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節小河墓地(3)
字數:2308 加入書籤
小飛振振有詞的說:“根據我們看到到眼前到保存完好到原始狀態的墓葬,可以推斷當時墓葬的複雜而繁瑣的埋葬過程,他們先是井井有條的挖開一個個大沙坑,然後將處理好的,層層包裹好的死者放在適當的位置,再依次拚合棺木,覆蓋蓋板,牛皮,繼而在木棺前後栽豎立木、木柱,最後在墓坑中反反複複,層層疊疊的填沙,堆沙。所以我們現在所站立的位置,也就是眼前這片沙丘絕對不是自然形成的景觀,而是一層墓葬一層沙子這樣密密麻麻的不斷堆壘起來的,層層疊壓的人造工程。而且工程浩大,時間綿長,至於墓穴向下還有多少層、棺木到底有多少,那就是考古學家的事情了,我們就不得而知了,這是一個不解之謎。”“對了,這些船槳為何如此之寬?”胡嬌嬌疑惑不解的說,對眼前這些槳形木柱大惑不解,王公子若有所思的說:“大約這些槳形物讓我們這些後人知道埋葬在這裏的人們生前經常劃槳,他們是喜歡泛舟湖麵,自由奔放,豪放不羈的先民。”曾呂又好奇的說:“那為什麽他們要把如此多的木柱立在沙丘上麵?它們是做什麽用的?真是匪夷所思呀,真是讓人疑惑不解,感覺完全多此一舉呀。”小飛思慮片刻,若有所思的說:“我想那些奇形怪狀的立柱上麵以前可能是大型建築,如宗廟之類的,不過建好之後,這裏風沙太大,所以早就被沙漠的狂風吹得煙消雲外去了。”王公子不以為然的說:“我想應該沒有那麽複雜,我覺得是一種圖騰之類的吧。”
流沙又疑惑不解的說:“那些胡楊木柱有多棱形、圓形、船槳形,多棱的從6棱到20棱,這些形狀、數字有什麽深意?”因為他也有幸上過小飛開講的數學課,所以受益匪淺,知道的還比較多。大家都莫衷一是的搖著頭,根本回答不出來。
王公子也無比好奇的說:“這裏荒原百裏都是一望無際的沙漠,為什麽單單這裏出現了一個墓地?這些大量的木柱從哪裏來?那些把木柱加工成多棱體的工具是什麽?在哪兒?而且這麽大的墓地按常理周圍應該有人類生活的遺址,但為什麽在墓地方圓五公裏都找不到這樣的遺址、孤零零的隻有墳墓?真是令人費解呀。”
我們都搖搖頭,回答不出來,也許那些自以為是的考古學家也莫衷一是,眾說紛紜,也很難解答如此高難度的問題吧。因為這是世界上一處出土幹屍最多的墓葬,在世界範圍內絕無僅有,而究竟還有多少目前仍不清楚。這種上下疊壓的墓葬及其它遺存構成,是小河墓地所表現出來的豐富文化內涵為國內外考古所罕見,對它的發掘和研究不僅是新疆史前時代的重大考古課題,還會對新疆周邊廣大區域的史前考古產生較大衝擊和深遠影響。
小飛若有所思的對我竊竊私語的說:“這種墓葬在我們國內可是獨一無二,絕無僅有,就算是在世界範圍內也沒有任何墓葬與之類似。因為這種墓葬形式真是太奇怪了,太獨特了,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墓葬方式。所以我們要想準確的解答出小河墓葬的全部秘密,僅僅依靠那些片麵的考古和曆史學的知識是不能完全解釋的,應該將各學科的一流專家請到發掘現場,置身於真實環境中具體研究,包括考古、環境、人類學、植物學、動物學、原始宗教學等多學科專家參與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胡嬌嬌又疑惑不解的問起大家來:“這些木柱有的被塗成紅色,這又是為什麽?木柱上刻著的橫向裝飾紋又代表什麽呢?真是讓人匪夷所思,百思不得其解呀。”
曾呂醍醐灌頂的說:“莫不是這些先民膜拜太陽,所以這座死神的立柱殿堂籠罩在一片耀眼的紅色之中,他們非常喜歡紅色,就像我們以黃色為尊一樣,而木柱上刻著的橫向裝飾紋,是不是在記錄他們死亡時候的年齡的刻度記數呢。”小飛讚不絕口的說:“小曾姑娘大膽猜測很是不錯,不過還是需要嚴謹的小心求證,至於答案到底怎麽回事,估計那些專業的考古學家都不太清楚了,隻有去問死去的那些先民了。”
“對呀,我們都忙著說話去了,得趕緊把這些船型的棺材打開看看呀,一睹為快,一探究竟才是。”胡嬌嬌噓唏不已的說,是呀,是呀,小飛也點頭稱道,於是我們大家趕緊七手八腳,團結一致的挖起厚重的沙土來,才恍然大悟的發現露在沙丘表麵的僅僅是立柱的一部分,它們的大部分都埋在沙土的深處。每一個粗大的立柱下麵通常都有一具棺木。棺木前部的胡楊立柱粗大,棺木腳部的紅柳棍細小一些。從一個巨大的立柱向下挖到1米多深的時候,就會發現下一層的棺木,而更下一層棺木立柱的頂端已經和上一層的棺木、立柱交錯在一起。每根立柱和船棺是對應的,這些先民真是不怕麻煩,用心良苦呀。
我們隨意打開其中一具船型棺材,揭開層層疊疊,包紮嚴嚴實實的厚重牛皮,隻見那淺黃色如同黃沙顏色的棺木在牛皮的包裹下新鮮如初,完好如初,這些巨大的船形棺槨內甚至沒有一顆沙粒進入其中,真是曠古少見,墓主人安安靜靜的躺在裏麵,麵容祥和,保存完好,就安睡在像船一樣的棺木中。這種原始但安全的設計風格得以讓我們窺豹一斑,窺見他千年前的入睡時刻。死者躺在沙地上永遠地睡去,時空在這裏靜止了一般,沒有生,也沒有死,隻有永恒的林靜與安詳,看起來是那麽的自然,栩栩如生,如同活著一般,隻是在像沉睡的睡美人那樣安安靜靜睡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