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第310章 蝗災

字數:950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混唐 !

    開元三年三月的一天下午,汴州的一個普通村落,農人正在村東頭樹林下躺著,隻聽從東向西的行人驚慌地高叫:“看,西邊天上的濃雲把日頭都蓋住了!”

    大約不到半盞茶功夫,灰色濃雲愈滾愈近。村內黯然無光。空中傳來了“簌——簌——”的駭人聲。接著劈劈啪啪全身土黃色的蟲子,鋪天蓋地而來。

    在外乘涼的一老嫗,見此情景立即跪下,兩手合攏麵向蒼天,嘴裏不停地念叨著:“天啊,要保佑,要保佑!”

    周圍的十多人都被她的祈禱驚呆了。

    村裏一位同族老人好像明白了什麽,立刻大喊道:“螞蚱爺顯靈了!”

    村民所說的螞蚱爺便是飛蝗,刹時間飛蝗便到了頭頂,遮天蔽日,時起時落,空中地上,上下交織,落在樹上黑壓壓的,胳膊粗的樹枝壓得上下忽閃,一個勁地叫,邊吃邊拉屎,隻聽穀地裏轟隆轟隆的嚼食聲,嘩啦嘩啦的落屎聲,他們無計可施,揪心地看著綠油油的穀苗,不一會被蝗蟲啃成了光稈……

    ……

    岺少白急急來找張寶兒。

    “這個消息朝廷知道了嗎?”張寶兒聽罷皺著眉頭道。

    “應該還不知道。”岺少白道:“我們的消息是由汴州商號直接由快馬第一時間報來的,若裏正報給縣衙、縣衙報給州府,州府再報到朝廷,估計要到三日之後了。”

    張寶兒點頭道:“看來,我們的分號傳遞消息,的確比朝廷的驛站要快些。”

    毫無疑問,汴州出現了蝗災。

    蝗蟲的習性很奇怪,當年份風調雨順之時,蝗蟲一般會分散單獨生活,不會造成蝗災,可是一旦某個地方出現旱災哪怕是輕微的,群居蝗蟲會大量繁殖,然後,形成一場吞噬天地間一切植被的風暴,這就是蝗災。

    蝗蟲的吞噬能力相當恐怖,隻需要半天,蝗災所覆蓋的田野就會隻剩下裸露的大地,凡是能夠入口的一切植物,包括高大的樹木的葉片,到低矮的苔蘚,都會成為蝗蟲的口糧,大量繁殖的蝗蟲在幾十天後又會加入對植物的掠奪。

    辛苦勞作了一年的農民,望著滿天的飛蝗之時,悲愴的痛哭毫無作用,往往發生蝗災的年份,都是餓殍滿地易子而食的慘狀。

    絕不能讓這樣的情況發生,張寶兒找來魏閑雲與岑少白商量對策。

    商量妥當後,張寶兒對岺少白道:“此事非同小可,岺大哥你要抓緊時間,動用商號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做好以下幾件事情。第一,大量調集糧食到河南道,特別是汴州,越多越好。第二,從長安總號與別處分號調集人手前往汴州,等待命令。第三,籌集大量現銀,以備急用。”

    岺少白知道事關重大,點點頭轉身匆匆離去了。

    張寶兒又讓人將宋郎中與宋雪誠找來。

    不一會,二人便趕來了。

    張寶兒也沒有廢話,將汴州蝗災的事情說了一遍,然後道:“二位回去後,盡快去查古方,一定要找到治蝗藥方,這可關係著千家萬戶的生計。”

    “我們會盡全力的!”

    ……

    做好一切準備,剩下的隻能等了。盡管張寶兒也知道救災如救火,但必須要等朝廷最終的決斷,不然他什麽也做不了。

    三月初九的夜晚,四方館的一間書房內,一個老者正在聚精會神地看書。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當朝宰輔姚崇。

    自從姚崇做了首輔後,李隆基對姚崇言聽計從,而姚崇對李隆基也是竭盡全力,君臣之間親密無間,配合默契。姚崇雖然做了宰相,剛開始還沒有府邸,就住在罔極寺裏。

    寺院裏花木蔥蘢,蚊子比較多,有一次,姚崇得了瘧疾,隻好請假休息。李隆基見不到姚崇,急得不得了,不停地派使者去探視,一天就派了幾十個。

    姚崇既然休息,就隻能由另一位宰相盧懷慎主政。盧懷慎每次到李隆基那裏去奏事,隻要說得合了李隆基的心思,李隆基總會說: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吧?一旦說的不合李隆基的心意,他馬上就會說:怎麽不先和姚崇商量商量再來!

    後來,盧懷慎覺得總跑到寺裏向姚崇問計也太不方便了,幹脆上奏李隆基,讓姚崇搬到四方館一邊養病一邊辦公算了,讓他的家人也到這裏來伺候他。

    四方館是大唐接待各國使者的地方,可以住宿。

    玄宗一聽,馬上答應了,催著姚崇搬家。

    姚崇卻再三推辭:“四方館裏有許多檔案文書,住進去不方便!”

    李隆基卻不在意:“設四方館是為了國家,今天讓你住進去,也是為了國家。若不是怕人非議,我恨不得讓你住到宮裏來,四方館算得了什麽,你就不用推辭了!”

    李隆基對姚崇如此信任倚重,這便是對他最大的認可了。姚崇也感激涕零,恨不得為李隆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閣老!定國公求見!”姚崇的老管家進門來稟報道。

    “定國公?”姚崇皺了皺眉頭。

    張寶兒雖然是皇親國戚的身份,但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對陛下有大功,深受陛下信任,但素來低調,很少參與政事,像今日這樣夜晚來訪,這還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快快有請!”姚崇吩咐道。

    “老姚,好久不見了,怎麽樣?最近可好?”

    張寶兒每次見姚崇都很是熱情,始終沿用著在潞州時的稱呼,姚崇現在雖然已經貴為宰相了,可聽了張寶兒的稱呼也覺得很親切。

    “托定國公的福,老夫一切都好!”姚崇嗬嗬笑道:“裏麵請,我這裏有好茶!”

    “好好好!”張寶兒也不客氣,隨著姚崇進了書房。

    二人坐定後,姚崇問道“定國公可是稀客,不知今夜……”

    張寶兒笑道:“老姚,我們倆是老相識,就不兜圈子了,我有一事要你幫忙。”

    “定國公開口求人可是很難得,說吧,隻要是合情合理我又能辦的,決不推辭。”姚崇的話說的滴水不漏。

    “我想讓李林甫做國子司業!”張寶兒笑嘻嘻道。

    “讓李林甫做國子司業?”姚崇奇怪地看著張寶兒。

    薑皎曾經來向姚崇為外甥李林甫求官,雖然求的不是國子司業一職,但姚崇毫不猶豫就拒絕了。今日,張寶兒又來為李林甫求官,而且還是清望官國子司業,難道是薑皎說動了張寶兒?

    姚崇思慮再三,覺得不可能,他與張寶兒交往多年,以他對張寶兒的了解,張寶兒絕不可能做如此荒唐之事,這麽做必有深意。

    想到這裏,姚崇試探著問道:“定國公莫非不知道這李林甫是不無術的浪蕩子弟?”

    “我怎會不知道李林甫是什麽樣的人?”張寶兒笑道。

    “那定國公可否知道,這國子司業一般都由進士擔任,以李林甫的學問,那可是遠遠不夠格。”

    張寶兒直接道:“老姚,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我來為李林甫求這官,不是因為薑皎,我自有我的打算。”

    見姚崇又要說話,張寶兒擺手打斷了他:“老姚,你也不用急著回答,我給你五天時間,五天後你再回答我!當然,我也不會白白落你這個人情,五天之內,你若遇上無法解決的難事,我會幫你解決掉,到時我們就兩不相欠了。”

    姚崇搖頭道:“定國公,這李林甫不適合做國子司業,莫說是五天,就算是五年,我也是這話,到時恐怕要讓你失望了。”

    張寶兒神秘兮兮道:“老姚,你可別把話說得如此滿,天有不測風雲,或許要不了五天,你就不會如此說了。到時候,你會覺得一個國子司業能解決了你遇到的難題,那可是太劃算了。”

    說罷,張寶兒起身道:“不說了,告辭了,我等著你的消息。”

    看著張寶兒離去的背影,姚崇嘴裏嘀咕道:“他在弄什麽玄虛?”

    ……

    “大和尚,你現在的日子過的不錯嘛!”張寶兒一見普潤方丈便調侃道。

    普潤作為慈恩寺的住持,在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爭鬥中出了大力。開元初年,李隆基下詔,將慈恩寺敕封為國寺,普潤也被禮為國師。

    普潤雙手合什道:“定國公說笑了,普潤還是原來的普潤,並無任何變化。”

    “這就好,那我問你,你還殺豬嗎?”

    “啊?”普潤愣住了,他不知張寶兒為何問了這麽一句沒頭沒腦的話。

    “你還記得嗎?當年你說過,你殺豬讓別人吃肉,就是替人承擔罪孽,正合舍身喂虎的精神!正所謂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貧僧自然記得!”

    “那好,今日還得要你入一次地獄,不知大和尚你敢不敢。”

    說罷,張寶兒便把汴州蝗災一事講於了普潤。

    “若我沒估計錯,朝堂之上有許多人會以不殺生為由反對滅蝗,殊不知他們這麽做是要將百姓活活餓死,你是佛法大家,幫我駁倒他們,剩下的事我才可以放手去做。故而我來求大和尚再去殺一次‘豬’,如何?”

    普潤聽罷,點頭應允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更何況是那麽多人命,佛家所說不禁殺生,是禁殺念,並非是為了圖那虛名。為了不殺蝗蟲,卻要將那麽些人餓死,豈不荒謬?沒問題,這些豬讓貧僧來殺吧!”

    從慈恩寺出來,張寶兒又立刻趕到了陸象先的家。

    太平公主權傾朝野之時,宰相蕭至忠、岑羲等人爭相依附,隻有陸象先不肯,始終沒有前去拜訪過她。後來,太平公主欲廢黜李隆基,另立皇帝,召集宰相商議。

    太平公主對宰相們道:“寧王是太上皇嫡長子,而皇帝隻是庶子,我們不應廢嫡立庶。”

    陸象先當時便問道:“那皇帝為何得以繼位?”

    太平公主回答:“他隻是一時立功,才登上帝位。如今失德,理應被廢。”

    陸象先則道:“因為有功被立為皇帝,那麽有罪才可以廢黜。如今皇帝沒有罪過,怎能被廢?”

    太平公主隻得另與竇懷貞等人商議。

    太平公主被誅殺後,陸象先因是太平公主所舉薦的宰相,也被捕獲。但李隆基卻將他釋放,還加封他為兗國公。

    政變平息後,李隆基還要進一步清洗蕭至忠、岑羲的黨羽,陸象先暗中營救保護,很多人得以保全但都不知是陸象先所為。

    陸象先為人清心寡欲,言辭議論高妙玄遠,受到輿論的推崇。如今,他因喪母而辭職在家丁憂。張寶兒知道,要想堵住那些反對滅蝗的朝廷大臣的嘴,陸象先是最合適的人選。

    “不知定國公大駕光臨,有何指教?”陸象先對張寶兒的到來感到很是吃驚。

    張寶兒也不客氣直接說明了來意,待他說完蝗災之事後,有意調侃道:“陸先生,我不知這算不算事,但我這庸人卻睡不著覺了,特來請教於您。”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正是出自陸象先曾經說過的名句,此刻卻被張寶兒借來用了。

    陸象先起身抱著道:“豈止是事,這是大事,定國公,需要我做什麽,請直說……”

    ……

    這幾日,姚崇已經焦頭爛額了。

    三天前,汴州刺史的奏折用五百裏加急送到了朝廷,汴州境內發生蝗災,有可能漫延至整個河南道。

    姚崇見了奏折,大吃一驚。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大旱之後,常有大蝗。姚崇雖然沒有見過蝗災,但他知道,蝗蟲像烏雲一樣鋪天蓋地,滾滾而來。所過之處,別說是莊稼,就是樹皮,也被吃得幹幹淨淨。河南道是大唐最重要的產糧區,如果這些地方鬧災,大唐的糧食儲備就成問題了。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如果沒有糧食,老百姓就要人心不穩,社稷如何能穩定?

    姚崇不敢怠慢,立刻奏明李隆基。

    李隆基向姚崇問道:“此事該如何解決?”

    姚崇毫不猶豫回答道:“馬上下旨,讓各個州縣立刻組織人力物力,捕殺蝗蟲!”

    李隆基疑慮道:“這蝗蟲鋪天蓋地,怎麽殺得過來呢?”

    姚崇急了:“就算殺不完,總比坐視不管強吧。過去因為蝗蟲成災,亡國的事情都有啊。如今大唐的所存的糧食本來就不多,如果再出現歉收、絕收的事,老百姓就會亂啊。”

    李隆基聽了,並沒有反駁姚崇,但是,還是一副期期艾艾、遲疑不決的樣子。

    姚崇就問:“陛下,您還有什麽顧慮就直說吧。”

    李隆基歎了口氣道:“蝗蟲是天災,是不是上天派來警示朕的呀?朕是天子,滅蝗不會得罪上天吧。”

    姚崇一聽哭笑不得道:“這樣吧,以後凡是關於滅蝗的事情,陛下不要下聖旨,而是讓臣以首輔的名義出牒書。就算上天怪罪下來,也是怪臣,跟陛下沒關係不就行了嘛!”

    姚崇說的很明白了,可李隆基還是拿不準主意,最後他決定,立刻召集朝會商議此事。

    在朝會中,姚崇再次提出了滅蝗的意見。誰知他的話音剛落,便有一個人提出了反對意見。姚崇一見此人頓時傻眼了,出來反對他的不是別人,正是另外一名宰相盧懷慎。

    盧懷慎出身於山東高門範陽盧氏,是地地道道的貴族之後,但是,他當官特別清廉,生活也十分樸素。

    有一次,盧懷慎生病,兩個同僚去看他。他留人家吃飯。一會兒,飯菜端上來了,就是兩盆煮豆子,一點葷腥都沒有。這還是盧懷慎費盡心思打點出來招待客人的東西。可想而知,平時就更節儉了。這樣的人能不讓人佩服嗎?所以,他的道德影響力特別大。

    盧懷慎這個人雖然人望高,但是,平時從來不反對姚崇。盧懷慎自知才能不及姚崇,所以輕易不敢拿主意。聽說姚崇要捕殺蝗蟲,盧懷慎覺得不妥。於是,鬥膽提出反對意見了。

    “這蝗蟲也是生靈,殺生就要傷和氣,傷和氣可是要招禍的!”

    盧懷慎是受佛教的影響,才說出了這番話。

    盧懷慎的說法,讓許多大臣附和。

    不僅是盧懷慎等朝廷大臣不同意捕殺蝗蟲,就邊許多地方官也紛紛遞了奏折反對。反對呼聲最大的,就是蝗災最嚴重的汴州刺史倪若水。

    倪若水在奏折中寫道:蝗蟲是天災,不是人力所能解決的。所謂天災就是上天的警告,應該讓皇帝修德才是。如果皇帝不從自己的角度解決問題,而是一味捕殺蝗蟲,那就是緣木求魚!當年十六國時期,後漢皇帝劉聰也捕過蝗蟲,最後越捕越多,連國家都亡了!這是前車之鑒啊!

    倪若水用“天人感應”來勸諫皇帝,讓人無可辯駁。從漢代起,便有天人感應之說,因對蝗蟲那殺之不盡的數量感到恐慌,對防治蝗蟲的無力,便認為蝗災是上天的譴責和警告,從皇帝、丞相到州縣官,都反省自己失道失德之處,祈禱神蟲嘴下留情。有見識的君王會下罪己詔,開倉放糧救災,組織人手滅蝗,而有些皇帝甚至會寄希望於神力。

    於是,朝廷內出現了兩種聲音。有的認為“隻需上下齊心協力,必能治住蝗蟲,即便有除治不以的當地,也比養患成災強。”但不少人以為:“蝗是天災,豈可製以人力“,是除治還是不除治,兩邊爭鬥的十分激烈。

    李隆基無奈之下,隻好暫時退朝,次日再議。

    如此議了三次,依然沒有定論,眼見著時間在無意義的爭論中流失,姚崇心急如焚。

    姚崇突然想到了張寶兒,這天一大早,他沒有去議事廳,而是來到了定國公府。當他急匆匆來到定國公府的時候,卻被華叔卻告知:姑爺外出了。

    姚崇一臉失望,正要轉身離去,華叔卻叫住了他:“姚閣老,姑爺讓我轉告您,李林甫隻要一到任,他便可以幫你解決這天大的麻煩。”

    姚崇二話沒說,轉身便到了吏部。

    下午時分,李林甫的國子司業的任命書,便被姚崇親自送到了薑皎府上。姚崇明確要求,李林甫明日一早必須到國子監赴任。

    當日被任命,第二日便赴任,李林甫開創了大唐有史以來官員赴任最快的紀錄。

    由當朝首輔親自送達任命書,姚崇也開創了大唐開朝以來唯一的特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