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章 鄉邑

字數:3955   加入書籤

A+A-




    望鄉邑中當中國田三十餘畝,分散有十三處之多,殷水流細細勘察過後,確認望氏本部國田為二十五畝。

    除去望氏本部,被望氏占據的其他三裏國田約有三十二畝,這三裏之民除了鄙隸之民,國人早已經在戎狄匪禍裏死傷殆盡,經北鄙竇氏下令,由望鄉其他氏族分攤國人代耕。

    四裏國田,合計六十餘畝,分作四地,所幸這個位麵的匪流除了戎狄氏族,商殷之匪多是仁義假盜,而且不通國田耕作之術,亦不願長居壺口之地,不然憑望氏假脈國人居多的一師之卒,想要完全獨占四裏國田,實在是癡人說夢。

    當然,匪流們到了望鄉,向望氏索糧,也是四倍之數。

    “主上,望鄉六裏國田近九十畝,我們挑選的候補撲火卒人數現在為一千七百八十三人,再加之其他三裏之丁,人數會隻怕會超過一師之眾。”

    冉赴有些愁眉苦臉,以區區望鄉不到百畝的三等國田,怎能養得起一師之卒,何況他們現在便有五百盜首賊卒,更有五十匹戰馬,每日耗糧便已經是一筆讓人頭疼不已的數目,若是不時加以戰事,那耗糧數目之巨,在北鄙氏族中,唯有邑宰竇氏方能承擔得住。

    “邑倉當中的現有精米,可維持多少時日?”

    一行人隨著殷水流望邑門望樓處走去,亦步亦趨的冉赴打開望氏糧倉時,便仔細算過消耗之數,當即沉聲回道:“主上,若一個月之後,入選撲火卒的人數有四旅之數,隻怕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邑倉之糧便會被全部耗盡。”

    殷水流微微一頓:“三個月?”

    三個月時間,候補撲火卒中再有天資的人,縱使有假《向日秘典》的《撲火》,至多也不過堪堪築基開脈,還遠遠達不到立即投入戰場的要求。

    搶!

    繼續搶!

    在三個月期限來臨前爭取搶出鄉門,而他還有蘊育小丹之效的馬肉。

    “見過將軍。”

    負責鄉邑內政主要事宜的岩建看到殷水流這一行,按捺不住便宜嶽父的上進之心,撇下一眾忙活中的鄙隸之民,意圖混入其中。

    望氏經營的望邑和其他鄉裏並無二致,以鄉寺為權力中心延伸開去的國人宅院重重,盡顯國人階層應有的奢侈浮華,而鄙隸之民所居多是不能起到多少遮風擋雨作用的棚房,四季當中每遇隆冬,不需氏族國人打殺,僅是棚房便能帶走不少暴斃者。

    殷水流以鄙隸之丁為撲火卒,加之兩裏之民遷入鄉邑,內政事宜當中岩建負責督促的便是民居事。

    “地基夯實打牢,不要因為進度而匆匆為之。”

    “唯!”

    殷水流讓跪拜一地的鄙隸之民散去。

    走至邑門,沿著階梯往上,負責其他三裏事宜的吾山道:“將軍,一百之卒已經挑選而出,由吾其副旅率領,隻待將軍令下,便可出發三裏。”

    將軍占據望鄉的種種舉止,實在讓人不解,和北鄙其他匪眾大不同,吾其此次前去三裏,是要將三裏鄙隸之民遷入邑中。

    望見就三裏事宜補充道:“望全十二人可先行前往三裏,將不從者皆殺之,以輔佐吾其副旅行事。”

    望氏駐守其他三裏的甲卒,以望氏地脈族人的鄉吏為首,在狹道之戰裏伴隨鄉宰一同遭伏,如今三裏剩餘的望氏假脈甲卒實在不堪一擊。

    “門還沒關,狗還未打,三裏之事暫緩些時日。”

    居高而望鄉邑,牆垣迤邐而行,望氏在此處經營多年,而今全贈與了殷水流,成為他竊國路上的第一個據點。

    ◇

    遠處太丘山霧彌漫,進出望鄉的壺口便在數裏外,殷水流率領眾人登至望樓高處,於北風當中遠眺著蔥蔥鬱鬱的懸崖峭壁。

    壺口處地勢之惡,更勝致以望氏敗亡的狹道,兩壁危崖直上入霧,令人望之生畏。

    “果真如望族長所言,進出壺口之人,若是在白晝,便是再遮掩行跡,也休想逃出此處的監察。可惜望氏建此望樓,多數作用隻是用於辨敵,而本將軍則不同,如此可用於拒外滅內的大門,豈能不加以利用。賊刺聽令,給本將軍開鑿大崗重石,堵住壺口進出之路,隻需留下一條縫隙可和外麵互通消息即可。”

    大崗石是本方世界的堅固重石,青銅器具鑿裂不開,臨山城的狼牙棒配合脈力能夠勉強為之,不過需得耗費不少精米。

    狹道之戰,自崖上滾落堵住望氏的巨石,便是大崗重石。

    王刺應唯,派人前去,其他人則是一臉愕然。

    這便是將軍所說的關門麽?

    那狗在何處?

    望見悄然咽下一口唾液,他知道狼牙棒之利,對於將軍要以大崗重石堵路之舉,猶豫再三仍是在旁小心翼翼地進言。

    “將軍,若是以石堵路,內外皆不可通,我們在壺口之中雖能自給自足,但終是北鄙鄉邑之一,邑宰竇氏怎會無視這幾十畝國田,必會派遣邑使前來調查,若是他們從其他險霧之道冒險進入壺口,便可知道是我們所為,而且流入鄉內的賊匪若是不能從壺口出外,將軍要如何去安頓他們?”

    殷水流進入壺口,便是迷路在太丘稀霧之內,一度認為難以走出山區。望見更是好奇將軍是到底是在何時率卒入的壺口,以望氏的偵探竟無半點消息在前。

    “望族長顧慮得極是,縱是以石堵住壺口之路,望鄉生變之事也瞞不了外人一年半載之久,壺口之外的岱氏與望氏有聯姻喜事將近,倘若此路長久不通,岱氏定然會上報竇氏介入調查。所以封住的路口處,需得每日都要遣人去故弄玄虛,匪流便也罷了,若是岱氏來人,告知他們,望鄉來了大宗師高人,要暫居此處多日,因不喜人打攪,故而以石封之,待他人去了,始會路通。”

    殷水流在眾人麵前伸出三個手指。

    “封路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在這段時間內,不論是撲火賊卒的篩選,還是其他事宜,本將軍拒絕任何意外進入壺口,壺口當中也不允許發生任何意外。”

    眾人轟然應是。

    “至於已經流入壺口的匪流,他們也不需再想著外出壺口了,若是不能為本將軍所用,盡數將他們剿殺在壺口之內,此舉為代天子剿匪!”

    望見給天子兩字驚得瞠目結舌,壺口為門,匪流為狗,關門打狗,原來將軍先前的門、狗是分指這兩樣。

    隻是將軍,您自個都是大匪一枚。

    咱能換個說法不?

    而且此舉對於其他匪流而言,將軍代天子剿了也就剿了,那即日便要離開望鄉的滿奎賊,需得向將軍諫言三思而為之,實因滿奎賊太過凶悍勢大。

    吾山卻是大喜過望,滿奎賊搶他精糧,傷他地脈昆仲,如今將軍代天子剿匪,定可讓他大仇得報。

    他對於將軍,已有了一些盲目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