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奪嫡(四)
字數:4069 加入書籤
縱使阿姮再愛楊廣,阿姮到底放不下她一生對隋朝滅陳的國仇家恨還有帶上大義公主宇文女貞死前托付給她的那一份隋朝滅周的國仇家恨!故而,再愛恨兩難,阿姮也不得不帶著對楊廣的真愛和故國陳朝的滅國深恨繼續和楊廣聯手的奪嫡大業以期達到未來通過毀滅大隋帝王楊廣而毀滅大隋的複仇大計!
公元五百九十四年、隋朝開皇十四年,阿姮與楊廣共同商議之下讓楊廣領銜請命楊堅封禪亦為廣姮二人奪嫡成功增加了不少奪嫡砝碼。
於是在阿姮楊廣二人商定以楊堅封禪為晉王府增加勢力之後,阿姮通過聯係自己的同胞親哥哥、陳後主陳叔寶請楊堅封禪。
冬,閏十月,甲寅,詔以齊、梁、陳宗祀廢絕,命高仁英、蕭琮、陳叔寶以時修祭,所須器物,有司給之。陳叔寶從隋帝楊堅登邙山,侍飲,賦詩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願上東封書。”並表請封禪。
隋帝楊堅聞此消息、再在二子晉王楊廣的上佳進言之下,優詔答複陳叔寶、同意封禪。
它日,複侍宴,到了宴飲結束的時候,隋帝楊堅看著陳後主陳叔寶蔑笑道:“此敗豈不由酒!以作詩之功,何如思安時事!當賀若弼渡京口,彼人密啟告急,叔寶飲酒,遂不之省。高熲至日,猶見啟在床下,未開封。此誠可笑,蓋天亡之也。昔苻氏征伐所得國,皆榮貴其主,苟欲求名,不知違天命;與之官,乃違天也。”
陳叔寶此時已為亡國之君、階下之囚,必須在隋帝楊堅的手下討生活,故而再無任何資本反駁,自然不敢回嘴,隻能低頭悶悶飲酒不語。
在陳叔寶配合愛妹阿姮的請求做好封禪鋪墊之後,晉王楊廣親率百官抗表,固請封禪。於是隋帝楊堅欣然接受,令牛弘等創定儀注,既成,楊堅視之,曰:“茲事體大,朕何德以堪之!但當東巡,因致祭泰山耳。”十二月,乙未,車駕東巡,以成封禪大典之盛、昭告大隋之功業於天地。
為慶賀隋帝楊堅如此盛大的封禪大典,楊廣更是作恢宏絕佳的五言詩《白馬篇》以賀父皇楊堅的封禪成功。
白馬篇
白馬金貝裝,橫行遼水傍。問是誰家子,宿衛羽林郎。
文犀六屬鎧,寶劍七星光。山虛弓響徹,地迥角聲長。
宛河推勇氣,隴蜀擅威強。輪台受降虜,高闕剪名王。
射熊入飛觀,校獵下長楊。英名欺衛霍,智策蔑平良。
島夷時失禮,卉服犯邊疆。徵兵集薊北,輕騎出漁陽。
進軍隨日暈,挑戰逐星芒。陣移龍勢動,營開虎翼張。
衝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湯。塵飛戰鼓急,風交征旆揚。
轉鬥平華地,追奔掃大方。本持身許國,況複武功彰。
會令千載後,流譽滿旗常。
至此,隋帝後楊堅、獨孤伽羅夫婦對如此上心策劃操辦封禪大典的二子晉王楊廣更為滿意、大為嘉許,楊廣的勢力地位在朝廷之中大有提升。
公元五百九十五年,開皇十五年春,智顗又從阿姮與楊廣之請,再到揚州,撰《淨名經疏》,與俗世弟子阿姮楊廣二人相會相談。九月,辭歸天台,習靜林泉,而此時的智者大師已經五十八歲了。
同年九月,由工部尚書、安平郡公、建築大師宇文愷所主持修建的仁壽宮落成。
這宇文愷出身武將世家,生於長安城。自幼博覽群書,精熟曆代典章製度和多種工藝技能。勤奮好學,擅長工藝,精善建築。雖宇文愷比阿姮楊廣二人大了十幾歲,但因廣姮二人深深欣賞建築大師宇文愷的才華,故而建築大師宇文愷是阿姮、楊廣二人的忘年交密友和晉王府的常客。日後楊廣登基為帝之後,新都洛陽城、隋文帝皇陵、觀風殿、廣通渠和江都行宮等大型工程建築皆由宇文愷受阿姮楊廣二人所托參與規劃設計。
丁亥,隋帝楊堅帶領大隋皇室全體幸仁壽宮。時天暑,役夫死者相次於道,楊素悉焚除之。隋帝楊堅聞之,不悅。
公元五百九十七年,隋朝開皇十七年,蕭摩訶幼子蕭世略受阿姮所托以進一步擴展阿姮和楊廣利益同盟在隋朝的影響勢力而在江南作亂、然後再由楊廣親自平叛以為功勳。
因蕭世略、陳淑媃夫婦為阿姮而公然作亂,蕭世略之父蕭摩訶當從坐,而隋帝楊堅卻因深知將門蕭家在江南的巨大影響力和為穩定江南卻異常寬容地赦免了蕭摩訶:“蕭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為?以其名將之子,為人所逼耳。”因而特赦蕭摩訶,萬幸阿姮沒有算錯此時的楊堅不會動蕭家而能在不傷到未婚夫家蕭家的同時提升自己與楊廣的利益聯盟勢力。
而這這緊張繁忙的廣姮利益聯盟奪嫡大業中,身為二人共同師父的佛教天台宗創始人、相助廣姮二人許多、得道高僧智者大師的去世則令廣姮二人哀傷悲歎不已。
自此公元五百九十七年、隋朝開皇十七年此後的兩年,會稽嘉祥寺沙門吉藏曾奉書天台邀請智者大師到嘉祥寺講《法華經》,而此時的智者大師卻因病未能前往。過了些時,他在病中對弟子們口授《觀心論》。十月,阿姮楊廣二人親赴天台山看望病中的智者大師、親自入山迎請,智者大師念著與二人的特殊師徒緣分仍勉強出山。可走到石頭城之後,疾亟不能前進,不久入寂,世壽六十歲,僧臘四十,阿姮楊廣二人大悲。
智者大師為阿姮楊廣二人一生至親的禪宗師友,其對二人第一眼所見之時所下的“情極緣卻,難為宿命;因果輪回,幻滅如空”十六字命運偈語更是應驗廣姮二人一生、為廣姮二人留下終身不滅的深刻印象。尤其在此南朝佛教興盛的重要曆史大背景之下,廣姮二人至親師友、天台宗創始者智者大師亦在廣姮二人招撫平定江南方麵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印光大師雲:智者大師,釋迦之化身也。臨終有問:“未審大師證入何位?“答曰:“我不領眾,必淨六根(即十信位,獲六根清淨,如法華經法師功德品所明)。損己利人,但(隻,僅)登五品(五品,即觀行位,圓伏五住煩惱,而見惑尚未斷除)。“實恐後人未證謂證,故以身說法,令其自知慚愧,不敢妄擬故耳,而後圓寂。
這一年智顗大師臨終之前,還給阿姮楊廣寫了一封遺書,書言望阿姮楊廣二人在他身後在天台山上建一座寺廟以為眾生積德修福,特別言明“寺若成,國即清”;且親自手書留下二人一生命運讖語“情極緣卻,難為宿命。因果輪回,幻滅如空”,令阿姮楊廣二人深深悲傷又動容沉思。
阿姮楊廣在接到這封遺書後,五體投地、悲淚頂受,隨後二人遵照智顗大師遺願,在天台山建造一座氣勢恢宏的寺院。智顗生平造寺三十六所,入滅後,阿姮楊廣依照他的遺願在天台山另行創建佛刹,後於公元六百零五年、大業元年依智顗大師生前訓誡“寺若成,國即清”而將寺院命名為國清寺。
智顗大師臨終留給廣姮遺書裏,那祈求國泰民安的慈悲國清寺夙願阿姮與楊廣自然是明白與懂,但那“情極緣卻,難為宿命;因果輪回,幻滅如空”的十六字廣姮命運禪語,縱使廣姮二人此時經曆國仇家恨、命運捉弄而稍微懂得但未全懂,乃到廣姮二人生命盡頭才最終參透。而日後楊廣離去、陳隋皆亡之後,阿姮歸隱江南再訪天台山國清寺時才應驗徹悟當年這智者大師在天台山上第一眼見到廣姮二人時就那般雲水禪心地看透廣姮二人的一生——情極緣卻,難為宿命;因果輪回,幻滅如空……
------題外話------
再愛恨兩難,阿姮也不得不帶著對楊廣的真愛和故國陳朝的滅國仇恨繼續和楊廣聯手的奪嫡大業。公元五百九十四年、隋朝開皇十四年,阿姮與楊廣共同商議之下讓楊廣領銜請命楊堅封禪亦為廣姮二人奪嫡成功增加了不少奪嫡砝碼。十二月,乙未,隋帝楊堅車駕東巡,以成封禪大典之盛、昭告大隋之功業於天地。為慶賀隋帝楊堅如此盛大的封禪大典,楊廣更是作恢宏絕佳的五言詩《白馬篇》以賀父皇楊堅的封禪成功。爾後在公元594年到597年的這四年時間裏,楊廣與阿姮的奪嫡大業在穩步推進。這當中,卻是二人的師父、得道高僧、天台宗的創始人智顗大師不幸圓寂,留下建造國清寺的遺願和給阿姮與楊廣二人“情極緣卻,難為宿命;因果輪回,幻滅如空‘’的一世偈語浮沉流年……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co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