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仕
字數:5624 加入書籤
崔瑾旁觀李世民教導李承乾處理國家大事,從不多言多舌。他很是納悶,你老人家要培養接班人,幹嘛要將自己陪著,許多事情你們不是不方便讓“外人”知道麽,害得每每到那時,都不得不裝聾作啞,恨不得找個理由躲避開去。話說,你老人家真不將自己當“外人”啊!分理奏折,不是該內侍的事兒麽?
隻是,不管崔瑾如何怨念,如何明的暗的說明隱患,甚至直言不諱地對李世民道:“嶽父大人啊,雖然女婿也是半個兒子,但畢竟君臣有別,而小婿對政務沒啥興趣,還不如讓小婿到藏書閣抄書的好。據說,皇宮內的藏書閣有不少珍本孤本呢,可否允許小婿上午去藏書閣學習知識,下午再到各部門參觀實習?”
看到崔瑾一臉的希翼,李世民哼哼冷笑幾聲:“哼,朕和承乾為了大唐繁榮昌盛殫心竭慮,恨不得長了三頭六臂,偏偏有人有大才卻憊懶,在旁冷眼旁觀,這便是上天賜予大唐的文曲星?你不是曾說過,大唐是千萬人之大唐,全國上下應當同心協力共建文明昌盛之華夏麽?你不是曾教育稚奴‘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麽?如今怎自己卻貪圖享受不求上進畏苦怕難?”
崔瑾很是委屈,自己是這個意思麽,這些年難道沒有為大唐作貢獻?好像,自己的爵位也是憑著功勞而得的吧?“嶽父大人啊,小婿隻是覺著更適應做學問,人貴在有自知,若是去教書育人尚可,當然,更適合到天南地北考察民情。要不,您就派小婿去替你巡視四方,想想啊,如今大唐疆土越發遼闊,雖然您英明無比,大臣們勤勉有加,但是,所謂‘人上一百種種色色’,誰能保證那些地方官吏能認真執行朝廷的律法製度,能將天子的恩德、朝廷的政策一絲不苟地執行下去,真正地造福地方,造福民眾?當然,朝廷也派了禦史下去實施監督,但仍有不少製度上的漏洞。”
李承乾忙問:“有何不足?”
崔瑾淡淡地笑道:“心裏有個模糊的想法,卻並不完善,還得四處走走看看,收集信息,才能提出一個較為全麵的監管製度。”
李世民揚揚眉:“不過是想出京遊山玩水罷了,找這麽多理由作甚?都是成家立業之人了,難道就舍得將幾個媳婦兒留在家中,你爹娘還等著抱孫兒呢!”
崔瑾風輕雲淡地笑著:“嶽父大人可是冤枉小婿了,小婿可是一心為國為民呢!您想想,若是不知地方之實情,如何針對性地製定約束管理製度?人啊,一旦權力大了,心也跟著大了,說不得便生出啥不好的想法,那就得先將條條框框製度出來,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上麵有製度管著,身邊有人監督著,時刻糾正你的言行,一旦走偏走歪了,便立即糾正,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老百姓的傷害,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國家造成的損失。小婿一片赤誠之心,您不說誇讚獎賞,還誤會歪曲,真是讓小婿傷心啊!嗯嗯,明兒個讓兕子回宮守著您哭,誰讓您委屈了她的夫君呢!”
李世民順手抓起麵前的奏折就扔過來,崔瑾敏捷地一側身,手一揮,將奏折抓住,笑盈盈地道:“嶽父大人,就算小婿猜中了您的心思,您也不用羞惱嘛,自家人說說笑笑,哪裏能真正計較呢?再說了,即便寫這奏折的人略顯囉嗦,但也是費了好些心思不是?先歌功頌德,寫得花團錦簇,表忠心表決心,還得將事情說清楚,要糧要錢要政策要鼓勵,多不容易啊!雖然嘛,洋洋灑灑近千字,隻有最後幾行有用,但好歹也算是臣子們的一片心意不是?”
他嘀咕著:“敢情這筆墨紙張不要錢,還嫌三省六部的相公們政務不多,擔心天子和太子整日閑得慌呢!反正啊,每次看到這些文采斐然囉囉嗦嗦半天說不到正事兒的奏折,眼睛就要抽筋兒,累啊!”
李承乾忍不住“撲哧”一笑,李世民也竭力憋笑。“你啊,這話在此處說說便罷了,可不許在外胡說八道,不然,讓旁人知曉,可不得犯了眾怒?”李世民用手點了點,嚴肅地道。
崔瑾聳聳肩,撇撇嘴:“這可是大實話呢,您未瞧見家父的奏折就挺實用的?平鋪直敘,簡單明了,看著毫不費勁兒。”
“你是在為你父親請功麽?要不,朕再給他加加擔子?”李世民打趣道,突然想起一事,“你伯父申請外派,你祖父也告老致仕,你以為若何?”
崔瑾斟酌著回道:“此事,祖父和伯父皆告知了微臣,微臣以為,祖父年紀大了,年前大病一場,調理了好幾個月才好轉,但也時常感到力不從心。如今,江山人才輩出,老臣既然精力不足,還不如開恩讓他們回家含飴弄孫享享清福。而伯父大人也是感到對地方了解不夠,經驗不足,故此提出外派,以便今後更好地為國為君效力。”博陵崔氏一門太顯赫,以前自己父子二人尚未回京倒也罷了,如今回來了,便顯得過於矚目。一個家族的昌盛,不是看有幾個高官,而是後繼有人。不僅是伯父尋求外派,還有大兄崔理也有此心思。到地方上待幾年,積累經驗,積累政績,再回京城,更容易升遷。朝中,如今有自己父子二人看著,加上祖父這根定海神針,讓其餘人出去,倒是極好的機會。
當然,實際上,崔芮已打著巡視地方官學的幌子,攜帶妻女一路遊山玩水,很是逍遙。但是,看李世民的模樣,是不準備放崔瑾出京的,至少這幾年是別想了。
作為帝王,誰都不喜歡朝堂成為一家之言,博陵崔氏雖然這些年對朝廷貢獻多多,但能上早朝的太多了,一門四人位居高位,故此,李世民心裏還是有些犯嘀咕的。今個兒拿話問崔瑾,不過是不想讓這個有本事的小女婿起疑心,以為自己過河拆橋罷了。他皺了皺眉,道:“你祖父明達吏事,法令寬平,實為良臣,如今正當用人之際,朕如何離得開這些老臣?”若說告老致仕,崔崇比房玄齡還要小幾歲,如今房玄齡還在中樞幹得熱熱鬧鬧,怎能以這個理由讓他辭職?
崔瑾歎了口氣,無奈地道:“若是依著歲數,可不還能多做幾年貢獻?隻是上次得了風寒,一股腦將過去種種隱患都引發了出來,太醫說要靜養,正巧孫真人年底回京,又請他瞧了瞧,開了幾副藥,說早年間受過重傷,年輕時還不覺得,上了年紀可不全都發作出來了麽,也虧著這些年注重養生,不然,早就熬不住了。就如胡國公秦大將軍,可不就是早年間數次重傷,身子虧空太多,不過中年便再不能騎馬射箭了麽?金錢地位權勢自然令人向往,但健康沒了,那些又算什麽?再多的錢,再高的地位,你隻能躺在床榻上眼睜睜地瞧著,吃不得穿不得用不得,即便那陵墓修建得奢華,也是冷冰冰的一副棺材,什麽死後哀榮,都是假的,還得好好地保重身體,放下一切繁瑣雜念,好好地享受晚年。”
他飛快地瞟了李世民和李承乾一眼,繼續道:“其實,祖父也惦記著兒孫們的前程,但是家伯父和父親卻道,兒孫自有兒孫福,祖父為這個家族已經勞累了這麽多年,連曾孫都有了,早該回家歇著頤養天年含飴弄孫了,若真讓祖父一直操勞著,不是讓旁人說兒孫們不孝麽?”
李世民聽了,頗以為然。他是巴不得老臣們都如此知情識趣的,但往往人越老越是貪權戀位,恨不得一直幹到老死為止。特別是現在他急於培養新鮮血液,急於打破朝堂曆來被世家把持的局麵,更是希望多有一些崔崇這般識趣之人。於是,他一臉戀戀不舍地道:“既然玉恒都如此說了,朕也不是不通情理的。崔老卿家可以回去榮養,但他畢竟曆經三朝的老人兒了,無論是經驗還是見識都是旁人不能相比的。這樣吧,朕允他可不必上朝坐班,但若是身子得力,大朝會還是要參加的。”
崔瑾忙上前作揖謝恩,笑盈盈地道:“微臣替家祖父多謝聖上恩典!”
李世民白了他一眼,哼哼道:“難道在你心目中,朕便是那等將臣子當成牛馬一般使喚的人麽?你祖父和伯父之事,朕自有考慮,你便不必在朕跟前訴苦了。”
崔瑾恭恭敬敬地應了。其實,明白人誰不知崔氏打的什麽主意?不過,也要崔崇有此魄力才是。人哪,但凡久居高位,便舍不得離開那份光鮮體麵。後世不少為官掌權之人,一旦退居二線,再沒人整日奉承著追捧著,不能開會發言講話,不能指揮別人指點江山,就如同失重一般,要好些時日才能慢慢平淡簡單的生活。
在封建王朝,朝廷官員也是有退休年紀限製的。這時的官員退休,稱為“致仕”,或者“致事”、“致政”等。據《禮記》記載,周朝是“大夫七十而致事”。其後曆代都基本上沿襲了這一退休年限。“退休”一詞,最早便出現於唐代。唐朝規定:“諸職官年及七十,精力衰耗,例行致仕。”故此,按照退休上限來說,崔崇還能繼續為大唐發光發熱好幾年呢!但是,他真要這麽幹,可就礙著下麵的崔慕、崔芮了,還有已經入仕的崔理、崔瑾,至於作為庶子或庶嫡子的崔皓傑、崔昕輝、崔博玿不用太過關注。
果然,在崔崇再次上折子請求致仕時,李世民惋惜半天後,進封崔崇為太子太師、大學士,也就是不上班光領俸祿。而崔慕也外調為洛陽尹,從三品。一直以來,京兆、太原、洛陽等七尹,或是天子心腹或是皇親代理,崔慕能得到此位,也算是李世民對崔崇的補償了。等崔慕過幾年回到長安,如無意外,便能直接進中樞。隻是,崔芮的教育部長是正三品,那時又如何安排?
李世民表示,到時候再說。從內心來說,李世民更欣賞崔芮一些,一來是因為崔瑾的緣故,二是崔芮做出的成績更突出,在戶部時先是改革了記賬方法,後又進獻新式農具,在蘇州更是成績卓越,現在的教育工作也幹得有聲有色。當然,不能說崔慕便沒能力。當年他出使dong突厥,可是兵不血刃地將頡利可汗一幹人等拿下,後又將禦史台打理得前所未有的清明務實。
崔慕得到旨意,既是意外又是暗自欣喜。原本還想著,最多不過是某州刺史,不料居然是洛陽尹,離開長安,又距離不遠,正好。
崔瑾領著媳婦兒和弟妹們回崇仁坊崔府。崔崇將他和崔玦、崔琰、崔珣叫到書房,崔慕、崔理父子自然也在。
無官一身輕。雖然天子說了,若是健康允許,可參加大朝會。但是,那不過是安慰人的話,既然決心退下,便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何況是為了自家兒子的前程呢?或許是因為不必再早早地起床上早朝,崔崇精氣神甚好。他和藹地對崔瑾道:“某已致仕,你伯父也即將離京,你父親可以回來了,不然,留你獨自一人在朝堂上支撐很是不易。此外,此次童試,不僅是玦兒要參加,琰兒和珣兒也一起去吧,隻是後麵的鄉試、會試等到下一科便是。瑾兒,你以為如何?”
崔瑾點點頭:“祖父想得周到。孫兒以為,就算是玦弟,也隻需考過鄉試便可,主要是還年紀太小,不若趁著這幾年多熟悉時務,到時入仕後便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會被人輕視欺蒙。”這也是他堅持將幾個兄弟帶在身邊一起到各部門實習的緣故了。崔玦幾兄弟又繼承了爹娘的優良基因,個個聰慧過人,又經崔瑾的精心培養,故此,學問方麵可以說遠遠超過同齡人,特別是崔玦,就算是此時參加會試,進入二榜也是沒問題的。但是,這麽小的年紀,朝廷會授予何種官職?還不得閑置著。既然如此,還不如跟著自己在各部門積累經驗的同時混個臉熟,再讓大家看到發光點,待真正入仕時也不會坐冷板凳。
在前世,崔瑾當導師帶學生時,一有機會便領著學生到專業對口的政府機關或機構組織去授課、參觀、實習或收集研究資料信息,讓學生得到實踐的同時,也順便推銷了自己的學生。
可不,顧霖他們科考入仕後,吏部很快便安排了職位,好歹,他們可是幫著吏部整理出了曆年的卷宗,分門別類,按照年序,易查易找,解決了吏部的大難題。而其他部門也同時受益,根據這一先進的管理方法,將庫房內堆積如山的卷宗資料全都整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為此事,崔瑾帶領下的兒郎很受了大家的誇讚。其實,做事兒的都是下麵的小吏,崔瑾等人都是動口不動手的腦力勞動者。為此,在兄長的授意下,崔玦還編寫了關於如何管理卷宗圖書的若幹細則,包括分類、編號、貼書簽、登記造冊、借閱、防蟲防潮保存等等,已經交於各部門。
最快更新無錯,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最新!