡不實。”
榮壽公主鬆了口氣,又道:“萬歲爺三四歲的時候便入了宮,見不著親娘,可憐見兒的。即便是再有什麽不對的地方,母親也寬恕些罷。萬歲爺如今喜歡珍嬪,是極難得的事兒,我也有好些日子沒見萬歲爺這樣歡喜了。”
老太後攜著榮壽公主在禦花園慢慢走著,漸漸覺得平心靜氣下來:“珍嬪那孩子活潑些,年紀又小,皇帝喜歡也無可厚非。隻是皇後的話,哀家也不能一點兒不聽。皇帝寵愛她雖好,若是珍嬪把持不住,做些出格的事兒出來,就是作孽了。”
這年十月初十,便是老太後六十歲的大壽。打從正月初一開始,宮裏頭便緊鑼密鼓地操辦起來。內務府更是撥出三千萬兩銀子的專款,特意給老佛爺慶生。
正月初一,皇帝依著規矩請過安,卻遲遲不肯起身,老太後便笑道:“皇帝這是做什麽?”
皇帝垂首:“兒臣想借著親爸爸的大喜日子,求一個恩典。”
老太後心情甚好,便叫了起,道:“皇帝隻管說就是。”
皇帝道:“兒臣想著,珍嬪入宮已有五年,這些年在宮裏頭德行無損,對親爸爸也是勤謹恭敬,不妨借著您的壽辰,晉一晉珍嬪的位份。”
老太後笑道:“哀家也知道你存了這個心思。那便晉為珍妃罷。瑾嬪同珍嬪一道入宮,又是親姐妹,一應晉了,也湊個雙喜臨門的好兆頭。”
皇帝清冷的臉上難得掛上一抹笑意,忙跪下給老佛爺磕了頭:“兒臣替珍嬪謝過老佛爺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